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2020-11-28 中關村在線
品牌:AMD 顯卡

1目標:絕殺GTX 1050Ti

  距離NVIDIA GeForce GTX 1050/1050Ti正式開售已經過去了3天,看市售的火爆程度我們就已經知道這兩款卡的確很成功,各位準備給電腦升級的小夥伴是不是準備去入手一塊了?Wait!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首先,沒有關注前期曝光的朋友們一定很納悶,這個「D」是什麼鬼?AMD以前從未推出過帶此後綴的顯卡。在這裡先為大家說明一下,D是英文Dragon的簡化縮寫,Dragon翻譯過來是「龍」,而龍是中國的傳統象徵。前文所說,該卡專為中國用戶所定製,專供中國市場,因此用「龍」來命名該卡再恰當不過了,此舉充分彰顯了AMD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北極星」家族迎來第四位成員

  這個RX 470D與RX 470又是什麼關係呢?其實大家可以將RX 470D理解為RX 470的「簡配版」,RX 470D照比RX 470少了256個流處理器,總數為1792個,另外,紋理單元也略有減少,比RX 470少了16個,其餘參數不變。如此來看,RX 470D的硬體參數與R9 380較為一致,而AMD給RX 470D的定位也是如此——取代R9 380,與GTX 1050Ti相對位。

  很多人覺得,單從參數上來看,RX 470D勝過GTX 1050Ti不是板上釘釘麼,畢竟流處理器差距有2倍之多,不過大家別忘了一點,NVIDIA的單核效率是很高的,當年也曾發生過2048個流處理器的GTX 980可以和4096個流處理器的R9 Nano相匹敵的事,因此憑藉流處理數量判斷勝負還是有些草率。不過外媒最先做出了曝光,RX 470D的基準性能超過了R9 380X,聯想到R9 380超過GTX 1050Ti些許,看來RX 470D還真的是能夠領先GTX 1050Ti,再綜合該卡如此低廉的售價來看,AMD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個性價比爆棚的AMD。


訊景 RX 470D 黑狼版

  既然已經大概知道了性能,之後就是用測試來檢驗了。我們ZOL應該是首批拿到AMD寄過來的RX 470D的媒體,當時我還是很驚訝的,畢竟在之前完全沒有聽說有這樣一款卡存在,給AMD密不透風的保密工作跪了......其實當時也很崩潰,一想到還要寫一篇首測,還要加班......咳咳,扯遠了,從RX 470D的推出來看,AMD的預案做的還是很充分的,瞅準GTX 1050/1050Ti發布時間,順勢推出一款後發制人的強卡,幾乎在同一時間上市,強力掠奪中低端市場份額,此舉的確有一手。


「中國龍」版RX 470D——藍寶石RX 470D白金版

  與RX 470一樣,AMD沒有為RX 470D推出公版產品,我們ZOL收到的是藍寶石的RX 470D白金版以及訊景的RX 470D黑狼版,根據時間先後順序,我們首測採用的顯卡是訊景的這塊RX 470D,我們同時引入R9 380、GTX 1050Ti以及RX 470三張卡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給讀者一個更直觀的感受。那麼這款AMD最後的殺手鐧究竟會有怎樣的實力?吉吉我將帶您一同揭曉答案!


  Attention!正在看文章的你別忘了在看過後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AMD是如何實現後發制人的,以及你對這款新卡的期許和吐槽,我們將會在評論中選取三位小夥伴,獲得我們送出的《戰地1》CD-Key,喜歡這款遊戲的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

  具體規則為:截至文章發布24小時為止,在第100樓、200樓和300樓回復的網友獲獎,每個ID僅能獲獎一次,禁止連續回復三次以上,一經發現將取消該ID獲獎資格,獎品順延至下一符合要求的樓層。 

精簡核心的RX 470

  Radeon RX 470採用14nm FinFET 「Ellesmere Pro」核心,核心面積為232平方毫米,共包含57億個電晶體。基於GCN 4.0架構的該核心共有1792個流處理器,運算單元數量為28個,TMUs總數量為112個,ROPs數量為32個,四個帶寬為64bit的雙通道顯存控制器組成了總量為256bit的顯存控制單元,大小為4GB。

   顯  卡  規  格  比  較  表
顯卡型號RX 470R9 380

RX 470D

GTX 1050Ti

首發限價¥1599¥1499/1699¥1299¥1099
GPU代號EllesmereAntiguaEllesmere ProGP107
GPU工藝14nm28nm14nm16nm
GPU電晶體5.7B     5B 5.7B 3.3B
著色器數量204817921792768
單精度浮點4.9 T3.5 T4.3 T2.1 T
ROPs數量32323232
紋理單元數量12811211248
核心頻率926MHz?MHz926MHz1290MHz
boost頻率1206MHz970MHz1206MHz1392MHz
架構GCN 4.0GCN 1.2GCN 4.0 Pascal
顯存頻率1750 MHz1425 MHz1750 MHz1752 MHz
內存位寬256 bit256 bit256 bit128 bit
內存帶寬224 GB/s182 GB/s224 GB/s192 GB/s
內存類型GDDR5GDDR5GDDR5GDDR5
內存容量4 GB2/4 GB4 GB4 GB

註:表中售價均為官方首發限價

  我們可以看到,Radeon RX 470的默認核心頻率雖然僅為926MHz,但Boost頻率卻高達1206MHz,與RX 470持平,這個頻率可以說還是很高的。RX 470顯存帶寬為224GB/s,完整支持DirectX 12 API以及異步運算,在DX12中有著更好的表現。RX 470的默認Pixel Fillrate能力達到了39.2Gpiexls/S,默認Texture Fillrate能力為137.3Gtexels/S。憑藉高頻和龐大的運算規模,RX 470擁有4.3 TFLOPS的高單精度浮點運算能力,是對手GTX 1050Ti的2倍。


Ellesmere架構圖

  GCN 4.0架構Ellesmere晶片由以下主要的部分組成:

  1、基於三星的14nm FinFET工藝,照比之前的28nm工藝,為每個CU單元帶來15%的性能提升,以及高達2.8倍的能耗比提升。

  2、與「Fiji」相同的宏觀並行結構,36組CU單元被分為4個Shader Engines,每個Shader Engines包含9組CUs。每個CU的Shader效率照比前代提升了15%,同時幾何引擎也有所改進。

  3、與Shader Engines一一對應的4組Geometry Unit(幾何處理單元)以及4組Rasterizer(光柵化單元)。

  4、ACE異步計算單元的總量為4組,同時,還有2組全新的,為異步運算設計的HWS加入到架構中。HWS用來更好地對硬體資源進行調度,提高異步運算效率。

  5、二級緩存是之前的2倍,在降低顯存帶寬需求的同時改善電源效率,在顯存運行上更節能。


RX 470D GPU-Z截圖

  Ellesmere架構的核心設計,即CU單元與Fiji甚至Hawaii相差甚微,絕大部分uncore部分的結構也完全沿用了Fiji的設計,兩者甚至連宏觀並行結構和緩衝體系都一模一樣。Ellesmere與Fiji之間除了CU總量和顯存控制器之外,可以說並沒有本質性的差異。最大的改進點在於HWS單元的引入,讓新的GCN 4.0架構在異步運算方面可以取得更好的表現。

GCN 4.0架構新特性解析

  全新GCN 4.0架構的幾何引擎性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內置的Primitive Discard Accelerator將在初始建模之前,會篩選出根據3D圖像的距離邏輯,省略掉較遠處物體建模的曲面細分指令。由於距離遠,對遠處物體的建模是無用的,雖然視覺上看不到,但還是會一樣消耗性能,因此AMD選擇放棄這一部分,不進行曲面細分,從而提升幾何引擎的效率。而新建索引緩存則可為更小的幾何實例服務,以便減少數據移動,釋放內部帶寬資源,並提高原始吞吐量。


改進的幾何引擎

  在經過AMD的優化後,通過減少流水線停頓、增加指令緩衝區容量、提高單線程、調整L2緩存等多項措施,GCN 4.0架構中每組CU的性能提升了15%。


CU單元性能提升

  GCN 4.0的顯存控制器也得到了更新,顯存頻率高達8Gbps,同時帶寬也達到了256GB/s。色彩壓縮技術的加入,讓很多重複的材質和信息可以被壓縮存儲,提高存儲空間利用率,增加數據傳輸速度。因為圖像是由不同顏色構成的,顏色相似度越高的像素,它就能以更高的比率壓縮,最多可以達到1:8,這點同NVIDIA的Pascal架構相同。


顯存和色彩壓縮技術

  在GCN 4.0架構中出現一個全新的HWS(硬體寄存器)單元,它是為異步計算和VR設立的特殊模塊,意在針對VR虛擬實境的音頻、視頻與實時任務進行優化,提高硬體資源的利用率,並進一步提高GCN架構異步計算能力。


HWS單元

  AMD在顯示技術方面做了改進,GCN 4.0架構顯卡開始支持DP 1.3及HDMI 2.0,並預先支持DP 1.4接口,可以輸出10bit畫面。此外,AMD還實現了單根DP 1.3線纜進行5K@60Hz解析度的輸出,這在現在來看還是非常先進的。


支持DP1.4-HDR


DP1.3單線輸出5K@60Hz

  視頻解碼編碼方面,GCN 4.0架構也做了改進,H.264編碼支持4K 30Hz編碼,HEVC/H.265則可以支持到4K 60Hz編碼。現在視頻編碼解碼不僅關係到玩家看高清視頻內容,很多遊戲直播、錄播軟體也流行開了,支持高效率的編碼有助於減少CPU佔用率。


全新架構使能耗比得到顯著提升

  半導體工藝對晶片性能、功耗的影響是根本性的,根據官方資料,AMD選擇的三星14nm FinFET工藝使得顯卡運行電壓降低了150mV,功耗降低了30%,所以GCN 4.0架構使用的14nm工藝相比28工藝能提升70%的每瓦性能比,但在AMD優化之後,新顯卡的能效比最終達到了前代水平的2.8倍。

WattMan使用解析

  隨著全新Polaris顯卡的發布,AMD為我們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驅動內置顯卡超頻軟體,來取代OverDrive,其名為「WattMan」。WattMan的主要功能同OverDrive一樣,都是可以控制GPU電壓、GPU核心頻率、顯存頻率、風扇轉速和溫度等,不同之處在於,WattMan為DIY玩家們提供了「精確超頻控制」的多種新途徑。

  那麼這個「精確超頻」又何從談起呢?打開WattMan,在界面中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擁有7個節點的折線圖,每個節點代表一個階段,整個折線圖就代表了頻率的變化曲線。我們可以根據自己喜好,自由設定不同階段頻率所能達到的數值以及相應的GPU電壓,這也就是說我們在超頻時可以做到頻率及電壓的階段性微調,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將頻率拉杆拉高,設定頻率的最大值。


用WattMan實現精確超頻

  使用WattMan的好處主要有兩點,一是更省電,二是能夠提高幀率。不過全新的WattMan是Radeon RX 400系列GPU才開始支持的功能,經過我們實測,如果你使用的是AMD之前的GPU,超頻工具還是我們熟悉的OverDrive。WattMan的使用方式和傳統的超頻軟體比還是有些區別的,接下來就給大家講講如何使用這個全新的超頻控制軟體。

簡單頻率曲線控制



頻率增加30%前後曲線效果對比

  既然叫簡單頻率曲線控制,其自然是給那些超頻新手設計的一種簡單的超頻方式。在Wattman的初始界面,我們看到一條頻率的上升曲線,這條曲線是由AMD的工程師設計好的,最適合當前GPU的頻率曲線,我們可以以0.5%的幅度來調整整條曲線的高度,最大幅度為±30%。舉例來說,將頻率拉高30%,這時7個狀態點對應的頻率都增加了30%,但頻率曲線是不變的。這是一種極為方便的,可以提高性能或節能的方法,同之前的OverDrive超/降頻方式也比較接近。

動態頻率曲線控制


核心動態頻率調節示意

  動態頻率曲線控制比較適合進階玩家,玩家可以隨意調節每個點的頻率狀態,根據不同的頻率設定會呈現不同的頻率曲線,讓玩家完全根據自己喜好調整頻率。當開啟動態頻率控制時,原先「N/A」的方塊變成了當前的頻率數值,玩家可以點擊方塊輸入頻率值,也可通過拉動頻率拉杆來調整頻率。


顯存電壓頻率設置示意

  頻率方塊下方是電壓控制塊,默認狀態是自動調整的,玩家也可以開啟手動調整模式,修改不同頻率所對應的電壓。調壓有風險,操作需謹慎,筆者我是不建議非高玩人士去調整電壓,一旦設定有誤,很容易導致顯卡燒毀。此外,核心電壓和顯存電壓是彼此獨立的,玩家在加壓時需分開設置。

讓超頻更容易 WattMan全解析(2)


風扇轉速控制

  除頻率調節外,風扇轉速調節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個人的習慣是在超頻時將風扇轉速手動設置為100%,這樣能夠保證顯卡在超頻時不會因過熱而down機。在WattMan裡,顯卡風扇轉速控制也變得更為高級,我們可以設定風扇的最低轉速以及目標(最大)轉速,甚至還可以通過調整轉速與頻率的關係來控制風扇的噪音(Min Acoustic Limit),而此前的超頻軟體只能將風扇當前的轉速鎖定為固定值。

先進的溫度控制


溫度和功率控制

  在風扇控制選項的旁邊是溫度控制選項,這是一個全新加入的控制功能,有了這個選項,我們就可以控制GPU的最高溫度和目標溫度。最高溫度也被稱為「溫度牆」,當到達這個溫度時,GPU就會通過降低頻率來防止自身過熱;目標溫度是指在此溫度下,風扇轉速會逐漸提高以增強散熱效果,儘量保證顯卡不會超過這個溫度。這兩個溫度既可以通過拉杆來調節,也可以直接在方塊中填入適合的數值來設定。

  在溫度控制下方還有一個功率限制選項,這個選項限制了外接供電輸送給GPU的電量,上下限為±50%,其專為Polaris設計。這個選項十分神奇,其神奇之處在於當提高功率限制時,不改變GPU頻率曲線,就可以讓GPU提升一定幅度的性能。在開啟功率限制後,顯卡的溫度和功耗會提升不少,因此需要一個更好的散熱設計來壓制驟升的溫度。

數據捕捉與實時監測


數據監測模塊示意

  在整個WattMan軟體的最上部是一個數據監測模塊,玩家可以通過這個模塊直觀地看出當前GPU的使用率、頻率、溫度、顯存頻率以及風扇轉速,這些數據通過折線圖的形式展現,玩家將滑鼠移線上任意一點,該點的數據就可以在左側顯示出來。除了監測,該模塊還可以捕捉GPU的運行信息,這些信息可以更好地幫助用戶調整GPU的各項參數。

品牌:AMD 顯卡

5訊景RX 470D黑狼版拆解賞析

訊景RX 470D黑狼版拆解賞析


顯卡散熱器設計

  訊景RX 470D黑狼版的散熱器採用兩枚9cm大風扇,搭配2根8mm超粗熱管及大面積散熱底座,可以將顯卡熱量快速導出,保證顯卡在一個較低的溫度環境中穩定運行。可以看到,散熱器有一處銅管空位,這是因為RX 470D雖然採用了和RX 470一樣規模的散熱鰭片,但是考慮到成本原因,銅管數量少了一根。

 
顯卡PCB設計

  訊景RX 470D黑狼版顯卡採用短PCB設計,長度為21cm,但在長度上還是要略長於公版PCB,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元器件排布緊密,造成熱量堆積。整個PCB的元器件排布與RX 470黑狼進化版保持一致,並未像散熱器一樣有所縮水。


顯卡核心


顯存顆粒

  訊景RX 470D黑狼版顯卡基於14nm FinFET工藝製造,內建1792個流處理器,核心頻率為1226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顯存為8枚海力士512M顯存,共計4GB。


顯卡供電設計

  訊景RX 470D黑狼版採用5+1相供電設計,每一相供電搭配了XFX定製的TrueX電感,該電感能大大減少嘯叫情況的發生。比公版更強的供電系統可以保證顯卡擁有更強的超頻潛力,同時也保證了顯卡在高頻下工作的穩定性。


輔助供電設計

  訊景RX 470D黑狼版顯卡採用單6pin供電設計,供電接口反轉,方便玩家接線。


視頻接口設計

  訊景RX 470D黑狼版顯卡採用DVI+HDMI+3*DP的設計,全接口組合能夠保證可以兼容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顯示器,並且方便玩家組建多聯屏平臺。

品牌:AMD 顯卡

6藍寶石RX 470D超白金OC拆解賞析

藍寶石RX 470D超白金OC拆解賞析


顯卡風扇設計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擁有兩枚9.5cm直徑的雙滾珠靜音軸承風扇,雙滾珠軸承有效減少運動時的磨損,靜音運行的同時使用壽命得到了大幅提升。重新設計的翼型葉片提升進風量同時有效降低風噪。第三代IFC風扇智能啟停技術,允許用戶自定義風扇啟停的溫度檔位,在全方位營造通風散熱環境的同時,還能找到散熱與噪音間的平衡點,適合DIY玩家們的入手。另外,風扇採用單螺絲固定的快拆設計,去掉一顆螺絲就能整個拆除,方便用戶對風扇進行單獨清洗維護。


散熱模塊設計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採用2根6mm熱管,搭配大面積純銅底座和高密度散熱鰭片,為顯卡帶來良好的散熱效果。另外,顯存和供電的散熱整合到散熱模塊中,並附有導熱貼,為顯卡帶來全方位的散熱。


顯卡背板設計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擁有一塊全金屬背板,背板不僅可以起到裝飾作用,更能有效保護PCB免受外力傷害。背板上的不規則形狀導氣孔可以有效排出熱量,搭配NITRO Free Flow定嚮導流技術,可有效減少顯卡積熱產生的高溫。


顯卡PCB設計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採用短PCB設計,搭載了效能更強的第四代黑鑽電感,擁有相比普通電感高25%的電磁轉換效率以及低10%的運行溫度。電感在線圈內部內置了散熱片,可有效的抑制高頻嘯叫。另外,搭配壽命高達16000小時的16K全固態黑金電容,給予顯卡更高的運行穩定性。


顯卡核心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採用了AMD全新14nm工藝打造,擁有1792個流處理器,顯卡的顯存規格為4GB/256Bit,核心頻率為1226MHz,顯存頻率為7000MHz。


顯卡供電設計

  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採用4+1相供電設計,可以為顯卡提供充足的電量,充足的電量供應是顯卡性能的保證,更是顯卡超頻實力的體現。


視頻接口與輔助供電接口

  考慮到高頻下穩定工作以及超頻的需要,藍寶石 RX 470D 超白金 OC顯卡配備的是8pin供電,能夠為顯卡提供更多的電力,而且卡口朝向PCB背面,方便電源線插拔。

  此外,該卡為玩家提供2*DP+2*HDMI+DVI的全接口組合,能夠保證兼容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顯示器的同時也能夠滿足需要多屏幕輸出的玩家的需求。另外,雙HDMI接口的設計也是考慮到了兼容目前正流行的VR設備,方便VR玩家使用。

品牌:AMD 顯卡

7藍寶石RX 470D白金版OC賞析

藍寶石RX 470D白金版OC賞析

特點:中國龍特供背板 彰顯個性

流處理器:1792個

核心頻率:1216 MHz

顯存頻率:6.6 GHz

顯存規格:4GB 256bit

外接電源接口:6pin






迪蘭RX 470D酷能賞析

特點:6+1相核心供電和8Pin輔助供電,接口規格制霸同級

   倍酷雙風扇散熱系統

   高效能銅底+三熱管散熱器

   雙滾珠軸承風扇壽命長

   新一代雙子座雙葉刀鋒扇,風量增加20%,同時噪音更低

   背板加持,防護散熱更進一步

流處理器:1792個

核心頻率:1206 MHz

顯存頻率:6.6 GHz

顯存規格:4GB 256bit

外接電源接口:8pin





測試平臺硬體環境一覽

  為保證測試能夠發揮顯卡的最佳性能,本次測試平臺採用最強酷睿芯——Intel酷睿i7-5960X處理器、技嘉X99晶片組主板、影馳 Gamer DDR4-2400 8GB 四通道內存、安鈦克1200w金牌電源組建而成。詳細硬體規格如下表所示:

測 試 平 臺 軟 硬 件 配 置
核心配件
CPUIntel酷睿i7-5960X
主板技嘉

GA-X99-Gaming G1 WIFI

核芯顯卡
內存影馳Gamer DDR4-2400 8GB x4
硬碟浦科特PX-512M6S+
電源安鈦克HPC-1200
系統及驅動程序
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 10
主板驅動Intel晶片組驅動
顯卡驅動

AMD Crimson(16.10.1 WHQL

DirectX環境DirectX 12
幀數監控

Fraps 3.5.1 or Benchmark


測試用主板:技嘉GA-X99-Gaming G1 WIFI


測試用內存:影馳 GAMER DDR4-2400 8GB*4(玩家主場 電競內存)

測試用固態硬碟:浦科特 PX-512M6S+


測試平臺軟體環境一覽

  為保證系統平臺具有最佳穩定性,本次產品測試所使用的作業系統為Microsoft Windows 10正版授權產品,除關閉自動休眠外,其餘設置均保持默認,詳細軟體環境如下表所示。

      測 試 平 臺 軟 件 環 境

作業系統

Microsoft Windows 10 專業版

(64bit / 版本號:10240)

主板晶片組驅動

Intel Chipset Device Software

(WHQL / 版本號:9.2.3.1022)

顯卡驅動

                  AMD Crimson

(版本號:16.10.1 WHQL

桌面環境

Microsoft Windows 10 專業版

(2560×1600 / 32bit / 60Hz)

  在測試成績方面,理論性能測試用得分來衡量性能,數值越高越好;遊戲性能測試用遊戲自帶Benchmark及遊戲中平均幀數來衡量性能,數值同樣越高越好。

品牌:AMD 顯卡

10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FireStrike

理論性能測試:3DMark FireStrike

  於北京時間2013年2月5日推出的新3DMark,採用全新界面設計,除了測試分數,還會展現每個場景測試期間的實時曲線,全程記錄幀率、CPU溫度、GPU溫度、CPU功耗。新3DMark取消了傳統的E、P、X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根據負載不同所推出的三個場景,其中FireStrike專為基於DirectX 11顯卡搭建的高端遊戲平臺,而CloudGate則支持基於DirectX 10環境的主流硬體,IceStorm則支持入門級DirectX 9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等。


3DMark FireStrike


3DMark FireStrike GPU成績

  在3DMark FireStrike Extreme測試中,我們主要看白色和藍色數據,RX 470D作為R9 380的繼任者,超過R9 380足足18%,更是超越對手GTX 1050Ti約20%,領先幅度十分驚人,雖然AMD將RX 470D定義為GTX 1050Ti的對手,但這種領先幅度足以說明,RX 470D跟GTX 1050Ti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此外,RX 470D落後RX 470約8%,落後幅度很小。

品牌:AMD 顯卡

11DX12性能測試:3DMark Time Spy

DX12性能測試:3DMark Time Spy

  Futuremark於近日宣布,3DMark Time Spy基準測試軟體已經正式發布,這也是其第一個專門針對DX12環境設計的測試項目。該測試由Futuremark和AMD、Intel、微軟、NVIDIA等眾多基準測試開發項目(BDP)合作夥伴共同開發,從零開始完全面向DX12,核心引擎也是完全基於DX12,可徹底釋放新API的各種潛力,包括降低處理器負載、高效利用GPU硬體、異步計算、混合多顯卡、多線程等等。


3DMark Time Spy


3DMark Time Spy GPU成績

  Time Spy是第一個針對DX12的獨立第三方基準測試工具,整個引擎完全基於DX12設計,可充分壓榨顯卡的DX12性能,測試負載也遠遠高於此前的DX11 FireStrike。值得一提的是,測試中可以開啟或者關閉異步計算(Async Compute),因為不是每一種GPU架構都支持該特性。AMD GCN架構一直支持,NVIDIA則只有最新的Pascal才支持。

  在此項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RX 470D要領先GTX 1050Ti約35%,而RX 470D落後RX 470約13%。由此可見,雖然全新的Pascal架構在提升DX12性能方面有了不小的進步,但跟一直深耕異步運算的AMD相比還是弱了些,A卡在該項測試中大獲全勝。

VR性能測試

  在VR測試部分,我們選擇了Steam平臺推出的一款名為「SteamVR Performance Test」的軟體程序,該程序可以全面檢測用戶的PC性能,考驗PC是否能夠支持VR設備穩定流暢運行。SteamVR效能測試會透過一段2分鐘由Valve製作的《光圈科技機械人維修VR展示》來評估玩家電腦的渲染力。在收集相關數據後,它將判斷玩家所使用的系統能否維持在90fps的幀率運作以及VR內容的視覺保真能否夠校調至建議的水平標準。


《SteamVR Performance Test》



RX 470D保真度為5.4


SteamVR Performance Test成績對比

  經過實際測試顯示,RX 470D可以跑出5.4分,比GTX 1050Ti整整高出1.6分,可以流暢運行一些基礎的VR應用,雖然未能達到VR Ready的需求,但VR性能還是可以的。

品牌:AMD 顯卡

13DX12遊戲測試:《殺手6》

DX12遊戲測試:《殺手6》

  《殺手6》是一款Io Interactive製作、Square Enix發行的動作冒險遊戲。在本作中,主角要進行的任務地點包括了廣州,香港,維也納等地,我們熟悉的老牌殺手47,要在ICA的幫助下展開全球範圍的獵殺行動。該作依舊包含了系列核心元素,玩家可以使用眾多道具在全球各種奢華,奇異的地方完成暗殺任務,除了藉助新引擎營造超逼真的細節,該作還將是一款開放世界,非線性的遊戲,隨意存檔的沙盒玩法。


《殺手6》



《殺手6》幀數實測

  自從《殺手6》宣布引入DX 12模式,該作就成為測試A卡必測的一個項目了,因為同性能級的A卡比N卡在該作中的表現要好很多。在此次測試中,A卡的確呈現出了絕對優勢,RX 470D對GTX 1050Ti的平均超幅達到了45%以上!已經不是相差個一星半點了,而RX 470D稍稍落後RX 470,落後幅度約為12%。

品牌:AMD 顯卡

14DX12遊戲測試:《古墓麗影:崛起》

遊戲性能測試:《古墓麗影:崛起》

  《古墓麗影:崛起》是由Crystal Dynamics開發,Square Enix負責發行的一款單機遊戲。遊戲中玩家控制主角蘿拉去探索蘿拉以前不相信的超自然現象和未知的世界,尋找永生的秘密。遊戲地圖包括了世界上的多個地點,可探尋的場所將比前作大三倍,地圖的開放度比前作更大,充滿優美和危險並存的場景。


《古墓麗影:崛起》



《古墓麗影:崛起》幀數實測

  在《古墓麗影:崛起》的測試當中,RX 470D超過GTX 1050Ti約20%,領先幅度依舊十分明顯,同時,RX 470D落後RX 470約11%,與《殺手6》中的落後幅度持平。

品牌:AMD 顯卡

15DX12遊戲測試:《戰錘:全面戰爭》

DX12遊戲測試:《戰錘:全面戰爭》

  《戰錘:全面戰爭》是由Creative Assembly製作、SEGA發行的一款奇幻策略遊戲,也是《全面戰爭》系列第一次以「戰錘」為題材,本作一改系列那種「歷史百科」的風格,將充滿奇幻風格的中古戰錘世界展現在玩家面前。


《戰錘:全面戰爭》



《戰錘:全面戰爭》幀數實測

  玩家們可以在《戰錘:全面戰爭》中自由選擇DX11或DX12 API,而我們採用的是DX12模式。在該模式下,RX 470依舊遙遙領先,領先RX 470D約11%,與之前持平,而RX 470D則是領先GTX 1050Ti約35%,領先幅度巨大。

品牌:AMD 顯卡

16DX12遊戲測試:《殺出重圍:人類分裂》

DX12遊戲測試:《殺出重圍:人類分裂》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是SquareEnix製作並發行的一款FPS遊戲,作為系列的第四部作品,遊戲故事發生在前作《殺出重圍3:人類革命》的兩年後,即2029年,遊戲的主角依然是Adam Jensen。在《殺出重圍:人類分裂》遊戲中,Adam Jensen將會擁有更多的能力,無論是潛行、戰鬥還是交流,至於結局導向還是取決於玩家自己的選擇。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



《殺出重圍:人類分裂》幀數實測

  該作作為今年的硬體殺手級遊戲,其對顯卡的要求非常之高。雖然廠商的推薦配置需求只是RX 480,但經過實測,在1080p解析度下特效全開,只有GTX 1080能夠完美勝任,足可見該作有多麼吃硬體。通過測試可以看出,A卡在該項遊戲的優勢極其明顯,RX 470D將GTX 1050Ti遠遠甩在身後,超幅約為70%!是目前差距最大的一款遊戲,同時RX 470稍稍落後RX 470D,落後幅度約為9%。

品牌:AMD 顯卡

17DX11遊戲測試:《全境封鎖》

DX11遊戲測試:《全境封鎖》

  《全境封鎖》是一款開放世界第三人稱射擊角色扮演大型多人在線網路遊戲。遊戲設定在瘟疫爆發後的美國,玩家作為「全境封鎖」計劃的部隊,在「黑色星期五」後的美國尋找一線生機。該作的大背景同《輻射》系列很類似,都是描繪大災難後的世界,玩家需要在這個混亂的世界中尋找一線生機,可以說生存是玩家唯一的選擇。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幀數實測

  在《全境封鎖》的測試中,RX 470D繼續大幅度領先GTX 1050Ti,領先幅度約為40%,落後RX 470約13%。此外我們可以看出,在1080p解析度下,將特效設置為高,RX 470D是可以完美運行遊戲的,而對手GTX 1050Ti則只能保證基本的流暢度。

品牌:AMD 顯卡

18DX11遊戲測試:《孤島驚魂:原始殺戮》

DX11遊戲測試:《孤島驚魂:原始殺戮》

  《孤島驚魂:原始殺戮》是一款動作遊戲,玩家扮演Takkar,他是一名遊牧獵人,努力重建自己的部落。從第一人稱視角來看,玩家進行的任務涉及到追蹤/獵殺動物,收集資源,對抗敵對部落。玩家可以使用弓箭,長矛,以及棍棒在狂熱的戰鬥中殺死敵人,有些時候玩家可以秘密偷襲一些頭部負傷或者比較虛弱的敵人。


《孤島驚魂:原始殺戮》



《孤島驚魂:原始殺戮》幀數實測

  在《孤島危機:原始殺戮》的測試中我們可以看到,RX 470領先幅度未減,領先GTX 1050Ti約30%,落後RX 470不多,幅度約為10%。看來即使在DX11遊戲中,RX 470D也能夠保持絕對的領先優勢,GTX 1050Ti毫無招架之力。

品牌:AMD 顯卡

19DX11遊戲測試:《蝙蝠俠:阿甘騎士》

DX11遊戲測試:《蝙蝠俠:阿甘騎士》

  《蝙蝠俠:阿甘騎士》是由Rocksteady製作的一款動作冒險遊戲,該作是《阿甘》系列的新作品,也是最終作品,本作劇情設定為Arkham City的9個月之後,主要反派是稻草人,他將聯合眾多其他反派一起毀滅哥譚市,包括企鵝人、雙面人、哈莉等。通過科技含量超高的蝙蝠車,玩家就可以駕車在哥譚市自由探索。


《蝙蝠俠:阿甘騎士》



《蝙蝠俠:阿甘騎士》幀數實測

  在《蝙蝠俠:阿甘騎士》的測試中,RX 470D領先GTX 1050Ti約32%,同時落後RX 470約10%,基本同之前的測試情況差不多。

網路遊戲測試:《守望先鋒》

  《守望先鋒》是一款團隊第一人稱射擊遊戲,遊戲的故事發生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未來地球。在全球危機時期,全球範圍內的優秀軍人、科學家、冒險者和奇人異士集結在一起,組成了一支旨在拯救這個被戰爭撕碎的世界的特別部隊,他們就是「守望先鋒」。《守望先鋒》是一款將FPS和MOBA結合得恰到好處的大作,喜歡FPS遊戲的玩家可以在遊戲中找到射擊遊戲的快感,而喜歡MOBA遊戲的玩家可以在遊戲中找到英雄、技能、配合、走位等樂趣。


《守望先鋒》



《守望先鋒》幀數實測

  《守望先鋒》是當下玩家關注度最高的遊戲,作為一款網遊,其配置要求還是比較親民的。我們可以看到,在該項遊戲測試中,GTX 1050Ti終於追回一些分數,落後RX 470D僅9%左右,可見該作對Pascal架構顯卡的支持是非常不錯的。 

新作搶鮮測試:《戰地1》

  《戰地1》由EA DICE開發,寒霜3引擎打造,背景設定在了一戰的戰場,將為玩家們帶來具有冒險感的戰役劇情,以及極具史詩感的多人體驗。根據官方介紹,戰役會從世界各地幾名不同的士兵角度來講述一戰。從法國到義大利阿爾卑斯再到阿拉伯半島,玩家在將戰役劇情當中體驗到一戰當中的經典戰役,親眼見證現代戰爭的誕生。


《戰地1》



《戰地1》幀數實測

  《戰地1》於本月21日正式發售,作為年度FPS大作而備受關注,吉吉我也是第一時間進行了《戰地1》的遊戲測試,由於本作沒有benchmark,我便選擇了單人戰役第4章剛開始的一段固定場景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上表。

  可以看出,該作的配置需求還是很親民的,一張RX 470就可以在1080p和2K解析度下特效全開地暢玩,在這款新遊戲中,RX 470D依舊保持領先,領先GTX 1050Ti約23%,同時落後RX 470約12%,可惜GTX 1050Ti在這款新遊戲中也難以擺脫被RX 470D秒殺的局面。

顯卡功率提升測試

  看過RX 480/470首測的朋友或許還記得,全新Polaris顯卡的超頻性能是十分不錯的,而且全新的Wattman還可以提高顯卡功耗限制,最大可以提升50%,屆時顯卡性能將暴增。以RX 470為例,在Power Limit提高50%後,顯卡性能甚至趕上了RX 480,提升幅度非常可觀。因此這一次我們也試一下提高RX 470D的功耗限制,看看這張卡的「完全體」能夠達到怎樣的程度。

  我們在Wattman中將Power Limit提升50%,有關Power Limit的作用參見前面的Wattman介紹部分。提升後的跑分如下:


PL+50%後3DMark GPU得分為4940分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在提升Power Limit後,RX 470D的GPU得分從4630分升至4940分,提升幅度為6.7%,這個成績已經十分接近RX 470了,僅比RX 470低1.6%,由此可見,在提升功率限制後,該卡是完全可以達到RX 470的性能的。

顯卡功耗及溫度測試

  對於遊戲顯卡來說,功耗和溫度仍舊是我們參考的必要數據,因為這些數據聽起來好像是和性價比沒什麼關心,但它作為輔助屬性密切影響玩家的實際遊戲體驗,更高的功耗會帶來更多噪音和溫度,因此我們應該全角度評價產品,而不是僅僅通過性能和價格。

  溫度方面我們將繼續採用FurMark來進行測試,考慮到不同遊戲之中,顯卡的負載率不同,尤其是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的負載率差異會讓顯卡的功耗完全無法測算平均數值。因此我們需要採用Furmark這樣的權威性烤機軟體,讓GPU晶片之中每一個運算單元完全滿載,充分發揮供電最大化的狀態才能得出準確的成績。


參測顯卡烤機溫度匯總

  從烤機溫度上可以看出,除R9 380外,其餘各卡均保持在65-75℃範圍內,溫度十分低,在實際使用中均感覺不到明顯發熱現象。當然,參測的顯卡中均為非公版產品,溫度主要也受散熱器影響。


平臺滿載功耗匯總


平臺空載功耗匯總

  空載功耗方面,所有參測顯卡所在平臺的功耗均在70w以下,這說明在空載狀態下,參測顯卡的耗電程度是差不多的,GTX 1050Ti的表現最為優異,而滿載功耗則相差比較大。首先我們需要清楚的是R9 380、RX 470、RX 470D以及GTX 1050Ti的TDP分別為190W、120W、110W以及75W,因此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R9 380的平臺滿載功耗最高,為285w,其餘幾張卡根據TDP情況依次遞減,GTX 1050Ti最低,僅為158W。

品牌:AMD 顯卡

24這可能是本年度最具性價比的顯卡

這可能是本年度最具性價比的顯卡

  有關Radeon RX 470D顯卡的全部測試至此已經結束,其性能及各項特性相信各位看官應該都已清楚。從實際測試成績上看,綜合DX11和DX12以及基準測試,RX 470D的性能要強於GTX 1050Ti 30%以上,測試中最低領先幅度為10%,最高可達70%,可以說是毫無疑問地完勝。與RX 470相比,RX 470D要落後10%左右,不過考慮到其超低的定價,該卡很可能是本年度最具性價比的A卡,不,準確的說可能是本年度最具性價比的顯卡。


Radeon RX 470D

  正如我之前說的,雖然AMD將RX 470D定為GTX 1050Ti的對手,但RX 470D實在是過於強大,根本和GTX 1050Ti就不是一個級別的,這點從流處理器的數量上就可以看出。RX 470D的流處理器數量是GTX 1050Ti的2.3倍,其他硬體規格也都大幅度超越GTX 1050Ti,唯獨頻率稍微低點,因此RX 470D大勝GTX 1050Ti可以說是意料之內的事,毫無懸念。


電競市場潛力很大

  這款卡的定位同GTX 1050Ti一樣,主要面向蓬勃發展的電競領域及網吧市場,同時也可以說是為那些追求性價比的用戶量身打造。電競和網吧市場的利潤很可觀,但遺憾的是,絕大多數的電競館、網咖等場所使用的都是NVIDIA GeForce顯卡,AMD推出這樣一款性價比爆棚的顯卡的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搶佔市場份額,不讓NVIDIA一家獨大。此外,該卡是中國特供版顯卡,和之前的R9 370X一樣,這充分彰顯了AMD對中國市場的重視,從該卡低廉的售價就可以看出,AMD此舉誠意滿滿。


RTG的成立掀起了「紅色復興」

  從AMD剛剛發布的財報我們可以得知,整個Q3 AMD的營收同比增長了23%,這顯然是託Polaris顯卡的福,擺脫了功耗難題,卻依舊能夠保證超高性價比的A卡越來越受玩家所認可,這的確很令人欣喜。就我個人而言,我自然是希望AMD能夠華麗翻身,有競爭才有進步,如果繼續讓NVIDIA一家獨大,以後說不定「GTX 5050」都能漲到2000多......AN大戰最終的受益者肯定是消費者,從NVIDIA今年的定價策略來看,為了保住自己「一哥」的地位,「商人老黃」也開始注重性價比了,去年渣渣950還賣1200元,今年的1050Ti也不過這個價格。


脫胎換骨的「RADEON」系列

  最後來說一說有關「開核」的話題。大家都知道,RX 470D、RX 470以及RX 480都是採用了Ellesmere核心,聯想之前R9 Fury可以開核成R9 Fury X,在RX 470發布的一周內就有人嘗試把RX 470開核成RX 480,不過遺憾的是失敗了。不過外媒有消息稱,他們成功地把首批RX 480 4G版刷bios刷成了RX 480 8G版,這也算是AMD給動手能力強的DIYer留下的一個小福利吧。現在RX 470D已經開售,相信會有玩家在第一時間內試試能不能把RX 470D開核成RX 470,之後吉吉我也將進行嘗試,看看這款卡能不能開核成功,敬請期待!


  Attention!正在看文章的你別忘了在看過後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討論AMD是如何實現後發制人的,以及你對這款新卡的期許和吐槽,我們將會在評論中選取三位小夥伴,獲得我們送出的《戰地1》CD-Key,喜歡這款遊戲的朋友們一定不要錯過!

  具體規則為:截至文章發布24小時為止,在第100樓、200樓和300樓回復的網友獲獎,每個ID僅能獲獎一次,禁止連續回復三次以上,一經發現將取消該ID獲獎資格,獎品順延至下一符合要求的樓層。

相關焦點

  • 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 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 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 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 AMD最後的殺招 Radeon RX 470D首發測試
    你們好像忘了什麼,沒錯,就在今天,AMD也推出了正面交鋒GTX 1050Ti的新卡——AMD Radeon RX 470D。該卡是AMD本年度的第四款Polaris顯卡,也是本年度最後一款殺手級產品,同時該卡像之前的R9 370X一樣,是中國特供版顯卡,面向注重遊戲性能和性價比的玩家以及廣大網吧市場用戶。
  • 14nm製程的首秀 Radeon RX 480首發測試
    雖然AMD和NVIDIA的新卡同屬1x nm製程,但目前兩家還未形成正面交鋒之勢,NVIDIA首發的16nm新卡定位是高端旗艦,而AMD的新卡則主攻相對主流的中高端市場,定位的不同決定了把GTX 1080/1070拎出來同RX 480相比沒有任何意義。當然,如果非要一戰的話,也不是不可能,就看怎麼比了......
  • 地平線期待黎明 AMD Radeon RX 5700 XT遊戲性能測試
    小編今次想介紹一隻新Game,由AMD 與Guerilla 聯手合作Horizon Zero Dawn (地平線:期待黎明) ,在」地平線:期待黎明」 PC 完全版發表當天同步釋出支援,化身為亞蘿伊體驗傳奇冒險旅程,揭開由機器宰制的未來地球神秘面紗,遊戲測試使用Radeon RX
  • Radeon RX 6900 XT天梯榜首發評測:RDNA2能耗比王者
    現在Intel也宣布自己的主板以及AMD的X470等主板也會支持SAM技術,應該說SAM技術在將來會成為一個非常常見並且得到普及的技術。 最後是功耗方面,RX 6900 XT與RX 6800 XT的TGP功耗均為300W,且兩者均採用雙8PIN標準供電接口。建議零售價RX 6900 XT為7999元人民幣,RX 6800 XT為5099元人民幣,兩者差距為2900元。
  • 蘇姿豐發布RDNA2架構RX 6000系列新顯卡,與英偉達RTX 3000決戰...
    剛剛,AMD 召開了本月最後一次發布會。 AMD蘇姿豐親自上陣,為大家帶來了新一代 Radeon RX 6000系列顯卡,全面對標Nvidia 的 RTX 3000系列。
  • 遲來的王者 AMD新卡皇HD7990首發測試(全文)_AMD Radeon HD 7990...
    最後,更快的光柵化處理能力帶來了更快的坐標變換和像素化速度,這降低了後續流水線步驟的等待延遲,從而為最低幀表現的提升提供了幫助。Tahiti構架緩衝體系細節(引自後藤弘茂blog)  最後,Tahiti構架擁有溝通上級緩衝與顯存的L2 Data cache,L2
  • AMD B550主板首發評測:X470的替代者 它能給你的不只PCIe 4.0
    [PConline 首發評測]AMD的不換接口策略在DIY圈內算是賺足了口碑,但是這一策略也帶來A系主板產品定位極其混亂的問題。差不多價格下消費者不知道選購上代旗艦主板還是本代中端主板好,而主板廠商也不知道哪款型號會成為爆款,A系主板市場可以用一個「亂」字來形容。
  • AMD RX 6800 XT/RX 6800測試報告,RDNA 2 架構實力碾壓 RTX 3080
    內容目錄瞄準 4K 首發 RX 6800 XT 與 RX 6800 狙擊 RTX 3080 和 RTX 3070RDNA 2 性能 2 倍升、54% 每瓦性能增與 AMD Infinity CacheAMD 的光線追蹤 RA 單元與 DirectX
  • 大道至簡 如7而至 AMD RADEON VII首測(全文)_AMD Radeon VII_顯卡...
    最後來一張全家福04測試平臺介紹05理論性能測試理論性能測試  下面進入顯卡的理論測試環節,軟體還是我們的老朋友:3DMark,其能夠在DX11、DX12環境下反應顯卡的真實性能,由於Lisa07溫度和功耗測試溫度和功耗測試  由於處於首測階段,所以GPU-Z和FurMark的溫度傳感器均不能顯示,因此溫度測試我們使用FurMark進行拷機和Radeon軟體中自帶的
  • Pascal最後的殺招 索泰GTX 1070 Ti評測
    本文屬於原創文章,如若轉載,請註明來源:Pascal最後的殺招 索泰GTX 1070 Ti評測http://diy.zol.com.cn/663/6631229.html
  • Nature|Prrx1a缺失對斑馬魚胚胎心臟偏側性的影響
    接下來為了測試Ocaña等使用的prrx1a剪接阻斷劑MO1(prrx1a-MO1)的特異性,Tessadori等將其滴定並注入野生型胚胎中,並證實其報導的對心臟環化的效應。注射prrx1a-MO1的胚胎顯示出這些左側基因的異常表達或缺失表達。此外,注射prrx1a-MO1的胚胎在Kupffer囊泡中的纖毛數量顯著減少,並且該器官中prrx1a的表達低於在該階段可通過原位雜交檢測到的mRNA的水平。因此可以推斷prrx1a-MO1似乎更早地且非特異性地改變了Kupffer囊泡的結構,而不是破壞與Nodal相關信號傳導下遊的右旋心臟環化。
  • Prrx1a缺失對斑馬魚胚胎心臟偏側性的影響是由於脫靶效應嗎?
    接下來為了測試Ocaa等使用的prrx1a剪接阻斷劑MO1(prrx1a-MO1)的特異性,Tessadori等將其滴定並注入野生型胚胎中,並證實其報導的對心臟環化的效應。然而當將prrx1a-MO1注入prrx1ael558合子突變胚胎中,也能觀察到對心臟環化的相同影響,這表明觀察到的心臟偏側性缺陷可能不是由prrx1a的敲低引起的。
  • AMD Radeon HD 6800形態抗鋸齒性能測試、畫質對比
    這樣一來,MLAA的應用範圍就要比MSAA、SSAA等廣泛得多,比如全面支持DX9/10/11級別遊戲,無需遊戲專門優化;可提供全屏抗鋸齒,而不限於多邊形邊緣、Alpha測試表面;能用來消除靜態圖像的鋸齒,當然再動態畫面上效果最好。
  • 以性能取勝 ThinkPad T470p的猛獸一面
    那麼ThinkPad T470p的CPU到底有多強?在進行測試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ThinkPad T470p升級後的CPU具體參數。由此可以看出ThinkPad T470p的標壓CPU要比同為i5的低壓CPU快40%以上。性能提升還是非常可觀的。  理論測試也驗證了我們的對比結果。我們採用CINEBENCH R15對CPU的多核單核性能進行了全面測試,測試結果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517cb,單核心148cb,而i5-7200U此項得分分別為333cb、129cb。
  • IT之家學院:如何利用AMD補幀技術使視頻播放更流暢
    AMD的補幀技術叫AMDFluidMotion,和其他方案比如SVP比,AMDFluidMotion計算效果更好,也不佔資源(要知道我拿i76567u測試SVP補幀,CPU使用率直逼90%,溫度噌噌噌就飆上去了),所以有條件的A卡用戶都建議使用這種方式補幀。首先要確保你的顯卡支持AMDFluidMotion。
  • 一文看懂Chiplet小晶片:AMD、英特爾、華為海思都在研究!
    站在2014 年左右開始chiplet 計劃的fabless 的晶片設計公司角度看,如果公司內部的產品線複雜,例如海思,Marvell,而每一個產品的數目不巨大(Marvell 的VP,公開抱怨過蘋果與三星,這種公司殺入半導體設計產業,造成出貨量驟減,新工藝又貴),chiplet 的重用性的好處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