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9月16日,中國計量測試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對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承擔的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科研項目&34; 和該院完成的&34;科技成果進行鑑定。結果顯示,這兩項科技成果均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34;項目,歷經6年,攻克了顆粒標物研製技術,解決了目前顆粒數量濃度標準物質測量範圍窄、精度不高、效率低問題,打破了我國該標準物質對國外進口的依賴。
該項目由該院高級工程師朱永宏團隊完成。項目針對顆粒物監測儀校準普遍使用的美國ISO12103試驗顆粒標物價格高昂的問題,以新疆沙漠沙為原料製備得到了特徵粒徑D50定值為 (10.28±0.24)μm,D90定值為(30.67±1.33)μm的新型顆粒標物,可替代美國ISO12103-1 A2試驗顆粒標物,打破國外壟斷。與美國ISO12103-1 A2試驗粉塵相比,具有均勻性、穩定性好、售價低等優點。
該項目取得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發表論文5篇、制定技術規範6項、建立社會公共計量標準2項。還研發構建了可發出氣溶膠質量濃度為(25-600)μg/m3,均勻性不超過5%,穩定性不超過5%的顆粒物監測儀的校準裝置粉塵濃度儀檢定裝置自動稱重系統。
經用戶使用表明,項目研製的標準粉塵具有較好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定值準確可靠,可以替代進口標準物質(ISO 12103-1 A2);研發的低濃度顆粒物檢測儀校準裝置準確可靠,性能優良,為大氣顆粒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準確可靠提供技術保障,對我國大氣汙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大意義,具有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組人員所作的項目工作總結、技術研究匯報、查新情況、效益情況等;聽取了測試組組長匯報的測試情況以及用戶介紹的使用情況。同時,進行了答辯和現場考察。
經鑑定會全體評審專家認真評審,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先進、研究思路新穎,在水基體系單分散物顆粒數量濃度標準製備、標定和低濃度顆粒物檢測儀裝置研發等方面有創新,有效地提高了粉塵濃度儀檢定裝置檢定結果的準確性。整體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當天,評審專家還對&34;科技成果進行了鑑定。該系統創新性地將QCLAS(量子級聯雷射調諧吸收光譜)等技術應用於機動車尾氣監測,能瞬間完成機動車尾氣的採集測量,且同時捕獲汽車的車牌、車身顏色、速度、加速度和氣象信息,結合聯網平臺的統計分析功能,客觀的反應出機動車尾氣排放信息。
該系統由河南省計量科學研究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廣俊博士團隊完成,是依據國家&34;城市遙感建設體系建設完成的系統平臺。項目根據當前機動車尾氣汙染防治的管理要求,研發出能利用遙測技術實時監控機動車尾氣排放狀況的監控系統裝置。實現了非接觸、實時、高效監測機動車尾氣中汙染氣體的濃度,為國家及各省市政府應對機動車汙染提供精準化管理措施,從而改善城市空氣品質。
該系統擁有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專門針對城市主道路設計的全天候在線遙感監測汽柴油一體檢測系統。設計了獨有的四合一光學系統,可實現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兩種遙感模式的快速切換,通過採用雷射光源結合雷射光譜分析技術來實現機動車位尾氣的不停車監控。其中研發分頻鎖相放大算法高於目前常見的四路獨立探測結構,有利於機動車在運行過程中的不停車測量。該項目還採用了最新的紅外探測技術,通過InAsSb材料實現量子式光電轉換。
該集數據採集、雙向實時抓拍、數據審核、數據查詢等功能於一體,具有檢測精度高、穩定性好、響應時間快、適用範圍廣的特點,可以在0.7秒以內完成了尾氣檢測,達到ppm乃至ppb量級的檢測精度,且不同成分的測量通道獨立工作,互不影響,檢測效率高,維護成本低,可為城市機動車尾氣排放汙染物提供準確數據,為環境檢測工作提供了技術保障,為大氣環境改善提高了高效監督抽查手段,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應用價值。
鑑定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組人員所作的項目工作總結、技術研究匯報、測試情況、效益情況、查新情況、應用情況、用戶使用情況等;聽取了測試組組長匯報的測試情況。鑑定委員會進行了現場考察並形成了鑑定意見。
經鑑定會全體評審專家認真評審,一致認為:該系統技術先進,創新性地將QCLAS(量子級聯雷射調諧吸收光譜)等技術應用於機動車尾氣監測,大幅度地提高了機動車尾氣監測的可靠性和測量精度,整體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據了解,當天,河南工業大學教授張元,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劉建華,河北省計量監督檢測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屈宏強,中國環境檢測總站研究員張楊,鄭州大學教授周清雷,河南省電子規劃研究院高級工程師申湘峰作為這兩個項目的鑑定委員參加鑑了定會。
(本報全媒體記者 練愛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