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倒甑
【別名】白花敗醬、苦菜、白花菜、苦齋菜、龍芽敗醬、毛敗醬、胭脂草。
【食用】為敗醬科植物攀倒甑的幼苗嫩葉。
【分布】多生長在山坡林下、林緣或灌叢及草叢中。野生。也有人工栽培。我國華東、華中、華南、東南、西南等大部分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採集】採摘攀倒甑的幼苗嫩葉。
【形狀】多年生草本,高達50~120釐米。地下根狀莖長而橫走,偶在地表匍匐生長;莖密生白色倒生粗毛,有時幾無毛。基生葉叢生,葉片卵形、寬卵形、卵狀披針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4~20釐米,寬2~15釐米,上面鮮綠色或濃綠色,背面綠白色,兩面被糙毛或近無毛,先端漸尖,邊緣具粗鈍齒,基部楔形下延,不分裂或大頭羽狀深裂,常有1~4對生裂片,葉柄較葉片稍長;莖生葉對生,與基生葉同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楔形下延,邊緣具粗齒;葉柄長1~3釐米,上部葉漸近無柄。由聚傘花序組成頂生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分枝達5~6級,花序梗密被長粗糙毛;花小,白色,花冠鐘形,瘦果倒卵形,與宿存增大苞片貼生。花期8~10月,果期9~11月。
【功效】攀倒甑味辛苦,性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排膿作用。治腸癰,肺癰,癰腫,痢疾,產後瘀滯腹痛。
【加工】食用部位為攀倒甑的幼苗嫩葉。春季可採摘幼苗嫩葉,去雜洗淨,用沸水浸燙一下,換冷水浸泡漂洗,可炒食、煮食、燉食、蒸食、煲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