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巨頭佔全球95%晶片市場份額 「中國芯」如何崛起

2020-11-25 同花順金融服務網

  【提出問題】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壟斷局局長吳振國16日在北京表示,對三星、海力士、鎂光三家公司涉嫌實施壟斷行為的反壟斷調查已取得重要進展。

  據人民網11月22日報導,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市場排名前三的廠家三星、海力士和鎂光,2017年第三季度合起來市場佔有率加起有95%,壟斷成為內存價格上漲最根本的原因。DRAM價格長期上漲使中國半導體、電子設備廠商受到的影響不斷擴大,直接影響到了整個行業國家反壟斷部門的介入,相關產品至少短期內上漲價格被抑制應該不難,難的是長期的效果。

  那麼,中國企業如何扭轉現狀?

  【分析問題】

  -反壟斷調查導火索提供者為美國

  美國商務部就把中國一些企業列入不能從美國企業採購部件、軟體和技術產品的「實體名單」。據人民網11月5日報導,在美國商務部採取上述行動之前,去年12月美國最大的存儲晶片製造商鎂光科技公司在加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中國企業竊取了該公司的技術。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財經評論員劉豔對此表示,對三星、鎂光、海力士三家公司首次壟斷性的調查的直接導火索是美國,此次反壟斷調查實際上是美國制裁中國晶片的一種反擊行為。

  -存儲晶片已佔半導體行業半壁江山中國自給率為零

  三星、海力士、鎂光是DRAM行業巨頭。DRAM又稱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一般用於我們電腦的內存條,除了新機器,基本上每一次電腦硬體的升級,都會涉及到將內存進行升級,在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聯想、惠普等眾多電腦品牌的生產和組裝均在中國進行,因此中國成為消耗存儲器大國。據報導,三星、鎂光和海力士三家主導儲存晶片市場,佔據90%以上的份額,其中三星一家就佔有全球四成以上的市場。此外,三家的市場盈利率在今年已經達到了50%~70%。

  劉豔強調,自2010年以後存儲性的晶片就已經佔到了半導體行業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自喻,而中國在存儲性晶片的生產以及研發過程當中,基本上自給率為零。

  【解決問題】

  -政府應助力民族企業奪得市場先機

  劉豔認為,儲存晶片相當於電子元件的糧倉,中國若要在包括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內的所有智慧化的領域有所突破,就必須夯實晶片這一基礎性的領域。

  劉豔還表示,中國企業相對來講研發能力比較薄弱,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需要依賴於國家的政策,想扭轉所謂頹勢,國家應幫助民族企業在世界競爭格局中奪得先機。

關注同花順財經(ths518),獲取更多機會

責任編輯:ljh

相關焦點

  •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佔全球50%份額,迫使國外晶片降價
    中國光電子晶片,已在豫北小城鶴壁獲得突破。其中的PLC光分路器晶片早在2012年就實現國產化,迫使國外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從每晶圓最高時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目前已佔全球市場50%以上份額。二是晶片工藝水平達不到晶片產業化需求,特別是在整張晶圓的均勻性、穩定性方面,如二氧化矽厚膜的高深寬比和低損耗刻蝕工藝。三是在產業和市場導向上,過去偏重於買,拿市場換技術。
  •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在全球市場佔有很高的份額
    打開APP 國產PLC光分路器晶片在全球市場佔有很高的份額 發表於 2019-07-05 17:46:37 我國光電子晶片的PLC光分路器晶片早在2012年就實現國產化,迫使國外晶片在中國市場的價格從每晶圓最高時2400多美元降到100多美元。
  • 中國晶片處於國際市場的弱勢 中國晶片到底是什麼水平
    但與人工智慧基本還處於起步階段有所不同,我國晶片產業已然走過了產業構造期,目前進入到需要借力與聚力以求強筋壯骨的重要關口…… 中國晶片在國際市場所處的弱勢地位 中國晶片企業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在設計、製造以及封測領域已經形成了一批規模不小的企業,但與全球晶片巨頭的技術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那麼,在全球晶片生態鏈的各個版圖裡,中國晶片到底是什麼水平?
  • 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中國芯有望突出重圍
    今年年初,中國還率先製造了配有光刻機的5 nm刻蝕機,佔據了全球5 nm刻蝕機的制高點。這次突破也意味著中國在刻蝕機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而實現這一目標的企業是中微電子。
  • 兩大國產存儲晶片巨頭崛起!不斷建廠擴大產能:影響全球存儲格局
    ,有超過1000多億美元(1/3)進口金額用於進口存儲晶片(主要以NAND、DRAM為主)產品,因為中國直接買走了全球將近35%左右的存儲晶片產品。34%的DRAM晶片,僅排名全球第二,美國直接購買了全球將近39%的DRAM晶片,位居全球第一,但全球NAND快閃記憶體銷售數據來看,中國購買比例佔到了全球37%,位居全球第一;
  • 中國晶片產業深度分析,一文看懂國產晶片現狀!|晶片|中芯國際|華虹...
    其中,集成電路產品市場銷售額為3401.89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大出業界意料之外,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83.2%的份額。存儲器電路(Memory)產品市場銷售額為1229.18億美元,同比增長60.1%,佔到全球半導體市場總值的30.1%,超越歷年佔比最大的邏輯電路(1014.13億美元),也印證了業界所謂的存儲器是集成電路產業的溫度計和風向標之說。
  • 解析投資:被稱為「晶片載體器」的晶圓到底是什麼?它的市場如何
    2017年12月,處於領導地位的最大的5家晶圓製造廠商,佔了全球產能的51%,前25家晶圓製造廠商佔全球晶圓產能的89%。而相對於2009年,前5家最大的晶圓製造廠商僅佔全球晶圓總產能的36%,前25家晶圓製造廠商佔全球晶圓總產能的78%左右。
  • 中芯國際7nm工藝量產在即,中國晶片為什麼長期受制於人?
    中芯國際方面的積極進展讓人開始遐想:我們是否距離在晶片產業領域擺脫對美國方面的依賴已經不遠?實際上,就目前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現狀而言,中國科技企業對於美國科技企業的依賴還將繼續,在可見的未來中國依然存在在晶片領域受制於人的風險。
  • 刷爆業內朋友圈,「中國芯」夢想難以照進現實?
    其中,僅美國的四家公司在全世界的EDA市場份額就佔到70%以上。  目前,中國開發EDA軟體的企業主要有展訊和華為。兩家公司的設計軟體主要供內部使用,市場份額還很低,總佔比不到10%。圓晶代工廠是晶片從圖紙到產品的生產車間,它們決定了晶片採用的納米工藝等性能指標。  從規模看,全球代工企業主要有臺積電、臺灣華聯電子、美國格羅方德半導體、韓國三星以及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等公司。  目前,前五家海外圓晶代工廠的市場份額超過全球70%。中芯國際、武漢新芯、上海華力微電子等大陸企業,雖然近年來增長較快,但大陸晶片代工企業的市場份額不超過15%。
  • 中國半導體巨頭崛起,突破5nm蝕刻機技術,或帶領中國芯突出重圍
    雖說目前部分中國企業在晶片製造領域實現了全球領先,但關鍵技術和設備同樣也依賴於美國,所以當供應鏈無法為晶片設計廠商提供服務後,企業自然也會被卡脖子。-光刻機範疇雖然尚未突破西方國家的封鎖,但是在必要領域卻有一家半導體巨頭迅猛崛起,它的存在不僅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榜樣,同時在它的帶領下,也有望讓中國芯突出重圍。
  • 全球屏幕驅動晶片現狀大曝光!韓國廠商壟斷:國產屏依舊依靠進口
    【12月2日訊】相信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內科技產業也從最初的「缺芯少屏」,逐漸替換為現在的「缺芯少魂」,這意味著在過去這麼多年時間裡,隨著國產屏幕高速發展,已經解決了國產屏幕嚴重依賴於「進口」的尷尬局面,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國產LCD屏幕已經佔到了全球LCD屏幕市場超50%+市場份額
  • 新封裝技術誕生 :全球晶片封測廠將迎來大挑戰
    ,讓半導體產業分工也開始越來越細,很多晶片企業都只專注於某一領域,例如目前蘋果、華為海思、高通、聯發科等等,只專注於晶片設計領域,而臺積電、中芯國際等,則專注於晶片製造領域,日月光、通富微電等則專注於晶片封測,當然也有像Intel、三星這樣IDM晶片巨頭,自己可以實現晶片的設計、製造、封測三個重要環節,而我們都知道,在這三個重要環節中,我們國內在晶片設計、晶片封測兩大領域表現最好,尤其是在晶片封測領域
  • 中國「晶片之父」:最年輕院士,終結無「芯」難題,卻因老婆出名
    晶片一直是中國製造的痛,根據行業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集成電路進口量約3770億塊,進口額高達2601億美元,中國晶片的進口量佔到了全球50%以上,而其中的自主份額卻不到10%。今年發生的中興事件更是讓人心驚,偌大的一個中興竟然被小小的一顆晶片給制約住了手腳。
  • 站在巨人的肩上,又一家國產晶片龍頭崛起,被稱中國的「英飛凌」
    近年來,隨著中國科技的飛速發展,社會投入的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中國晶片企業開始崛起。其中最著名的三家企業包括中芯國際,紫光集團和華虹集團,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以晶片代工為主,而紫光集團旗下包括晶片設計企業紫光展銳,存儲企業長江存儲等。
  • 臺積電董事長再放狠話:即便失去中國晶片市場,也不會受影響!
    不論是技術研製還是生產計劃都有著比較完整的體系,所以它的訂單量很多,實力也很強,在我國晶片製造領域也算是一個裡頭的人物。但近幾年來,中芯國際的發展也是非常迅速的,這不僅讓臺積電有了一個比較強勁的對手,甚至還在很多方面對他們造成了威脅。
  • 華為繞開美國生產晶片的成功機率有多大?
    在全球前五大設備廠商當中,美國應用材料公司以17.72%市場份額排名第一,美國泛林半導體以13.4%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四,兩家合計佔了全球31.12%的市場份額。KGSednc東興證券研究所數據顯示,全球EDA70%的市場份額都由EDA三巨頭Synopsys、Cadence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佔據。
  • 2021年,預估小米市場份額全球第三,華為或將跌出前六
    三星、蘋果穩居冠亞軍,小米則有望取代華為成為全球的季軍,OPPO、vivo緊追其後,華為的排名將從2020年的第3名跌出全球前六,落後於「非洲手機王」傳音之後,名列第七。華為手機出貨量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受美國禁令的影響,既缺少先進晶片的供給,也無晶片製造能力,目前華為5G手機晶片僅有庫存,極大地限制了明年的手機出貨量。
  • 中芯國際加緊資本洽談 引資+併購同步進行
    併購進行時  中芯國際(SMIC)作為全球第三大半導體代工巨頭,近期傳出有意收購華虹NEC的股權,據中芯內部人士表示,一旦併購成功,中芯國際的產能將提高40%,而華虹NEC同時也能達到借殼上市的目的。
  • 拋光液國產唯一,安集科技為中國「芯」鋪平前路
    在得到資本市場的加持後,安集科技能否再進一步,讓「中國製造」更深度地參與到國際產業鏈中?它又能否繼續突破,從海外巨頭手中搶下更多市場份額?國產唯一 晶圓製造必備晶片製造過程大致可以分為頂層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三大步驟,其中晶圓製造過程尤為複雜。
  • 網傳美國最大兩家半導體設備廠商對中芯等啟動「無限追溯」機制...
    今早消息:已闢謠   不過,隨後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方面表示未收到類似函件,稱此消息不實。   信達證券電子行業首席分析師方競也表示,本次發函具體如何執行,美國半導體設備公司均未有定論;大家關心的SMIC和華虹沒有任何軍工業務。   短期對市場有影響,但長期有利於半導體設備的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