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在乘客行為規範方面明確了7類約束性行為,包括推銷產品或從事營銷活動,乞討、賣藝及歌舞表演,大聲喧譁、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等。也就是說,乘地鐵手機外放聲音刷抖音、打遊戲、追劇等行為將被「叫停」。不過,對於深受地鐵噪音困擾的部分市民來說,還期盼著能有更多綜合手段讓車門開關提示太吵、車廂內電視音量過大、輪軌摩擦列車「尖叫」等問題得到緩解,營造出更清靜、舒適的地鐵乘車環境。
現場
手機外放他人不堪其擾
昨天下午3點多,在14號線上,一排6個座位的乘客都在低頭擺弄手機,其中有兩個人戴著耳機。聽音樂、看劇、刷小視頻……如今,耳機已是不少乘客搭地鐵的必備裝備。不過,地鐵上偶爾還是會遇到將手機聲音外放的乘客。
乘客薛先生說,一次坐地鐵,自己正閉眼休息,旁邊坐下來一個女孩,外放聲音放短視頻,薛先生看了她兩次對方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只好提醒她小聲點,對方依然我行我素。「最討厭這種行為。如果是父母為了哄小朋友看會兒動畫片還可以理解吧,但有的成年人明明知道這樣會影響別人,還是只顧自己。」薛先生非常不理解。
手機外放對其他乘客造成幹擾,嚴重的情況甚至造成糾紛。
報導稱,2018年8月份,北京地鐵9號線上,劉某用手機外放音樂,並在車輛到站開門時站在車門中間。為此,郭某與之發生口角,並升級為肢體衝突,致劉某左眼球破裂,經鑑定不低於輕傷二級。事後,郭某因涉嫌故意傷害罪被刑拘。
其實,今年5月修訂實施的《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及《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對手機外放行為是有規定的:乘客在車廂內飲食、大聲外放、逃票、從事營銷活動等不文明行為且不聽勸阻,將記入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乘客守則》有明確規定,執行有軌道執法大隊,我們也會配合進行勸阻。」北京地鐵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北京市交通委曾對外介紹,《北京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及《關於對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的實施意見》實施後,乘客的不文明乘車行為有所減少。發生軌道交通不文明乘車行為的乘客均聽從了地鐵工作人員或軌道執法人員的勸阻,沒有乘客被記錄個人信用不良信息。
行動
多地嘗試「叫停」車廂外放噪音
不僅是北京,國內多個城市正嘗試出臺「叫停」手機外放的管理規章。
今年8月,昆明市交通運輸局發布《昆明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修訂徵求意見稿)》,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增加了不得在列車內大聲喧譁、使用電子設備時不外放聲音的規定,引發了很多深受地鐵車廂內人為噪音困擾的網友共鳴,紛紛為這一規定點讚。
今年7月,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也發布了關於印發《蘭州市城市軌道交通乘客守則》的通知,規定了禁止在車站、車廂內做出滯留、乞討、賣藝、大聲喧譁、彈奏樂器、外放音樂等不文明行為。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按照新規,乘客在乘坐城市軌道交通時,使用電子設備時不得外放聲音,否則運營單位有權制止。若制止無效,可報有關部門依法處理。
控制手機外放音量是文明素質的體現,要靠乘客自律。有市民認為,不文明行為僅僅靠宣傳引導是不夠的,應該從法律層面上給予適當的強制約束。
此外,據了解,除了相關管理規定予以規範,歐洲有些地方還會設立安靜車廂和普通車廂,安靜車廂內不得發出手機外放音樂之類的聲音,乘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車廂,避免在車廂內因為噪音出現爭端。
測試
最「吵」線路噪音達110分貝
「14號線戴耳機聽音樂,手機音量得調到最大聲。」「8號線從安德裡北街到鼓樓大街,這一站噪音超級大,心臟不好都受不了!」除了人為噪音,列車本身的「路噪」也一直是乘客吐槽的問題。
近日,記者乘坐多條地鐵線路,用手機中的「分貝測試儀」軟體進行測量,測試儘量選擇地鐵中部車廂,且避開交通尖峰時段。結果顯示,行駛中的地鐵噪音最大值可高達約110分貝。
「你說什麼?聽不見!我現在在地鐵裡呢!」上午11點,6號線剛從青年路站起步加速,乘客趙女士就聽不清電話了,列車行駛帶來的刺耳聲瞬間蓋過了其他聲音。為了讓對方聽清,車廂裡聊天的乘客不自覺地提高了音量,還有一位小夥子橫屏拿著手機打遊戲,「乒桌球乓」打鬥的聲音不斷從手機裡傳來。
「地鐵裡噪音太大了,手機鈴聲基本聽不到。平時上下班路途遠,想在車上得片刻安寧,我就得拿出防噪耳機。」趙女士說。分貝測試軟體顯示,6號線行駛中車廂內聲音在95分貝以上,最高可達110分貝,要到站時聲音逐漸降至70至80分貝。
測試發現,車速越快的線路噪聲越大。比如,10號線列車行駛中車廂內聲音在90至110分貝之間,15號線最高達113分貝,14號線最高達115分貝;比較而言,5號線列車的噪音較低,行駛時多維持在90多分貝,但個別路段聲音也會飆高至110分貝。
據悉,聲音超過60分貝就成為噪音,普通人聽力舒適度的上限為80分貝,90分貝相當於在吵鬧的酒吧裡,100分貝相當於織布車間的聲音,110分貝相當於飛機起飛聲。為保護聽力,噪音的允許值應在90分貝以內。
難點
車廂內電視聲量把控難
在地鐵5號線上,車廂內的電視信號很好,畫面清晰流暢,在播放一則ETC充值的推廣內容,但只有起停時才能聽到聲音,列車行駛中只能看「啞劇」。
「電視畫面清楚也沒用,聽不見啊!雖然有字幕,但畫面轉換得很快,還是沒看明白咋操作這個充值。」乘客張女士稱,每次坐地鐵都聽不到電視機裡面說的是什麼。她建議地鐵車廂內電視的視頻播放,儘量突出文字內容,這樣更能有效傳遞有價值的信息。
這樣的情況也出現在14號線上,車廂電視在播放動畫片,但由於聽不到聲音不清楚具體是什麼內容。「郭莊子至大井方向這段噪音特別大,刺耳那種,耳膜真受不了,車廂內小電視有點形同虛設。」市民孫女士稱。
「4號線車廂裡的電視聲巨大,一會兒播足球,一會兒放音樂,已經不是享受,是負擔了!」「可否把隨車視頻的聲音調小一些?」在4號線上,乘客則吐槽視頻聲音過大。
地鐵車廂視頻音響,也是地鐵服務的組成部分,但如果音量控制不好,會加重車廂內噪音。針對市民的差異化需求,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表示,將根據乘客的建議進行優化調整。
措施
地鐵將運用更多降噪處理
「車廂連接處『吱吱』作響,讓人心痒痒,下車後聲音還在腦海裡揮之不去。」無疑,列車本身的「路噪」可以說是噪音的最大來源。
「大家聽到的『嗡嗡』聲是列車碰撞軌道產生的摩擦聲,是地鐵建設單位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北京地鐵列車主要供應商的技術人員向記者解釋說,列車速度越快輪軌噪音越大,比如6號線這種時速達100公裡的快車,但如果隔音效果做得好會規避一些噪音。
據介紹,目前地鐵車廂內降噪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控制噪源,在車輪上做降噪處理;另一種是做隔音措施,噪音通過車身傳播到車內,在各個環節加隔音材料,如縫隙加裝密封條等,儘量把噪音阻擋在外面。目前也有新興降噪塗料在研究當中,但還沒有實際運用。
高鐵速度比地鐵更快,為何沒有如此大的噪音呢?該技術人員解釋稱,高鐵造價更高,是地鐵的幾倍,使用更好車身材料,相應隔音效果也更好。好的材料後期維護成本也高,考慮到成本和經濟效益,在城市地鐵上運用高鐵材質不太現實。
對於地鐵6號線的「路噪」,北京地鐵運營公司曾對外回應稱,由於6號線的車輛和軌道不匹配造成鋼軌異常波磨,車輛高速行駛在軌道上形成噪音。目前第一種減少噪音的有效措施為降速,但降速後乘客的出行時間延長;第二種方法為鋼軌打磨減少波磨造成的噪音問題,但因路網波磨地段較多,而打磨設備較少,運營單位將合理安排既有的打磨設備優先在急需打磨的地段打磨,降低噪聲,提高乘客的乘車舒適度。
記者了解到,北京已經在新地鐵線路上運用更多降噪措施,如大興機場線車輛提高了氣密能力,加強隔音降噪能力。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董禹含
製圖:宋溪
流程編輯:吳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