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次的新冠病毒如此危險?

2020-12-06 生物谷

2020年2月24日訊 /

生物谷

BIOON /——你以前可能感染過冠狀病毒。那麼,為什麼這次危機如此危險呢?


每年冬天,你患的普通感冒中高達30%是冠狀病毒。那麼,為什麼這種新病毒會改變世界呢?


首先,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中一類病毒的一部分。


冠狀病毒包括導致當前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株、2003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病毒、2012年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又稱駱駝流感)以及一些季節性感冒。

圖片來源:https://cn.bing.com


我們現在正在應對的病毒的正確名稱是SARS-CoV-2。如果這種病毒感染了你,你可能會患上一種叫做COVID-19的疾病,比季節性流感致命得多。


我們知道什麼?


研究人員仍在研究這種致命病毒,但我們確實知道一些事情。


與家族中的其他病毒一樣,SARS-CoV-2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這意味著它可以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通過對這種病毒的基因組測序並與它的近親進行比較,研究人員在蝙蝠體內發現了一種類似的冠狀病毒。


但是我們仍然不知道它是如何傳染給人類的。我們所知道的是這種新的冠狀病毒非常擅長它的功能。病毒不能自己繁殖。相反,它們以自己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細胞,並把它們當作工廠來複製自己。


SARS-CoV-2病毒的形狀像一個帶刺的球。這些尖刺是一種蛋白質,它附著在肺細胞外表面一種叫做ACE2的酶上。


這些尖刺已經進化到與ACE2酶緊密結合。這種強烈的附著使病毒更具傳染性。


這種病毒利用它的突刺蛋白刺穿細胞壁,釋放出一種基因代碼,重新編碼細胞來製造更多的病毒副本。但是這種蛋白也可以用來製造疫苗。


夾緊蛋白


Keith Ch

app

ell博士是昆士蘭大學和澳大利亞生物工程和

納米

技術研究所的合作夥伴之一,他們正在努力開發針對COVID-19的疫苗。


"多年的經驗和自動化實驗讓我們找到了一個夾住病毒的夾子," Keith說。"我們克隆了一個帶有刺突蛋白DNA序列的分子鉗。"


這個夾子只夾住刺突蛋白,沒有病毒附著,所以我們的免疫系統可以了解它。這讓我們的身體有機會在病毒感染時識別出刺突蛋白--並在它傳播之前殺死它。


通常情況下,一旦病毒刺穿細胞壁,細胞中自然產生的一種叫做弗林蛋白酶的酶就會將病毒粒子上刺突蛋白切斷,從而感染細胞。


但當研究小組試圖用弗林蛋白酶來切斷他們的分子鉗時,卻沒有成功。相反,他們正在測試其他的酶來釋放這種刺突蛋白。


"我們需要為我們的夾子更換弗林蛋白酶切割位點,所以我們必須改變篩選以找到另一個位點。"


Keith的團隊設想下一次大流行將來自流感。但是將他們的工作應用到這個不同的病毒家族意味著重建他們的分子鉗以承受更大的負荷。


"冠狀病毒刺突蛋白最大的挑戰是它們的大小。它們比流感病毒中發現的刺突蛋白質大2.5倍(這使得它們難以控制)。"


不要停止洗手


雖然我們需要疫苗來阻止病毒的傳播,但這還需要一段時間。目前,減緩COVID-19的最好方法仍然是社會隔離、洗手和聽從健康專家的建議。(生物谷Bioon.com)


參考資料: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新冠病毒如此令人恐懼?人類讓病毒變得更強大
    儘管人類現已掌握先進的醫學技術,但是新冠病毒的爆發,令許多國家措手不及,造成了世界範圍內的大恐慌,為什麼新冠病毒這麼令人感到恐懼?其實歷史上,一些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糟糕。數百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和黑死病讓人們感到恐懼,這些災難事件導致數百萬人死亡,對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深刻變化。
  • 新的危險來臨!新冠病毒變異動物傳染人,世衛:6個國家出現跡象
    據《每日郵報》報導,自丹麥水貂感染新冠病毒,並再次傳播給人類的事件發生後。11月7日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另外五個國家也報導了水貂感染新冠的事例。從六月份至今,丹麥也陸續殺死過許多水貂 ,但是隨著水貂和人類相互感染新冠病毒範圍的擴大,包括又發現了12例人類感染突變病毒的危險現實。到11月5日,丹麥向世界公布了水貂與人類之間病毒傳播的危險情況。
  • 美國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危險一直被低估」
    美國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危險一直被低估」  黃琨 • 2020-08-28 11:36:10 來源:前瞻網 E1593G0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這一步最危險
    1月25日凌晨,我市第一例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標本在市疾控中心核酸檢測實驗室中檢出。病毒核酸檢測是怎麼進行的?第一步:採樣和送樣咽拭子、痰液、糞液等樣本在發熱門診採集,統一送到市疾控中心10樓核酸檢測實驗室,核酸檢測實驗室是加強型BSL-2實驗室。知識點什麼是加強型BSL-2實驗室?
  • 新冠病毒源頭實錘了?美國生物實驗室被曝光,這次必須還中國清白
    謝謝新冠病毒的溯源問題一直是大眾媒體關注的焦點,美國川普政府大肆宣稱所謂的「中國責任論」,這純粹是無稽之談,因為包括美國在內的,越來越多的國家的科研團隊正視,新冠病毒早已存在。近日,美國生物實驗室突然衝上熱搜,倒是增加了美國是新冠病毒源頭的可能性,這次必須還中國清白,美國政府也必須向世界作出解釋。如果美國才是源頭,那麼叫囂「索賠論」的西方政客們應當把矛頭調轉,指向美國了。美國的生物實驗室實際上,時至今日,美國一直沒有籤署「禁止生化武器公約」,美國作為世界大國,為什麼不負起責任,早日籤約呢?
  • 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專家稱,病毒遺傳物質侵入細胞,瘋狂複製中出現的錯誤便是突變,但目前變異程度並不高受訪專家: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生物學系副教授陳捷亮本報記者 王冰潔近期,英國、日本、法國等相繼發現變異新冠病毒感染者,讓不少國人再次擔心起我們的安全,同時也會疑惑,新冠病毒為什麼會變異
  • 關於這次英國新冠病毒變異你該知道的一切
    伯明罕大學的微生物基因組專家Nick Loman教授說,直到12月8日,在一次疫情防控會議上,新毒株才真正引起了與會專家們的高度警惕。會議上展示的新冠病毒進化樹中,英國東南部確診增速較快的肯特郡有近半的確診病例是由該變異新毒株導致的。很快倫敦等地也開始呈現類似趨勢。
  • 美國廢水中發現新冠病毒:「危險一直被低估」
    在發表於《全面環境科學》的最新研究中,科學家從2020年4月在路易斯安那州的廢水樣本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北美群眾首次意識到,即使沒有得病也沒有接觸患病人員,新冠病毒的威脅也纏繞著他們。這類研究目前已被普遍用來追蹤脊髓灰質炎和諾如病毒感染的傳播。對於具有極強傳染性的新冠病毒,全球科學家正在研究使針對性的WBE方法,目前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使用這類方法,研究人員已在澳大利亞、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和日本的城市廢水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 面對新冠病毒,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為何我國的治療如此有效?
    華子和幾個朋友在聊天,話題是在新冠疫情之下,海外的中國人都開始回國避難。朋友們有些好奇,為什麼中國沒有疫苗也沒有特效藥,對新冠病毒的治療也如此有效呢?華子說,我國對新冠肺炎的治療方法屬實有效的,雖然目前仍有確診患者,但是我國已經完全控制了新冠病毒的蔓延,90%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已經被治癒。
  • 美科學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武漢絕不是該病毒的源頭」。研究稱,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這種病毒的較弱版本已經在人群中傳播了數年,甚至幾十年。「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
  • 天熱了,新冠病毒為什麼沒有像非典那樣消失
    隨著天氣的回暖,人們開始在心裡默默盼望著,這次疫情也能像非典一樣,在夏天來臨時結束。但是,到目前為止,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續蔓延。這是為什麼呢?小知識:夏季發病率降低原因有3點:一是氣溫升高後,病毒在體外的存活時間可能會縮短,其傳染性也隨之降低。以往針對SARS病毒的研究表明,溫度和溼度越高,病毒失活越快。
  • 對話雪梨大學張穎教授:你最關心的八大新冠病毒最新解讀
    健康界:新型冠狀病毒為什麼傳播如此快?張穎:儘管目前的數據顯示新冠病毒的致死率比SARS病毒低,但是感染人數遠遠超過了所有人的預期。傳染病的傳播主要取決於三個方面,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次新冠病毒傳播人數較多也是因為一開始對病毒致病性認識不夠,沒有及時確認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近距離飛沫傳播,從感染到發病的潛伏期比較長,早起臨床症狀不明顯與流感相似,再加上中國的春節前大量人口流動,導致無法及時隔離病人和病毒攜帶者,以及所有年齡段的人群對病毒都易感。這些都是導致快速傳播的因素。健康界:醫護人員有防護服防護鏡但仍感染,為什麼?
  •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虎嗅網
    難道新冠病毒偏愛冷凍環境嗎?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一、低溫和塑料,確實利於病毒保存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 4 °C 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
  • 為什麼住院多天也不檢測新冠病毒?
    繼一名來自布拉班特省Altena的49歲婦女於2月21日至28日在戈林赫姆(Gorinchem)的醫院Beatrixziekenhuis就診,於昨天(星期日)正式檢測出感染了新冠病毒後,今天,在鹿特丹的馬斯斯塔德醫院(Maasstad Ziekenhuis)的一名重症病人也屬於這種情況,經過兩次檢測,最終確診感染了病毒。
  • 新冠病毒基因組特徵確認了來源,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最危險」毒株
    此外,該工具能夠對任何新發現的COVID-19病毒序列或其他病毒序列進行分類,將成為疫苗和藥物開發人員、一線衛生保健工作者、研究人員和科學家在這場全球大流行期間及以後的工具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英媒稱,新冠病毒已變異出至少10種不同變種,其中一種最危險。科學家將這種變種命名為A2a。據報導,該變種比其他變種更善於「在人際間傳播」。
  • 為何倫敦新冠病毒突變毒株如此可怕,僅僅是傳播速度更快?
    英國發現了一可怕的新冠病毒突變毒株,S蛋白與人ACE2受體結合親和力提高了1000倍,傳播速度比之前的毒株高達70%;很快就成為了倫敦地區的主要毒株。英國為此採取了更為嚴格的禁令。新毒株的結構變化尚待確認的可怕之處——更有利於躲避人體免疫新毒株除了目前已經明確的傳播力明顯增強之外,還有其他正待驗證的危險。這一毒株發生了S抗原胺基酸刪除突變69-70del,這一突變可能有利於病毒逃逸宿主的免疫反應(圖4)。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沒有變異成更危險或更致命的病毒
    這種病毒並沒有失去力量,即使是在設法拉平曲線的國家,它的傳染性也不比以前弱。但世界衛生組織本周也解釋說,病原體的變異也沒有讓它變得更加危險,這對COVID-19疫苗的研發來說是個好消息。這番話是對一位義大利醫生的驚人言論的回應,他表示新冠病毒「臨床上在義大利已經不存在了」,而事實顯然不是這樣。Alberto Zangrillo醫生在發表上述言論後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採訪,他堅持自己的觀點。他表示:「在病毒和人類氣道受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中,可能會發生一些不同的事情。我們不能證明病毒發生了變異,但我們不能忽視我們的臨床發現已經有了顯著的改善。」
  • 抓住新冠病毒的尾巴
    2020年6月,武漢完成了全民核酸檢測,北京出現疫情反彈後迅速組織對新發地市場有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核酸檢測成為了一個高頻詞,核酸檢測陽性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重要標準。核酸檢測的原理到底是什麼?核酸檢測為什麼會出現假陰性?除了核酸檢測,還有哪些技術可以檢測新冠病毒呢?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較真要點: 1德國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從母乳中首次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這僅是檢測出病毒片段,病毒片段未必能夠傳播疾病。據此尚不能得出母乳能傳播新冠病毒的結論。
  • 美國科學家: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並非來自實驗室
    美國科學家日前進行的一項關於新冠病毒最新研究顯示,這種導致全球大流行的病毒是自然產生的。根據科學雜誌《自然醫學》發表的證據分析表明,新冠病毒「不是在實驗室中構建的,也不是有目的性的人為操控的病毒」。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所長弗朗西斯柯林斯也支持這篇文章的論點,他在個人博客上稱,這項研究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信服力很高。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並不具有「之前使用的病毒主幹結構」,因此並非人類創造,可能是一種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和另一種穿山甲攜帶的病毒結合發展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