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小學科學是一門以小學生生活經驗的發展為主要線索,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綜合性課程。課程內容涵蓋了物理、化學、生物及地理這些學科知識,內容淺顯但綜合性較強。教學活動以探究性學習活動為主,培養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對神奇的科學世界的好奇心,為以後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下基礎。
一、課程總目標
小學科學的課程總目標為:通過學習,讓學生對周圍常見的事物或者自然現象等等有一個初步的淺顯的認識,並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簡單的應用,學會積極主動地去探索發現;能夠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養成善於思考善於發現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敢於大膽想像、猜測,培養創新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培養熱愛祖國、熱愛科學、熱愛生命、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課程分目標
小學科學的課程分目標為: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這三維目標。
(一)科學探究目標: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現象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給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能在已有知識、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猜想,並作出力所能及的探索。
7.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通過交流討論,對別人的研究提出質疑。
(二)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樂於嘗試、敢於探索發現周圍事物的奧秘。對周圍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
2.珍愛大自然,保護環境與周圍的生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3.學會用科學的方法來解釋自然界中的一些現象,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
4.學會自主學習探究,積極探索主動發現新知,學會合作學習,能與同學朋友和諧友好相處。
5.敢於交流探索,敢於質疑提出不同的見解,勇於克服困難。
(三)科學知識目標: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這幾大領域中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淺顯知識,並試著嘗試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和基本運動形式,對物體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有初步的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體的主要特徵,對生命活動生命周期,生命現象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同時感受到生命的偉大與神奇;認識到人類動物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4.通過對地球和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與宇宙間的一些運動變化的規律,認識人類以及生命體與地球之間的關係,知道珍惜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三、各目標之間的聯繫以及在教學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課程總目標與分目標為小學科學課程教學指明了方向,為了便於在教學當中更好得實施和達到教學目標,新課程標準又將總目標進行分解,變成了三維目標:科學探索,情感態度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但是這三維目標之間每一部分並不是獨立的個體,而是相輔相成互相融合的,教學過程是以教學目標為中心鋪展開來的,教學過程的最終目的也是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因此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活動設置也都是為教學目標進行服務的。需要注意的是小學科學的課程總目標並不是通過某一節課的學習就能實現的,需要在每堂課中潛移默化地去培養、去滲透,從而在6年級結束時能夠得到很好地實現。
在教學中應立足於教材來進行設計,教學目標不能單一地設定為以學習知識為目的,要將三維分目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並且忌知識點超綱、忌目標的設定過於寬泛,只有框架套用而無具體課題所涉及的內容。教學目標的主語最好是學生,行為動詞最好具有可測性,比如說:「知道聲音能在氣體、液體和固體中傳播」「會用身邊的材料製作一個土電話,來感受聲音的傳播」,「體會聲音的傳播實驗探究的樂趣」,這裡的三個目標中行為動詞「知道」、「會用」、「體會」明顯地將知識目標,科學探索目標,價值觀目標區分開來,但這三個目標之間又相互聯繫。
在教學過程當中,應從總體目標上進行宏觀把握,再根據具體內容細化設定,設計合理有效的教學環節和教學活動,通過講授與學生探究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實現小學科學的課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