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木材檢測的精確性一直都是困擾木材鑑定工作者的難題,桎桍於樹木形態學的木材鑑定工作一直難以擺脫無法鑑定到種的尷尬,特別是自2017年以來,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第17屆締約方大會(CITES CoP17)的決議陸續生效,其中大量植物物種開始受到瀕危管制,在這種背景下樹種的識別鑑定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由於中國是這類國際交易的主要終端市場之一,因此在CITES公約是否得到很好的執行,並遏制野生生物非法交易及引起的環境退化方面,中國的執行力度和行動意義非凡。
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出具我國首份木材DNA鑑定報告
日前,中國林科院木材工業研究所正式出具了我國首份木材DNA權威鑑定報告,標誌著我國木材DNA鑑定技術已步入了科學化、精準化和應用化。
受國內某檢驗認證機構委託,木材所對近期我國海關部門截獲的一批進口木材開展了鑑定工作。該所木材鑑定團隊在形態解剖學基礎上,通過提取木材樣品DNA,並採用DNA條形碼技術對其進行了科學分析,準確鑑定出送檢木材樣品為豆科紫檀屬的刺蝟紫檀Pterocarpus erinaceus Poir. ,2016年已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II管制。該鑑定報告為我國海關部門執法提供了有力證據。
長久以來,國內木業界習慣於將進口自西部非洲的刺蝟紫檀稱為亞花梨,原因是其價格實惠低廉。而在中國木材識別鑑定領域則習慣將達到花梨木類要求的西非紫檀屬樹種稱為刺蝟紫檀Pterocarpus erinaceus(花梨木類,氣味略香),而達不到的稱為安氏紫檀Pterocarpus lucens ssp. antunesii(亞花梨木類,氣味不愉悅)。不過真實的情況是安氏紫檀(或光亮紫檀)不具有顯著深色心材,絕對不可能會被木材貿易商獲取,所以這類紫檀屬商品木材無論氣味如何及木材密度大小,全部都為刺蝟紫檀,因而均處於CITES公約附錄II管制之下。並且實踐表明以木材氣味和密度和西非不同國家產地來分辨這類進口木材是不準確的。
傳統木材鑑定技術是建立在木材解剖學基礎上,通過木材宏觀和微觀特徵相結合的方法實現。但由於木材是樹木的莖幹部分,如果不結合根、葉、花與果實,單純依據木材解剖特徵,一般只能鑑定到「屬」或「類」,而無法鑑定到「種」,這也是世界範圍內仍未解決的科學問題。然而,因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DNA序列,利用DNA條形碼技術,通過比較植物物種基因組中一段標準的DNA片段,可以準確鑑定植物物種。木材DNA條形碼技術,即是利用基因組中一段公認標準的、相對較短的DNA片段進行木材物種鑑定。
近年來,該所殷亞方研究員團隊在國家林業局、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及中國林科院的大力支持下,依託我國館藏量最大的木材標本館(WOODPEDIA,http://bbg.criwi.org.cn/),突破了從幹木材及心材中提取DNA的技術難題,構建了重要瀕危與珍貴木材標本DNA條形碼資料庫,推進了我國木材分子鑑定技術的迅速發展。該團隊先後在《Planta》、《Holzforschung》及《IAWA Journal》等學術期刊發表了木材分子鑑定的重要理論與技術成果,並成功實現其在木材執法中的首次應用,鞏固了我國在國際木材鑑定技術研究領域的領先地位。
首份木材DNA鑑定報告的出具,標誌著我國木材鑑定工作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將為我國CITES履約、林業管理、海關執法、文物保護、林產品貿易等提供更加科學準確的依據。
木材分子技術鑑定方面所取得的成果不僅進一步支持了西部非洲這類紫檀屬商品木材系刺蝟紫檀單一樹種結論的準確性,亦對於CITES決議執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由於近年來我國大量消費世界各地動植物種,相應催生部分非法交易的行為,引起全球重視,國際公約對物種管制力度的強化已成為大勢所趨,對於相應物種的科學識別和鑑定尤顯重要。
關注本微信號方法:
①點二維碼圖片能進入大圖並保存到手機,然後在微信「掃一掃」中,右上角選擇「從相冊選擇二維碼」可快速關注;
②直接搜索微信公眾帳號「紅木藝術家具俱樂部」進行關注;
網站推薦:
藝術家具網:www.sh1800.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