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家庭實驗作業的主題是: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的關係。請先賞析學生A的作業:
從實驗錄頻來看,A同學所使用的「小木板」並不是真正的木板,而是用兩個家用手機疊放粘貼在一起承當「小木板」作用,這種開動腦筋、另闢其經,變無條件為有條件的學習精神是特別值得大家學習的,從此還能獲得兩點啟示:
(1)家庭實驗比課堂實驗更具魅力、富有個性。
課堂分組實驗中的器材都是教師統一配備的,雖然教師鼓勵各組發揮創新精神,設計出屬於本小組獨具特色的實驗方案出來,但是鑑於實驗器材等條件的限制,要體現創新和特色就特別困難。所以,師生在欣賞專家、名師的公開課時,就覺得分組實驗特別「虛」。
(2)家庭實驗更能鍛鍊同學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雖然是一個簡單的家庭實驗,但是需要在實驗器材準備、實驗場所選擇、實驗方案設計等方面進行全方面地思考。因此,這樣的特點就迫使學生必須開動腦筋,自然有利於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此,當時間充裕時,若遇到較為複雜的實驗課題時,建議充分利用好當地圖書館、網絡平臺等公共資源、也可以依據私人關係運用好諸如高校資源、親朋好友協助等人際資源。這個過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培養研究、工作能力。
不過,實驗報告中」器材準備「一欄建議如下撰寫:
1、「小木板」:兩個家用手機疊放粘貼在一起作為小木板;
2、象棋子:改變小木板對的正壓力的特殊砝碼;
3、彈簧測力計:網絡購買。
進行數據處理時,特別是繪製物理圖像時,應當選用「坐標紙」作為標準輔助設備,A同學選用了「方格」作業紙作為「坐標紙」,這是就地取材、靈活變通的優秀表現,值得其他同學學習。但是,非特別艱難情況,不建議學生自己繪製「坐標紙」,因為這樣的坐標紙進一步擴大了物理圖像處理數據帶來的實驗誤差。
注意到,在這次家庭實驗作業中,不少同學、實驗小組存在一些共性問題,請同學們以A同學作業為例,可以在留言區或20級學生家庭自主實驗交流群指出問題。如有必要,看下面一些提示:
(1)要準確理解數學知識,並有效運用這些知識作為實驗的有力證據,如此才能確保科學論證。
(2)要準確理解實驗課題,確定好研究對象和測量任務,例如研究哪個接觸面的摩檫力問題、怎樣確保實驗操作符合本次實驗課題的測量任務。
最後,給同學們留幾個思考題
思考題1:從A同學的實驗報告來看,A同學實驗數據及其處理結果無法支持其實驗結論,那麼A同學需要重新做實驗嗎?如果不需要,需要做怎樣的補充操作和實驗改進?
思考題2:如果A同學此次家庭實驗定性為「實驗操作模範練習」,通過A同學所交實驗報告,你可以計算出兩個手機的總重量嗎?
思考題3:如果A同學此次家庭實驗定性為「探究性實驗」,那麼通過怎樣補充操作亦可能成功達到實驗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