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們的軟硬體大戰:泛平臺公司正在成型

2021-01-11 搜狐網

  6月6日,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四大巨頭近年來在發展戰略上的一大相似之處,就是大搞硬體軟體全面開花的「平臺大戰」了,那麼它們為何如此熱衷於打造廣泛的大平臺呢?科技博客網站TechCrunch日前撰文進行了分析。

  在今年的WWDC全球開發者大會上,蘋果表現出了「稱霸世界」的雄心:在雲計算領域挑戰Dropbox、Box、OneDrive和Google Drive,在移動消息領域挑戰WhatsApp、Snapchat和黑莓BBM,在通話領域挑戰Skype和你的手機,在搜索領域挑戰谷歌……甚至向Objective-C語言發起了挑戰。

  這其實不足為奇,大型科技公司之間你爭我奪的殘酷「戰場」正變得越來越廣闊。然而,一個關鍵的區別卻把捲入混戰的各個公司分為兩個級別:廣泛平臺公司,以及其他公司。

  平臺力量

  擁有一個平臺的公司和平臺公司不一樣——前者提供的平臺往往只是就特定產品而言,而後者更加廣泛地為打造硬體、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提供基礎。

  此外,平臺公司也能進行垂直整合。

  當今能被稱為「平臺公司」的企業屈指可數,在我看來只有四家: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它們在成百上千個「陣地」展開激戰,從而讓目前的市場格局變得相當耐人尋味。

  為了更好地界定「平臺公司」這一概念,我們可以考察一下大型科技公司的「白色空間」——也就是它們允許其他公司加以利用的空間。平臺公司將更多時間用來界定它們所提供的白色空間,而不是擔心其他公司提供的白色空間;相比之下,非平臺公司會採取相反的思路。

  我和Box執行長亞倫•利維(Aaron Levie)聊了平臺,而他認為各個大型平臺提供商給出的白色空間大小不同——例如,他覺得蘋果在為開發者提供發揮空間方面做得很好。

  而在利維看來,平臺公司給出的白色空間也自然而然地存在一種反饋環路——如果開發者覺得自己受了虧待,他們可以選擇為其他更具價值的平臺打造應用。這會給新平臺帶來發展機會,進而讓新的廣泛平臺公司紮下根來。

  於是我們會看到兩種情況:一方面,處於主導地位的平臺公司爭相迎合與討好開發者,現在正值「開發者大會季」,我們可以看到各大平臺巨頭如何輪番使出渾身解數拉攏開發者;另一方面,Box和Dropbox等志在成為明日平臺公司的新秀迅速成長、努力追趕巨頭。

  平臺攻勢

  蘋果咄咄逼人的產品拓展戰略沒什麼可驚訝的——和其他平臺公司一樣,它也在打造更寬泛、更多樣化的產品、程序和服務。凡是能在蘋果的平臺上運行的東西,它都想親自做出來。

  雲存儲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谷歌、亞馬遜、微軟以及現在的蘋果都向消費者提供雲存儲服務,它們可以將雲存儲融入它們的網絡產品(谷歌)或作業系統與生產力應用(微軟),或是利用它來提升設備體驗(蘋果)。

  為了在雲存儲領域的競爭中與上述平臺巨頭區別開來,Dropbox和Box採取的策略是打造更加定製化的服務,例如在安全認證和針對特定市場類型的服務商做文章。

  全方位大戰

  谷歌、微軟、蘋果和亞馬遜這四大平臺公司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硬體公司、作業系統公司、雲計算公司、智慧型手機應用開發支持公司或面向企業的SaaS(軟體及服務)公司。

  亞馬遜賣圖書,但是蘋果有iBook、微軟投資Nook、谷歌在安卓上也有Books圖書應用;亞馬遜賣音樂,但是蘋果有iTunes、微軟有Xbox Music、谷歌也有Google Play Music。

  這些公司不參與競爭的領域也很有意思:蘋果、谷歌和微軟都做地圖,但是它們當中只有兩家做搜索——不過,這種說法已經不再完全正確了,因為蘋果也在通過Siri的拓展和新一代桌面作業系統OS X Yosemite的通用搜索功能來加強搜索。為了對抗Siri,谷歌推出了Google Now而微軟打造了Cortana;此外,亞馬遜、蘋果、谷歌和微軟也都有各自的應用市場。

  雖然社交網絡巨頭Facebook正在努力簡化用戶體驗和提供獨立應用,但是大型科技公司當中更流行的趨勢是走「面面俱到」的路線。

  這是為什麼呢?

  當你可以操縱一個平臺和一個多樣化的用戶群體時,你就能做更多事情——於是,事情很快就變成了所有平臺公司「必須」無所不能。如果你不全面出擊,你就會把一部分終端用戶體驗讓給競爭對手,從而削弱其他服務的人氣。由於服務之間捆綁得越來越緊密,平臺哪怕出現一個破綻都有可能讓用戶被競爭對手的平臺吸引而去。

  如果微軟沒有打造OneDrive並將其融入Windows和Office,就會把文件存儲服務留給其他公司如Dropbox或Box去做,而這些公司一旦掌控了文件的存儲位置就有可能掌控文件的編輯,從而對Office辦公套件的收入造成打擊。

  巨頭優勢

  挑戰平臺公司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因為它們的優勢基本上是全方位的:雄厚的資金、巨大的利潤以及在消費者當中的品牌認可度都是新進競爭對手幾乎永遠無法匹敵的,更不用說它們還能利用旗下平臺推廣自己的服務。

  正因為如此,偶爾出現的打亂現有秩序的「攪局者」才變得彌足珍貴——例如Facebook作為一家社交網絡領域的「狹義」平臺公司以190億美元收購移動消息應用WhatsApp,其目的除了捍衛現有用戶群體之外,還有防止「四大平臺」即蘋果、谷歌、亞馬遜和微軟入侵自己的地盤。

  所以,一旦有新秀異軍突起,它的身價就會被抬高到令人咋舌的程度,因為財大氣粗的平臺公司會競相收購它以獲取獨一無二的新服務。

  對於無法收購的新銳力量,平臺巨頭有時也會設法打造自己的產品並對其進行絞殺,例如微軟、蘋果、亞馬遜和谷歌為了與Dropbox競爭,就打造了自己的雲存儲服務並大舉降價。

  你有我也有

  縱觀平臺巨頭們鬥法的一大樂趣,是看它們互相借鑑。蘋果的OS X Yosemite是一款看上去非常棒的作業系統,但是它在一些特性和功能如半透明度、側邊小工具欄、通用搜索上也和Windows Vista、7和8有相似之處。

  這種情況以前就發生過,以後還會繼續發生。

  目前的平臺戰況會不會減緩創新速度呢?我對此持懷疑態度。每一波科技浪潮都有處於統治地位的「大佬」,但是如果眼光放遠到幾十年來看,它們的優勢往往會漸漸消失。

  平臺公司似乎已經不是在建設「國家」了,它們正在建設由自己全面掌控所有規則、商業和「封地」(產品)的「帝國」,而這些帝國將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硬體公司、軟體公司、面向企業的公司以及面向消費者的公司融為一體,是一種「錢」途無量的組合。(悠拉)

http://it.sohu.com/20140606/n400528764.shtml it.sohu.com true 搜狐IT http://it.sohu.com/20140606/n400528764.shtml report 5800  6月6日,蘋果、亞馬遜、微軟和谷歌這四大巨頭近年來在發展戰略上的一大相似之處,就是大搞硬體軟體全面開花的「平臺大戰」了,那麼它們為何如此熱衷於打造廣

");}

相關焦點

  • 股市四海堂:巨頭們的新網文大戰 - 株洲傳媒網 - 株洲第一視聽門戶...
    關於此次下滑,新上任的閱文CEO程武在上半年的財報業績會上表示:「令人絕望的業績變現,讓我們認識到公司底層商業形式抗風險才能的缺失和堆積數年的構造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股價下跌的狀況同樣呈現在另一付費平臺—掌閱科技上。從2017年11月開端,掌閱科技的股價也從高峰的49.69元/股,一路下挫至2019年10月的14.16元每股。
  • 宜安科技液態金屬產業化漸入佳境 新材料巨頭正在締造成形
    同時,公司在鎂合金領域的布局也已取得不錯的成果。一個新材料巨頭正在締造成形。液態金屬已得到廣泛應用液態金屬亦稱「非晶合金」,具有強度好、硬度高、近淨成型(指零件成形後,僅需少量加工或不再加工,就可用作機械構件的成形技術)等特性,可廣泛應用於智能穿戴、手機、汽車高端部件等領域。
  • 科技巨頭們的量子計算「情節」
    實用性雖然對於外界物理狀態要求非常嚴苛,但這沒有阻擋科技公司們對量子計算的追求。早在10年前,科技巨頭們就開始了量子計算的「軍備競賽」。不過科技巨頭們的量子計算研究有著不同的目標,走的路徑也不盡相同。以谷歌和IBM為首的科技巨頭們通過自研的方式一直希望能夠實現「量子優越性」,即證實量子計算機可以完成經典計算機無法做的的事情。在這方面,兩家公司的表現一直都非常活躍。
  • 人工智慧時代來了 網際網路科技巨頭們都在幹什麼?
    谷歌、蘋果、樂視、IBM、微軟、英特爾、BAT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科技巨頭正在通過各種手段進行產業布局。今年,網際網路科技巨頭人工智慧布局效果開始顯現,產品逐步落地走入並改變人類生活。下面來看看這些科技巨頭們近期都做了點啥,會怎樣改變你的生活。  谷歌:人工智慧第一位
  • 為什麼要阻止公司一家獨大?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最近有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網際網路巨頭正在奪走賣菜商販的生計》。它的核心論點是網際網路平臺不講武德,以巨額補貼的姿態進入社區團購、生鮮賣菜行業,擠壓了中小商家的生存空間,尤其是菜場的菜販,令人難過。就像工業革命裡的紡織廠奪走了無數中小作坊的生意,電話奪走了電報的生意,手機搶走了電話的生意,汽車巨頭淘汰了馬車行業,數位相機淘汰了膠片工人,大型商場超市奪走了小賣部的生存空間。一旦企業做大,就有了中小商家不具有的優勢,長期以往會形成壟斷。如今的某些網際網路平臺也是一樣,從點外賣到打車、看電影、旅遊甚至買車買房,科技公司觸角已經一點點伸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巨頭們的修羅場:金融科技與數字科技如何平衡
    釐清了這一點,我們才能真正讓數字科技跳出金融科技的怪圈,從而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數字科技,巨頭們的「修羅場」數字科技的獨特性,最終決定了它不是一個巨頭們繼續收割紅利的工具和手段。筆者認為,所謂的數字科技,其實更像是一個巨頭們的「修羅場」。
  • 超級網絡平臺創造價值 能把未來交給科技巨頭嗎
    方興東2017年是全球網際網路巨頭狂飆的一年,財富和權力都創造了人類新的紀錄。繼蘋果和谷歌之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等公司市場價值越過5000億美元,這些被稱為超級網絡平臺的科技巨頭不但高居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前十榜單,而且這個數字參與全球各國GDP排名,在2017年能夠進入前25個國家,超過絕大多數國家,名副其實是富可敵國。這種集中度急劇提升的趨勢,遠沒有看到盡頭。
  • 5張圖看懂科技巨頭的收購盛宴,萬億巨頭們如何打造生態體系
    從收購看巨頭們的戰略進化文/王子威@零售威觀察多年來,美國的五大科技巨頭一直揮舞著支票簿,將一個個應用、企業收入麾下,擴展自己的商業生態。現如今,亞馬遜、谷歌、微軟、Facebook和蘋果已經成為美國科技霸主,保持創新已經成為重中之重。於是通過各類收購,「五大」們深入各個細分垂直市場,不斷加深自己的護城河。
  • 美國的科技巨頭是不是真的太大了,存在壟斷嗎?
    這些公司在電子商務和智慧型手機、搜索廣告和社交媒體流量等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反壟斷執法者已經加大了監督力度,並正在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1. 美國走到哪一步了? 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全國範圍內的一批州檢察長都已經對四大科技巨頭中的一家或多家公司展開了反壟斷調查。
  • 網絡巨頭們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
    阿里、美團、騰訊、滴滴等幾大網絡科技巨頭在各自的領域裡已經或正在佔有大部分資源,百姓的日常生活似乎對它們產生了某種粘性。不過在我看來,它們只是重塑了商業模式,給經濟活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快遞物流業也由此而蓬勃發展。但在其他方面還看不出有什麼貢獻。然而,代價也是很大的。
  • 科技巨頭瞄準醫療圈 索尼(SNE.US)重磅推出智能手術室平臺
    美股 科技巨頭瞄準醫療圈 索尼(SNE.US)重磅推出智能手術室平臺 2020年2月19日 08:47:17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自 「思宇醫械觀察」,作者:謝安然。提到索尼,小編腦海裡想的就是攝像功能MAX的黑卡、α7R系列相機以及曾經風靡一時的PlayStation系列遊戲機。
  • 一場AI引發的攝像頭之戰:消費巨頭與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2)阿里、華為賦能AI雲平臺,操盤與收割在這種背景下,阿里、華為、360等科技巨頭通過AI賦能成為行業的背後「操盤者」。阿里對家用攝像頭的布局其實在2015年就開始了。彼時,阿里雲就攜手大拿為美國數百萬智能攝像頭提供雲計算服務。
  • 美腦機接口公司OpenBCI正在開發VR/AR頭顯軟硬體平臺
    據外媒RoadtoVR報導,致力於開源腦機接口(BCI)的美國神經科技公司OpenBCI正在開發一種面向VR/AR頭顯的全新軟硬體平臺「Galea」。OpenBCI希望Galea平臺能夠實現與VR/AR頭顯的互聯互通,並通過生物傳感器來監測實時數據流。據悉該平臺包括了腦電圖(EEG)、眼電圖(EOG)、肌電圖(EMG)、皮膚電活動(EDA)及光體積描記(PPG)等一系列不同的傳感器,並可用於測量來自大腦、眼睛、心臟、皮膚及肌肉的數據。
  • 消費巨頭與安防老炮短兵相接
    (2)阿里、華為賦能AI雲平臺,操盤與收割在這種背景下,阿里、華為、360等科技巨頭通過AI賦能成為行業的背後「操盤者」。阿里對家用攝像頭的布局其實在2015年就開始了。彼時,阿里雲就攜手大拿為美國數百萬智能攝像頭提供雲計算服務。
  • 「深度」巨頭過境,寸草不生?社區團購小創業公司們的狂奔與抉擇
    也是因為看到了單個城市盈利的可能性,小巨頭們開始加速投入。但對於興盛們來說,巨頭一夜之間突然湧入,讓他們有些措手不及。據《財新》報導,除了在旗下的大潤發上探索「飛牛拼團」以外,盒馬自己的社區團購於11月份開始在武漢試點,由盒馬總裁侯毅親自掛帥。12月1日開始,手機淘寶和支付寶在湖北地區開放社區團購入口。
  • 固體AI與時代之舞:500強科技公司為何都愛上了「城市」?
    如今,平安科技的生物識別、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和雲平臺五大核心技術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高達99.8%的人臉識別準確率、超過99%的聲紋識別準確率,在胃癌監測、肝癌識別、骨齡預測等影響輔助診斷領域的人工智慧運用,都是尖端科技的多個側影。當然,科技巨頭們的產業布局和業務優勢各有不同,但在科技平臺化的今天,大家交叉重疊的領域也是不少。
  • CTE-全球首家區塊鏈泛娛樂生態平臺
    區塊鏈等新技術給泛娛樂產業帶來的變革,泛娛樂產業將有望基於區塊鏈應用技術打造全新產業生態圈,實現更加高效便捷的交易機制,大幅度地降低交易成本,顯著提升產業鏈協同效率,更有力地保護各方參與者的利益,形成更加誠信的產業生態,打造價值網際網路時代的泛娛樂產業基礎設施,甚至徹底改變泛娛樂產業的面貌。
  • 最終,小商小販們的生存飯碗,還是被網際網路巨頭們給盯上了!
    一分錢的雞蛋,一毛錢的青菜,小商小販們的飯碗,被巨頭們盯上了!這些年網際網路公司們的套路,我們都非常的熟悉,初期通過免費的形式進行補貼市場,比如當初外賣大戰時,3塊錢就可以吃到一份盒飯還贈送一瓶加多寶涼菜;1分錢就可以購買一張電影票。瘋狂燒錢,瘋狂搶佔市場,打戰過後就只剩一家獨大,然後就壟斷了市場,逐漸提高價格,比如美團外賣就是這樣起來的。
  • 無處不在的頁遊:淺談頁遊的「泛平臺化」
    本文將對頁遊泛平臺化趨勢進行分析,試著揣測頁遊的行業走向。 PAT1:頁遊的泛平臺化 頁遊平臺,在幾年前還是新鮮玩意的東西在這些年已經被人所接受,隨著頁遊平臺的發展、壯大,平臺已經成為了頁遊行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正是因為平臺的出現,讓這個行業變得更為成熟,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
  • 巨頭們虎視眈眈的「低軌道衛星」究竟有何魔力?
    又為何會在今時今日成為科技巨頭們爭搶的籌碼? 我們嘗試通過一篇文章來共同仰望星空,釐清其中的真相和未來。「星球大戰」緣起在弄清楚什麼是「太空網際網路」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回顧一下,低軌衛星星座是如何從商業新秀一步步變成「下水道」項目的。其實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通訊衛星技術就開始在個人通信領域得到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