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聞道
雖然我國在改革開放後發展得很快,但有一點需要承認,我國在科技領域的實力還不是很強,遠遠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超級大國美國,我國與美國的差距仍然在不斷地縮小。但是差距仍然很大。最近因為抖音國際版,美國一家科技巨頭再次映入老百姓的眼帘,這家公司就是甲骨文。
甲骨文,從字面意思來看,我們都不陌生,代表我國的悠久歷史。過去在沒有紙張的年代,中國人的祖先在記錄文字的時候,用的是竹簡,但是很久遠的年代裡,老祖宗卻是在甲骨上面記錄歷史和一切。甲骨文代表著我國的歷史悠久。但同時,甲骨文也是美國一家科技公司,還是一家科技巨頭公司。
這家公司位於美國矽谷,矽谷有很多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實力雄厚,響徹世界的公司品牌很多。很多美國科技公司,中國人都了解,比如蘋果,微軟,亞馬遜等等。但是近年來甲骨文在國內的知名度不是很高,但事實上,甲骨文在國內的知名度還是很高的,一度佔據我國100%的市場,壟斷國內市場長達30年。原因就在於甲骨文在數據處理上面具有很大的實力。
成立於1977年的甲骨文,在1989年進入中國市場,因為在數據處理方面具有非凡的實力,甲骨文是僅次於微軟的科技軟體公司,在世界500強榜單中位居前40行列。因為甲骨文擁有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而過去我們科技公司在這方面的能力非常弱,所以那個時候國內數據處理市場是甲骨文的天下。
甲骨文佔據了全國100%的市場份額,壟斷國內市場長達30年,還揚言拒絕培養中國員工。可以說那個時候想要進行數據處理方面的業務,必須要和甲骨文合作。雖然甲骨文態度傲慢,但是沒有辦法,在數據處理方面沒有太強實力的我們,只能聽憑甲骨文的處理。
現在我們都知道在數據處理也就是網際網路計算方面,阿里巴巴擁有強大的雲計算,但是在甲骨文「壟斷」國內市場,發展達到了巔峰時期,阿里巴巴也要依靠甲骨文的技術。但是大家都知道國人都有血性,決定一個網際網路公司發展關鍵的領域,我們怎麼可能任憑外國公司的「壟斷」,所以在一方面需要和甲骨文合作的同時,國內公司也開始進行了數據處理方面的研發,其中投入最大的就是阿里巴巴。
眾所周知,現在阿里巴巴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現在的阿里巴巴雲計算已經是全球範圍內有名的數據處理。但是在馬雲想要研發雲計算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看好,尤其是馬雲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後,雲計算仍然沒有取得太好的成績。這時候不管是外界還是阿里巴巴集團內部,對馬雲研發雲計算的措施都有很大的意見。但是馬雲頂住了所有的壓力,仍然一如既往地支持雲計算的研發,最後功夫不負有心人,雲計算成功了。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阿里雲在全球同行業公司中,排名第二,在雲計算大類中,以92.3%的得分率打敗甲骨文保持九年的記錄,成為行業第一的存在。現在阿里雲不但擺脫了甲骨文對中國市場的壟斷,同時為不少的中國公司提供數據處理服務。阿里雲取得今日的成績,或許很多人覺得生活中沒有太大的改善,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阿里巴巴作為雙十一的推廣者,每年的雙十一,阿里巴巴都擁有很多的訪問量,尤其是今年雙十一,當天訪問人數更是突破一個量級。
而大量的訪問人數對阿里巴巴的數據處理能力是一個非常的考驗,但是阿里巴巴憑藉阿里雲的實力,使得今年的消費者在阿里巴巴的購物體驗非常好,阿里巴巴等各種網站沒有因為人數激增而產生各種不穩定的現象。這一切都是因為阿里雲的成功。這樣說,可能很多人感覺不到阿里雲的強大,舉個數據吧,在今年雙十一,阿里雲數據處理速度達到了每秒完成58.3萬筆訂單,足見阿里雲的實力非常強大。
所以在阿里雲的強大實力下,曾經拒絕培養中國員工,壟斷了國內市場30年的科技巨頭甲骨文無奈退場,輝煌落寞。誰能想到曾經強大的甲骨文有一天也會折戟中國。而甲骨文離開中國,並不是因為甲骨文的實力落後了,事實上甲骨文的實力今天仍然很強,只不過是因為我國科技公司強大了,以阿里巴巴和華為為首的科技公司,正在強勢崛起,所以甲骨文雖然強大,仍不得不退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