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基礎到發表第一篇 Meta 分析

2020-11-25 騰訊網

各位看官們好呀,小柳葉想死你們啦!有段時間沒和大家見面了,最近都忙著加班和改 paper 了。

在這新的一年,我那經歷了多次拒稿,各種修改的「娃兒」終於被「有眼光」的主編和審稿人接收了。竊喜!!!

圖片來源:筆者自己做的

下面就和大家掰扯掰扯我這個科研新手是如何打敗 SCI 這個「大魔頭」的。請注意,這裡只談 Meta 分析哦。

圖片來源:筆者自己做的

為什麼是 Meta 分析?

說實話,大部分新入學的碩博士,懷裡都揣著一顆 SCI 的心呢?一猛子扎進 SCI 的大海中,然鵝卻並沒有激起一絲水花。

作為一名在臨床輪轉規培的專碩,每日除了沒日沒夜地收病人、寫病歷,回到家還要加班加點閱讀文獻,努力擠出那麼一點 idea。

在這個萬事看 SCI 的年代,誰不想寫幾篇?畢業升職稱是一方面,如果能夠做出對臨床非常有價值的研究,那肯定相當有成就感哪!

打聽一番,還是覺得 Meta 分析好!

1. 臨床價值:高質量 Meta 是臨床可參考的最佳證據;

2. 速度:出文章快,且完成第一篇之後,後續有新選題再做的時候就會輕鬆很多;

3. 不受環境條件限制:經常看到論壇有同學說,醫院沒條件做科研、沒實驗條件、沒錢……來做 Meta;

4. 不需要查病例資料:不管是病例對照研究,還是隊列研究,回顧性還是前瞻性,都需要查病例,查過的都懂那種痛……

作為科研入門,Meta 分析確實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於是乎,筆者就這樣走上了 Meta 分析這條路。

嘔心瀝血的個人經歷

一、選題

現在 Meta 分析的體系在國內已經很成熟了,想在眾多的 Meta 分析中殺出一條血路,選題最為關鍵。

選題的新穎性和臨床意義通常是主編和審稿人最在意的部分。要是選題沒有什麼實際價值,不但做出來覺得沒意義,更挫傷科研積極性。

回想自己選題的過程,可謂是悲慘,一個接一個選題被否定之後,心都涼了。後來終於在 PubMed 上看到了一篇很不錯的 Meta。照著它的題目,進行了換湯不換藥的操作,擬出了選題。

筆者覺得 Meta 分析的選題最重要還是要多看文獻,閉門造車不可取,模仿他人不丟人。

二、文章的檢索、數據分析

講道理,這一部分比較繁瑣且枯燥無聊,還很消耗時間。

第一次做 Meta 分析,文獻查不全、找不準,光檢索文獻就耗費了一周;對從文獻中提取數據也一知半解;軟體操作也不會……

做著做著,內心冒出來一個聲音「要不然放棄算了?」

NO!還好筆者及時止損,在丁香園挖到了趙老師的課程——《Meta 分析零基礎實用教程》系統地學習了 Meta 分析的文獻篩選、數據提取、分析與作圖、質量評價和軟體實現等全過程。

而且,一次性學會這些軟體操作,掌握整個流程,後續有新的選題,再做就會輕鬆很多。

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一些問題,在課程 VIP 群裡提問,趙老師也幫忙解決了一些比較細節的問題。

群裡還有各種好用的資料,而且平時多看看別人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式,收穫也很大。

圖片來源:「萬能數據轉換表」截圖

限時特惠,最後 7 小時!

相關焦點

  • 零基礎學Meta分析,多個視頻教程免費看
    近來劉老師在網上發現了一些不錯的Meta分析學習視頻,非常適合零基礎學習,都可以免費觀看,強烈推薦給大家。1、零基礎學Meta 分析【共11課】2、基於Stata軟體實現Meta分析(共12集)3、零基礎學單臂試驗meta分析可獲得免費觀看地址。本資源可在網上免費觀看,只限於科研使用,勿用於商業。如有不妥,請聯繫本號刪除。文章推薦工作科研學習,效率太低,是因為瀏覽器沒這麼用一次拿下 SCI?
  • 零基礎也能學會Meta分析,SCI並非那麼遙遠!
    近年來專注於醫學統計和meta分析的研究。 目前已在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Molecular Nutrition&Food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等一區期刊發表SCI論文,累積影響因子30+,擁有豐富的meta分析和SCI文章評審經驗。
  • 我是如何從零基礎,到第一篇 SCI 論文成功接收!
    那時師兄在我們心中可是大神級的存在,後來才曉得,這位大神發表 SCI 的主要類型就是 Meta 分析。當時我就想,他行,我也行!後來畢業了,考試、找工作、結婚……一忙忙下來,這事也就慢慢被忘卻了。今年年初,我終於靜下心來,想做點有意義的事情。
  • 因一篇參考文獻被撤稿,這篇Meta分析也打算撤回稿件
    根據撤稿觀察網《Retraction Watch》的報導[1]: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Meta分析的作者要求撤回其文章,因為該Meta分析納入的一項研究被撤稿了,就發生在他們投稿到論文發表的這段時間內。
  • 一文搞定Meta分析
    在臨床科研中,meta分析則是最符合當今時代節奏的,相信所有醫生都對其有所了解,想要通過meta分析發表文章,指導臨床行為。Meta分析就是對已發表的他人文獻進行二次加工,並根據經驗和分析標準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合成,在不做實驗的情況下得出質量很高的科學結論。本期,小編通過解讀一篇文章,來給大家介紹下如何才能做一篇高質量的meta分析。
  • 元分析(meta-analysis)指南
    本次推薦的是文章2020年發表在Organizational Research Methods期刊上。這篇文章強調了元分析研究中的透明度和可重複性,並提供了相應的檢查表。包括元分析中的各個過程:問題提出、檢索和納入標準、數據描述、分析和解釋。
  • 真的有必要發一大堆meta分析或者純生信數據挖掘SCI嗎?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SCI狂人,版權歸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SCI狂人很多科研人在簡歷上都會寫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多少篇,累計影響因子達到多少,被引用了多少次等內容。記得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有位博士在個人簡介寫上了以第一作者或者共同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46篇,很多外行人看著46篇SCI這個數字會覺得這個學生很優秀,科研能力特別牛。但是懂行的人不會只看這個數字,還會看文章裡面有多少篇是論著,有多少篇是meta分析、綜述、comments、letter等等,期刊影響因子,被引用的次數,通過這些就可以看出真正是否有料。
  • 一篇META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 - 丁香園
    隨後,我們對這個基因研究的遺傳學分析的文章也已經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2),其中發表的數據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產生的中國人群的original data。
  • 元元分析(meta-meta-analysis):體育活動對抑鬱和焦慮的改善
    今天推薦的這篇文章2015年發表在Health Psychology Review,使用元元分析這種方法探討體育活動是否能改善非臨床人群的焦慮和抑鬱。我們知道元分析是對原始研究進行的元分析,元元分析顧名思義就是對元分析進行的元分析。如果你研究的領域元分析已經比較多了,你可以進行元元分析。
  • 這篇meta分析厲害了,發了30分的SCI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作者慶直登科研,版權歸慶直登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很多人都說發meta分析就是「灌水」,但是這次介紹的文章還敢說是「灌水」嗎?當然,能夠發表在這種期刊上的人肯定不會缺文章,更不會擔心畢業問題和評職稱問題。
  • 【Meta分析】32條軍規完成網狀Meta分析的製作
    在前面的帖子中跟大家分享過一篇JAMA上網狀Meta分析的範文,並且詳細解讀了這篇範文中的研究內容,但是可能大家對於網狀Meta分析到底該怎麼做依然不是很清楚,實際上跟我們普通的Meta分析的PRISMA聲明一樣,網狀Meta分析也有標準的製作規範,有了這個規範我們只要一步步來就可以完成網狀Meta分析的製作,同時我們最後要寫網狀Meta分析的文章也是要參考這個規範來寫
  • meta分析應該怎麼搭上circular RNA?
    前幾天,我們分享一了一篇關於meta分析搭上lncRNA的文章~Meta分析該如何搭上lncRNA?
  • 元分析(meta-analysis)新手入門
    本次推送的元分析文章非常適合於元分析新手,雖然是發表在《生態和進化學方法》上的文章,但是對於所有學科其實都是通用的。對於元分析感興趣,可以作為入門文章讀一讀。這篇文章開頭引用了名人名言,現分享之:Meta-analysis makes me very happy – Jacob Cohen, psychologist and statistician(元分析使我快樂—Jacob Cohen,心理學家和統計學家)。希望大家在學習和使用元分析的時候也能感到快樂。
  • 掀開Meta分析的神秘面紗——從PICOS開始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對於meta分析來說,什麼是最關鍵?
  • 一篇meta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已被PLoS ONE接收
    隨後,我們對這個基因研究的遺傳學分析的文章也已經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2),其中發表的數據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產生的中國人群的original data。
  • 一篇meta 分析文章的悲催投稿經歷——已被 PLoS ONE 接收
    隨後,我們對這個基因研究的遺傳學分析的文章也已經發表在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1)和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2012),其中發表的數據大部分都是我們自己產生的中國人群的original data。
  • 推薦|網狀Meta分析,臨床er通往Meta分析的橋梁
    當受制於某些條件時,如時間或研究對象的限制,meta分析不失為一種選擇, 普通Meta分析著重比較兩個組,而網狀Meta分析著重強調在同一條件下比較多種幹預措施。如果你想鑽研網狀meta,不妨看看以下目錄推薦,會對你有幫助的~另外你還可以看看一些課外書第一本網狀Meta分析指導教材 (英文正版)NMA基礎知識-概念和基本流程貝葉斯 meta 分析相關理論基礎
  • OCHIS講座精彩全記錄 神經影像薈萃分析 (Neuroimaging Meta-analysis)
    活動中,主講嘉賓詳細為「海外醫學進修及科研合作-交流群」的群友們,詳細介紹了神經影像meta分析的概況、具體分析過程及其應用。在這篇文章中,OCHIS對本次講座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合併分析總體效應量,檢查發表偏倚,敏感性分析,和meta回歸等。
  • 疫情來襲,宅家學習meta分析(2):一文學會Meta文獻檢索
    但meta的綜旨是要把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研究都找到(不管陽性陰性),現在藉助於計算機檢索和noteexpress等文獻管理軟體,我們可以一次性對多個數據進行檢索,所以現在的meta分析一般不去關注什麼才是最相關的資料庫,只要和我提出臨床問題相關的資料庫,只要有時間精力,一股腦兒全都進行檢索,然後再依次進行重複剔除和篩選,這麼做,找到的文獻會更加全面。
  • Meta分析的類型簡介
    鑑於此 ,我們擬從 Meta分析的類型、相關軟體、原始研究 質量評價、報告規範、Meta分析 的質量評價等方面進行 一個系列的講解,以期為使用者提供參考。本文作為第一篇 ,我們將對Meta分析的起 源和發展進行簡要回顧後,對 當前存在的Meta分析類型進行一個簡介。希望通過本系列 ,使相關的讀者能夠撰寫出較高質量的Meta分析並能將其在臨床工作中進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