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2006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農村社會學試題
課程代碼:00290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由歐洲農村社會學社和美國農村社會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一屆農村社會學世界大會召開於( )
A.1951年B.1957年
C.1964年D.1968年
2.在社會學上,主張把社會學分為理論社會學和應用社會學兩部分的美國早期社會學家是( )
A.薩姆納B.斯莫爾
C.索羅爾D.沃德
3.在社會學史上,一位實證主義哲學家把社會學分為社會靜力學和社會動力學,這位哲學家是( )
A.迪爾凱姆B.孔德
C.韋伯D.赫伯特?斯賓塞
4.人口的文化構成是人口的( )
A.自然屬性的一種表現B.生物特徵的一種表現
C.社會屬性的一種表現D.原始特徵的一種表現
5.在中國農村社會學史上,《定縣社會概況調查》一書的作者是( )
A.楊開道B.晏陽初
C.李景漢D.毛澤東
6.因某一職業或工作聯繫而結成的群體是( )
A.血緣群體B.志緣群體
C.趣緣群體D.業緣群體
7.為了解決農村居民中一些特殊困難或偶發事故,擴大農村社會服務,維持農村社會安定而建立的社會組織是( )
A.經濟組織B.文化科技組織
C.社會福利組織D.社會群眾組織
8.文明時代人類家庭的主要形式是( )
A.普那路亞家庭B.一夫一妻制家庭
C.血緣家庭D.對偶家庭
9.一對夫妻與鰥父或寡母以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屬於( )
A.核心家庭B.聯合家庭
C.主幹家庭D.殘缺家庭
10.我國農村最普遍、最基本的社會群體是( )
A.家庭B.家族
C.鄰裡D.村民小組
11.最早提出社會階層理論並開創了採用多維指標研究社會分層結構先例的社會學家是
( )
A.孔德B.韋伯
C.迪爾凱姆D.斯賓塞
12.從性質上說,村民委員會是我國農村的( )
A.營利性的經濟組織B.基層人民政府
C.基層政府的派出機關D.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
13.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 )
A.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是同時產生的B.農村社區的產生先於城市社區
C.城市社區的產生先於農村社區D.農村社區和城市社區都產生於奴隸制時代
14.影響人際關係的自然因素是( )
A.教育程度B.種族偏見
C.民族傳統D.空間距離
15.從文化的特性看,一切文化現象都必須反映一定的對象,並賦予一定的意義,這是指文化的( )
A.複合性B.象徵性
C.多樣性D.共享性
16.家族是一種( )
A.志緣群體B.趣緣群體
C.血緣群體D.業緣群體
17.聚集人口較多、規模較大的村落是( )
A.散村B.小城鎮
C.集村D.專業村
18.農村城鎮化的實質是( )
A.城鄉差別的縮小以至最後消失B.城市的發展優於農村
C.城鄉各自獨立發展D.發展鄉鎮企業
19.由於生產技術或社會的革命性變革而引起的大規模的階層結構或地區人口分布的變化是( )
A.自由流動B.代內流動
C.代際流動D.結構流動
20.在研究社會分層時,要求社會成員自己確定自己處於一定階層體系的某種位置的方法是( )
A.客觀法B.主觀法
C.單指標法D.綜合指標法
21.文化叢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 )
A.文化詞組構成的B.文化特質構成的
C.文化系統構成的D.文化模式構成的
22.下列指標中,可以用來衡量生活水平的是( )
A.人均收入水平與支出水平B.人的健康狀況
C.受教育程度D.人的自由發展程度
23.聯合國曾規定,絕對貧困的標準是恩格爾係數在( )
A.20~40%B.40~50%
C.50~59%D.60%以上
24.社會通過對人們的社會行為的正面引導所實現的社會控制是( )
A.內在控制B.外在控制
C.積極控制D.消極控制
25.社會調查中,收集資料的主要方法有觀察法、問卷法、文獻法、實驗法和( )
A.綜合法B.訪談法
C.分析法D.演繹法
二、填空題(本大題共9小題,每空1分,共10分)
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錯填、不填均無分。
26.社會學這門學科產生於19世紀 ____________年代。
27.晏陽初認為舊中國農村的四大問題是愚、____________、弱、____________。
28.____________年,毛澤東同志寫成了著名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一文。
29.宗族是指存在____________關係的姓氏相同的家族的集合。
30.農村居民通過直接的社會關係結合起來,進行共同活動的集體是農村____________。
31.上下代人之間社會位置的變動是____________流動。
32.社會保障的對象是____________。
33.農村社會群體、組織對偏離社會規範的越軌行為所採取的措施及限制過程是狹義的農村____________。
34.一個複雜的文化系統,往往存在著文化特質、____________和文化模式三個層次。
三、名詞解釋(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2分,共10分)
35. 農村家庭關係
36.農村城鎮化
37.社會調查
38.社會現代化
39.縱向流動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5分,共25分)
40.簡述我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主要途徑。
41.簡述農村鄰裡的社會功能。
42.簡述農村社區的主要特點。
43.簡述當前我國農村消費方式的主要特點。
44.簡述抽樣調查的優點。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3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45.聯繫實際闡述目前我國農村社會組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
46.闡述我國農村現階段存在的主要社會階層以及研究農村社會分層的意義。
47.聯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際,闡述實現中國農村社會現代化目標的基本方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