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兒孫自有兒孫福」還有下半句,只有為人父母以後才能理解

2020-12-05 諸葛談歷史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千年至今仍然歷久彌新。在文化的傳承中,對於有很多古人說的俗語都是一知半解,或者說只記得其中一部分。相信很多人在家中都聽過父母說過這樣一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但很多人都不知道他還有後半句,而整句話的精華都在這後半句中,其中的含義也只有為人父母以後才能理解。

「兒孫自有兒孫福」出自元代著名文學家關漢卿的一個故事中,這句話要表達的意思就是子孫後代自有子孫後代的造化和福氣。而這個故事主要講述的是一個姓羅的秀才,家境貧寒,但一心想要通過讀書考個功名。但造化弄人,羅秀才每次都名落孫山。幾次之後,羅秀才心灰意冷,於是便放棄考試,流落異鄉,在那裡做了一個教書先生。

羅秀才的家裡,雖說日子清貧,但好在妻子賢惠,兒子懂事,一家人還算其樂融融。幾年之後,獨在異鄉的羅秀才實在是忍不住思鄉之情,決定回家看看自己的妻兒。羅秀才回到家裡,看著自己已經七歲的兒子非常的開心。俗話說望子成龍,羅秀才想要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一塊讀書的料。

於是便考了考自己的兒子,不考不知道,一考下一跳。讓羅秀才大失所望的是,這個孩子雖然懂事,但頭腦卻非常愚笨。羅秀才覺得這個孩子以後難成大事,想到自己的仕途,再看看這個愚笨的兒子,羅秀才傷心不已,一時間想不開,便出家當了和尚。

這次羅秀才一走便是18年,在這18年間,羅秀才一心遁入空門,對家中的事不聞也不問。直到18年後的一天,一個香客到廟裡來上香,說起了今年的恩科狀元,一說那人的名字和家鄉,竟讓羅秀才激動不已,因為那正是自己家啊,那個狀元就是自己的兒子啊。

羅秀才決定立刻下山,想回家看看自己的這個狀元兒子,可是羅秀才一走那麼多年,家鄉的人都不認識他了,以為是哪裡來的和尚。他跟村裡的人打聽以後才知道,原來自從他走了以後,羅秀才的妻子省吃儉用,給兒子請來了一位名師,兒子雖然天生愚笨,但卻異常的勤奮,後來考試居然中了個狀元。

羅秀才的家也早已今非昔比,他想回家看看,卻別看門的人以為是個乞丐,隨便打發了點吃的就讓他走了。臨走的時候,羅秀才在牆上寫下了這兩句話「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作馬牛。」寫完便走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回來過。

如今,這句話的前半句廣為流傳,知道後半句的人卻非常的少。而這其中的含義,也只有為人父母才能體會

相關焦點

  • 農村有一俗語,房子望見墳墓,兒孫應尋活路,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在有很多的年輕小夥子都開始往其他的城市打工掙錢,一年也回不了幾次,每次都是通過手機來向父母報平安的。還有的人因為工作太忙,在過年的時候都是看不見人影,讓那些老人們心裡是非常的傷心,所以如果有時間的話,那些在外面工作的人還是要多多聯繫一些自己的父母,不要讓父母擔心。
  • 農村俗話: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
    農村俗話說:為人子女五不怨,為人父母七不責,啥意思?這是農村俗語,是通過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總結提練和沉澱,得出的為人父母和為人子女之間的思想行為操守,是每一個做父母和子女必須遵循的思想品德範疇,是標誌著每一個父母和子女的思想道德修養的高低,也是必須遵守的家庭法則,已經成為家庭文化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賦有深遠的思想內涵。
  • 俗語:「誰人背後無人說」,很多人都不知道下半句,直擊人心
    俗語,作為中華民間傳統文化的一脈,是祖祖輩輩的農民百姓們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俗語,就像個民間萬花筒,有關於天氣氣象的;有關於人生百態的;有感嘆歲月蹉跎的;還有描寫人性的,就比如說這句「誰人背後無人說」,人們往往只聽說過這句俗語的上半句,而它的下半句更是堪稱經典,直擊人心。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子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房墳相望,兒孫無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俗語「萬惡淫為首」,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道出人性的真諦
    02但事實證明,上述的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正確的。還有正是因為對肉慾的無節制享受,致使很多皇帝疏於朝政、丟掉了江山;正是因為對安逸的貪念,所以很多人一直過著碌碌無為的平庸生活。03而在「萬惡淫為首」之後,還有一句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句子,即「百行孝當先」。
  • 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啥意思?老祖宗說給為人父母的話
    這兩種特別的神獸常出現在古人的口中,和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繫,教育子女則是許多父母都特別操心的事情,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俗語:「寧要麒麟子,不要化骨龍」,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育兒經。化骨龍,一方面能夠謙稱代指女子,另一方面則是說這個孩子好吃懶做,將來未必懂得感恩,也只會揮霍,讓父母永遠不能省心,父母也便不想養育一個這般品行的孩子。麒麟就不一樣了,以「人」比作「麒麟」,說明這個人才能傑出、德才兼備,在民間有詩:「麒麟踏祥雲,人間百難消。」
  •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到底啥意思?古人的智慧之談不可不知
    俗語看似粗糙簡陋,但背後所蘊含的道理的確能引人深思,給人很多智慧的啟迪。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養生健康、為人處世、天文地理等等,有很多俗語隨著時代的發展已經落伍和過時了,但是也有一些俗語不管時代如何發展變化都不會過時,而這些俗語講的就是人性。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是勸世良言,可惜很多人未必能做到
    今天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這句俗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一個水塘的水一旦達到了清澈見底的境界。那麼這個水塘當中就不可能存在著魚兒成群的現象,也可能連一條魚都沒有。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其實就是一種生物學中的食物鏈的關係。畢竟水塘的水達到了清澈見底的境界,那麼水塘當中就沒有泥垢。
  • 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
    而這些智慧,大多通過現在在農村流傳的俗語傳世,這些俗語易於傳播,我們每個人大都會念那麼兩句。而俗語的流傳之廣也就從側面正面了俗語中為人處世智慧的正確性。古人云「好男有毛不過三」,下半句更為經典,老祖宗的識人智慧《智囊》裡記錄了這樣一句非常經典的俗語:好男有毛別有三。是什麼意思呢?這句話形容的是古代男性的體貌特徵。
  • 俗語「升米恩,鬥米仇」啥意思?老祖宗說透了人性,看後長見識了
    俗語的種類有很多,比如天文地理、養生之道、為人處世等等,還有很多俗語說出了人性,細細品讀,可以讓我們發出很多共鳴。比如在眾多的俗語當中,就有「升米恩,鬥米仇」這樣一句話,那麼這句俗語說的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孤房兒子傻,鬧市出人精」,話糙理不糙,做父母不妨一看
    雖然這句話聽起來比較粗俗,但是話糙理不糙,做父母的可以看一看,了解了解。03前半句理解了之後,後半句就非常容易理解了,因為是相對的。這都是筆者的一些看法和理解,不恰當之處還請指正。如果你也對俗語、古語、諺語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老話說得好》這本書。裡面包含了很多青少年的教育方式,點擊下方橫條就可購買。
  •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更精髓,老祖宗為人處世的智慧
    看看很多俗語就能看出這一點,雖然俗語聽起來比較粗俗,但是通俗易懂接地氣,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有的俗語,你了解過後,你會恍然大悟,有的俗語,你學過之後,你會在人生路上少走很多彎路。當然了,有些俗語不容易理解,只有親身體會過才會懂得。今天筆者和大家說這麼一句俗語——「水至清則無魚」。雖然只有寥寥幾個字,但蘊含的道理很深刻。
  • 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說的是啥意思?下半句深刻有內涵
    摘要:俗語「龜背蛇腰不可交」,指的是哪類人不可交?下半句深刻有內涵!文/農夫也瘋狂俗話說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當遇到什麼困難了,有朋友在身邊,總是能有所幫助的。但是對於交朋友,雖然說「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但是古人卻又相信「相由心生」一說,認為一個人的性格、品德和為人等方面是可以從其外貌有所體現出來的,而這個就是民間所說的「面相學」。據說晚清的曾國藩在看人用人方面就相當有經驗。有人認為這些都是封建迷信的思想,其實也不完全是這樣,多數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 下半句折射出哲理道
    就像下面俗語說的那樣,我們一起解析一下。(1)俗語上半句「省著省著,窟窿等著」關於對金的看法,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上了年歲的老輩人,一生節省,也積攢不了多少錢。在我們的周圍,也有發家致富的,可他們並不是靠節儉積攢下來的財富。有的孩子看見父母捨不得消費,就對父母說「風涼話」:你們什麼也捨不得買,也沒看到家裡發財,圖什麼呢?
  • 還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
    還有下半句,很少人知道中國有句古話叫「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距今已有超過五千年的歷史,這幾千年來,古人在生活實踐時對於面對的種種生活問題和困難都總結出了一定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常說的諺語和俗語其實都這種經驗和教訓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