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
在傳統農業中,人們獲取農田信息的方式很有限,主要是通過人工測量,獲取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隨著智慧農業發展,智能感知晶片、遠程控制系統等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中的廣泛應用。在監視農作物灌溉情況、土壤空氣變化、畜禽舍環境狀況以及大面積的地表檢測,收集溫度、溼度、風力、大氣、降雨量,有關土地的溼度、土壤氮磷鉀含量和PH值大小等方面的數據,傳感技術正在智慧農業的發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各種傳感器採集信息,可以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問題,並且準確地捕捉發生問題的位置。通過使用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有效降低人力消耗和對農田環境的影響,獲取精確的作物環境和作物信息。從而實現科學監測,合理種植,幫助農業人抗災、減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促進了現代農業的轉型升級。

雨量傳感器在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的應用就是傳感技術在智慧農業發展中的一種表現。雨量傳感器適用於氣象臺(站)、水文站、農林、國防等有關部門,用來遙測液體降水量、降水強度、降水起止時間。可用於以防洪、供水調度、電站水庫水情管理等為目的水文自動測報系統、自動野外測報站。
物聯網農業小氣候觀測站
農業小氣候觀測站是針農業生態環境以及和農業生產活動環境監測設計的一款小型自動氣象站。通過溫溼度、光照、光合、雨量、風速風向等傳感器採集信息,可以及時掌握大田生長情況,當大田因這些因素生長受限,用戶可快速反應,採取應急防範措施。
農業小氣候觀測站由採集器、傳感器、控制設備、氣象站支架、數據傳輸設備及智能氣象站系統組成。其中傳感器有環境溫度、溼度、風速、風向、氣壓、土壤溫度、土壤溼度傳感器、土壤PH、土壤鹽分、雨量傳感器、總輻射傳感器、二氧化碳、日照時數等各種氣象要素傳感器(可根據需求選配)。智能雨量傳感器是其傳感器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雨量傳感器使用原理
承水口收集的雨水,經過上筒(漏鬥),注入計量翻鬥——翻鬥是用工程塑料注射成型的用中間隔板分成兩個等容積的三角鬥室。它是一個機械雙穩態結構,當一個鬥室接水時,另一個鬥室處於等待狀態。當所接雨水容積達到預定值0.2(0.5)mm時,由於重力作用使自己翻倒,處於等待狀態,另一個鬥室處於接水工作狀態。當其接水量達到預定值時,又自己翻倒,處於等待狀態。在翻鬥側壁上裝有磁鋼,它隨翻鬥翻動時從乾式舌簧管旁掃描,使乾式舌簧管通斷。即翻鬥每翻倒一次,乾式舌簧管便接通一次送出一個開關信號(脈衝信號)。
雨量傳感器使用注意事項
1、傳感器線長會影響產品輸出信號,使用時不要隨意改動產品出廠時已焊接好的元器件或導線;
2、傳感器應定期檢查,清除塵土、泥砂、樹葉、昆蟲,以免堵塞上筒(漏鬥)水流通道,圓柱形過濾綱可卸下用清水衝洗;翻鬥內壁有髒物,可用水或酒精或洗滌劑水溶液衝洗,嚴禁用手指或其它物體擦拭,以免沾上油汙或擦傷翻鬥內壁;
3、冬季結冰期間,儀器應停止使用,可將其取回室內;

功能特點
1、結構設計合理,具有美觀大方,耐腐蝕性。
2、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體積小,安裝方便。
3、線性度好,傳輸距離長,抗幹擾能力強。
4、傳感器外殼用不鏽鋼製成,防鏽能力強,外觀質量佳。
5、工作穩定可靠,並且耐磨損,壽命長。
6、底盤內部設有水平泡,可以通過底角調整達到最佳水平度。
雨量傳感器是一種水文、氣象儀器,用以測量自然界降雨量,同時將降雨量轉換為以開關量形式表示的數字信息量輸出,以滿足信息傳輸、處理、記錄和顯示等的需要。可用於氣象臺(站)、水文站、農林、國防、野外測報站等有關部門。
來源:中國智慧農業網
文章版權歸中國智慧農業網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