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記者 沈敬軒 盧志林 攝影
在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中,有個「抗逆基因」的概念。植物生長過程中常常受到各種不利環境條件的影響,科學家一直致力於找到抗逆基因,幫助植物與逆境對抗,獲得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這也是我校校友、美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軍科學家朱健康致力研究的問題之一。6月18日,朱健康做客名家論壇,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們:如同植物一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面臨的逆境無處不在,對於人來講,夢想就是最好的抗逆基因。
「只要心中有夢想,什麼逆境都可以堅持」
「一個農村娃,地地道道的農民的兒子,曾經的落榜生,33歲時在美國受聘為正教授,42歲時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正如破解植物抗逆難題一樣,朱健康用成長經歷告訴我們如何在逆境中生長。」論壇開始,柯炳生校長這樣介紹當期嘉賓。
講座中得知,朱健康的求學、工作曾經遇到許多逆境。1967年生於安徽阜南,家境貧寒,在教育資源十分匱乏的小鎮上讀書。第一次參加高考,他的總分離當時的中專線還差3分。他不是一個分數主義者,也沒有懷著「一定要上名校」的理想,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考上大學,吃上商品糧,不給家裡添負擔」。到縣城中學補習一年後,第二年朱健康以高分考到北京農業大學。
考上了大學,卻因報考了「農業大學」而得到家人和鄰居的不理解。「好不容易有機會跳出農門,又鑽到農業裡來!」朱健康說,這種不理解曾經讓自己很「鬱悶」。
在大學裡,為了解決生活費,他一邊讀書學習,一邊做保安、給留學生開武術訓練班。他說,到美國學習、工作後,因「無『家譜』、無名校、無名師、無名文章」,「走到哪兒都是大家看不上的」。即使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後,還常常遇到一年寫20份申請,卻沒有一個項目獲批覆的情況。
可他說,「只要心中有夢想,什麼逆境下都可以堅持」。
夢想是什麼?
夢想是什麼?朱健康說,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夢想,但應該有的最基本的夢想是:無論做哪一行,都要做點有意義的事,做點對人類有貢獻的事。這不是空洞的口號,而是為了自己。「試想幾十年後回憶起自己的一生,不做點有意義的事,就是對人生的荒廢。」他說。多年來,這個夢想就是在他成長過程中抵抗逆境、獲得發展的「抗逆基因」。
如今,朱健康已成為植物抗逆分子生物學領域領軍人物之一。論壇現場有一位同學問學長:「已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為什麼要回國?」朱健康回答說,是為了自己的「中國夢」。
在朱健康看來,「中國夢」就是自己踏踏實實的夢想。當前,與美國相比,祖國經濟強大了,更重視創新驅動,時勢造英雄。因為想做更多的事,他回到祖國來尋找自己的發展機會。「把自己的事業做得更好,自己發展了,所在單位就能跟著發展,國家才能有所發展。」
結合自己的研究領域及當前的形勢,朱健康希望學弟學妹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夢想,並將其和大環境相結合。他說,今後幾十年,環境和糧食安全將面臨嚴峻挑戰,希望大家將夢想融入大背景,取得自己的成功。
這是夢開始的地方
「對我來說,在這樣的場合公開說話,是很難的事兒」,站上講臺,他首先承認自己「嘴笨」,「我是班上說話最少的人,現在也沒長進,緊張」。可是,一談起自己的大學時代,他卻十分放鬆,言語中還充滿幽默。
為了今天回到母校與學弟學妹們見面,朱健康特意翻出大學時代的一組照片。其中一幅是1984年朱健康在土化系上大二時,班上的十幾名同學穿著新制的深藍色校服在北京農業大學的門外拍的一張合影。照片中的同學們身形清瘦,臉上的笑容卻很燦爛。
他一一介紹照片上的同學,其中幾名同學已經成為我校的教授,還來到了名家論壇現場。他說,在農大學習的四年,雖然條件比較艱苦,卻是大家最寶貴、最幸福、最快樂的四年。
除了同學們之間的友誼,農大的幾位老師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他說,老師們對教學十分認真,特別關心學生,後來自己從教的許多風格,都是從大學時的老師們身上學來的。從小到大,朱健康在上課時常常控制不住、倒頭就睡,甚至在美國讀博士時,他曾和老師協商「一些重要內容的講授,希望等他睡醒了再進行」。大學時,他遇到一位老師,講課很有激情,能讓他時刻保持清醒,也從中受益良多。
更讓他感動的是,一位有機化學課的老師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幾位開放實驗室的老師之一,允許學生到自己的實驗室做研究並加以指導。這對他的研究工作起到了啟蒙的作用,逐漸讓自己找到了研究的興趣。
大學是朱健康夢想開始的地方,在這裡得到的關愛,經歷寶貴時光讓他覺得,自己的經歷中有「逆境」,但更多的是順境。
他說,對植物生產來講,凡是不是最優的環境,都可以稱之為逆境,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逆境,植物都不能移動逃避,而是要在這樣的條件下獲得更好的生長。人亦如此。
本次名家論壇在生命科學報告廳舉辦,是校慶110周年校友論壇系列之一。論壇由黨委宣傳部主辦,生物學院、資環學院承辦,校友會、科研院協辦。宣傳部部長陳明海、生物學院院長鞏志忠、資環學院院長吳文良、校友會秘書長周旭峰、科研院常務副院長段留生,朱健康教授的普渡大學博士生導師Raybressan等,以及500餘名師生聽取了論壇。
責任編輯:陳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