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學家提出仿生設計新方法

2021-01-07 人民網

  本報北京4月11日電  (記者趙婀娜)世界頂級期刊《自然》日前在線發表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學院陳華偉教授、張德遠教授,化學與環境學院江雷院士等的研究成果,該研究揭示了自然生物原型體表表面單方向液體搬運新現象,開創性地提出了無動力自潤滑防粘新理念,對解決微創手術器械防粘技術難題具有重要參考價值。這是《自然》刊發的我國高校機械工程學科領域的首篇成果。

  在自然界中,豬籠草口緣區在溼潤環境下顯現出超滑特性,昆蟲很難駐足在口緣區,常會「失足」滑落而被捕食。研究團隊深入表徵了豬籠草口緣區微觀結構特徵,首次發現液膜單方向搬運的神奇現象,提出了單方向液膜搬運表面的仿生設計新方法,為仿生設計與生物製造打下了技術基礎。單方向液膜搬運無需動力且可實現坡度搬運,研究成果可直接用於自潤滑、新能源,以及醫療器械表面防粘、無人機表面防冰等。

  《 人民日報 》( 2016年04月12日 12 版)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 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原標題: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新華社合肥11月14日電(記者徐海濤)塑料製品給現代生活帶來便利,也造成環境汙染。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
  •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行業動態】 我國科學家成功研製可降解仿生透明薄膜 2020-08-18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國科學家研製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科學家提出了測量原子的新方法
    如今,當藉助超級計算機設計新藥物、電子設備以納米級運行時,對於科學家而言,了解相鄰分子之間如何相互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為此,他們需要以最高的精確度知道原子的大小。現代量子化學方法在這裡可能會有所幫助,但是它們提供的答案不夠準確,或者需要花費數月的時間才能完成。
  • 柯橋日報|有望替代塑料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中國科大提出新仿生力學設計方案
    複合材料的3D列印設計及力學測試。中國科大 供圖受生物界「矛」「盾」式生存啟發 中國科大提出新仿生力學設計方案中新網合肥6月24日電 (記者 吳蘭)受生物界「矛」與「盾」式的捕食者與被捕食者之間的生存戰啟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團隊與合作者提出一種高韌性微結構力學設計方案,為高性能先進複合材料的製備提供了新的仿生結構設計思路。
  • 我國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有望替代塑料 性能大增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日前,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通訊》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 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
    本文從服裝設計中仿生元素的靈感來源出發,從色彩仿生、形態仿生、材料仿生和功能仿生四個方面分析了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並針對仿生元素在服裝設計中的創新運用趨勢提出了一系列的思路。   3.材料仿生   服裝設計中的材料仿生與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關係密切,新科技和新工藝帶來了更多的新材料,為服裝設計中材料仿生元素的創新運用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材料仿生服裝設計主要分為面料仿生和肌理仿生兩種形式。
  • 千姿百態的仿生家具設計
    家具設計中仿生設計是人與自然碰撞的產物,設計師在大自然中尋找設計的靈感,將自然界的美與設計相融合。一、仿生家具的設計原則仿生設計來源於仿生學,大自然創造出形態各異的生物,為設計師的創作提供了無限設計靈感。
  • 我國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目前,大多數塑料來自石油產品,廢棄後難以降解,造成持續性的環境汙染問題。同時,現有的生物基材料存在成本高或難製造等問題,制約了推廣應用。
  • 中國科大俞書宏院士團隊研製出有望替代塑料的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仿生設計,可能會把未來的我們變成半機器人
    仿生設計早期的仿生設計隨著人類的不斷進化,在我國古代就已經有了仿生設計,春秋戰國時代魯國匠人魯班從能劃破皮膚的帶齒草葉得到啟示而發明了鋸子。1800年左右英國科學家、空氣動力學的創始人之一凱利,模仿鱒魚和山鷸的紡錘形,找到阻力小的流線型結構。還模仿鳥翅設計了一種機翼曲線,對航空技術的誕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 我國科學家團隊基於納米酶仿生設計人工過氧化物酶體
    此後,該團隊一直致力於高活性納米酶的設計和開發,尤其是借鑑天然酶催化活性中心的結構和催化機理,不斷將天然酶仿生的理念引入納米酶。首先,天然過氧化物酶的活性部位核心-鐵原子周圍的組氨酸介導了H2O2在活性位點的定位,並有助於催化反應的啟動。受此啟發,該團隊在2017年合成了一系列胺基酸修飾的Fe3O4納米酶,並發現組氨酸殘基的修飾顯著提高了Fe3O4納米酶的類過氧化物酶活性。
  • 我國科學家提出製備常溫超導體「金屬氫」新方法
    新華社濟南4月1日電(記者蕭海川)在掌握氣態、液態、固態的製備方法後,如何製備「金屬氫」是科學界正努力攻關的難題。近期,山東大學趙明文教授團隊提出利用碳納米管高機械強度的特點,在碳納米管中以相對「較低」的壓力製備與保護準一維「金屬氫」,並由此發展出相應的理論模型。
  • 有望替代塑料 中科大科學家研製出仿生新材料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使用「定向變形組裝」方法,研製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材料,具有比石油基塑料更好的機械與熱性能,有望成為其替代品。  近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院士團隊運用仿生結構設計理念,發展出一種被稱為「定向變形組裝」的新材料製造方法,將纖維素納米纖維和二氧化鈦包覆的雲母片複合,製備出具有仿生結構的高性能可持續結構材料。
  • 仿生產品設計創新
    仿生設計主要是運用工業設計的藝術與科學相結合的思維與方法,從人性化的角度,不僅在物質上,更是在精神上追求傳統與現代、自然與人類、藝術與技術、主觀與客觀、個體與大眾等多元化的設計融合與創新,體現辯證、唯物的共生美學觀。
  • 天津大學曹墨源:仿生霧水收集——向天空尋求解決淡水危機的方法
    因此,發展一種設備造價低廉,維護工藝簡便且不需要任何外加能量的淡水收集方法,不僅可以成為我國邊緣地區飲用水資源的一種有效補充方法,更是全世界飽受缺乏淡水危機之苦的人民的福音。自然界的生物經過億萬年的演變,通過「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層層篩選,進化出了具備高效率、低能耗的生存方式,其中尤其體現在動植物特殊的汲水能力之上。生活在沙漠的動植物早已掌握了從空氣中獲取水源的絕招。
  • 十大案例讓你了解仿生設計!
    什麼叫仿生?仿生和設計之間有什麼關係呢?
  • 手柄也能仿生設計?羅技概念化新產品
    手柄也能仿生設計?羅技概念化新產品 2012年08月17日 04:28作者:李鵬編輯:李鵬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泡泡網手柄頻道8月17日 你能想想遊戲手柄變成這個樣子嗎?是新潮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