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制」改「提名制」、「公民」變「個人」……科技獎勵制度有何變化?

2020-10-28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劉垠

「聚焦服務國家發展需要,強化科技獎勵導向,《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修訂發布適逢其時。」談及新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簡稱《條例》),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感慨道。

讓錢七虎欣喜的是,此次修訂明確提出國家科學技術獎應當與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和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緊密結合,充分體現了科技獎勵圍繞國家戰略全局、服務國家發展需要、推動建設科技強國的思路。

圖源:視覺中國

這是《條例》於1999年頒布後的第三次修改,將於2020年12月1日施行。記者注意到亮點不少,報獎方式從「推薦制」改為「提名制」,獎勵對象由「公民」調整為「個人」,並提出強化科技獎勵誠信體系建設等

「《條例》的修訂,順應了科學發現和技術創新的客觀標準,完善了國家層面的科技激勵手段。」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副主任趙宇亮認為,這對於點燃科學家和工程師的科技創新激情,釋放出我國潛在的巨大創新內驅動力,意義深遠。

突出學術色彩 由「推薦制」改為「提名制」

「實施『提名制』,突出了學術色彩。」在趙宇亮看來,將原來由行政部門按指標推薦的「推薦制」改為由專家學者提名的「提名制」,是《條例》的亮點之一。

2017年《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出臺後,為落實改革方案提出的「實行提名制」要求, 2018年,國家科學技術獎五大獎種全面放開專家學者提名,同時取消了單位提名的名額限制。

提名制是國際上科技獎勵普遍採取的候選者產生方式,如諾貝爾獎就採用提名制。」中國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團首席科學家王恩東說,採用提名制將助推科技獎勵制度與國際接軌,充分發揮科學家和學術共同體的作用,不斷擴大海外專家作為函審專家和會評專家的參與度。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姜瀾指出,科技獎勵實質上是同行之間的一種評議和認可,將提名權利交給較為熟悉科研領域實際情況的專家學者和學術機構,有利於遴選出真正有重大貢獻的成果,提升科技獎勵的影響力和公信度。

趙宇亮則認為,報獎方式的改變,不僅激勵科技工作者對專業判斷能力的提升,也激發了科技工作者的責任感。提名者作為責任主體,要對提名材料的真實性和準確性負責,並按規定承擔相應責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海巖關注的,則是獎勵對象範圍的拓展,由「公民」調整為「個人」,取消了國籍限制。

「經過2019年試點允許在華工作的外籍專家被提名為國家自然科學獎候選人後,修訂後的《條例》適時拓展授獎對象,允許符合條件的外籍人士作為國家科技獎三大獎的候選人。」他說,此舉有助於我國的對外開放,凝聚全球英才來華從事科技工作。

強化基礎研究 補短板建優勢強能力

《條例》特別強調,國家加大對自然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的獎勵。

這一新提法讓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倍感振奮,「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的體現。總書記指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號召我們要下好這個『先手棋』。」

在薛其坤看來,如果沒有基礎研究的繁榮,我國就不可能成為世界科技強國和現代化強國。此次《條例》修訂,將增強從事基礎研究的科研人員的榮耀感,鼓勵他們更加潛心基礎研究,也會引導更多優秀青年選擇投身基礎研究。

「這一變化體現了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和對科技創新的前瞻謀劃和系統部署。」錢七虎直言,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根基,這要求我們必須全面夯實基礎學科,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支持力度,補短板、建優勢、強能力。

圖源:視覺中國

對此,趙宇亮深有感觸地說,國家科技獎勵應該鼓勵科學研究「十年磨一劍」的堅持精神,而非「一年磨十劍」的打工思想

「現在的基礎研究成果,可能二十年、三十年後才能大規模應用。這就是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的滯後效應,臨時抱佛腳是來不及的。」趙宇亮強調,如果今天的基礎研究投入不足、眼光不遠、堅持不久、部署不及時,未來我國面臨的技術瓶頸問題只會越來越多。此次《條例》的修訂,也為理順基礎研究與技術瓶頸問題的關係奠定了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修訂後的《條例》進一步明確了國家科技獎三大獎的不同定位與導向性,國家自然科學獎應注重前瞻性、理論性,國家技術發明獎應注重原創性、實用性,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應注重創新性、效益性。

營造風清氣正環境 構建科研道德建設長效機制

如何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加強科技獎勵誠信體系建設?

這一備受關注的熱點話題,《條例》亦有相應規定:國家維護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公正性、嚴肅性、權威性和榮譽性,將國家科學技術獎授予追求真理、潛心研究、學有所長、研有所專、敢於超越、勇攀高峰的科技工作者。

「此次新冠疫情阻擊戰中,無論是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還是科技工作者都舍小家、顧大家,奮不顧身奪取勝利,繼承發揚了老一輩科學家無私奉獻、科技報國的優良傳統。」錢七虎說,《條例》的修訂正是通過強調這一獎勵導向,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弘揚家國情懷、擔當作風、奉獻精神,形成促進科技創新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趙宇亮說,沒有誠信的科技力量,就無法形成強大的國家力量。《條例》提出建立「誠信審核制」,明確各方責任,強化了國家科技獎勵誠信體系建設

王恩東表示,修訂後的《條例》著眼於科研道德建設長效機制的建立,比如,要求評審專家應當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良好的科學道德;規定在科技活動中有違反倫理道德或者科研不端等行為的個人、組織,不得被提名或者授予國家科學技術獎。同時,加強了科技獎勵工作中的各項紀律規定,如規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實行科研誠信審核制度,建立提名專家、學者、組織機構和評審委員、評審專家、候選者的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資料庫等

「為了維護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崇高聲譽,推動國家誠信體系建設,非常有必要通過上述舉措來強化學術誠信,更好地引導和激勵廣大科技工作者志存高遠、求真務實,做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優秀成果。」胡海巖強調。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朱麗

相關焦點

  • @科技工作者,《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這些變化!解讀來了
    完善科技獎勵制度機制,是營造良好創新環境的重要舉措,對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有重要作用。《獎勵辦法》有哪些變化,我們一起來看看吧!① 內容更豐富詳盡:新增兩個章節「我們這次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做了』大手術』。」科技廳副廳長楊品華說。從修訂的總體情況可見一斑。現行的《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共有5章26條,新修訂的《獎勵辦法》共7章51條。
  • 國家技術獎勵條例第三次修訂,向諾貝爾獎看齊,由推薦改為提名
    裡面最重要的變化是由推薦制改為提名制。《國家技術獎勵條例》在1999年頒發,2003年和2013年做了兩次修訂,這次是第三次。推薦制改為提名制原先,都是推薦制。就是各個部門和單位有一定的名額比例,申請人員自己申報,單位推薦。我一直不喜歡這種方式。按照我認識的一位院士說法,自己申報自己,就是自吹自擂。自己的工作如何,應該是別人來評判,不是自己來說。
  •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第三次大修新意何在?權威解讀來了
    三是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目前科技獎勵制度存在的突出問題,進一步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加大監督懲戒力度,激發科技工作者創新活力,促進科技獎勵健康發展。問:《條例》對科技獎勵制度確立了怎樣的目標、原則和導向?答:《條例》明確,科技獎勵制度的目標是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科技獎勵工作應當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公布 建立科研誠信嚴重失信行為...
    近日,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公布,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修訂後的《條例》共5章38條。  《條例》規定,科技獎勵制度的目標是獎勵在科學技術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學技術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 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獲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
    此次獲獎項目集中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浙江發布」微信公眾號介紹:首次設立科技大獎,作為浙江科學技術獎的最高獎重獎科技人才科技大獎作為浙江科學技術最高獎,授予浙江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的個人、團隊,每年授予數量不超過2項,首次獲獎者分別為李蘭娟(個人)和張建鋒團隊。
  • 潘建偉:評獎機制為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改革提供良好示範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12月27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舉辦線上開幕儀式。由此,這一為期4天的全球性科學盛會正式拉開帷幕。各界頂尖科學家齊聚雲端,共同啟動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
  • 濱州發布科學技術獎勵決定 何燕成首個科技合作獎獲得者
    濱州日報/濱州網訊9月18日,市政府印發《關於2019年度濱州市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對為我市科學技術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科學技術人員和組織給予榮譽獎勵。煉廠加熱爐煙氣低溫餘熱回收技術」等129項成果濱州市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一等獎28項、二等獎46項、三等獎55項;授予何燕(青島科技大學)濱州市科技合作獎。
  • 2020年最後一個月,將迎來這些變化!
    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第一部專門法律施行,促銷新規落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你最關心哪些變化?《規定》明確了經營者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有附加條件或者期限的,應當顯著標明。對經營者在開展促銷時「先提價、再折價」的現象,明確規定折價、降價的基準等。此外,《規定》明確了法律適用相關問題,如促銷行為中構成虛假宣傳、商業賄賂、不正當有獎銷售的,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處罰。
  • 2020年最後一個月,將迎來這些變化!_新聞中心_中國網
    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第一部專門法律施行,促銷新規落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你最關心哪些變化?《規定》明確了經營者開展價格促銷活動有附加條件或者期限的,應當顯著標明。對經營者在開展促銷時「先提價、再折價」的現象,明確規定折價、降價的基準等。此外,《規定》明確了法律適用相關問題,如促銷行為中構成虛假宣傳、商業賄賂、不正當有獎銷售的,適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處罰。
  • 港媒:是時候解決「雙重國籍」建立「中國香港公民」身份制度了
    有傳中央正研究解決港人擁有「雙重國籍」問題。(資料圖片)「忠誠論」VS「移民潮」「國家安全依靠諸多力量,人力、武力、財力,最重要的是人心之力。沒有忠誠,什麼力量都難免成為敵人的戰利品。忠誠是構成政治體同一性最重要的道德要素和原則,也是代表制責任原則的道德基礎。沒有公民的忠誠,國家就沒有政治同一性;代表若不忠誠,就會出現代表制危機。」
  • 12月起深圳退休養老金統一發放至社保卡…還有這些新變化將影響你...
    科技獎勵由「推薦制」改為「提名制」 國務院公布修訂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條例》明確,科技獎勵制度的目標是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組織,調動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
  • 明天起,你我的生活將迎來這些新變化!
    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第一部專門法律施行,促銷新規落地……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你最關心哪些變化?資料圖 (圖文無關) 。姜迎昕 攝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第一部專門法律施行12月1日起,中國出口管制領域第一部專門法律《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將正式施行。
  • 2003年度國家科技獎勵情況分析
    從參加網絡評審的評委反映意見看,大家普遍認為:開發網絡評審系統是推進國家科技獎勵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積極嘗試,是今後發展的方向。目前的系統功能實用可行,評委可以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參加國家科技獎的評審工作,可以更加充分大膽地發表個人意見,這些都確保了評審工作的公正性和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