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中國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教育一批人

2020-12-06 騰訊網

「普林斯頓大學是美國最適合做研究的地方,從條件上講,如果只從科研角度出發的話,我確實沒有必要回清華……」

他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聽到他前半句話,著實讓人失望,但是他的後半句話,卻振奮國人之心。

「我回清華的目的不只是為了做科研,我回來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育人,教育一批人。「

他當初放棄美國國籍,放棄無數學術人才羨慕的科研條件和榮華富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帶著為自己祖國培養大批優秀人才的期望,2008年,決然全職回國。

他就是擁有中國和美國雙重院士身份的施一公!

施一公院士,在學術上獲獎無數,2003年榮獲「鄂文西格青年研究家獎」,此獎設立17年以來,他是第一位華裔獲獎者。在2014年,又榮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愛明諾夫獎,也是首位獲得這個獎項的的中國科學家。誠然,他的榮譽很多,光環很多,但是他更注重為祖國培養人才。回國後,曾任職清華副校長,深諳中國教育的不足的施一公,醞釀很久的一個計劃,終於在2015年兩會浮出水面,他聯名其他六人,向中央辦公廳遞交了一封創辦新型大學的信。並在之後,成功籌建了一所新型的大學——西湖大學,成為西湖大學首任校長。而這職務的變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讓自己優秀容易,但是要讓一批人優秀絕不容易。

施一公的門下出現了許多優秀的人才。其中就有顏寧、柴繼傑、萬蕊雪等,眾所知周,顏寧已經獲得了美國院士的榮譽,其學術造詣已經不亞於自己的師父。

更為難得是施一公選擇團隊並不是以頂尖名校的學生為主,他秉承著「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比如,清華大學著名教授柴繼傑,曾經是一名造紙工人出身,在國內讀完博士後,拜在了施一公門下,而後是名聲大噪。2017年柴繼傑教授獲得德國洪堡教席獎,而此獎項自2009年該獎設立後,只有58位獲獎者,而他是首位來自中國的學者,其成為研究蛋白質以及特定受體結構構成領域最傑出的學者之一,而洪堡教席獎被譽為「德國的諾貝爾獎」。

萬蕊雪從中山大學進入到了施一公團隊,在施一公的培養和教導下,她3年內以第一作者身份在《科學》上發表5篇文章,揭示了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等科學問題 ,並且在2016年入選了全國僅5人的 「未來女科學家計劃」,可以說是華麗的轉身,而這與施一公的教導和培養分不開的。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施一公踐行著當初歸國的志向,而他就如自己的名字那樣「一心為公」,有人說,施一公院士的學術了不起,但是更了不起的是,他無私的培養著這一批又一批像他一樣的優秀科學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人才必然會成長為蒼天大樹,成為祖國山河的脊梁,成為國家科學山峰上的勝利者。而歷史必然會為施一公院士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相關焦點

  • 施一公:放棄美國國籍,就任清華副校長,創立公司至今身家15億
    讓人驚訝的是,他在保證高質量的情況下順利完成本專業的生物系課程的同時,還能夠獲得「數學系的學士學位」。當在2008年,美國的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的研究員來邀請施一公先生時,施一公先生選擇了回到清華大學。一心為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未來發展、興衰勝敗和每一個國家的人民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 放棄美國國籍,為國家培養頂尖人才,施一公和姚期智用行動在證明
    2016年他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在座談會的建議之一就是「打造一條完整的人才培養鏈,培育中國的人才造血能力」。施一公,本科畢業於清華,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現為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西湖大學校長、2017年獲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之「生命科學獎」,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 施一公棄美國國籍12年,不屑高薪回國做老師:我從不把錢看眼裡
    在一次訪談中,我聽到一位教授這樣談到:「美國有34個州,而在這些研究性大學科學院裡,擔任教授相關等職務的華人有大約2600人,正教授就有800多人。」言外之意:這些選擇從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留學出去的學子,有很多都選擇留在了海外。而這,確實太令人痛心。
  • 為救經濟拜登政府將全球追繳稅款 又該有一批人放棄美國國籍了?
    目前包括中國在的190個國家和地區與美國國稅局進行了合作,將在該國擁有帳戶的美國人信息提供給美國國稅局,而只有朝鮮、伊朗、古巴和極少數幾個國家沒有和其進行合作。全球徵稅引發放棄國籍潮?從目前一些機構的數據來看確實出現了富人加速離開美國並放棄美國國籍的跡象,還出現了一些專門幫助全球各地的美國人放棄美國國籍的公司,數以千計的高淨值美國人寧願放棄國籍以及以後到美國投資的機會來換取保護自身的巨額資產。肥咖法案的執行相對嚴苛,這無意中也傷害到了美國與其他國家的關係,這其中典型的例子就是英國現任首相詹森。詹森是在美國出生的,所以按照法律規定他也擁有美國國籍。
  • 施一公:回國就是回家,學術界潛規則改變不了人格
    後來尹希也解釋了原因:哈佛大學所有條件一應俱全,而且還有跟自己一樣的一流物理學家共同研究課題,如果自己現在回到中國,那麼這些資源就會失去。有許多人說是中國的學術氛圍逼走了這些科學家們,但是仔細回味這句話,又何嘗不是他們為了滿足個人私利的藉口,因為國家給不了自己想要的資源和錢財,而美國資源多、錢多,所以於自己發展「更有利」,大呼著「科學無國界」,然後心安理得的更改國籍享受榮耀。
  • 放棄美國離開清華,施一公為何兩次跳槽?他的「中國夢」是什麼?
    說起中國的大學,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清北復交」等傳統老牌名校。然而有這樣一所大學,它成立的時間非常短,至今不過兩年,但它的名望卻非常之高,誕生之日起就吸引了無數社會關注的目光。最近在新冠病毒和傳染病研究方面也是備受矚目。
  • 姚期智: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他究竟有多厲害你知道嗎?
    在他的研究生涯中,他還不斷衝破學科的各個閉鎖和黑暗,用創新和努力譜寫了計算機科學的神話,他就是姚期智,一個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奠基現代密碼學基礎,在計算機學科可以和楊振寧並駕齊驅的大家能人。衝破成功的界限2004年,事業有成、名利雙收的姚期智放棄了美國政府所提供的高額養老金和退休金,毅然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而更重要的是,他並沒有回到熟悉的故鄉——臺灣,而選擇了只有零星記憶的祖國大陸。
  • 71歲的科學家放棄美國國籍,回到中國培養優秀中國學生,敬佩
    "為中國之崛起而讀書"總理的這句座右銘,是無數學子學習的動力,如今很多人學習都是為了報效祖國,從國外學習了先進知識,回國助力中國發展。 二、忠於本心,忠於國家 當時姚期智院士放棄美國國籍,加入中國國籍的時候很多人認為他不夠清醒,因為姚期智教授已經達到
  • 清華留學生散落海外,施一公:中國學生有一個通病
    自近代我國被迫打開國門以外,為了加速追趕世界發達國家的腳步,我國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於國外進行學習,進而回到祖國拯救國家於水火之中。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建設也確實因此獲得了巨大的進展。
  • 我國天才林燁:放棄中國國籍,替美國研製民兵飛彈,背叛祖國!
    大家都知道科技為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並且以後科技仍是國家發展的重中之重,而為了能夠更快發展就離不開大量的科學家。要培養出很多科研人才,國家就必須有很好的教育條件和科研環境,但近代中國被戰火掩埋,教育事業發展是十分緩慢的,因此在上個世紀有很多國人去往國外留學。
  • 饒毅:放棄美國國籍堅決回國,卻因太耿直評不上院士,他卻不後悔
    確實,不少從清華北大畢業的人才最終都去了外國發展,不過也有一些人才卻寧願放棄外國國籍而回到中國的,比如北大教授饒毅就是其中之一。他放棄了美國國籍回到了中國,在北京醫科大學任教和做科學研究,是一位真正的愛國人士。
  • 施一公:清華學子在美國碌碌無為卻很滿足,許晨陽3句話揭示原因
    據《2019中國留學白皮書》顯示,中國留學生畢業後選擇馬上回國就業,只有28%,也就是不到3成,而大學越好,出去的留學生越多,回來的也越少。2019屆清華大學畢業生,選擇出國深造的學生,本科生有699人、碩士137人,博士199人,而這些學生有多少能夠回國,我們不得而知,網上有一種說法,只有19%的清華學生選擇回國。
  • 楊振寧後代全在美國,他卻在晚年恢復中國國籍?真是為養老嗎?
    當時楊振寧回國,國家沒有能力支持他繼續研究,當時他為了能夠繼續進行物理研究選擇留在了美國。那麼為什麼加入美國國籍,則是因為他所要繼續進行的研究需求。在某種程度上,如果他不加入美國國籍,他是接觸不到更高的研究環境的。
  • 那位自願放棄中國國籍,執意加入美國國籍的博士,如今近況如何
    「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何塞 馬蒂這世間有的人出生之後甘願為國家赴湯蹈火死而後已,有的人出生之後會努力的為國家建設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樣的人在中國芸芸,例如錢學森先生,不顧千難萬險都不願留在美國,一心只有祖國。不過有正例,自然也有反例。
  • 施一公:留學美國後毅然歸國,十個「諾貝爾獎」也換不來西湖大學
    在河南省實驗中學上學期間,酷愛數學的施一公在學校的推薦下參加了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就是這一場比賽,成為了施一公人生的一個跳板。在比賽當施一公勇奪一等獎,並得到了保送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的機會,提前一年考入了清華大學。
  • 清華施一公當選美國雙院院士 曾落選中科院院士
    孟安明院士說,饒毅在教育部那裡是出了線的(饒毅屬於由歸口初選部門教育部推舉的院士候選人),他也參加過教育部投票,「但是事實上當時存在一點問題——他們的國籍,在推薦的截止期還沒有弄明白,雖然他申請放棄美國國籍,但是申請放棄,美國國務院那邊要正式通知,同意你放棄(才算數)」。朱作言院士也稱,國籍問題「可能也有些影響」,「他們的中國國籍還在(辦理)過程當中。
  • 施一公:成長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
    在人成長的路上,最不重要的素質就是智商。——施一公施一公,1967年5月5日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198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1998年至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等職務。
  • 聽下施一公怎麼說的,在哪都說自己是駐馬店人
    前言:一個愛國的人首先要學會愛家,一個連自己家都不愛的人就談不上愛國了。當前很多人以為在外留學之後就開始否定國內的生活,更是把外國當作天堂,更是有部分人為了拿到M國的國籍,大言不慚的說以身為中國人為恥,比如楊淑萍、許可馨、方方、梁豔萍等等都是這類人。
  • 華裔科學家林燁:國家公費培養出國,後為美國造飛彈放棄中國國籍
    引言《海國圖志》中有一句「師夷長技以制夷」,表達了自近代以來中國一直尋求最先進的文化技術,以自強禦敵的信念。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為鼓勵更多優秀人才去學習外國科學技術,公費送出一批又一批的知識分子出國留學。
  • 施一公妻子也是學霸?放棄美國高薪就業回國後發展成為生物學家!
    施一公妻子也是學霸?放棄美國高薪就業回國後發展成為生物學家!對於施一公這個名字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不僅是西湖大學校長,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這一生為我國教育領域以及生物學領域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人們常規說,一個成功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優秀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