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放棄保研資格也要進施一公團隊,這個90後今入選MIT榜單

2021-01-13 澎湃新聞

我國科研圈有幾個炙手可熱的「師門」,施一公算一個。

施一公的實驗室,做的是世界生命科學最前沿的方向;他帶出來的學生裡,有顏寧這樣的大咖,也有白蕊這樣的新秀……可以說,在生命科學領域,只要有能力進了施一公的實驗室,想不出成果都難。

最近,他的學生又出名了。

幾天前揭曉的中國區《麻省理工科技評論》TR35青年創新獎榜單,施一公的學生——萬蕊雪因為在RNA剪接的分子機理上的突出成果,成為入圍者中最年輕的科學家之一。

但誰能想到,7年前,萬蕊雪之所以能進施一公團隊,竟是放棄保研換來的呢?

萬蕊雪

「你好,我是施一公」

萬蕊雪喜歡生命科學。

喜歡到當一份「保研」資格擺在面前,她居然在糾結:是接受「保研」呢,還是轉向生命科學?

既然那麼喜歡生命科學,為什麼不乾脆去施一公院士的實驗室去深造?——好友的建議說到了萬蕊雪的心坎兒上,她躍躍欲試,卻也有些心虛。

萬蕊雪和施一公

誰都知道,施一公是國內生命科學領域的「大佬」級人物,每年有多少人「削尖了腦袋」想進他的實驗室?而萬蕊雪,本科期間就讀於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雖然也在生命學院蹭過課,但如果憑這個就能讓施一公選上,她自己說什麼都不信。

不信歸不信。萬蕊雪還是鼓起勇氣給施一公發了一封郵件。

郵件裡,除了簡單的自我介紹之外,她還談到了自己對未來研究方向的理解,以及想到施一公實驗室深造的願望。

萬蕊雪在中山大學

郵件發出後,萬蕊雪基本是「掰著手指頭算日子」……一天,兩天,三天……但那封郵件就像石沉大海一樣,一直沒有回覆。

那時的萬蕊雪已經放棄了保研資格,如果施一公一直不回復,她可能就要另謀出路了。

可就在她準備放棄前,一通電話打來了:「你好,你是萬蕊雪嗎?我是施一公。」

萬蕊雪知道,直博說不定有戲了。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或許是看中了萬蕊雪身上「大膽」「敢拼」的性格,施一公給了她一個機會。

可剛剛進施一公團隊時,萬蕊雪卻感覺自己遭受了一場「降維打擊」——因為本科基礎並非相關專業,萬蕊雪似乎成了團隊裡最「笨」的那個人,什麼都不會,什麼都要學。

她沒留給自己太多自怨自艾的時間。當時萬蕊雪的心裡只有一個想法:我一定要留下來。

從進入團隊開始,萬蕊雪就要求自己,每天至少在實驗室工作14個小時以上。在此之外,她還抓緊一切時間彌補自己欠缺的知識。

很快,她的基礎知識補上來了,施一公還在她博士二年級的時候,親自點名讓她來跟自己做國際大熱的RNA 剪接的分子機理研究。

萬蕊雪在工作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但也是一個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從1985年被發現後,人們只知道剪接體是控制遺傳信息傳遞的重要物質,但想「捕捉」到它的結構,卻總是撲空。也就是說,在這個領域取得任何成果,都是轟動性的。

不管是好奇,還是誘惑,生物學家們對此十分上心。除了施一公,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德國馬普研究所、美國哈佛大學等都盯上了它,國際間的競爭力非常大。

誰不想搶在別人前面出進展呢?壓力歸壓力,萬蕊雪和同組的人心裡只剩下一個詞:搶時間!

尤其在選定「裂殖酵母」作為實驗對象後,他們更決定拼一把。畢竟,整個國際上能做這種研究的冷凍電鏡也就只有幾臺!

基因剪接的分子機制示意圖

當時,萬蕊雪的小組裡一共有3個人,在收集數據的時候,3個人輪班,每人工作至少8小時,確保設備能24小時運轉。

而每一班的8小時幾乎都被「變態」的工作強度佔據了——每分鐘都需要完成手動選擇拍攝區域、切換調焦模式、調到正焦、再調到欠焦這4個步驟,才能完成數據收集工作。相當於每小時要完成240次步驟切換。每3小時,電鏡的相機需要矯正一次,這需要5分鐘,這是他們僅有的休息時間,如果要喝水或者去洗手間,這也是唯一的檔口。

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狀態下,他們把酵母剪接體的精確度提升到了3.6埃(一種光波長度和分子直徑的常用計量單位),並在國際頂級期刊《科學》同時在線發表了兩篇背靠背研究長文,題目分別為「3.6埃的酵母剪接體結構」和「前體信使RNA剪接的結構基礎」。

「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後一個被等待解析結構的超大複合體,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太久了。」成果出來,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得主、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激動地說。

但萬蕊雪這個小組帶給學術界的驚喜只是個開始。

剪接體複合物的三維結構

自2015年第一個剪接體結構發表以後,他們相繼解析了釀酒酵母剪接體複合物全部已被鑑定的9個不同狀態的高解析度結構。就在11月27日,萬蕊雪以共同作者在《科學》又發一文,為理解剪接體激活重塑的分子機理提供了迄今最清晰的結構信息。

根據西湖大學官網上的信息,萬蕊雪已經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Cell發表11篇文章。

近幾年,她本人也是榮譽榜上的常客:2016年入選全國僅5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2019年入選2019福布斯中國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

而此時,距離她考入施一公門下,剛過去7年。

一顆新星正在閃耀。但對於萬蕊雪來說,已知越多,未知越廣。

剪接體裡到底還有多少未竟的秘密?它還能給人類帶來多少可能?——萬蕊雪很想知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她是施一公的「女徒弟」,曾入選「未來女科學家計劃」!請悉知!
    而在他的「女徒弟」中,也就是今天我們要說的萬蕊雪,她算是比較優秀的了!她因出色的能力還被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未來女科學家計劃」當中!不久後的一天她竟然收到了施一公教授的電話!在萬分驚喜之下,她獲得了清華大學醫學院攻讀博士和深造博士後的機會,在加入了施一公的實驗團隊後,她所從事研究的就是酵母剪接體的三維分子機理研究!施一公自此成為了萬蕊雪的老師!
  • 90後女學霸曾被清華拒錄,後成施一公得意門生,更是榮獲世界大獎
    90後女學霸曾被清華拒錄學霸成為了許多人眼中羨慕和學習的榜樣,談起學霸,我們會想到前段時間很火的高考狀元楊晨煜,還有詩詞才女武亦姝,他們都考入了清華大學,成為了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他們也都是90後學霸,而在眾多的90後學霸中,白蕊也同樣是許多學生的學習榜樣,她更是捧得世界大獎。
  • 電子科技大學學霸:她年級前1%,放棄中科大保研,獲美國名校全獎
    大四,已經拿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保研資格的她,最終選擇出國直博深造,希望紮根醫學影像分析,學成歸國後為我國醫療科技事業的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捨棄與升級在有所捨棄、不斷升級後,她選擇了難度更大且更有意義的工作,如:負責兩院院士、各行業專家的成電講壇等講座,作為接待組組長接待了《綁架者》劇組。
  • 浙大29歲粉色系女博導入選阿里青橙獎!她喜歡刷劇、最愛少女粉
    如果不看個人履歷,很難把眼前這個90後女生,和女物理學家的身份聯繫在一起。記得小學的時候,因為踢毽子特別厲害,幾乎沒有同學願意和她一起踢,經常下課時一個人踢完10分鐘……大學畢業的時候,趙保丹獲得國內保研資格,幾乎所有大學都可以向她敞開大門。本來沒有出國打算的趙保丹這時候卻放棄了保研資格,「因為覺得不夠有挑戰性」。「一開始並沒有想出國讀博,但很短的時間內做了這個決定。」
  • 施一公的弟子除了顏寧,別忘了還有這倆,還都是傑出的90後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得意弟子顏寧一直以來引發網友關注,考入清華後的她遇到了施一公,也獲得了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研究的機會。之後,她到了清華大學任教後,再之後又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還成為美國外籍終身院士。
  • 施一公的弟子除了顏寧,別忘了還有這倆,還都是傑出的90後
    中科院院士施一公的得意弟子顏寧一直以來引發網友關注,考入清華後的她遇到了施一公,也獲得了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學習研究的機會。之後,她到了清華大學任教後,再之後又去了普林斯頓大學、從事生物學方面的研究,還成為美國外籍終身院士。
  • 顏寧離開清華大學,施一公辭去清華副校長,師徒2人都曾落選院士
    顏寧教授和施一公教授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拔尖人才,顏寧是施一公門下學子,師徒2人都曾就讀於清華大學,這2位科學家也曾入選院士的候選名單,但是都在首次入選卻落實院士的評比。顏寧教授是我國傑出的青年科學家,其率領的科研團隊在生物科研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破解了生物學界幾十年來不解的難題。在2017年,顏寧教授成功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的候選人,憑藉著她顯著的科研成果,我們都認為顏寧教授能夠成功當選院士,但是結果出人意料,顏寧教授落選了。
  • 他們怎樣搶到保研資格 走近三位浙大保研生
    相比考研大軍,保研族們提前鎖定了「船票」。據了解,九月末浙江大學公布了推免生的擬錄取名單。這些取得了免試保研資格的學霸們,有什麼特別的招?取得保研資格後又有什麼規劃和目標呢?記者採訪了三位保研生。保研,是學術道路上的必然浙江大學15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邵瑞敏,在今年9月28日收到了浙江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研究生的待錄取通知。
  • 科學+|創業者施一公
    他被外界形容是史上放棄國外待遇最多歸國的科學家。 2008年,施一公婉拒千萬美元科研經費,辭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職,放棄了500平方米的獨棟花園別墅,回到他的母校清華,就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院長、教授、博導。
  • 施一公團隊90後直博生3年發5篇Science的艱辛與幸福 | 專訪特獎...
    「一開始非常高興啊,覺得能進施老師實驗室太好啦,」萬蕊雪描述到彼時的場景依舊難掩激動,「但沒多久就感到一種深深的焦慮。」施一公實驗室在清華、甚至在整個生命科學研究界都一直以高效率、嚴標準而聞名。「實驗室的節奏之快、效率之高,讓我覺得之前接受的實驗訓練就像過家家一樣。」萬蕊雪用「笨到家了」來形容那時的自己。
  • 施一公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教育一批人
    「 他當初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無數學術人才羨慕的科研條件和榮華富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帶著為自己祖國培養大批優秀人才的期望,2008年,決然全職回國。 他就是擁有中國和美國雙重院士身份的施一公!
  • 三位女博士讓清華自豪,留學回國的顏寧成為院士,而她追隨施一公
    比如清華大學的三位女博士,顏寧、萬蕊雪和白蕊,先後師從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如今已經成為知名的女科學家,取得的科研成就讓母校清華大學驕傲。在求學經歷上,顏寧是典型的清華精英,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並在本科階段開始師從施一公教授。
  • 清華大學教授施一公的3位女弟子,一人當選外籍院士,赴美引爭議
    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門下學子眾多,他曾培養出許多優秀的學子,但要想成為施一公教授門下門生並非易事,只有學業成績優異,熱愛科研,不懼苦難的人才有望可以拜入他的門下。施一公教授非常看重顏寧,花了很多的心思來培養她,而顏寧教授也沒有讓施一公失望,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屢屢取得優異的研究成果,2017年,雖然顏寧教授落選中科院院士,但是在2019年,顏寧教授成功被評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在2017年時,顏寧教授也決定離開清華大學,赴美任教,這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有的人直言顏寧教授是「負氣出走」。
  • 她既是實驗高手也是個「大廚」
    如果不看個人履歷,很難把眼前這個90後女生,和女物理學家的身份聯繫在一起。記得小學的時候,因為踢毽子特別厲害,幾乎沒有同學願意和她一起踢,經常下課時一個人踢完10分鐘……大學畢業的時候,趙保丹獲得國內保研資格,幾乎所有大學都可以向她敞開大門。本來沒有出國打算的趙保丹這時候卻放棄了保研資格,「因為覺得不夠有挑戰性」。「一開始並沒有想出國讀博,但很短的時間內做了這個決定。」
  • 22歲考進英國最牛實驗室!浙大29歲硬核女博導入選達摩院青橙獎,喜歡刷劇、做飯,最愛少女粉
    如果不看個人履歷,很難把眼前這個90後女生,和女物理學家的身份聯繫在一起。22歲,被先後誕生過29個諾貝爾獎的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錄取;28歲入選《麻省理工科技評論》2019年度「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成為中國區得主。
  • 施一公的得意門生,雖是90後已發表多篇世界級論文,有望比肩顏寧
    提起施一公,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他是我國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還是西湖大學的創始人,相當優秀。所謂名師出高徒,他旗下也招收了眾多的學生,有幾位是享譽國際的科研人才,其中最出名的要屬顏寧了。除此之外,施一公其他的學生也很不錯,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這位女性,雖然沒有顏寧的名氣高,但她在學術上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雖是90後已發表多篇世界級論文,有望比肩顏寧,她的名字叫白蕊。這位姑娘算是清華生命學院的一位傳奇人物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知名的教授,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顯著,他曾留學於海外,最終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到清華大學從教,他想影響一批清華學子,
  • 施一公:培養了三個美女學霸,一個美國院士,還有兩個90後科學家
    但剛過40的她已經是美國科學院院士,這個昔日的清華學霸,30歲就成為教授和博導,是清華大學女神教授,也是施一公最得意的徒弟。作為施一公身邊的得意弟子,顏寧確實身手不凡,十年來她創造了無數科研成果,37歲那一年破解了世界性生物難題。40歲那年,顏寧成為2017年度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候選人,雖然遺憾落選,但也是在同一年,顏寧受邀成為普林斯頓大學的終身教授。
  • 美國大學終身教授,放棄美籍,宣布回歸中國:誰不愛自己的母親
    今天我們要說一個人,他的名字叫施一公,他是一位真正的大家,雖然獲得了諸多的榮譽,可初心不忘,永遠記得當初在國旗下的承諾,在他聲名成就之時,他毅然放棄那個一呼百應的地位,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且施一公這個名字也是有些玄機,父母之所以給他起這個名字,是希望他可以一心為公,似乎冥冥中,施一公的未來便已經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