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爾茲獎得主Efim Zelmanov受可瀚學堂創始人邀請訪問中國科大

2021-01-21 網易

2018-12-24 17:58:56 來源: 可瀚學堂

舉報

  美國科學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94年菲爾茲獎得主Efim Zelmanov教授在可瀚學堂董事長何海平的多次邀請下,於12月13日至15日,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展開了為期三天的訪問,作為教授多年的好朋友,何海平全程陪同。

  

  ▲Efim Zelmanov教授與可瀚學堂董事長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影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從百忙之中抽空接見了這位著名的俄羅斯裔美國數學家,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包校長熱誠邀請教授常來訪問,共同探討雙方進一步的科研合作。Efim Zelmanov教授在校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中國科大校史館。青藤掩映的中國科大校史館外觀雖不起眼,館內卻別有洞天,有「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中國第一臺質子靜電加速器等"鎮館之寶";還有郭沫若任校長時的辦公桌等極富文物價值的實物、以及國際頂尖的科研成果。中國科大短暫卻厚重的歷史、卓越的教學與科研成就讓教授為之讚嘆。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與教授相談甚歡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謝旻、Efim Zelmanov教授、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何海平合影

  

  ▲參觀校史館

  這位擁有大智慧又充滿熱情的菲爾茲獎得主還為中國科大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報告會,暢談數學和數學的應用。Efim教授的言語中無不透露著他對數學的熱愛,以及對數學美感的深刻理解。在二十世紀,數學被劃分為純數學和應用數學兩大類。在他看來,數學是一門實用的藝術,純數學側重證明、側重數學之美;而數學又有其意想不到的重要應用,在金融、航空、工程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

  

  ▲Efim Zelmanov教授作報告

  Efim教授平易近人,非常喜歡與學生們面對面交流。除了報告會,教授還參加了數學學院、少年班學院的兩場座談會,與眾學子們圍坐一起侃侃而談,大家就學術、留學、就業、前途等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Efim Zelmanov教授參加少年班學院座談

  

  ▲Efim Zelmanov教授、何海平與科大學子合影

  在科大訪問期間,恰逢20歲就攻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雙博士學位的學生——龔民正在進行博士論文答辯,菲爾茲獎教授旁聽了他的答辯,對這位天才博士生稱讚有加。

  

  ▲旁聽答辯

  

  ▲Efim Zelmanov教授與香港城市大學教授謝旻(左四)、博士生龔民(左三)等人合影

  訪問期間,何海平還陪同Efim Zelmanov教授訪問了科大訊飛語音產業基地。科大訊飛是合肥本土國家級骨幹軟體企業,誕生於中國科大大學生創業項目,是中國第一個大學生創業者創辦並成功上市的企業,從1999年創立至今,已經成為了全球領先的智能語音及人工智慧公司。在工作人員的介紹和帶領下,一行人親自體驗了訊飛的所有產品。教授驚訝於訊飛語音智能技術的先進性,以及訊飛勇於創新的雄才大略,不禁嘖嘖稱讚!

  

  

  ▲拜訪科大訊飛語音產業基地

  行程的最後一天,Efim Zelmanov教授還走進了「合肥大師論壇」,在安徽省重點中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俱樂部成員、安徽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合肥一中為師生們帶來主題為Mathematics:Science or Art(數學:科學還是藝術)的學術報告會。40分鐘的講座滿足不了學生們熱情的求知慾,提問環節進行了80分鐘,同學們久久不肯離去。

  

  

  ▲Efim Zelmanov教授在合肥一中的「合肥大師論壇」做學術報告

  距離這位菲爾茲獎得主、美國科學院院士上一次訪問可瀚學堂深圳公司總部已一年有餘,此次在合肥再相見,滿滿當當的行程,收穫頗豐。Efim Zelmanov教授感謝可瀚學堂的支持以及董事長何海平的陪同,此次合肥之行意義非凡,中國科大在國內外傑出的科研成果、優秀的學子們給Efim教授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小科普
Efim Zelmanov教授是俄羅斯裔美國數學家,於2001年被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曾任教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現任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大學教授。主要工作涉及非結合代數、群論,其重要的貢獻是解決了伯恩賽德猜想(Burnside conjecture), 這個1902年提出的猜想是有限群理論最古老並最有影響的問題。因為其突破性的貢獻,他於1994年獲得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全名The International Medals for Outstanding Discoveries in Mathematics,是國際數學聯盟頒發的世界性獎項,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每四年頒獎一次。過去82年間頒獎19次,共60人得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19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數學歷史大綱」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理化大樓東三報告廳舉行,並在西三報告廳進行實況轉播。
  • 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大師...
    2020年12月28日,應我校邀請,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先生訪問我校並做客中國科大「大師論壇」,以「廣義相對論框架下黑洞的存在性」為題為全校師生做精彩報告。本次報告會在東區大禮堂舉行,校長包信和院士出席會議,全校近兩千名師生參會。報告會由國際合作與交流部部長瞿昆主持。
  • 圖靈獎得主Clarke教授訪問中國科大蘇州研究院
    10月20日至27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計算機系教授、中國科學院「愛因斯坦講席教授」、圖靈獎得主Edmund Clarke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蘇州研究院進行了為期8天的學術訪問與交流。Clarke教授對中國科大蘇州研究院各團隊的研究課題表示出了極大的興趣,並提出了寶貴意見。  Edmund Clarke教授是形式化驗證領域中模型檢查技術的創始人之一,美國計算機學會(ACM)與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Fellow,同時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和工程院院士。
  • 菲爾茲獎獲得者吳寶珠教授來校訪問
    哈工大報訊(蘇思邈/文 蘭銳 尚明銳/圖)7月5-6日,菲爾茲獎獲得者吳寶珠(Ngô Bảo Châu)教授來校訪問,校長周玉院士、副校長韓傑才院士和副校長任南琪院士分別會見了吳寶珠教授。學校領導對吳寶珠教授的來訪表示熱烈歡迎,肯定了吳寶珠教授對數學領域的貢獻,和吳寶珠教授深入探討了哈工大未來的數學學科建設和布局,希望與吳寶珠教授展開長期合作並邀請他參與哈工大數學學科建設,並期望通過雙方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在哈工大打造國際一流數學研究基地。吳寶珠教授對我校的熱情接待表示感謝。
  • 中國奧數近20年第一 本土卻未產生菲爾茲獎得主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不必為是否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焦慮,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說:「我認為現在中國數學家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上升,所以大獎終將會到來。」  今年77歲的法捷耶夫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與陳省身、楊振寧、谷超豪、葛墨林等幾代華人科學家都有密切往來。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①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頒出菲爾茲獎章,還會邀請一批國際傑出的數學家在大會上作一小時演講。在丘成桐之前,只有他的老師、著名華人數學家陳省身教授被兩次邀請在大會上進行一小時演講。國際數學家大會每四年舉行一次,除了頒出菲爾茲獎章,還會邀請一批國際傑出的數學家在大會上作一小時演講。
  • 中國奧數第一,為何沒有菲爾茲獎
    Faddeev)日前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人不必為是否獲得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等獎項焦慮,重要的是人們能夠從事自己喜歡的研究。他說:「我認為現在中國數學家的質量和數量都在上升,所以大獎終將會到來。」    今年77歲的法捷耶夫是俄羅斯科學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與陳省身、楊振寧、谷超豪、葛墨林等幾代華人科學家都有密切往來。
  •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及菲爾茲獎得主
    19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以及7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匯聚山城,展開一場精彩的智慧碰撞。   此次峰會是2019智博會重要活動之一,由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重慶市科學技術局、重慶兩江新區管理委員會承辦,上海交通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協辦。
  • 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
    數學家William Thurston是1982年菲爾茲獎得主。在《菲爾茲獎得主Thurston的十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這位數學天才的傳奇。今天主要介紹Thurston與龐加萊猜想的關係。龐加萊猜想是數學家龐加萊於1904年提出的一個拓撲學猜想,也是克雷數學研究所懸賞的七個千禧年大獎難題之一。
  • 菲爾茲獎:領獎半小時,獎牌丟了!
    2018年菲爾茲獎得主:左上為Caucher Birkar,右上為Alessio Figalli,左下為Peter Scholze,右下為Akshay Venkatesh。從1994年到2018年,半數以上的菲爾茲獎得主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背景。
  • 菲爾茲獎得主小傳:小平邦彥
    (Kunihiko Kodaira,1915.3.16-1997.7.26)小平邦彥他是亞洲第一位菲爾茲獎得主,也是為數不多的幾位同時獲得菲爾茲獎和沃爾夫數學獎的大數學家之一1948年,小平託朋友角谷靜夫讓駐日美軍把論文帶到了美國,著名數學家外爾看到這篇論文後,大加讚賞,便邀請小平來普林斯頓研究所任職。
  • 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因病去世
    紐西蘭數學家,1990年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爵士(Sir Vaughan Jones)因為嚴重的耳部感染醫治無效而去世,享年67歲。在1990年,他在日本京都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菲爾茲頒獎典禮上,瓊斯教授沒有按常規身穿正裝,而是穿著紐西蘭橄欖球國家隊——著名的紐西蘭全黑隊——隊服出席。這在當時一時成為熱門話題,以至於幾十年後也一直為人津津樂道。2018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組委會,甚至專門做了紀念圖片,來回憶這段趣事。畢竟,數學家也有權力在其他愛好上投入熱情。
  • 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因病去世
    紐西蘭數學家,1990年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爵士(Sir Vaughan Jones)因為嚴重的耳部感染醫治無效而去世,享年67歲。沃恩·瓊斯是馮·諾依曼代數和扭結多項式研究方面的頂級專家。在1990年,他在日本京都舉辦國際數學家大會的菲爾茲頒獎典禮上,瓊斯教授沒有按常規身穿正裝,而是穿著紐西蘭橄欖球國家隊——著名的紐西蘭全黑隊——隊服出席。
  • 中國數學家連破兩大國際難題,菲爾茲獎得主都震驚了……
    圖片來自公眾號:中國日報雙語新聞所以大家就是看不懂,也不用去糾結這兩個猜想啥意思,只需要知道一件事:牛x!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這一領域相當冷門,普通人光是了解一下就很困難。想要在這上面做出成績,就更是難上加難了。菲爾茲獎得主西蒙·唐納森得知這個消息後,稱讚說:「這是幾何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
  • 1990年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因病逝世
    我們震驚地得知,美國範德比爾特大學藝術與科學學院教授、紐西蘭數學家、1990年菲爾茲獎得主沃恩·瓊斯(Vaughan Jones),因為嚴重的耳部感染醫治無效,於美國當地時間9月6日不幸去世,享年67歲。
  • 瑪利亞姆·米爾扎哈尼:首位女性菲爾茲獎得主
    包括今年的4位獲獎者在內,自1936年第一次頒獎以來,菲爾茲獎先後共被授予55位數學家。俄羅斯數學家格裡戈裡·佩雷爾曼(Grigori Perelman)因證明龐加萊猜想而被授予2006年的菲爾茲獎,但他拒絕接受這一獎項。米爾扎哈尼則是近年來被看好有望奪得菲爾茲獎的女數學家之一,她的成功獲獎也立即迎來了同行的交口稱讚:「這天終於來了,我感到很激動。」
  • 伊朗女數學家米爾扎哈尼獲菲爾茲獎 系首位女性得主
    第一位女性獲獎者、第一個伊朗人,2014菲爾茲獎得主米爾札哈尼的身份成了最大的話題。8月12日,國際數學家大會宣布在伊朗出生、美國求學、任教的女數學家米爾扎哈尼獲得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本屆「菲爾茲獎」共頒給四位數學家,除米爾扎哈尼(Maryam Mirzakhani)外,Martin Hairer、Manjul Bhargava、Artur Avila也榮獲這個獎項。據中國新聞網報導,米爾札哈尼1977年出生於伊朗首都德黑蘭,在伊朗完成大學學業後到哈佛深造,2004年取得哈佛博士學位。目前在加州史丹福大學任教。
  • 丘成桐現身合肥分享發現數學之美 點讚中國科大年輕學子
    12月27日,國際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教授也現身年會現場,為年輕學者頒獎,並主持學術講座。在會議間隙接受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採訪時,丘教授表達了對合肥以及中國科大年輕人的讚美,並分享了自己對如何培養數學人才、發現數學之美的看法。
  • 「數學諾獎」菲爾茲獎
    餘生趣潭  8月1日,四年一度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開幕,大會頒發了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30歲出頭的德國青年數學家舒爾茨的名字赫然在列。  舒爾茨,1987年出生於德國科學文化名城德勒斯登。
  • 菲爾茲獎今午人民大會堂揭曉 江澤民主席將頒獎
    中新網北京8月20日消息:今天下午3點,國際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四年一度的菲爾茲獎,將在中國北京人民大會堂產生兩位「新科狀元」。中國領導人將為他們頒獎。  北京青年報的消息說,據可靠消息,此次菲爾茲獎將被兩位年輕數學家——法國的拉佛閣和俄羅斯的沃沃斯基奪得,而華人數學家再次與菲爾茲獎失之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