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論文是根據有價值的生產實踐或科研課題寫作的,具有原創性和獨到性的論文。那麼,如何寫好一篇科研論文呢?藍譯在這裡分享一篇關於科研寫作的感想,希望對大家進行科研寫作有所幫助。
對於科研寫作,首先是態度的問題。雖然都是寫作,但這和我們以前寫的作文不是一回事,作文寫了即使不及格,也不過是一個分數而已,但科研寫作就不能這樣想了,應當端正態度,認真對待每一個細節,不能有任何差錯。因為任何微小的差錯都有可能導致整篇文章的失敗,這樣的失敗也不僅僅是重新構思,修改錯誤再寫一次,有可能使我們的科研成果被別人搶先發表,而我們也只能是白白浪費時間什麼也得不到。所以必須改變觀念,認真對待科研寫作。
其次就是科研了,因為沒有科研也就沒有寫作,只有做了科研並且有了一定成果才能寫文章發表成果。通常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是要有堅持不懈遇到問題不氣餒的覺悟。科研工作時枯燥無味,因為我們面對的永遠是未知的問題,答案在哪裡我們也不知道。可能一個月發現了,可能一年,也可能是一輩子還沒發現,僅僅做好三年五載的準備是不夠的,我們必須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必須要有這樣的覺悟,否則即使我們參加了科研工作也大多註定是失敗。
二是做好準備,閱讀文獻。科研的起步應以廣泛閱讀國內外文獻為基礎,閱讀文獻有助於縱覽本領域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既可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性工作,又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閱讀文獻有助於明確本領域尚未解決的熱點問題,以便制訂相應的研究目標和方案;閱讀文獻有助於確定本領域的學術專家,把握本領域的學術動向;閱讀文獻有助於確定本領域發表學術論文的主要期刊,明確今後的投稿方向等。
閱讀文獻,還需要學會文獻檢索。文獻檢索時,大家可以先檢索中文資料庫,明確本領域專有名詞及其對應英文翻譯後,再進行外文文獻檢索。而對於文獻的閱讀,可以先閱讀文獻的摘要和結論,將重要的或感興趣的文獻篩選出來,然後進行精讀。有時通讀一遍文獻可能很難掌握其全部精髓,這時需要在科研中結合實踐反覆研讀。當然了,文獻的閱讀量也要適可而止,不能長期停留在閱讀文獻階段而不去著手實踐。
三是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研究。在科研的過程中,很多地方也是可以取巧的,這就需要我們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良好的科研習慣。而且研究目標越詳細、越具體,就越容易確定研究方案,也就越容易獲得研究成果。制定明確的目標後,需要進一步將其分解為多個子目標,並制訂出相應的研究計劃和時間安排。
研究過程中,可能經常會發現制訂的計劃甚至目標不完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其進行相應調整,但無論怎樣調整,大的方向都不能變化。此外,堅持記錄筆記也是一項良好的科研習慣,筆記的內容既可涵蓋實驗記錄、文獻總結、科研心得,也可包括自己瞬間迸發的靈感、猜想或思路。把自己的想法寫出來,有助於自己理清研究思路,為今後開展研究和撰寫論文奠定基礎。
四是寫作。有了成果若不發表,那麼別人就不會知道這個是你發現的。將自己的科研成果發表讓大家認可,寫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因為不管成果多好,如果寫的文章大家都看不懂,那麼成果也很難被大家所承認,所以在科研寫作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突出創新。創新是關注科研學術論文的核心問題,與他人的研究在方案、方法、實驗、結果等方面的差別就是創新的切入點,深入研究後,就可能擴展為高水平的論文。因此,撰寫論文時應始終體現這些不同之處,並強調出其意義、合理性及效果。
2.讓內行看出深度,讓外行看得明白。稿件通常由同行評審,為了讓同行看出深度,需要提煉出研究內容的科學問題,並詳細論述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對於從事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研究的作者,稿件也可能被送到其他領域專家手中審理,寫作時還應力求深入淺出地對研究中的相關常識進行適當說明或提供相應的參考文獻,以便讓審稿人讀懂稿件。
3.需要考慮稿件的科學價值、創新性、邏輯性、文章結構、語言等多方面問題。比如不能缺少研究目的、研究現狀、實驗驗證等必要的論述。另外,在科研的過程中要實事求是,實驗的數據不能隨意改動或者刻意刪減有問題的數據,也不能抄襲他人的數據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