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成果名稱
完成人
完成單位
獲獎等次
1
湖北省試點學院——現代紡織學院人才培養CQ特色構建與實踐
李建強、王燕、李德駿、郭泰辰、唐強、謝超
武漢紡織大學
一等獎
2
服裝設計卓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創新
許星、錢孟堯、黃燕敏、張曉霞、張茵、張蓓蓓
蘇州大學
一等獎
3
紡織類研究生「333」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魏取福、王鴻博、王潮霞、黃鋒林、蔡以兵
江南大學
一等獎
4
地方工科院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與實踐
李德駿、盧瑋、鄭天才、陳國鵬、段鋼、程鳴
武漢紡織大學
一等獎
5
工程應用型高校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研究與實踐
王俊勃、趙小峰、劉曉喆、劉靜、蔡信彬、張衛東、周丹、景凡、侯錦麗、李紅豔
西安工程大學
一等獎
6
服裝設計拔尖人才協同育人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探索實踐
胡迅、蔣彥、須秋潔、陶寧、陳敬玉、鄒奉元、邵一兵、周偉
浙江理工大學
一等獎
7
新形勢下紡織工程類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郭建生、邱夷平、王府梅、王璐、章倩
東華大學
一等獎
8
《女裝造型技術》課程群「四化」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魏靜、金晨怡、陳瑩、陳明豔、葉茜、馬俊淑、葉婷
溫州大學
一等獎
9
《紡紗工程》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謝春萍、徐伯俊、劉新金、蘇旭中、張洪
江南大學
一等獎
10
服裝營銷專業深度融合信息技術的多層次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任力、王羽佳、郭建南、張姣、李萍、季曉芬、張康夫、鄭喆、蔡建梅、劉麗嫻、陳敏之
浙江理工大學
一等獎
11
紡織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李津、宋廣禮、楊昆、劉麗妍、王威、陳莉、李娜娜、匡麗贇、李英琳、徐磊、徐秀萍
天津工業大學
一等獎
12
紡織工程專業紡紗類實踐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王建坤、趙立環、李鳳豔、周寶明、李翠玉
天津工業大學
一等獎
13
校企合作、知行合一、五位一體培養現代紡織服裝產業創新創業人才
趙曉康、劉長奎、王曉峰、張科靜
東華大學
一等獎
14
基於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服裝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體系建設與人才培養實踐
段婷、黃春嵐、王輝、徐雪梅、塗曉明
江西服裝學院
一等獎
15
輕化工程專業教學團隊建設及其在教學改革中的創新研究與實踐
吳贊敏、姚金波、劉建勇、張健飛、楊文芳、牛家嶸
天津工業大學
一等獎
16
藝工融合類院校大學生藝術素質與科學素養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周永凱、李淑珍、江建、範秀娟、李飛躍
北京服裝學院
一等獎
17
服裝材料學課程建設與人才培養
陳東生、趙莉、呂佳、袁小紅、劉運娟
閩江學院
一等獎
18
探索高等教育對創意思維、創意產品、創意產業發展的推進作用
於佐君、陳曉玫、穆芸、孫健、紀楊、王觀桔、曹葉青、李雪
大連工業大學
一等獎
19
基於多維合作的服裝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陶輝、熊兆飛、黎蓉、鍾安華、江學為、陳添、張旎、李斌、張元美、餘倩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20
會計專業「應用型+國際化」立體化實踐育人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劉書蘭、王珍義、曾潔瓊、劉聖妮、施梅藝蘭、楊金鍵、徐濤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21
博觀約取、以象入意——東華大學藝術碩士(MFA)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十載探索與實踐
劉曉剛、馮信群、丁明利、劉晨澍、劉曉東、朱達輝、林峰、黃更
東華大學
二等獎
22
紡織品國際商務談判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黃偉、錢莉、馮婭娟、李琳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23
服裝產品開發技術理論與實踐系列課程建設
吳巧英、屠曄、鮑衛君、朱秀麗、支阿玲、孔媛
浙江理工大學
二等獎
24
紡織品檢驗與商務專業方向課程建設與實踐
鍾智麗、範傑、張毅、王春紅、劉皓、張璐、買巍、李樹鋒、季益萍、唐靜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25
依託區域產業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陳明豔、徐慧娟、朱江暉、高廣明、葉婷
溫州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浙江風笛服飾有限公司
二等獎
26
立足紡織機械設計卓越工程師培養 創建校企合作育人平臺的研究與實踐
楊建成、袁汝旺、趙永立、董九志、李丹丹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27
紡織複合材料教學團隊建設
孫寶忠、邱夷平、陳南梁、顧伯洪、章倩、許福軍、潘利劍、姚瀾、蔣金華
東華大學
二等獎
28
基於材料專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案的構建與實施
張桂芳、趙義平、陳莉、解勤興、陳英波、黃志球、陳虹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29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工程教育創新與實踐
謝紅、李豔梅、繆琳、宋曉霞、惠潔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二等獎
30
具有現代紡織機械特色的機械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陳革、楊崇倡、孫志宏、周其洪、裴澤光
東華大學
二等獎
31
生物醫用紡織材料交叉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王璐、關國平、王富軍、高晶、胡吉永、林婧、郭建生、郭臘梅、蔣秋冉、丁辛
東華大學
二等獎
32
「內營外聯」時裝表演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張瑾、李一、石偉紅、鄭燕梅、羅小軼、郭亞楠、樓麗娟、張天一
浙江理工大學
二等獎
33
中外合作辦學紡織工程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黃純輝、黎繼子、龔小舟、王越、計臣、楊柳、邵佳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34
嵌入紡織產業鏈的複合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胥朝陽、劉聖妮、姜永傑、楊洪、楊金健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35
輕化工程專業國際名校雙導師制跨國聯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
王潮霞、殷允傑、王樹根、王平、袁久剛、鄧海波
江南大學
二等獎
36
信息技術時代大學數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及考核方式的改革與實踐
石先軍、何小亞、劉傑、劉桂東、丁益祥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37
推進工作室教學模式,打造服裝創意人才培養「夢工廠」
胡守忠、田丙強、曲洪建、唐新玲、胡紅豔、徐蓉蓉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二等獎
38
基於整體家紡的家用紡織品設計學的教學改革與實踐
金子敏、王小丁、蘇淼、張紅霞、王雪琴、張愛丹、魯佳亮
浙江理工大學
二等獎
39
服裝營銷專業系列課程雙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鄭喆、郭建南、朱偉明、任力、李萍
浙江理工大學
二等獎
40
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教學模式改革與實踐
王曉雲、馬大力、何崟、蔣蕾、李曉久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41
以紡織、服裝高峰專業為依託,以學生培養目標為導向的大學學術英語教學改革實踐
方小菊、榮盈盈、顏海璐、寧妍、苟亞軍
東華大學
二等獎
42
服務長三角家紡經濟的紡織品設計教學實踐與探索
張毅、牛犁、徐亞平、潘春宇、夏巖、鄺楊華
江南大學
二等獎
43
《非織造技術》精品課程建設
章偉、張一風、陳守輝、陳金靜、趙博、張迎晨、王曦
中原工學院
二等獎
44
紡織實驗教學創新與智能化精細管理
祁寧、蔣耀興、彭偉良、張歡嘉、張珏、劉雨、周國麗、郭衛華、侯雪妮、張麗麗、董雪、瞿靜、銀華
蘇州大學
二等獎
45
紡織院校基於卓越工程師計劃的電氣專業實踐創新型人才梯隊式培養模式改革
韓谷靜、劉侃、王水兵、王曉晶、汪勝祥、張明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46
校企協同創新機制下紡織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
郭嫣、王俊勃、謝光銀、沈蘭萍、張一心、任永花、劉靜
西安工程大學
二等獎
47
針織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蔣高明、叢洪蓮、夏風林、繆旭紅、張琦、萬愛蘭、陳東林、邱紅娟
江南大學
二等獎
48
紡織類高校軟體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反哺本科教學,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李春青、任淑霞、陳香凝、楊曉光、王佳欣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49
基於「卓越計劃」背景下優化紡織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與實踐
王春霞、季萍、林洪芹、呂立斌、張偉、陸振乾
鹽城工學院
二等獎
50
拓展紡織服裝人才國際化視野,探索與實踐中外合作培養模式
陳桂玲、李曉慧、王涓、楊楠楠
北京服裝學院
二等獎
51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大學生創業孵化體系的研究
梁惠娥、潘春宇、王潮霞、金明媚、譚瑩
江南大學
二等獎
52
地方紡織院校質量文化建設與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建設
樊小東、張瑜、徐山青、何鳳昇、徐翠霞
南通大學
二等獎
53
緊密圍繞學校辦學定位強化學生工程能力培養的改革與實踐
王浩程、沈振乾、馮志友、王文濤、徐國偉、王曉敏、杜啟飛、賈文軍、劉健、史風棟、趙林
天津工業大學
二等獎
54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管理的質量評價與實效
甘應進、蔡文榮、張靜、董淑華
閩江學院
二等獎
55
以計算思維能力培養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分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
胡新榮、魏媛媛、吳宛萍、丁益祥、張俊傑、孔維廣、馬寧
武漢紡織大學
二等獎
56
新型時尚職業「服飾搭配師」個性化學習模塊的構建與實踐
侯東昱、苗豔聰、王瑞娟、谷海蘭
河北科技大學
二等獎
57
「M-S-G」研究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孫慶民、王國和、嚴明、蔣閏蕾、戴細春
蘇州大學
二等獎
58
融合與協同:紡織特色工科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王熙、張榮愷、周賓、左芳、王志強、雲海輝、左惠、阮璋瓊、車傳鋒、唐凌峰
天津工業大學 、新奧特(北京)視頻技術有限公司
三等獎
59
深化中英教育合作,著力提升複合型數學統計學人才的培養水平
胡良劍、康劍靈、尤蘇蓉、申冉、朱忠華、宋珺、楊馥、唐維
東華大學
三等獎
60
面向資本市場的應用複合型金融分析人才培養的探索與實踐
張家勝、段丁強、倪武帆、毛瑩、韓京芳
武漢紡織大學
三等獎
61
「教學+崗位實踐」的工科類紡織服裝貿易人才培養模式與實踐
馮岑、潘姝雯、李春萍、陳之戈
蘇州大學
三等獎
62
具有紡織服裝行業特色的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群建設
範秀娟、薛天宇、劉怡、郭飛、劉昊、孟慶昌、馬浩
北京服裝學院
三等獎
63
以培養紡織服裝類卓越工程創新人才為目標的數學類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寇春海、康劍靈、朱忠華、高劍明、陳珊敏、孫曉君、李晉秀、謝峰、侯峻梅、陳敏
東華大學
三等獎
64
服裝工業制板精品教程
李正、李超德、李瓊舟、李飛躍、範彬
蘇州大學藝術學院
三等獎
65
卓越紡織品設計人才培養的創新與實踐
郭建生、邱夷平、王府梅、溫潤、張瑞寅
東華大學
三等獎
66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視域下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三性」模式研究
渠長根、王豔娟、劉梅英、艾丹、賴繼年、高麗靜、陳國良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67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綜合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宋俊、張興祥、丁長坤、西鵬、王明霞
天津工業大學
三等獎
68
在校大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培養環境的構建與實踐
吳躍成、竺志超、王勇、楊金林、蘇麗輝、徐宇清、謝劍雲、張群燕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69
紡織工程全英語課程在線輔助教學平臺建設
陳雁、王立川、曹元娣
蘇州大學
三等獎
70
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甘應進、鮑日元、謝小紅、吳灝
閩江學院
三等獎
71
區域高校教學聯合體的功能拓展與實踐
何鳳昇、張瑜、沈嶽、季玲、姚理榮、徐蓼芫、袁鶯楹
南通大學
三等獎
72
紡織汙染控制項目實踐式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
柳建設、王兆慧、謝學輝、張麗莎、陳小光、沈忱思、魏群山、許賀
東華大學
三等獎
73
大眾化教育背景下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人才培養多元化、特色化的研究與實踐
王勇、於佐君、馮璐、王圓圓、許陽、屠晨琛
大連工業大學
三等獎
74
研學用融合模式下針織服裝設計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
沈雷、唐穎、吳豔、賀義軍、薛哲彬
江南大學
三等獎
75
應用型本科院校「產學教研一體」服裝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陳娟芬、楊漢東、羅密、朱秋月、董春燕
江西服裝學院
三等獎
76
現代紡織技術與貿易複合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
陳慰來、王金鳳、周赳、方園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77
適應紡織產業革新需求,打造行業服務與學術創新有機融合的雙優專業
蔣科堅、沈軍民、韓永華、鮑佳、夏海霞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78
基於「企業情境」創設的紡織服裝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徐蓼芫、楊娟、李素英、李曉燕、徐平華、張偉、王芳芳、周克華
南通大學、南通三榮實業有限公司
三等獎
79
基於核心能力的我國高校人才培養「3+3+3+3」模式研究
佔明珍、謝少安、田俊芳、範學謙
武漢紡織大學
三等獎
80
國際化視角下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李曉慧、羅家莉、席陽、顧萍、李霄鵬、田紅豔、張穎、張力
北京服裝學院
三等獎
81
電氣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
黃新波、邵文權、劉毅力、郭昆麗、趙隆
西安工程大學
三等獎
82
搭建多元化平臺,打造紡織服裝創新人才產學合作培養模式的升級版
袁蓉、胡越、李豔梅、李揚、惠潔、宋曉霞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三等獎
83
基於總部經濟背景下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陸鑫、田宏、吳小兵、滕洪軍、孫雅致、吳世剛、鄒平
遼東學院
三等獎
84
以工程能力培養為導向探索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曉娟、牟莉、陳金廣、加雲崗、付蓉
西安工程大學
三等獎
85
建築環境與設備工程國家特色專業建設模式研究與實踐
周光輝、楊磊、於海龍、朱彩霞、張定才、段學軍
中原工學院
三等獎
86
構建具有紡織行業特色的產品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實踐
閆俊、李萬軍、郭芳、秦慄、關豔
武漢紡織大學
三等獎
87
文化創意產業背景下高校複合型服裝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
張蓓蓓、束霞平、錢孟堯、宋敏、盧海慄
蘇州大學
三等獎
88
以崗位技能需求為導向的「課證賽」融合的服裝CAD/CAM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究
李慧、陸平、程冰瑩、韋肖
鹽城工學院
三等獎
89
紡織專業卓越工程師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牛建設、宗亞寧、任家智、鄭天勇、楊紅英、李虹、盧士豔、徐淑萍
中原工學院
三等獎
90
協同創新紡織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
奚柏君、段亞峰、李旭明、鄒專勇、張代宇
紹興文理學院
三等獎
91
培養具有創新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服裝設計專業人才模式探索
李珍、劉薇、張佩思、王策、宋晴、田甜、寧豔新
河北美術學院
三等獎
92
三維數位化技術在服裝CAD教學中的應用
張輝、郭瑞良、黎焰
北京服裝學院
三等獎
93
《紡織材料學》課程教學內容、結構和體系的改革與實踐
宗亞寧、楊紅英、何建新、張明、劉讓同、徐淑萍
中原工學院
三等獎
94
紡織服裝類院校大學英語課程綜合改革的研究與實踐
郭平建、訾韋力、張慧琴、白靜、羅冰、於莉、張麗帆、呂晶晶
北京服裝學院
三等獎
95
「動畫運動規律」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實踐
張小波、王世雄、姜賓虹、朱瑞權、孫曉玲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96
基於提高紡機設計能力的機械原理和機械設計課程改革研究與實踐
楊世明、趙鎮宏、馮志友、洪英、高淑英
天津工業大學
三等獎
97
設計學類專業基礎平臺建設研究與實踐
任利民、汪梅、寧海林、許燕敏、林璐、鄭泓、凌霓
浙江理工大學
三等獎
98
《服裝生產工藝與設備》課程教學改革
單毓馥、何崟、蘇浩榮、劉紅孌
天津工業大學
三等獎
99
面向應用,突出特色,分流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的大學物理課程建設
鍾宏傑、浦天舒、李博、蔡旭初
東華大學
三等獎
100
面向紡織服裝人才培養的學生學籍狀態監控體系建設
吳良、陸毅華、沈雄威
東華大學
三等獎
共163項,100名後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