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尤其是2020年以來,天水市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農業農村部關於動物疫情防控工作的安排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全市各級畜牧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統籌新冠肺炎疫情和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紮實推進「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堅持「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工作總基調,以「防風險、保安全、促發展」為主線,以非洲豬瘟防控為重點,緊緊圍繞堅決打贏動物疫病防控阻擊戰和殲滅戰這一目標,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職責任務,加強部門聯動,落實關鍵措施,確保了我市沒有發生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動物防疫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不斷增強防控責任意識
近年來,為了切實做好動物疫病防控,確保我市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保障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市委市政府研究成立了市防制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形成了由分管副市長擔任指揮部指揮長,政府相關部門為成員的聯防聯控機制。逯克宗指揮長多次召集防控工作會、調度會、疫情分析會、調研督查匯報會,對防疫工作進行調查研究、安排部署、監督檢查,協調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相關部門聯防聯動,各司其職,緊密配合,圓滿完成了各項常態化防控任務和臨時緊急任務。
二、全面推進集中免疫,防範各類動物疫病發生
「十三五」期間,我市嚴格落實各項動物疫病防控措施,全面推進動物集中免疫工作,有效防範了各類動物疫病的發生。一是春秋兩季免疫工作的效率和質量不斷提高。我市累計調撥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豬瘟等各類疫苗1.3億頭份(億毫升),免疫各類畜禽1.2億頭(只),免疫密度100%,抗體合格率平均在89%以上(國家標準為70%)。採取鄉鎮指導,村級動物防疫員整村推進或分片包幹等形式開展動物免疫。利用免疫期間走村入戶的機會,縣、鄉、村三級防疫隊伍為養殖場戶開展了動物防疫和人畜共患病防治、場戶消毒滅源等知識的宣傳培訓。在免疫結束後,市縣兩級疫控中心隨機採集血樣,開展了免疫抗體監測,科學評價免疫質量,認真分析預警信息,為科學防範疫情提供依據。二是人畜共患傳染病得到有效控制。我市採取「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逐步淨化」的防控策略,嚴格落實監測淨化、檢疫監管、無害化處理、應急處置等綜合防治措施,積極開展場戶和區域監測淨化工作。全市累計檢測奶牛布病1.28萬頭,陽性2頭;檢測奶牛結核病2.1萬頭,陽性2頭;檢測羊布病19.07萬隻,檢出陽性276隻;對檢出的陽性動物全部進行了撲殺和無害化處理。同時,對狂犬病、包蟲病、炭疽、寄生蟲病擴大了免疫範圍,提高了免疫密度,有效遏制了各類人畜共患病的發生。三是養殖場區消毒滅源不留死角。在每年的3月和8月開展集中消毒滅源活動,專業技術人員深入養殖場戶開展了消毒滅源技術指導,督促養殖場戶科學增加消毒頻次和範圍,加強了對墊料、飼料、糞便、圈舍、籠具、車輛等的消毒滅源。全市累計投入強力消毒靈、生石灰等各類消毒藥品440多噸。四是應急快速反應能力不斷提升。市縣區都能按照《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天水市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組建由畜牧、農業農村、公安、交通、交警、衛健等部門組成的應急隊伍,並按照疫情「早快嚴小」的處置原則,開展疫情應急演練,增強各部門間協作配合意識,提高防疫人員對重大動物疫病的鑑別、診斷、追溯和處置能力。同時,各縣區都能充實應急物資儲備,確保現存防疫物資能夠應對一起中等以上規模疫情,真正做到了「平時多演練,戰疫不慌亂」。五是動物疫病防控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全市實施動物防疫目標管理責任制,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雞新城疫、布病、狂犬病、炭疽、羊痘等重大和主要動物疫病得到全面防控,羊蟎病、羊胃腸道線蟲病、牛羊肝片吸蟲、羊焦蟲病等主要寄生蟲病進行了大面積驅治。豬、牛、羊、雞因病死亡率分別控制在3.25%,3.5%,0.40%和1.35%以下。「十三五」期間,動物疫病防控科技推廣能力整體得到了提升,我市立項並完成動物防疫科技項目5項,其中獲得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2項,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三等獎1項,天水市科技進步獎3項。我市連續8年榮獲全省動物防疫考核一等獎。
三、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積極防控非洲豬瘟疫情
2018年8月非洲豬瘟疫情傳入我國以來,我市快速反應,加強部門聯動,細化責任分工,創新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各項防控措施,確保了我市沒有發生非洲豬瘟疫情。一是充分發揮市防制重大動物疫病指揮部各成員單位作用,嚴格落實各自職責,強化聯防聯控,各成員單位相互協作,緊密配合,形成了共克時疫的強大工作合力。畜牧、林業部門加強人工飼養野豬及林區野豬排查監測;交通運輸部門發揮公路檢查站、高速收費口配合檢查作用,對過往運輸畜禽車輛進行查證驗物;交警部門配合畜牧部門24小時值守省級百花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和臨時設置的檢查卡口,引導車輛進行檢查;公安部門對違規調運衝卡案件進行偵辦,震懾了違規調運傳播疫情的不法分子;市場監管、住建、畜牧部門對餐廚剩餘物實行全鏈條閉合監管,杜絕了餐廚剩餘物飼餵生豬現象。其他部門也能按照指揮部要求開展工作,聯防聯控機制更加順暢。二是按照「市部門領導包抓縣、縣中心幹部包鄉包大場、鄉幹部包村包小場、村級防疫員包戶」 的「四級包抓」制度,實現了養殖場戶網格化「一對一」監管。利用場內監控、微信視頻等手段開展排查,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小了入場檢查傳播病毒風險。三是開展非法調運專項打擊行動,不斷加強調運監管工作力度,嚴格落實跨省生豬調入申報、落地報告、到場監督、隔離觀察、運載生豬車輛備案等制度,嚴防來自疫區、高風險區運載生豬及其產品的車輛進入或途經我市。落實百花公路動物防疫監督檢查站24小時值守制度,把好我省東大門。據統計,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排查生豬3837.44萬頭次,屠宰檢疫生豬18.5萬頭,檢測非洲豬瘟樣品 2.9萬份,排查檢疫檢測結果均為陰性;共檢查動物運輸車輛15540 輛,辦理違規調運生豬案件118起,行政處罰30.3 萬元。加大了生豬屠宰環節監管,嚴禁無檢疫證明、無標識的生豬入場屠宰,全市4個生豬定點屠宰場都配備了非洲豬瘟檢測設備,能夠在駐場官方獸醫的指導監督下按「頭頭採、批批檢、全覆蓋」的要求開展非洲豬瘟檢測工作,沒有發現疑似非洲豬瘟生豬。
四、加快獸醫實驗室建設,不斷提升檢測預警能力
一是不斷加大獸醫實驗室建設力度,全市現已建成獸醫實驗室8個,其中:市級獸醫實驗室1個,縣級獸醫實驗室7個。秦州區、麥積區、武山縣獸醫實驗室具備分子學、病原學檢測能力。全市有5個獸醫實驗室具備非洲豬瘟病毒檢測能力。二是不斷加強獸醫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落實各項操作制度,規範實驗室樣品接收、保存和管理,嚴禁帶外傷和未穿戴防護用品人員進行實驗室工作。三是不斷加大獸醫技術人員引進培養力度,全市現有獸醫實驗室專職工作人員40人,其中研究生學歷7人,為科學評估動物疫情形勢提供了人才保障。我市連續三屆在全省動物防疫技能競賽中蟬聯冠軍,並獲團體一等獎。
五、加大宣傳培訓力度,提高從業人員防疫能力
「十三五」期間,全市舉辦了727期(場)防疫從業人員培訓班,累計培訓市、縣區、鄉鎮、村四級動物防疫技術人員1.43萬人次,發放各類防疫資料3.2萬份。為了強化村級防疫員培訓效果,提升實地操作能力,市畜牧獸醫局籌措資金拍攝動物防疫技術操作微視頻20個,防疫員可以通過視頻,學習採血、打針、防護、消毒等規範的操作,這種培訓模式受到了省農業農村廳多位專家、領導的好評和表揚。同時,利用廣播、電視、網絡、報紙等各類新聞媒體,採取開辦專欄、播放專題講座、張貼標語、發放宣傳單、科技三下鄉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動物防疫知識,擴大了動物防疫宣傳覆蓋面。
六、加大防疫經費投入,全力保障動物疫病防控
「十三五」期間,市縣、區兩級財政累計投入動物防疫經費3900萬元,其中市級財政落實1900萬元,縣級財政落實2000萬元。同時,各縣區都能落實鄉鎮獸醫機構落實5000~20000元的防疫經費,這些經費的落實為紮實做好全市動物防疫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財力保障。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省、市有關動物防疫安排部署,按照《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全面落實各類防控措施,有效推進重大動物疫情防控,為全市畜牧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