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2020是魔幻的一年一點兒也不為過,畢竟這一年,我們都看過了太多的善良,太多的負面和太多的人性。
我身邊有位這樣的朋友,我們相識十八年,從學生到工作到各自組建家庭都相互陪伴著,她向我傾訴,從今年隔離期間,開始慢慢的思索人生,思索生活。
隔離沒辦法上班,沒有經濟收入,只能在家呆著,稍微好點的可以在家辦公,遠程工作打卡出勤,對於有些沒有雲打卡上班的人,就只能在家等著復工的消息。
朋友就是在這隔離期間發生的種種事件開始反思的,好了故事準備正式開始,下面就用女方小劉,男方小陳開始述說這次的故事吧!
小劉和小陳在同一家公司上班,一個從事行政管理,一個從事技術崗位,疫情期間公司放假,復工時間未定,年後從鄉下返回工作地時都未接到復工通知。在家第三天,小劉接到領導通知,公司準備申請復工,可以復工的相關人員可申請上班,行政助理等崗位優先復工配合相關部門檢查。
於是小劉比小陳先上班,可能是見到小劉都上班一周了,小陳每天在家除了喝酒,看電視,打遊戲,沒有其他事情可做,慢慢的便開始有了脾氣和不滿,經常對下班回家的小劉發火,每天都會問「今天有幾個人上班啊,怎麼樣啊,你們辦公室的人也每幾個上班的吧,上班的人少,更適合孤男寡女呆著,反正做什麼事情別人也看不到」等等異鄉的無稽之談,小劉便也聽著沒有什麼話可說,小陳看見小劉不說話便更囂張跋扈「怎麼,在公司說的話多了,在家沒話說了嗎?就那麼不想跟我說話嗎?你了不起啊,那麼多人不上班,你去上班,還配合檢查,不知道檢查個什麼」等等諷刺刻薄的話。
小劉跟我說「我理解一個人在沒有確定的事情又無所事事的時候那種暴躁的心理,和縱向找別人麻煩的思想」。可是我聽著這話,真的感到很心疼,心疼她你平時兩個人的關係到底是怎樣的?我們是好朋友,雖有家庭之後聯繫少了,但是每一次相聚都是無話不談,酒沒喝完言語不止,天還沒亮就吐槽不完的那種。這樣閃躲的神情,想說不說的言語之間,讓我說:「你是有什麼話想跟我說有不好意思開口的嗎?你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嗎?」
她哽咽著說「疫情隔離,讓我不斷的反思,我們的家庭,我們的婚姻,我們的生活,到底是怎麼樣的,能過程這樣的生活,並不是我想要的,青春的幻想可能不會完全地實現,我也知道夢想和現實之間存在的差別,但是我有我自己選擇的權利不是嗎?」
是啊,在每一件事情沒有發生之前都可能有很多幻想,可以是貼近現實的,也有可能是超乎現實的。如果發生的事情跟你腦海中之前想的「貼近現實」相差不大,心裡便能更好地接受吧,如果現實中發生的事情是」超乎現實「的,落差大了,心裡難免會落差大難以接受,我也理解,經歷過生活之後才發現應該順其自然,不做過多的期望便不會有失望。如果你的期望能在生活中實現,那便是生活中的額小確幸了。
作為朋友,你不想說太多,我也理解,能給的,便是無聲的安慰。
又是一年將逝時,希望我們身邊的所有人,都能初心不忘初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