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一直是個傳奇,很多人聽到這兩個字,通常會說「潮州人很會做生意」。
潮州除了商界人才輩出,還是一座千年古城,這裡的故事可以講上幾天幾夜。
如果你是一個外地遊客,相信會錯過古城內一些有意思的地方,比如義安路和西馬路。
晉朝義熙九年立義安郡,郡治就在現在的潮州,義安路的路名是對歷史的緬懷,這裡和海陽縣儒學宮所在的昌黎路拐角相連,是條有著濃鬱南洋特色的騎樓風情街。
義安路的建築興建於上個世紀初期,由於年代久遠,一度破敗瀕危,重修之後再現當年風採。穿行義安路,仿佛進入民初題材的電影片場裡。
義安路彩旗飄揚,各種特色小吃隱藏於此,光顧的多是本地人,外地遊客難得一見。
義安路的騎樓並不是傳統的南洋風格,而是結合了本地特色,這些騎樓建築大部分一樓為商鋪,二三樓用來居住,部分騎樓的三樓建有陽臺,屋頂則建了天台,這種風格的建築在潮汕民間很常見,頂層天台也叫「曬棚」,可以用來曬穀物等物品,風雅人家則用來種花種草。
和義烏路相連的西馬路就在潮州開元寺背面,是條南洋風情建築、潮州傳統建築混搭的街道。這條街道看起來不太起眼,卻是潮州的美食集中地,隱藏著很多特色小店,粿條湯、甘草水果,麥粿,菜頭粿 ,糖蔥薄餅等當地名小吃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西馬路小店掛著的「出花園辦外甥」紅色豎幅讓很多外地遊客發懵。
什麼意思呢?
首先要說說「出花園」。出花園是潮汕地區的成人禮,當年人認為15歲以前的小孩都是生長在花園裡的,需要呵護,長到虛齡15歲的時候就成年了,需要舉行出花園儀式,從此為人處事要穩重得體,像個大人模樣。
潮汕出花園的正日是農曆七月初七,也有部分家庭選擇在其他時間幫家裡的適齡孩子舉行儀式。
出花園日和七夕同天,兩者並無淵源,只是巧合而已。
潮汕人的出花園儀式的重要性僅次於結婚當天。在出花園日,各方親朋來賀,主人家要設宴款待,舅舅家則要為出花園的外甥置辦大禮,讓外甥拜祭天地,從此宣告成年,簡稱就是「出花園辦外甥」。
除了售賣出花園用品的小店,西馬路還有專門出售婚嫁用品的商品,一路走來,看似平常的東西,實則蘊含潮汕人的人文禮節。
無論義安路,還是西馬路,都不是專門打造給遊客旅遊的街道,這裡仍有很多本地土著居住,到處充滿人間煙火氣。隨意走進某家小店,只要主人有空,總是會泡幾杯工夫茶,並說一聲「來食茶」。
旅遊攻略:自駕車建議把車停在開元寺附近的停車場,之後徒步遊玩西馬路和義安路,外地遊客也可以到站後乘坐公交車在開元寺站或附近下車,之後走路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