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周彤
關鍵詞:校園防疫
摘要:面對秋季學生返校,學校該如何做好校園消殺工作?負離子消殺或將成為校園防疫最理想的方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背景下,我們又迎來新的開學季。學校是人口集中度較高的場所,疫情防控又要求減少和避免聚集,如何在確保學生、教職工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好教育教學工作,是對課堂組織者、學校管理者的嚴峻考驗。那麼,面對學校防疫這道嚴峻「考題」,該如何解答?
紮實做好開學前防疫準備工作
一、基礎設施準備。包括測試體溫的場地與路徑,測試裝備的使用、保持與更換;留置觀察室的大小、位置間數和預留間數;觀察室的自助設施,門窗的密閉性和開關靈活性;一次性生活用品的處置流程,活動場地小、人員密度大、通風不良、季節性傳染病多發的學校,應當儘快建立固定消毒設施並加強管理。
二、物資準備。備足備齊基本的入學體溫測試儀器、消毒藥品、個人防護用品、留置觀察室生活用品等。
三、開展消殺清潔。開學前,各學校要開展一次集中消殺活動,每個角落都不能放過,確保學校的安全性。
落實好開學後日常防疫工作
學生開學後,也要做好日常的防疫工作不能懈怠,環境消殺仍要每天進行。日常環境消殺方式有84消毒液、酒精、負離子、紫外線等,以84消毒液、酒精最為常見,這兩種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殺滅病毒,但仍存有諸多弊端如:會對人的口腔、鼻腔、眼睛等器官具有刺激性,人需迴避且作用時間短、易燃、易爆等。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專家陶明章先生講道:相對於傳統的滅微方式所存在的弊端,人無需迴避、對人無害的負離子滅微方式更適合校園日常防疫工作。
負離子滅微是無害滅微最常見的方式,它是通過負離子把物體上、空氣中的微生物(包括細菌芽孢在內)以非高溫、非氧化、非蒸發的方式,在人無需迴避、對人無害、不影響工作生活學習等活動的前提下滅殺的方法。負離子是一種自然因子,無色無味。每當我們來到森林、海邊、瀑布等地方的時候,我們會覺得神清氣爽,這就是負離子的作用。在醫學界被譽為「空氣維生素」,在空氣淨化和療養保健方面有重要意義。
負離子之所以能起到無害滅微的效果,是因為負離子呈負電性,可以與空氣中帶正電性的pm2.5和氣溶膠等物質正負相吸,凝聚沉降至地面,從而阻斷細菌病毒傳播途徑;同時,負離子可以改變病毒衣殼內外電位極性或顛倒內外電位,時病毒蛋白發生變化,將其滅殺,其中小粒徑負離子的消殺效果最為突出,多項權威檢測顯示,在含有高濃度的小粒徑負離子的環境中,對0.3以下顆粒物的去除及殺滅病毒率均高達99.87%。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林金明先生指出:空氣中的負離子以大、中、小三種形態存在,只有小粒徑的負離子才具有較高活性,遷移距離遠,有高效的滅菌殺毒效果。所以我們在選購負離子消殺設備時一定需要注意是否產生的是小粒徑負離子。據陶明章先生介紹:當前得到眾多權威機構認證檢測、較為可靠的小粒徑負離子生成技術是:生態負離子生成晶片技術、納子富勒烯負離子釋放器技術、離子變換器技術。採用這三種技術所釋放的負離子活性高、顆粒小、濃度高,可在短時間內形成純淨的「負離子浴」環境,確保學生們在安全的環境中學習,提高課堂效率,保障日常防疫工作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