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司信任度比拼:微軟比蘋果更值得信賴

2020-12-05 TechWeb

現在,市場調研機構Toluna送出了一份最不受信任科技公司調查報告,其中第一名毫無懸念的是Facebook,而蘋果也上榜。

這份調查報告中顯示,40%的受訪者對Facebook保證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提出質疑,排在第二位的是Twitter,有8%的受訪者表示不信任它。

蘋果與閱後即焚照片分享應用Snapchat開發商Snap並列第四,有4%的受訪者對它們保護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能力提出質疑。對於蘋果來說,這個結果有些尷尬,因為他們經常公開表示,對用戶的數據會格外保護。

在保護用戶隱私方面最受用戶信任的前三家公司是特斯拉、Netflix和微軟。

雖然過去數年Facebook、谷歌和蘋果成為與隱私有關的重大事件的主角,作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之一,微軟在這方面幾乎沒有什麼「緋聞」。這可能是微軟在這一調查中表現如此好的一個原因。PS:Windows 10瘋狂收集用戶數據這怎麼說....

相關焦點

  • 蘋果Face ID與微軟Hello比拼
    在9月的新品發布會上,蘋果公司重點介紹了其最新產品iPhone X,尤其是使用了最新的生物識別技術——人臉識別。不過,尷尬的是,現場第一次嘗試人臉識別時,居然沒有成功,這也讓許多人擔心蘋果人臉識別的效果。除了個人隱私,一些人擔心FaceID(人臉識別)不可靠或者不夠快。實際上,這些擔心太多餘。
  • 新冠與科技公司
    幫助企業遠程辦公的Slack和Zoom等新公司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字。儘管一些技術供應鏈在崩潰中,在線廣告支出有所下降,但總體而言,五大科技公司(蘋果、Alphabet(谷歌母公司)、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的需求正在飆升。
  • 微軟語音助手Cortana退出手機市場:小娜,再見!
    11月18日,據微軟官方消息,他們將於 2020 年 1 月 31 日停止對 Cortana 的 iOS 和 Android 版本應用的支持,而 Microsoft Launcher 中的 Cortana 功能也將在新版本應用中取消,受影響的市場包括英國、澳大利亞、德國、墨西哥、中國
  • 蘋果被綠色和平組織評為最環保科技公司
    [摘要]綠色和平組織稱,蘋果致力於利用100%的可再生能源運行iCloud服務。要達到「AAAA」評級,公司旗下必須擁有100%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網際網路服務。
  • 賈伯斯重返蘋果紀念日:蘋果公司的iCEO
    作者:杜博 1997年9月16日,賈伯斯重返蘋果【中國企業家網】當地時間9月16日在賈伯斯編年史中值得紀念,因為這一天他被蘋果罷黜,又在這一天上演王者歸來。1985年9月16日,在與當時的CEO約翰·史考利(John Sculley)的控制權爭奪戰中,賈伯斯落敗,被蘋果董事會掃地出門。在離開蘋果之前的7年,賈伯斯與黑客拍檔史蒂夫·沃茲尼亞克(Steve Wozniak)共同創立了蘋果公司。在PC行業發展壯大的黎明時分,兩個史蒂夫並不清楚該如何發展公司。
  • 科技巨頭們的軟硬體大戰:泛平臺公司正在成型
    此外,平臺公司也能進行垂直整合。  當今能被稱為「平臺公司」的企業屈指可數,在我看來只有四家: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它們在成百上千個「陣地」展開激戰,從而讓目前的市場格局變得相當耐人尋味。  為了更好地界定「平臺公司」這一概念,我們可以考察一下大型科技公司的「白色空間」——也就是它們允許其他公司加以利用的空間。
  • 蘋果自研晶片M1問世,將對英特爾和微軟造成怎樣的影響?
    6月那會兒,蘋果在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上正式宣布告別英特爾處理器,轉用基於ARM架構的自研晶片,到了11月10日,蘋果發布了三款搭載全新M1晶片的Mac電腦,兌現了自己的諾言。11月17日,蘋果的新產品正式發售,根據隨後出現的一系列評測,新款Mac確實擁有了更強的性能和更持久的續航。
  • 比爾蓋茨公開批評川普:憑什麼不信任中國科學家?
    、不信任中國科學家、不信任中國程式設計師等技術人員。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其他科學家能值得你信任!」比爾蓋茨為啥這麼急?因為有個神秘的中國大佬,疫情期突然效力祖國了!這個中國人的履歷,可以用「王炸」來形容,他是美國所有巨頭公司裡,職位最高的中國人!也是矽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攪動世界20年的風雲人物啊,竟在危險的疫情期效力祖國!
  • 千萬別盜版 微軟公司索賠千萬
    本報訊(記者邱偉)微軟公司指控北京兩家企業未經許可擅用微軟軟體,索賠1000萬元,今天是世界智慧財產權日,北京市第二中級法院開庭審理了此案。被告公司答辯稱,微軟的天價索賠缺乏依據。微軟公司起訴稱,被告銘萬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銘萬智達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經營「銘萬網」,兩公司在網站上聲稱為中小企業提供面對面「顧問式」服務,獲得了超過20萬家中小企業客戶認可,現為中國最大的中小企業信息化服務商。
  • 與蘋果分羹:微軟將於11月推iPad版Office
    北京時間6月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微軟公司計劃在今年11月為iPad推出Office套裝。iPad版Office用戶可本地或在線製作和編輯Word、Excel和PowerPoint文件。資深撰稿人 Dan Frommer 今年早些時候曾提出,如果微軟只是將Office應用在Windows個人電腦或Windows平板電腦中,希望以此來突出Windows的與眾不同,那麼微軟的發展將會出現問題。而在今年一月份,國外創業公司CloudOn發布了一款Office同名iPad應用,允許用戶通過iPad設備訪問和創建MS Office文檔。
  • 如何定義一家科技公司?
    這一年,他還出手拯救了矽谷一家風雨飄搖中的公司——剛剛請回前CEO賈伯斯的蘋果。在微軟注資前,這家公司已經連續7個季度虧損,一度瀕臨倒閉。戴維.瑞舍感受到了比爾.蓋茨的驚訝,但他已經做出了決定。當時的亞馬遜正在籌謀上市,貝佐斯四處挖人希望充實公司的高管團隊。
  • 分析Google、微軟、蘋果設計規範的異同點
    本文主要是分析Google、微軟、蘋果設計規範的異同點,來看看這些公司對設計規範的不同要求。並沒有詳細的尺寸規範,同時蘋果每年都會公布Apple Design Awards獲獎的產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到蘋果官網查詢獲獎產品,同時可以下載下來體驗一下。可以看出蘋果更注重設計師們設計一款完美的應用程式,這和蘋果的企業戰略有關。了解ios設計規範,可以幫助產品設計師們更好的設計一款產品。
  • 微軟沈向洋離職,美國科技巨頭再無華人高管,技術大牛都去哪了
    據媒體報導,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宣布: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將離開微軟。據了解,沈向洋將於2020年年初正式離職。沈向洋是微軟級別最高的中國員工,全面負責微軟全球的人工智慧戰略、人工智慧產品事業群,包括微軟必應和小娜產品部門等;同時下轄微軟研究院,負責將科研與微軟產品工程部門相融合。與此同時,沈向洋也發表致員工信確認離職,他在信中直言:離開微軟是他一生中最艱難的決定。
  • 福布斯:冤冤相報何時了 蘋果微軟廣告戰(圖)
    賽迪網訊4月8日消息,蘋果歷年推出了很多攻擊了IBM、英特爾和微軟的廣告,而對手們,比如微軟,也適時做出了有力回擊。冤冤相報何時了!不知這場廣告戰會不會因賈伯斯的病情而有所緩解呢?以下為整理出蘋果及微軟回應的攻擊性廣告列表:  1.
  • 微軟HoloLens與Google Glass固然好 但在AR上還將敗給蘋果
    在全球VR發展欣欣向榮之時,全球多數科技公司將發展目標放在AR技術上,也就是增強現實技術,即使是國內的阿里以及騰訊都投資了增強現實技術廠商。  而且,本身在VR領域內發展的Facebook,其在開發者大會上幾乎不提VR,大肆闡述AR未來,可見未來Facebook還將重點放在發展AR技術上。
  • 微軟Surface剛出來那會,蘋果和Google是怎麼說的?
    它是一款配備了實體鍵盤的平板,而這種情況我們也似曾相識,因為在9號的蘋果發布會上,它也發布了一款帶鍵盤的iPad Pro。突然之間,配鍵盤的平板就流行起來了,而當年Surface剛出那會,蘋果和Google都嘲笑過它呢。
  • 霍金逝世後,價值8億的輪椅究竟歸蘋果還是微軟?
    為此有人說過科學家是值得全社會尊敬的職業,它推動人類社會向前進步的。有這麼一位科學家,他的一生離不開輪椅,據說去世的時候這輪椅估價八億元,蘋果和微軟這樣的公司都前來爭搶,這到底是哪位科學家呢?這麼神奇的輪椅一家公司是很難完成的,需要像蘋果、微軟這樣的幾大公司聯合才能開發完成。據說識別系統和眼球追蹤是採用的蘋果技術,而作業系統則是微軟公司提供的,這兩家公司就出資接近2億美元,整個輪椅的造價達到8億美元。
  • Xbox總監:微軟索尼30%抽成比蘋果谷歌更有意義
    Xbox總監:微軟索尼30%抽成比蘋果谷歌更有意義 時間:2020-11-25 09:22:01 來源:3DM編譯
  • 是蘋果還是微軟
    是蘋果還是微軟?如果提到霍金,可能大多數的人都非常的熟悉,畢竟他天才的名號並不是隨口說說的。霍金的一生非常坎坷,但是霍金為人類所做出的這些貢獻,是人類不可能會忘記的。霍金和他座下的輪椅可能是人們對於霍金最初的印象,霍金在21歲的時候,就患上了疾病,全身上下只能夠有幾根手指和眼球可以動。
  • 微軟靠什麼重新崛起?
    不久後,微軟在官方公眾號上發表文章,以官方語氣正式回應此次離職事件,並深情祝福這位前高管,在科技業界被稱風範之舉。風度歸風度。實際上,因為國內眾多科技公司的CTO都來自於微軟亞洲研究院,這家被戲稱為「科技界黃埔軍校」的公司,從不敢懈怠於對人才的爭奪。沈向洋表示,他們儘可能地創造最大的自由工作環境,並提供有競爭力的待遇,使得人才願意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