海南日報數字報-誰來拉住「脫韁的野馬」?

2021-01-15 海南日報數字報
  最新統計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已達1.81億輛,且近年來年產銷量都超過3000萬輛,因此說我國已進入「電動自行車王國」時代也不為過。然而當電動自行一旦成為洪流,隨之而來的拼裝、改裝亂象叢生,電動自行車隨意穿行「爭路」,交通違法事故頻發,又使它成為城市交通管理的痼疾。

  在電動車保有量一再攀升的情況下,種種亂象卻迅速捲土重來,形成了屢禁難絕的局面。

  報廢車零件拼裝

  屢打難絕

  「一天要送上百件快遞,就要求我們的車跑得快、拉貨多,價格還不能貴,而正規廠家生產的車是達不到這些要求的。」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個小區裡,一名騎著電動車的快遞員告訴記者,從他的車身上則看不到商標、廠家信息等。

  這名快遞員說,他們的車普遍都是經過銷售者改裝的電動三輪車和電動自行車。拼裝車、改裝車湧入使電動車市場良莠不齊的狀況長期存在。

  記者從交管部門了解到,這些車很多都是使用報廢車輛的零件拼裝而成,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諸多隱患。

  據統計,今年1至7月,北京市發生涉及兩輪摩託車、電動(燃油)三輪車的傷人事故341起,傷500人,傷人數較去年同比上升99.2%。

  無牌上路

  車主安全意識差

  在北京朝陽區青年路地鐵站口存車處,每天有大量電動自行車存放。記者5日發現這裡的電動自行車超過200輛,基本沒有正規牌照。

  「路上那麼多車有幾個上牌的?警察根本管不過來。」多個電動自行車商店的經營者均持這樣的「觀點」。

  「超標電動車速度已經達到摩託車的標準,早超出了非機動車的範疇。電動三輪車應按照機動車管理,駕駛人員必須考取相應的駕駛員資格才能上路行駛。」北京市交管局負責人說,目前北京市絕大多數駕駛三輪摩託車上路的人員均未考取駕照,對交通法規和車輛技術參數了解甚少。

  另外,由於缺乏法律意識和交通安全意識,電動車逆行、闖紅燈、不按交通燈和指示標線行駛等違法行為屢見不鮮。北京出租司機藺先生說:「在高峰期,不少電動車根本不管信號燈,一下幾十輛湧進路口,各個方向的車全被堵住了。」

  與機動車「爭路」現象加劇了交通擁堵和混亂。

  「路面行駛是電動車管理的末端,僅靠這個環節很難實現對電動車亂象的根本性治理。」受訪的一線民警、交管專家等表示。

  法規不清

  日常執法遇「尷尬」

  據北京等地一線交警介紹,在日常執法中對於電動車的管理存在「尷尬」。

  一方面,對於大量無牌上路的電動車主來說,執法缺乏必須的震懾力。「因為機動車有牌照、有登記,司機知道如果不接受處罰是逃不過去的,甚至還要面臨更嚴厲的懲罰,所以機動車違法處理起來相對簡單。」一線交警告訴記者,處罰一起機動車違法行為平均只需要幾分鐘時間,但處罰電動車違法違規至少需要半小時。

  「因為這些車輛大多沒有登記,很難找到車主,所以必須現場處理。車主有跟交警『講理』的,也有軟磨硬泡的。」一位民警說。

  另一方面,現在銷售的電動車外觀多種多樣,單從外形上很難分辨是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北京市交管部門專門針對這種情況出臺《關於電動車、(燃油)二三四輪車輛認定及違法處理指導意見》,明確電動車、燃油車如何界定,讓民警執法有據可依。

  此外,由於生產、銷售環節存在「失控」的問題,不少電動車主認為「商店裡允許賣憑什麼不讓上路」;購買、使用電動車的人群相當一部分從事快遞、送貨等服務,特別是購買、使用低價拼裝車、改裝車的,多是低端人群,電動車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工具,導致路面執法難的問題長期存在。

  廣西科技大學副研究員夏辛萍認為,一些城市正在實行的登記上牌屬於管理的後端,是地方政府無奈之下的「妥協式治理」,成本較高,應從電動車生產、流通環節管起,結束電動車管理無序狀態。

  廣西壯族自治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標準化處處長蘇彩和建議,要進一步嚴格電動自行車生產許可,按行政審批業務「受理、審查、批准」三分離原則,嚴格生產許可審查,加大對生產企業執行國家標準情況檢查和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力度。記者盧國強、李斌 

  (新華社北京9月9日電)

  透視鏡

  有些「電動自行車」實為「電摩」

  目前我國兩輪電動車主要分為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託車和電動摩託車三類。

  一些生產廠家有意混淆《電動摩託車和電動輕便摩託車通用技術條件》和《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兩個標準,生產的「電動自行車」實為執行電動摩託車和電動輕便摩託車標準。

  由於電動摩託車和電動輕便摩託車不在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的《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管理的產品目錄》內,其監管又不適用《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條例》等法規,只能按《產品質量法》等法規作為一般產品進行監管,對其監管力度明顯較弱。

  (據新華社電)

相關焦點

  • 臺媒:謝長廷有如脫韁野馬 蔡英文敢拔他嗎?
    「中時電子報」發文指出,就算事實如此,就算各種爭議都指向謝長廷在外言行有如脫韁野馬,問題是蔡英文敢動他嗎?報導說,今年9月4日燕子颱風襲日,導致日本大阪關西機場關閉,蘇啟誠疑似因為壓力輕生。臺當局外事主管部門和謝長廷對日本關西機場事件檢討至今,始終認為是假新聞造成蘇啟誠自殺。
  • Z影談23 香港警匪片成為脫韁的野馬?
    但是近些年來一些香港警匪片的味道大大變樣。現在的香港警匪片製作成本是提升了上來,但是故事的情節卻好似脫韁野馬,完全沒有了克制。Z影談23 香港警匪片成為脫韁的野馬?  我們先來說說《風暴》。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Z影談23 香港警匪片成為脫韁的野馬?
  • 三本古穿今的文:當保守的古人到了現代,猶如脫韁野馬一般
    這三本書講的是古代的人穿越到今天這個現代來,他們剛開始會奇怪為什麼他們穿的暴露還呆在會動的盒子裡是什麼操作。我們現在擁有的是從以前發展到現在,慢慢積累的。所以,千萬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下面推薦的書中,主角就像是脫韁的野馬,比現代人還會玩。一起來看書吧!喜歡的可以收藏慢慢看。01.《皇恩蕩漾》 作者:隨侯珠書評:《皇恩蕩漾》這本書講的腹黑智商則高的皇帝男主和一個不得寵二貨迷糊的女主一起穿越到現代的故事。女主本來就是迷糊妹一個,來到現代除了面對繁重的學業很發愁之外,其他方面一起很適應。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愛情中,心如脫韁野馬,易放難收的星座
    一般性來說,想要讓一個人收心,首先就得讓他懂得什麼叫做責任感,當人有了責任感以後,就會本能的去克制約束自己,一旦這些本能性的行為養成了一種習慣,自我控制能力就增強了,但是這個難度,因為這是與人的天性最抗爭,尤其對這三個星座的人來說很難,他們就是那些愛情中,心如脫韁野馬,易放難收的星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春來蛇橋浮水面
    文\海南日報記者 葉媛媛  圖\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特約記者 龍泉  它是一座古橋,卻如同一位隱匿於深閨的姑娘,每年只有短短兩三個月願意露出「嬌容」;它的芳名聽起來不那麼溫柔,名曰蛇橋;它靜靜地佇立在海口龍塘鎮國倉村,因其獨特性漸漸吸引了不少關注
  • 劇情如脫韁野馬,猜不透《親愛的自己》大結局怎麼收場
    這一集集的,劇情如同脫韁野馬,節奏快到飛起。隨著劇情進入尾聲,還有兩集就要完結的情況下,觀眾仍然猜不透劇中三對男女的情感歸屬。都不好說,畢竟《親愛的自己》編劇腦洞太大,哪怕只看上半集,下半集就能來個神轉折,永遠搞不清誰和誰和誰會在一起。初看劇時,以為《親愛的自己》是指經歷過各種波折後,幾位主角終歸釋然自己,懂得珍惜身邊唾手可得的幸福。現在再看,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 車內這個不起眼的「小玩意兒」 竟讓車子如「脫韁野馬」
    視界網消息,昨天中午在渝北區龍飛路,一輛白色起亞轎車像一匹脫韁的野馬一般,突然衝向道路右側,「咚咚」兩聲,連撞道路左側兩輛麵包車,之後還往前衝了20多米才停下。肇事車司機被自己這一系列舉動嚇得臉色蒼白,而造成事故的「罪魁禍首」竟是車內一個很不起眼的小玩意兒,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不一樣的玩法 一樣的童真快樂
    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5月30日,儋州市新州鎮英均村的陳傳喜歡玩彈弓,也喜歡自製彈弓,雖然現在保護鳥類不提倡打鳥,但是有時候跟小夥伴們比比射程,也是一大樂趣。海南日報記者 王凱 攝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辦學國際化 高校更「洋氣」
    ■ 本報記者 陳卓斌  單人單座、小班雙語教學、全觸屏黑板……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在海南大學亞利桑那州立大學聯合國際旅遊學院(以下簡稱國際旅遊學院)採訪時發現,這裡的授課方式和教學設備與國內普通高等院校不太一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尊重自然規律呵護海南溼地
    (2月3日《海南日報》)  2月2日是「世界溼地日」,溼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有「地球之腎」之稱。溼地具有多種獨特功能,它不僅為人類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資源,而且在維持生態平衡、保持生物多樣性、保護珍稀物種資源以及涵養水源、降解汙染、調節氣候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
  • 海南日報數字報-伍氏兄妹:邀你《來三亞》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奕霖  「come on baby一起出發,椰風海韻等著你呀,愛TA就快帶TA來三亞……」近期,這首由三亞伍氏兄妹——伍志偉、伍志潔進行詞曲創作並演唱的《來三亞》MV在網絡上獲得了廣泛傳播。
  • 海南日報數字報-拼搏最幸福彩虹來相映
    5月18日8時許,晴空萬裡,在「奔跑海南」2019環島全民健跑(瓊海站)活動激情進行時,賽道上卻突然出現道道彩虹,引來在終點區休息的眾多跑友拍照記錄。  當天的瓊海,天氣晴朗,天空中見不到半朵烏雲。那麼,沒有經歷風雨,為什麼能看到美麗的彩虹呢?  「這得『歸功』於我們準備的3臺噴淋車。」活動主辦方相關負責人介紹。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今天開唱
    本報海口12月20日訊 (記者習霽鴻)2019年海南紅珊瑚國際音樂節將於12月21日正式開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
    食蟹猴又名長尾猴或爪哇猴,在動物分類學上屬於靈長目、類人猿亞目、猴科、獼猴屬,食蟹猴種,因為它的遺傳物質與人具有高達98.5%的同源性,其組織結構、生理和代謝功能等方面與人類相似,因而在人類生命科學以及其他相關科學研究中佔有其他實驗動物無法替代的重要位置,被譽為活的最精密的實驗儀器。  但是,並不是說只要能養出來,就可以做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