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技巨頭是不是真的太大了,存在壟斷嗎?

2020-11-28 騰訊網

亞馬遜、蘋果、Facebook(臉書)和谷歌等全球科技超級巨頭的崛起,給在世界各地執行反壟斷法的競爭監督機構帶來了新的挑戰。這些公司在電子商務和智慧型手機、搜索廣告和社交媒體流量等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美國和全球各地的反壟斷執法者已經加大了監督力度,並正在準備下一步的行動。

1. 美國走到哪一步了?

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和全國範圍內的一批州檢察長都已經對四大科技巨頭中的一家或多家公司展開了反壟斷調查。司法部正在醞釀的針對Alphabet公司旗下谷歌的壟斷濫用訴訟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針對微軟公司濫用計算機作業系統壟斷的訴訟案以來,美國最大的反壟斷案。在國會,民主黨眾議員正準備在1月份下一屆國會開始時,根據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提出立法建議,指控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存在廣泛的反壟斷違法行為。

2. 美國科技巨頭真的是壟斷企業嗎?

他們很強大,這是肯定的。在美國,谷歌和Facebook Inc.共收集了超過一半的數字廣告支出,蘋果公司擁有約46%的智慧型手機市場。據眾估計,美國50%以上的電商銷售額都是通過亞馬遜公司進行的;美國和全球99%的行動裝置都運行在蘋果公司的iOS系統或谷歌公司的安卓系統上;谷歌公司佔據了美國約89%的普通搜索查詢;Facebook公司的應用覆蓋了74%的美國智慧型手機用戶。但在現代反壟斷執法下,僅憑這些百分比還不足以驚動美國的監管機構,他們早已不再將大與壞劃上等號。

3. 那反壟斷執法的意義何在?

違法的是壟斷企業濫用其市場力量,防止競爭對手威脅其地位。在美國起訴微軟的案件中,聯邦法官裁定這家軟體巨頭正是這樣做)。美國法律在認定濫用支配地位方面設置了比歐盟更高的門檻,這意味著在歐洲更容易觸犯反壟斷限制。歐盟在多年內對谷歌提起了三起反壟斷訴訟,攜帶的罰金總額達93億美元,而美國則選擇不對一些同樣的行為提起指控。不過,谷歌、亞馬遜、Facebook和蘋果都在努力應對批評。

4. 美國科技巨頭們是否濫用市場權力?

科技平臺對生產者和消費者都有影響力。他們也與許多依賴其平臺的人競爭 這種潛在的衝突導致參議員們在競選總統時呼籲解散科技公司。科技巨頭們也在通過搶購可能威脅市場份額的潛在對手來發展。數據顯示,五大巨頭--Alphabet、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微軟--在過去十年中進行了600多起收購,價值超過2000億美元。最有爭議的可能莫過於Facebook在2012年對Instagram的收購,這次收購消除了一個新興的競爭對手,而這個競爭對手單憑自身的實力就可以在社交媒體領域與Facebook相抗衡。這兩家公司還控制了客戶的大量數據,引發了對隱私威脅的擔憂。

5. 美國多久會對壟斷企業下手?

微軟訴訟是美國提起的最後一起重大壟斷案件,隨後20年的乾涸期經常被那些認為執法太過膽小的人所引用。巴拉克-歐巴馬總統的政府在2009年發誓要對佔主導地位的公司採取強硬措施,但並沒有貫徹執行。美國提起的壟斷案件數量從1970年至1999年的平均每年15.7起急劇下降到2000年至2014年的不到3起。

6. 科技公司們怎麼說?

科技巨頭們表示,他們的各項業務都面臨著競爭,包括來自成熟的科技公司和新的創業公司。谷歌可能是世界上佔主導地位的搜尋引擎,但據一項調查顯示,近一半的美國人都是從亞馬遜上開始搜索產品的。Facebook表示,TikTok、Snapchat和Twitter等無數服務正在爭奪用戶的注意力。亞馬遜表示,自己的產品線與第三方賣家競爭,意味著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這與實體零售商在貨架上的名牌產品旁邊銷售自己的品牌產品沒有什麼區別。

相關焦點

  • 科技巨頭「折戟」中國,曾「壟斷」國內30年,佔據中國100%市場
    文:聞道 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發展得很快,但有一點需要承認,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實力還不是很強,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超級大國美國,我國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在不斷地縮小。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最近因為抖音國際版,美國一家科技巨頭再次映入老百姓的眼帘,這家公司就是甲骨文。
  •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 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 摘要 【谷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 麻煩才剛剛開始?四大科技巨頭或遭強制拆分】美國司法部當地時間周二正式宣布,將聯合11個州的檢察官,在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對谷歌提起民事反壟斷訴訟,以阻止谷歌利用其在搜索和搜索廣告市場上非法獲得的壟斷優勢進行反競爭行為。這是自上世紀90年代美國司法部起訴微軟以來最重大的反壟斷訴訟。此外,未來將有更多的州加入此次司法部的聯合起訴當中。
  • 5大科技巨頭市值「縮水」超萬億,專家:現在談網際網路壟斷還為時尚早
    11日當天 ,阿里、騰訊、美團、京東、小米五大科技巨頭總市值合計縮水超1.3萬億港元。網際網路產業在中國狂飆突進發展的同時,也展示出這個行業「贏者通吃」的邏輯。正如阿里巴巴包攬衣食住行、通訊社交離不開騰訊。但現在,風口正在發生轉變。怎樣定義網際網路壟斷?21世紀的網際網路浪潮來得兇猛,但法律對網際網路行業可能產生壟斷的意識來得相對遲緩。
  • 專訪陳志武:疫情加劇民粹主義,中國科技巨頭需反壟斷的制約
    新冠疫情仍在肆虐,美國國會騷亂暴露出疫情下美國社會的極化風險。回顧過去這一年,為應對本次危機,多個國家推出大規模量化寬鬆政策,這會在未來導致怎樣的社會後果?是否應該擔心未來會出現系統性風險?需要警惕可能的金融危機?新冠疫情造成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大蕭條時期的歷史對眼前的狀況有何參考和借鑑意義?科技股在疫情中走出「靚麗」行情,應該如何看待科技巨頭形成的新型壟斷?
  • 超級網絡平臺創造價值 能把未來交給科技巨頭嗎
    方興東2017年是全球網際網路巨頭狂飆的一年,財富和權力都創造了人類新的紀錄。繼蘋果和谷歌之後,微軟、亞馬遜和臉書等公司市場價值越過5000億美元,這些被稱為超級網絡平臺的科技巨頭不但高居全球市值最高公司前十榜單,而且這個數字參與全球各國GDP排名,在2017年能夠進入前25個國家,超過絕大多數國家,名副其實是富可敵國。這種集中度急劇提升的趨勢,遠沒有看到盡頭。
  • 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有五大問題值得中國企業思考……
    來源:經濟觀察報原標題:美國四大科技巨頭的聽證會:直擊靈魂的「拷問」還是「政治秀」?有五大問題值得所有中國企業思考……作者:陳永偉美國東部時間7月29日,蘋果、亞馬遜、谷歌、臉書這四大科技巨頭的CEO罕見地亮相於同一場會議。不過,和往常的各種峰會、演講不同,這場會議並沒有專門為這四位重量級嘉賓準備鮮花和掌聲。
  • 美國三大科技巨頭給網際網路的未來蒙上陰影
    網易科技訊7月22日消息,金融時報撰文稱,三大科技巨頭亞馬遜、谷歌母公司Alphabet和Facebook下周公布的財報業績很可能會凸顯它們的市場主導地位,給網際網路的未來發展蒙上陰影。將這些網際網路巨頭稱之為新經濟的領頭羊也毫不為過。這三家處於領先的網際網路如今的總市值已經達到令人膛目結舌的1.64萬億美元,比10年前的4500億美元大幅上揚。難怪新科技泡沫的討論聲已經變得更加大聲了。按照大多數的估值標準,這些公司都上升到了近期波動範圍的上限位置。
  • 美國巨頭百年反壟斷史
    就像工業革命裡的紡織廠奪走了無數中小作坊的生意,電話奪走了電報的生意,手機搶走了電話的生意,汽車巨頭淘汰了馬車行業,數位相機淘汰了膠片工人,大型商場超市奪走了小賣部的生存空間。一旦企業做大,就有了中小商家不具有的優勢,長期以往會形成壟斷。如今的某些網際網路平臺也是一樣,從點外賣到打車、看電影、旅遊甚至買車買房,科技公司觸角已經一點點伸進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 網際網路+賣菜已成為風口,巨頭們大肆補貼或在將來形成壟斷
    原來很不起眼的賣菜生意,如今卻成了網際網路巨頭們手中的香饃饃。他們不惜重金補貼來開拓社區生活網購生意,一時間賣菜這個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然而這只是個過程,將來可能形成壟斷。如今,面對網際網路巨頭的價格補貼活動,他們的生意逐漸變得冷冷清清。而且,他們還絲毫沒有還手之力。隨著多家網際網路巨頭的補貼競爭,很多網購部分生鮮甚至低於成本價在銷售。這對小商販來說,根本無力抗衡,只能任由生意逐漸變少。有能力轉型的可能就趕緊轉型了,沒有能力的或許撐個幾個月就撐不下去了。這兩天,為了求證此事,我還跑去市場買菜。
  • 反壟斷陰影下:文娛行業能形成真正的壟斷嗎?
    屬於網際網路巨頭的時代結束了。幾天前,人民日報曾呼籲網際網路企業「別只惦記著幾捆白菜的流量,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更令人心潮澎湃」。如今,網際網路企業想航帆遠航,首先得掌好反壟斷的舵。 網際網路巨頭:大眾反資本情緒的出口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假想實驗,你是否能在一天的生活中完全不用到騰訊相關的產品?
  • 披著高科技外衣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搶著賣菜,美國科技巨頭直播炸飛船
    最近,眾多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俯下身段,搞起了社區團購,騰訊、阿里、京東、拼多多、美團、蘇寧等巨頭紛紛跑步入場,希望在社區團購業務中「分一杯羹」。  許多人不以為然,認為這些巨頭們天天琢磨著與升鬥小民爭利,以降維打擊小商小販為能事,實在是不足言勇。  我認同這種看法。
  • 經濟學人封面文章:科技巨頭規模的擴大的同時消費者利益如何保證...
    但大型科技平臺,尤其是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確實引發了人們對公平競爭的擔憂。部分原因在於他們經常獲得法律豁免權。與出版商不同,Facebook和谷歌很少對用戶的行為負責;多年來,亞馬遜的大多數美國買家都沒有繳納銷售稅。這些巨頭們的競爭範圍也越來越不再局限於市場。他們逐漸變成了市場本身,為很多數字經濟活動提供基礎設施(或「平臺」)。
  • 經濟學人:預計2020年五大科技巨頭淨現金總和將達到6800億美元
    《經濟學人》雜誌近日發表文章,對美國五大科技巨頭囤積大量現金的現象進行了分析這種做法不同於傳統的寡頭壟斷公司,給人感覺好像是這些巨頭在為將來的危機做準備。以下為原文內容:美國五大科技公司蘋果、谷歌(注意,本文中指的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微軟、亞馬遜和Facebook近期成為世界上五大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它們的總市值達到了2.9萬億美元,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五大公司。科技公司的價值高估曾經被視為瘋狂的徵兆。
  • 安卓手機的用戶數據,美國政府可以獲取到!
    自從兩位創始人布林與佩奇徹底退位後,美國谷歌及母公司Alphabet似乎變了樣,在新任印度裔CEO皮查伊的全面接管下,似乎已經不再是那個科技派巨頭企業了。事實上,儘管美國的現任總統川普先生、經常指責別國科技企業如何如何,甚至經常跑到某些地區進行遊說,可大家對美國科技巨頭的防備心、顯然再也經不起下一個「稜鏡門」!另一邊,美國臉書與美國蘋果兩家公司,否認將用戶數據共享給美國。
  • 周小川:網際網路巨頭壟斷,抑制公平競爭;字節國內廣告收入有望達1800...
    ( 晚點 LatePost )3.TikTok再次起訴美國政府,挑戰CFIUS總統令美國當地時間11月10日,總部位於洛杉磯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TikTok在哥倫比亞特區的上訴法院提起訴訟,申請法院叫停美國總統川普8月14日頒發的總統令,該命令強制要求字節跳動公司在11月12日之前剝離TikTok美國業務。
  • 看看幾個網絡科技巨鱷都在幹啥?網際網路巨頭冬天到了嗎?
    但是,一個事物發展到頂峰也就是問題層出的時候:電商巨頭興起,將實體經濟打入寒冬;搜尋引擎壟斷,廣告霸佔首頁;網路遊戲,讓未成年人沉迷;理財,坑了多少人;網貸,害死多少年輕人。還有湧現出來的假貨假消息,都是網絡經濟的副作用。時至今日,面向消費者業務的初創公司在絕大多數領域向上的通道已被完全關死,像字節跳動這樣的神話復現的概率微乎其微。
  • 美人魚真的存在嗎?美國研究者認為其存在,未見過活的
    美人魚真的存在嗎?美國研究者認為其存在,未見過活的大家都知道嗎?深海巨淵中,美人魚究竟是否真的存在?她們被描述成美豔與神秘的化身,迷倒世間眾多男子。在西方童話中,這種人魚生物被稱之「美人魚」,在中國古代神話中屬於「鮫人「。
  • 首款國產工業級MEMS噴墨列印頭上市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
    被外國巨頭賺取了巨額利潤。此次謝永林博士帶領的蘇州銳發,有望打破國際巨頭壟斷,帶動一大批中國的民族產業。噴墨列印頭作為噴墨數碼製造的核心部件,一直被國外壟斷。噴墨列印頭的國產化迫在眉睫,不僅可以保證國家國防信息安全,預計還會帶動包括紡織、印刷、電子、製造等行業價值萬億以上的市場應用,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謝永林博士帶領蘇州銳發,經過5年的潛心研究,攻克噴墨列印頭的多項技術難題並實現量產,打破國際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 國家科技引擎:軍工巨頭的權力密碼
    作為川普政府的得力幹將,這位面容喜慶的女性副部長,還有一個重要職責,是負責領導對美國軍工企業合併的審核。而所有的審核,將針對潛在問題(包括是否導致壟斷)來審查國內主要防務公司的任何合併。 除了訂單的「緊箍咒」外,美國政府掌控軍工巨頭,還有完善的法律與強大的行政幹預。近年來媒體報導中屢屢亮相的《反壟斷法案》,便是其中的一張王牌。 哈裡斯和L3技術的合併案時,也有人提出壟斷的質疑。但之所以沒有受到五角大樓的過多幹預,是因為兩大公司的業務線重疊度並不算高,用戶群體各不相同。L3技術專注於情報、監視和偵察設備,以及保密通訊、模擬訓練等設備。
  • 貝爾實驗室被分解,美國科技實力,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AT&T公司在美國的業務日益增長,成為一個實際上的寡頭企業。她的存在不僅體積龐大,也壓制了美國電信運營商進步,使得美國電話業務,被AT&T所壟斷,限制了電信行業的多元化發展。美國很早就意識到了問題嚴重性,為了維護中小企業的發展利益,決定了將AT&T公司進行拆分,到了1996年,貝爾實驗室以及AT&T設備製造部門,脫離了AT&T成為了朗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