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領跑全球產業發展 踐行脫貧歷史重託

2021-01-15 中國電力報

「十三五」能源發展成就之七 領跑全球產業發展 踐行脫貧歷史重託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這是突破提升的五年,光伏行業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十三五」裝機目標,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矽、組件、電池片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不斷更新的記錄,成為了行業進步的最好證明。

這是優化升級的五年,各地區消納情況持續好轉,棄光率棄光電量連年「雙降」,補貼強度持續下降。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填注更多活力。

「十三五」時期,我國太陽能行業不斷突破,深耕創新,日益完善,書寫出了一份異彩紛呈的發展畫卷。

提前兩年完成裝機目標,消納形勢持續好轉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太陽能行業的「十三五」發展,那一定是「出乎意料」。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行業預期,成為了太陽能人為推進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發展送上的最好禮物。

「十三五」之初,《太陽能「十三五」規劃》即明確,「到2020年底,光伏發電裝機達到1.05億千瓦以上」,為我國光伏行業發展指明方向。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17年底,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量1.3億千瓦,提前實現「十三五」光伏裝機指導性目標。

在國家能源局及相關部門的指引下,光伏發電行業選擇了「乘風破浪」,繼續闊步向前。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國光伏發電裝機容量達到了2.28億千瓦,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任務目標一倍有餘,其新增裝機容量更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大幅超出行業預期,成為了一張新的中國名片。

「十三五」期間,得益於用電負荷持續快速增長、可再生能源項目建設布局不斷優化、電網調度運行考核力度不斷加強等因素,光伏發電裝機規模在飛速增長的同時,曾長期困擾行業發展的消納問題正日漸得到緩解。

據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僅2020年前10月,我國光伏發電量就達到了22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7%,位居全球首位。同時,我國光伏發電利用率達到98.3%,同比上升0.2個百分點,較「十二五」末期提升了9個百分點,消納形勢持續好轉,為推進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從「兩頭在外」到全球領先,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曾經,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只是歐美等發達國家光伏產業的「代工廠」,「兩頭在外」的窘迫讓行業發展步步維艱。近年來,得益於國家能源局等能源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鼓勵引導,我國光伏發電產業鏈體系日漸完善,設備製造、系統應用領域發展成績斐然,現已建立了從上遊高純晶矽生產、中遊高效太陽能電池片生產、到終端光伏電站建設與運營的垂直一體化體系,形成了完整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光伏新能源產業鏈條,為行業搶佔全球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據業內統計,2020年,我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的產能在全球佔比分別達到69.0%、93.7%、77.7%和69.2%,分別增長了7.4、2.9、4.0和0.9個百分點,產品產能和產量高居世界第一,已成為全球光伏產業發展主要推動力量之一。

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有量的增加,更要有質的提升。在裝機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光伏產業太陽能電池和組件的轉換效率也不斷更新紀錄。截至2019 年底,規模化生產的單多晶電池平均轉換效率已較2015年分別提高約4個和3個百分點,異質結等先進電池平均轉換效率達23.0%,多項技術革新領跑全球產業發展。我國光伏產業已由「兩頭在外」的世界加工基地,逐步轉變成為全產業鏈全球光伏發展創新製造基地。

更可喜的是,在全產業鏈規模化發展及項目全國統一競價等機制的有力推動下,光伏發電企業不斷加強系統優化和成本控制,有效降低工程造價,2019年的光伏發電單位平均造價較2015年降幅約為49%,達到了4000元/千瓦左右,為行業實現平價上網奠定重要基礎。

「十三五」時期,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也取得了較大發展。自2016年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太陽能熱發電示範項目以來,我國太陽能熱發電行業發展不斷提速,截至2019年底,累計裝機42萬千瓦、全球佔比達到6%,產業鏈主要相關企業近300家。同時,首批示範項目之一的德令哈50兆瓦光熱電站實現滿負荷運行,調峰深度和速度均明顯優於常規火電。

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廣核主導的提案《槽式太陽能光熱發電站集熱系統性能試驗規程》也已順利通過投票立項,成為我國主導的第三項光熱領域國際標準,為我國太陽能行業發展長卷上再添一顆閃亮的明星。

扶貧環保同步發力,新能源優勢日益凸顯

「光伏發電扶貧,一舉兩得,既扶了貧,又發展了新能源,要加大支持力度。」

「在具備光熱條件的地方實施光伏扶貧,建設村級光伏電站……是解決深度貧困的好辦法。」

……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為貧困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指明方向。光伏扶貧項目成為了貧困地區增強經濟發展活力和發展後勁的有力武器。

2015年光伏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國家層面分5批下達光伏扶貧專項建設規模或計劃,並在光伏發電規模管理中對光伏扶貧給予特殊支持,鼓勵各地使用商業光伏指標建設光伏扶貧項目,為光伏扶貧項目的發展規劃路徑、做足準備。

在各地區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十三五」期間,光伏扶貧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目前,光伏扶貧項目建設任務全面完成,累計建成光伏扶貧電站2636萬千瓦,惠及6萬個貧困村、415萬貧困戶,每年可實現電費和補貼收入約180億元。光伏扶貧已成為貧困縣推進產業扶貧的新業態,貧困村集體經濟「破零」的重要產業支撐,為我國提前兌現2020年全面脫貧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除了「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的鄭重承諾,我國光伏發電行業肩上擔負的還有推進我國能源清潔轉型的歷史重託。

2020年11月初,生態環境部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全國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管理辦法(試行)》兩份徵求意見稿,披露了全國碳排放交易市場的基本運行規則,明確了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以下簡稱「CCER」)抵消機制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此,光伏發電等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碳排放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據了解,截至2020年12月8日,作為我國首批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之一,於2013年啟動的深圳碳市場配額累計總成交量約5806萬噸,總成交額約13.8億元,為地區綠色低碳發展作出突出貢獻。

從光伏項目開發CCER的經驗來看,100兆瓦的光伏項目每年可以開發出11萬噸CCER,全生命周期內最多可開發21年、231萬噸CCER。可以預計,在「30·60」碳發展目標指引下,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行業,將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佔據更重要的位置,為加快推進我國「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作者:謝文川 伍夢堯

相關焦點

  •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這是突破提升的五年,光伏行業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十三五」裝機目標,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矽、組件、電池片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不斷更新的記錄,成為了行業進步的最好證明。
  • 西部機場集團「十三五」高質量發展紀實
    「十三五」以來,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8條,通達全球36個國家、74個樞紐城市,「一帶一路」國家覆蓋率超過30%,初步形成「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網格局,構築起向西開放的門戶地位和聯通歐洲的主通道優勢,打通了陝西「走出去、引進來」的經脈網絡。
  • 湖南省「十三五」太陽能發展規劃
    湖南省「十三五」太陽能發展規劃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 前言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太陽能光伏發電是技術成熟、產業化程度高的太陽能利用方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推廣光伏發電應用是我省優化能源結構、落實節能減排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帶動光伏產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近來年,隨著光伏發電技術進步和成本下降,在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動下,我省太陽能光伏發電獲得了較快發展。
  • 雞西市石墨產業十三五發展綜述
    石墨蓄能材料、密封材料、耐火材料、超硬材料、石墨烯紡織材料……「十三五」以來,我市生產的石墨新材料、新產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讓素有「黑金」美譽的石墨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輝。不斷向中高端邁進的石墨產業,正在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源泉」,石墨產業已然成為雞西「經濟引擎」。我市擁有「中國石墨之都」之稱號,擁有豐富的石墨資源、優越的石墨品質和雄厚的產業基礎。
  • 建設國際航空樞紐增強「西引力」全面服務區域高質量發展——西部機場集團「十三五」高質量發展紀實
    「十三五」以來,西安鹹陽國際機場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8條,通達全球36個國家、74個樞紐城市,「一帶一路」國家覆蓋率超過30%,初步形成「絲路貫通、歐美直達、五洲相連」的國際航網格局,構築起向西開放的門戶地位和聯通歐洲的主通道優勢,打通了陝西「走出去、引進來」的經脈網絡。
  • 鳳臺「十三五」跑出發展「加速度」
    「十三五」期間,面對多重困難疊加、多重風險交織的考驗,我縣始終踐行新發展理念,努力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全面開創了現代化美好鳳臺建設新局面,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啟動實施主城區西進、開發區北上戰略,發展空間拓展8.16平方公裡。
  • 【數說「十三五」】新興優勢產業蓬勃發展 太陽能發電量年均增長14...
    這是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光伏產業園區拍攝的三峽新能源500兆瓦領跑者項目太陽能電池組件(2019年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  「十三五」以來,我省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等新興產業。
  • 國內外太陽能光熱發電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
    因此,太陽能光熱發電被視為未來取代煤電的最佳備選方案之一,已成為可再生能源領域開發應用的熱點。尤其是最近十年,光熱發電發展步伐迅速。太陽能資源開發相對較早的美國、西班牙兩國,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商業化進程,都在全球位列前茅。其他太陽能資源國也相繼出臺了各種經濟扶持和激勵政策,宣布建設更多新的光熱電站,大力發展光熱發電產業。
  • 「數說「十三五」」新興優勢產業蓬勃發展 太陽能發電量年均增長14...
    這是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光伏產業園區拍攝的三峽新能源500兆瓦領跑者項目太陽能電池組件(2019年10月31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十三五」以來,我省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產業、高技術製造業等新興產業。
  • 與時代的化學反應 華僑城「十三五」跨越發展
    業績躍升今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十三五」期間,文化產業和旅遊業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加凸顯,成為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正是在這五年間,華僑城集團全面開拓布局,從深圳邁向全國,以「文化+旅遊+城鎮化」「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發展模式,積極承接文旅融合、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投資和建設項目覆蓋全國近百座城市,成功躋身全球旅遊集團三強、領跑亞洲。
  • 太陽能未來發展趨勢 太陽能行業的市場發展前景展望
    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能等。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化工能(如醚基燃料)、核能等。根據《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要求提高己有外送容量中光伏發電的規模和比例,單個基地外送規模達到100萬千瓦以上,總規模達到1220萬千瓦。到2020年,太陽能年利用總規模達到1.5億噸標煤,其中太陽能發電年節約5000萬噸標煤;太陽能熱利用年節約9600萬噸標煤,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8億噸,減少硫化物排放690萬噸。
  • 太陽能光熱發電 產業發展大幕將啟
    據了解,太陽能光熱發電從1986年就開始出現,但裝機一直較少。2008年起,全球光熱發電裝機量開始快速攀升,2014年新增裝機92.5萬千瓦,累計裝機規模435萬千瓦。其中累計裝機規模最大的是西班牙,佔比57%,美國以38%居第二。2014年新增裝機美國第一,印度第二。
  • 潮湧奮楫千帆競——「十三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巴東答卷
    「鄂西門戶」巴東縣,作別「十三五」、迎接「十四五」,以「穩中求進」足音,蹚過改革深水、翻越貧困大山,見證實力躍升晉位、綠色底蘊篤厚的5年。回眸「十三五」,巴東扔掉國家級貧困縣帽子,經濟總量穩居全州「前三甲」,發展質效「好」字當頭、「優」字增彩,城鄉畫卷頻頻點睛、生態底色持續擦亮、改革風潮激蕩風雷、民生故事節節精彩。
  •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
    山東舉行「十三五」時期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新聞發布會,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出席發布會,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我們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邀請省海洋局局長張建東先生,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高立平先生,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郭鵬先生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海洋經濟(海洋產業)發展成就,並回答記者提問。  首先,請張建東局長介紹有關情況。
  • 【輝煌「十三五」】「兩個一切」決戰推進脫貧攻堅讓發展成色更足
    這個名叫新一農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是貧困戶汪六一,他「進山」8年來奮鬥不止,修路挖塘養山羊,種植油茶、綠茶、白茶、黃金茶,在脫貧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現在,汪六一不但實現了自主脫貧,運營的合作社還幫助了8戶貧困戶增加收入,主動引入投資合作建設的「牧谷山莊」鄉村旅遊項目,目前已經基本成型。    汪六一隻是貧困戶勵志脫貧的一個縮影。在樅陽,這樣的名單會有一大串。
  • 2018年中國光伏產業發展現狀分析及未來發展前景預測
    隨著全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該技術得到了許多國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全球範圍內廣泛使用。尤其在二十一世紀,光伏產業以令世人驚嘆的速度向前發展。2000年至2016年間,全球累計裝機容量自1,250MW增至304,300MW,年複合增長率高達40.98%。
  • 中國太陽能電池行業發展監測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2026年)
    截至**對新能源的開發主要集中在太陽能、氫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陽能資源豐富、分布廣泛,是最具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隨著全球能源短缺和環境汙染等問題日益突出,太陽能光伏發電因其清潔、安全、便利、高效等特點,已成為世界各國普遍關注和重點發展的新興產業。
  • 2017年太陽能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及展望
    新近才被人類開發利用、有待於進一步研究發展的能量資源稱為新能源,相對於常規能源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科技水平情況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內容。當今社會,新能源通常指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氫能等。  按類別可分為: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氫能、地熱能、海洋能、小水電、化工能(如醚基燃料)、核能等。
  • 因水致貧 以水脫貧——安徽潁上縣發展「三水」產業助推脫貧
    潁上縣立足沿淮區域特徵、緊盯窮在水上癥結,探尋以水脫貧治本之策,結合水資源豐富的優勢,確定以「人給水出路,水給人生路」思路,按照「宜水則水、宜牧則牧、宜漁則漁」的原則,變「對抗」為「適應」,堅持窮在水上富在水上,著力發展水產養殖、水禽養殖、水生蔬菜「三水」產業,走農牧結合、立體種養產業脫貧發展之路。
  •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
    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日前,工信部電子信息司發布《中國光伏行業發展路線圖》(2016年版),(以下簡稱《路線圖》),《路線圖》涵蓋了光伏產業鏈各環節,涉及多晶矽、矽棒/矽錠/矽片、電池、組件、平衡部件、系統等各環節的62項關鍵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