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金屬銦價格持續下跌 產業發展前景值得關注

2021-01-15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近一段時期,稀有金屬銦的價格持續下跌,甚至可能重蹈鎢的覆轍———跌至「白菜價」,從而給相關企業、整個產業甚至國家資源安全帶來「災難性」影響。這背後既源於我國銦產業自身存在的諸多不足,也有西方消費國通過金融市場操縱打壓進而趁勢攫取囤積銦資源的意圖,值得整個行業和國家高層高度關注。

資源戰,國家間競爭的又一個無聲戰場

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既涉及傳統的政治、軍事領域,也涉及新興的金融、資源領域。近年來,世界各國對於稀土等戰略資源的爭奪日益激烈,資源戰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為國家間競爭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當今,世界礦產資源配置的總體格局是:佔全世界人口不到1/4的發達國家,消耗著全球3/4的礦產資源,而佔全世界人口多達3/4的廣大發展中國家,佔全球礦產消費量的比例卻不到1/4,而且嚴重缺乏對各類資源的定價權。這一格局的形成就是國際資源爭奪的結果。

  眾所周知,我國是諸多重要國際大宗商品生產國與消費國,更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儲量約佔世界的1/3,稀土之於我國,猶如石油之於中東,鐵礦石之於澳大利亞。我國稀土的生產量、出口量和消費量都居世界第一,本應對稀土資源的國際價格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長期以來,我國稀土產業布局分散、採礦權混亂、開發無序,加之市場供過於求、走私、外國囤貨等因素,導致我國在國際市場上的定價權和話語權長期缺失。據統計,1990年~2005年,我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雖然從1998年開始,我國啟動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但稀土低價出口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扭轉。在全球高科技電子、雷射、超導等原材料需求呈幾何級數增長的情況下,我國稀土出口價格不升反跌,當前出口平均價格僅為1990年的六成左右。1995年~2005年這10年間,我國稀土產業由於廉價出口而損失的外匯達到近百億美元。業內人士感慨:「稀土是金,卻賣了個『白菜價』」。我國「稀土之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光憲教授非常惋惜地說,「我們把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是成功的,但沒有使我國稀土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以稀有金屬資源中的鎢為例。我國是鎢生產大國,也是鎢消費大國,然而在鎢製品尤其是高端硬質合金的製造環節,技術水平長期落後於美國和歐洲等。據國際鎢協秘書長在16屆年會上作的報告,2000年我國鎢消費量1萬噸,僅次於歐洲。公開資料顯示,世界已探明鎢儲量290萬噸,我國鎢儲量180萬噸,居世界第一位。但由於開採過度、集中度低,我國鎢的儲採比是世界水平的1/4。從儲採比來分析,我國鎢礦再難以作為優勢礦產資源,鎢資源的後續使用年限不容樂觀。這直接威脅到我國製造業發展,並影響到國防軍事工業的發展,從而給國家的長治久安帶來隱患,大大降低了我國鎢工業的整體國際競爭力。然而,就在資源如此緊缺的情況下,鎢礦和鎢初級原料價格卻在國際資本對大宗商品的打壓下一降再降,根本沒有體現出稀缺戰略性資源的價值。

  而反觀美國、日本等資源消費大國,則未雨綢繆,官民共舉,建立起「深藏不露」的戰略儲備。稀土儲量世界第二的美國,一方面通過諸多優惠政策,包括提供稅收優惠、鼓勵進行國際壟斷、建立海外投資保證制度、為對外投資提供「基礎支持」等,來激勵跨國公司攫取海外資源;另一方面,耗費巨資建立了多達93種礦產儲備,早早便封存了國內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轉而開始進口並囤積我國的廉價稀土,目前九成以上稀土由我國進口。

  日本國內需求的稀土92%需要從中國進口,其在上世紀80年代就制定了儲備稀土和稀有金屬的相關法律,並於1983年建立了稀土和稀有金屬儲備制度和基地,規定國家和部分有關企業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釩、錳、鈷、鎳、鉬、鎢、鉻等稀有金屬。日本政府還根據稀有金屬的稀缺程度,規定必須儲備相應的數量。英國《金融時報》指出,日本只用了進口總量的1/3用於生產,其餘用作戰略儲備。業內人士曾估計,日本儲備的稀土已夠用40~50年。對此,有國內媒體指出,30年後,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產地──內蒙古包頭白雲鄂博可能將無礦可採;而一直依靠進口我國稀土發展電子工業的日本,到時卻坐擁充足的稀土資源。我國到時也許要花比現在高數百倍的價錢從國外進口稀土。特別是日本當前是世界上利用稀土實現附加值最高的國家,用於高新技術領域的稀土佔到其消費總量的90%以上。通過從我國進口價格低廉的稀土原料,然後再出售經過加工的高新技術產品,日本可從中賺取豐厚的經濟利益。

銦價波動,難擺脫資源爭奪金融戰的影響

金融不僅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而且是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獲取國際資源、實現經濟繁榮、維護世界霸權的重要手段。二戰前,國際資源爭奪集中體現於列強間兵戎相見,以「大炮」獲取「黃油」是經典寫照。當今世界,國家間圍繞戰略資源的爭奪戰已不再是列強之間的「硝煙滾滾,炮聲隆隆」,而是以市場競爭取代國家戰爭,以現代金融手段「熨平」市場波動,以價格機制來調節資源供求。值得關注的是,西方資源消費國通過建立國際期貨市場,成為國際市場定價中心,使資源定價權由資源生產國轉移到資源消費國。正因如此,當今世界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價格都由發達國家主導甚至直接決定。鋁、銅、鉛、錫等金屬的價格主要在倫敦金屬交易所確定,煤炭價格形成於紐約商品交易所,小麥價格形成於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豆、玉米價格由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定價。

  稀有稀散金屬銦的大規模應用主要是在液晶屏幕出現以後,ITO靶材銦錫氧化物作為生產手機面板、電腦液晶屏、電視面板等各種平面顯示的成熟且理想的核心材料被靶材主產地日本、韓國等所看重。在ITO靶材中,銦的比例佔到75%,這種透明且導電的材料也是未來生活中各種以觸控螢幕和智能設備中的重要材料,其應用前景相當廣闊。同時,銦與其他金屬的化合物也是高科技領域的重要材料,如磷化銦晶片內置與光纖通訊設備中,銻化銦單晶是製備3微米~5微米紅外探測器的重要材料。銦作為各種航空、航天和高強度機械設備軸承的包覆膜可增加軸承的耐腐蝕性和強度。在歐盟的數次原材料的戰略報告中,均將銦列為關鍵原材料。美國也將銦、鎢和稀土等19種稀有金屬列為戰略性關鍵原材料,並納入國家儲備材料之列,通過立法來實現收儲。

  然而,這個被各國看中的資源的主產地是中國。據近幾年公開產量數據顯示,全球近70%左右的原生銦都產自我國,但多年來,主礦鉛鋅的過剩式生產,導致國內銦企業處於無計劃生產中,社會庫存量大,企業小而散,致使我國企業在銦的國際定價上完全被動,長期缺乏定價權,整個產業長期處於價值鏈的最低端,珍稀資源沒有給相關產業和國內下遊企業分享到產業利潤。值得注意的是,在如今科技新產品層出不窮,各種平板顯示設備產量大幅增加的情況下,作為生產這些設備面板的主要材料銦價格卻一跌再跌,從去年的700美元/千克跌到目前的不足400美元/千克,而且仍有被下遊消費商進一步打壓的可能。2005年~2006年,銦的價格在800美元/千克~1000美元/千克之間,並在2006年2月突破1000美元/千克。近10年來,其主流價格也保持在600美元/千克~800美元/千克。

  從供求關係上來講,銦的產量增加與需求增加是成正比的,但價格卻與需求沒有成正比,反而是逐漸走低。這充分反映了我國銦產業長期以來沒有在定價上佔有主動權,而是受制於國外買家利用國內企業的小而散的局面形成的不公平定價機制。

  然而,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利用金融和資本操作的手段擺脫自身危機而轉嫁危機的方式正在被某些發達國家利用,例如通過量化寬鬆政策、退出量化寬鬆、各種為加息製造的輿論等將大宗商品和資源類產品價格抬高之後又大幅打壓。作為長遠戰略價格的稀有金屬價格也出現猶如過山車一般的波動。我國的上遊企業在資金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降價拋貨成為無奈的選擇。對於銦產品來說,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通過市場的手段實現了3600多噸的商業收儲,並計劃將來通過自貿區來實現與國外市場的互通,打通國際產業鏈並進而助力我國銦產業獲得更大的國際話語權。在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不斷收儲過程中,銦價逐漸「揚眉吐氣」,國內出口企業要價腰杆也逐漸硬朗起來,可以說在過去的3年~4年中,銦企業受益於國內商業收儲。然而,這種藏富於民的收儲模式卻在一定程度上不被習慣於傳統貿易價格不透明交易和多方詢價以求低價機制下的國外貿易商所接受。國外具有雄厚實力的貿易商利用金融和資本手段不斷打壓銦價,力圖藉機攫取、儲備更多戰略資源,這直接導致現貨市場尤其是出口市場銦價持續下跌的趨勢。

價格持續走低,產業發展的「災難性」前景

國內銦企業對於不斷被打壓的價格苦不堪言,因為目前的現貨價格遠低於企業的生產成本價,根本不反映生產成本,更不體現產品價值。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一再將銦列入戰略收儲資源時刻,銦價以「白菜價」流入國際市場的可能性非常大。守著香餑餑的銦企業就這樣眼睜睜看著這麼貴重的「好閨女」即將低價「遠嫁異國他鄉」。而國內下遊產業在核心技術突破、產業轉型升級和資金配套等方面均面臨相當多的困難。

  國家資源安全正面臨嚴峻的形勢。如果任由銦價格繼續下跌,我國稀有金屬資源安全將受到巨大的威脅。不僅僅是銦,整個稀有金屬產業的大門都被打開,失去的不僅僅是銦資源的定價權,更是子孫後代的飯碗。到頭來,我國還是擺脫不了因戰略資源緊缺而長期受制於人的被動地位。而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也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資源來支撐。因此,優勢稀缺戰略資源的流失必須引起業界及國家高層的足夠重視。

來源:中國礦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相關焦點

  • 稀有金屬打響價格保衛戰
    6月28日~7月4日當周基本金屬、小金屬大部分出現下跌,稀土價格同樣大面積下跌,其中氧化銪、氧化釹、氧化鐠跌幅分別達到7.88%、3.95%、2.4%。實際上,自去年下半年來,整個稀有金屬景氣度亦不斷下降,其中銦品種價格持續暴跌,今年以來跌幅近50%。作為「智能製造」的「電子金屬」,稀有金屬行業如何積極應對長時間的價格走低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 稀有金屬價格持續走跌 泛亞有色交易所陷流動性危機
    本周三到周四交易日,由於美元指數低位返升,國際油價單日暴跌3.38%,帶動全球有色金屬、稀有金屬大幅下跌;在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多品種價格下跌,白銀大幅度下行1.76%。6~7月,有色金屬、尤其是稀有金屬價格的價格大幅下行,造成國內非國有背景商品交易企業的經營走向困境,其中,被風傳了近半年時間裡的泛亞有色金屬交易所流動性危機問題終於浮出水面。本周,泛亞有色交易所公告稱,交易所委託受託交易商近日出現資金贖回困難,部分受託資金出現了集中贖回情況。交易所作出了限制委託了結數量,部分品種暫停委託受託業務等措施。
  • 銦價格低位 看好未來異質結電池發展
    銦價格低位 看好未來異質結電池發展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銦價格處於歷史底部。2002 年~2009 年,銦價經歷一輪暴漲和暴跌,先從60美元/kg 漲到1070 美元/kg,隨後跌回到305 元/kg。
  • 稀有金屬鈷銻價格持續上漲 關注結構性機會
    稀有金屬鈷銻價格持續上漲 關注結構性機會 2016年08月12日 11:18來源:紅刊財經作者:何豔 近期,稀有金屬鈷銻迎來一小波上漲。
  • 產品價格回暖 稀有金屬板塊表現強勢
    中證網綜合報導,昨日大盤下跌1.25%,稀有金屬板塊逆市飄紅。19隻稀有金屬股呈現大單資金淨流入態勢,合計大單資金淨流入9.19億元。  生意社數據顯示,12月12日,國內主要有色金屬現貨市場金屬鈷價格上漲,鈷報價均價為524666.69元/噸,較上一交易日上漲1.29%。
  • 稀有金屬銦的主要工藝
    銦在硫化礦中的含量最高,閃鋅礦是主要工業來源,銅礦、方鉛礦、黃錫礦與錫石也含有較高的銦,但由於產量極少,非常分散,不能作為直接生產銦的原料,一般是從鋅、鉛、錫等重金屬冶煉的副產物中回收生產。由於稀散金屬離子在化學性質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造成分離、富集、回收上的困難,近年來,隨著銦需求量不斷增加,對於銦的富集、回收進行了很多的研究。世界上銦產量的90%來自鉛鋅冶煉廠的副產物。
  • 稀有金屬鎵及鉍2月6日正式在交易所掛牌
    金融危機以來,鎵的價格逐漸從2000萬/噸跌落到目前的歷史低位170萬/噸。隨著下遊高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全球經濟的逐步復甦,金屬鎵的市場正逐步向好。同很多稀有金屬一樣,金屬鎵市場容易受到宏觀經濟氣候的影響,金屬鎵最主要的消費領域是半導體產業,因此半導體產業的景氣度會直接影響金屬鎵的需求。當宏觀經濟低迷時候,半導體的產業需求減弱,金屬鎵需求減少,價格下跌,反之。
  • 稀有金屬行業小金屬周報:鉬系價格持續上漲
    鉬:鉬系價格跳漲。鉬礦價格本周繼續跳漲帶動鉬全系產品價格跟漲,由於市場供需緊張,國內供應商紛紛看好後市,囤貨惜售現象嚴重,加劇了供需緊張的局面。且市場有傳聞國內即將恢復鉬出口配額制度,可能會帶動整個產業鏈價格持續上漲。相關標的:金鉬股份。  鎢:成交疲軟精礦價格持續下探。
  • 有色金屬行業:需求抑制工業和稀有金屬價格
    核心觀點  工業金屬:19 年需求不振引發工業金屬價格震蕩下行,但板塊業績觸底反彈。  (1)價格:2019 年 LME 銅、LME 鋁、LME 鉛、LME 鋅、LME 錫均價同比分別下跌 8.0%、下跌 15.2%、下跌 11.0%、下跌 12.8%、下跌 7.4%。
  • 厲害的小金屬:元素周期表背後的「藏寶圖」
    此外,由於市場容量小,行業周期短,相較大規模產業的品種來說,小金屬價格波動相對頻繁且幅度可觀,也常常成為資金「囤籌」的重要邏輯。  大鱷湧入 金屬普漲  全球稀土、鎢礦供應量的八成在中國,中國鎳消費佔全球消費一半以上……世界金屬市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有業內人士透露,在遙遠的倫敦金屬市場,來自中國的交易員的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市場主力之一。
  • 厲害的小金屬:元素周期表背後的「藏寶圖」(名單)
    此外,由於市場容量小,行業周期短,相較大規模產業的品種來說,小金屬價格波動相對頻繁且幅度可觀,也常常成為資金「囤籌」的重要邏輯。大鱷湧入金屬普漲全球稀土、鎢礦供應量的八成在中國,中國鎳消費佔全球消費一半以上……世界金屬市場密切關注著中國的一舉一動。有業內人士透露,在遙遠的倫敦金屬市場,來自中國的交易員的實際上已經成為了市場主力之一。
  • 稀有金屬鈀貴過黃金 今年以來價格增長超過25%
    進入2020年以來,稀有金屬鈀交易價格增長超過25%,而且市場預期其價格將繼續上漲,令這種銀白色金屬身價超過黃金。  據英國廣播公司20日報導,鈀的市場交易價格達到每盎司2500美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一倍。  鈀是與鉑金、釕、銠、鋨和銥等金屬同族的稀有金屬,主要出產於俄羅斯和南非。大部分鈀是開採鉑金和鎳的副產品,因此產量有限。
  • ITO靶材的新軍進入 將利好銦錫等金屬
    該合資公司位於廣東清遠,是整合先導在銦資源供應方面的優勢和優美科在ITO靶材生產方面的專業優勢,並致力於填補中國顯示領域的價值鏈空白。    眾說周知,顯示領域的ITO靶材中75% 的材料都含有銦,而中國銦產量佔世界50%以上,但幾乎所有的顯示領域所消耗的ITO靶材仍需要進口,在這一資金密集型領域,中國沒有一家本土企業可以滿足嚴格的質量要求,儘管中國沒有本土的顯示屏製造商,但國內企業想盡力涉足到ITO靶材市場。
  • 日媒:中國基建需求和環保規定推動稀有金屬價格大漲
    參考消息網3月26日報導 日媒稱,用於特殊工具和磁鐵的稀有金屬的國際價格正在上漲。由於中國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需求增加和環保規定的影響,鎢和釹的價格同比上漲四至五成。此外,用於液晶面板的銦也在漲價。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3月23日報導,價格明顯上漲的是作為超硬工具原料的鎢。
  • 稀有金屬出口配額政策調整 鎢、鉬出口放開
    商務部昨天下發「2015年鎢、銻、白銀、銦、錫」等配額數量及出口企業名單。記者注意到,商務部在取消2015年鎢、鉬出口配額基礎上,還取消了鉬出口資質管理。  在這次稀有金屬配額指標中,銻、白銀、銦出口配額為年度配額總量的70%,錫出口配額為年度配額總量的61%。
  • 全球十大貴金屬排行
    銦(indium)每盎司:6.5美元 (數據:2020年4月24日)世界上多數銦都來自日本,韓國和中國。由於其優異的導電性,所以經常被用來製造電子產品,而它另一個用途是用作飛機發動機的塗層。關於銦其實有一個有趣的事情,就是當它彎曲時,它會發出哭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也被用來塗覆飛機發動機的軸承。
  • 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光伏儲能產業的新未來
    雖然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擁有諸多優勢,但需要攻克的技術難點不少。為了迎頭趕上,凱盛光伏瞄準產業前沿和發展趨勢,以安徽省大力發展矽基新材料產業為契機,通過併購國外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式,借梯登高,在較短時間內攻克諸多難點,實現了工藝技術的跨越發展。
  • 有色重要信息匯總:金屬產業鏈周度調研詳情、價格研判一覽
    原標題:有色重要信息匯總:金屬產業鏈周度調研詳情、價格研判一覽    ※金屬新聞   【銅材周度
  • 比黃金還珍貴的稀有金屬,它的貢獻很大產人類幾乎天天都在用它!
    銦屬稀有金屬,在地殼中的含量與銀相似,為1×10-5%,但產量僅為銀的1%,地殼中的銦礦物主要有:硫銦銅礦、硫銦鐵礦和水銦礦等。在自然界中,銦礦物均以微量的形式分散伴生於其他礦物中,迄今未發現單一的或以銦為主要成分的天然銦礦床。現已發現約有50種礦物中含有銦,其中含銦量最高、有工業回收價值的礦物主要是含硫的鉛鋅礦。
  • 中國薄膜太陽能電池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預測
    尤其是在柔性襯底上製備的薄膜電池,具有可捲曲摺疊、不怕摔碰、重量輕、弱光性能好等優勢,未來應用前景廣闊。銅銦鎵硒(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易形成良好的背電極和高質量的PN結,且較容易製成柔性組件。目前,CIGS薄膜太陽能電池的實驗室轉換效率已達21.7%,組件全面積轉換效率已接近16%,其產業化技術也在逐步完善。隨著此技術大規模生產後良品率提升,國產化改進優化後生產成本降低,將越來越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