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各大行業中,除了手機在全球佔據重要地位外,還有一個行業更厲害,它就是家電,在各個細分領域都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100年來,全球家電市場可以說歷經更替。1980年之前由歐美品牌主導,惠而浦、飛利浦、博世等等;2000年之前由日本主導,松下、東芝、索尼等等;2015年之前由韓國品牌主導,三星、LG等,如今又輪到了中國品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市場,中國品牌都處於強勢地位。
在中國市場,外資品牌可以說是節節敗退。有報導稱美國家電巨頭惠而浦將出售在華業務,接盤方為知名家電廠商格蘭仕,這意味著又一家全球家電巨頭撐不住了,要退出中國市場。
說到惠而浦很多人可能不太了解,因為它在中國市場的聲音很小。實際上,惠而浦是一家偉大的家電公司,發明了很多產品。1911年成立時,發明世界上第一臺電動洗衣機,隨後,發明了第一臺全自動洗衣機、第一臺對開門冰箱等等產品,領先於全球的創新能力,讓惠而浦成為了全球家電巨頭。
在二戰期間,惠而浦生產了不少軍需品,賺取了不少利潤。到了80年代,不斷擴充產品線,並向西歐、拉美、亞洲等市場全面擴張。90年代是惠而浦的高光時刻,收購了飛利浦的大型家電業務,在全球市場取得領先,並且在2001年,憑藉高達105億元的年銷售額,雄踞全球白電市場第一。
不過,在中國市場,惠而浦發展似乎並不順利。早在1996年就進入中國市場,不算太晚,並收購了三洋,意圖以此來打開市場。但是中國品牌已經崛起,惠而浦發展不溫不火。到現在可以說是被中國品牌打得滿地找牙,2019年中國市場營收只有52.81億元,淨利潤為虧損3.22億元。美的、格力銷售額都突破了兩千億,惠而浦也就是它們的一個零頭而已。
在全球市場,惠而浦也是節節敗退。在2019年《財富》美國500強中,惠而浦以210.37億美元(約1434.03億人民幣)排在第148名。中國上千億營收的家電品牌眾多,海爾、海信、格力、美的、TCL,都超過了這個金額。早在2017年,全球大型家用電器品牌零售量數據顯示,海爾高居第一,惠而浦跌到了第四名。
面對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惠而浦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如今又面臨虧損,其實甩賣撤出也是正常的。
其實,不只是惠而浦,在9月份又傳出家電巨頭飛利浦準備出售中國的家電業務,格力和九陽電器參與競購。而全球電視老大三星也在前段時間關閉了中國唯一的電視工廠,2019年三星電視在中國市場只賣了100萬臺,市場份額不足2%,基本離敗退也不遠。
過去,中國民族品牌由於競爭不過外資品牌,眼看著一個又一個被收購。如今,在家電領域,中國品牌卻在全球發起收購,海爾收購美國通用家電、日本三洋,海信收購日本東芝電視,美的收購東芝家電等等。中國家電品牌在冰箱、洗衣機、空調、電視等等領域,都是全球老大或者是前幾名。
外資家電品牌紛紛撤出中國市場,這完全是市場競爭的結果,它們不夠懂中國消費者,產品質量也沒有多麼優越,而國人對國產家電品牌的認可度早已不輸外資品牌。因此,像惠而浦、飛利浦賣掉家電業務,也實屬正常。即使是像索尼電視這樣的品牌,也在遭遇本土海信的強烈衝擊。未來幾年,外資家電品牌可能會很少看到,可能在一些高端市場,還是會有它們的身影,但市場份額會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