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防疫: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學校的「安全掙扎」

2021-01-07 澎湃新聞

疫情衝擊之下,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難免陷入停頓。在「保命優先」的關鍵時刻,「前線上時代」的教育、文化藝術往往因其必需人流集聚而無奈讓位。當疫情得到或有望得到控制,那些早先被按下「暫停鍵」的公共事務開始重歸社會聚焦,教育界的複課在其間頗受關注。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各級學校在面臨大流感浪潮時亦經歷了一次驚心動魄的「安全掙扎」。這段罕為人知的美國學校抗疫史,始於教育界、社會公眾對學校安全與否、開學是否必要的細緻觀察及真切傾訴。

「危險的學校」與「必要的開學」

1918大流感在美利堅肆虐之際,絕大多數美國學校也未能倖免。雖然經歷了20世紀最初幾年的衛生改革,美國公立學校的防疫形勢仍極為艱難。翻閱當時出版的報紙,諸如「在公立學校讀書的女兒感染了嚴重流感」、「小伊芙琳和她幾位同學都在學校染上了流感」等新聞此起彼伏。不得不說,在易感人群保護、疑似病例檢測條件幾乎為「零」的1918年,人員集中的學校確實容易孳生「毒窩」。同時,在1918年10月,也即美國大流感高峰「黑色十月」的新聞裡,校醫、學校護士因患流感而外出就醫之事屢見不鮮。1911年前後,美國公立學校衛生工作較之先前的最大進展便是全面增配校醫。由此可見,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學校醫護人員大量患病帶給學校防疫的危害難以估量。

圖1 著制服的美國學校護士(1917年)

流感暴露之下,美國各級學校紛紛停課休假。很快,教育專家們就對流感閉校憂心忡忡,這種連帶衝擊完全溢出了衛生事件的邊際。1918年11月,威斯康星州教育部門長官向媒體感慨:「流感肆虐改變了許多先前計劃……封校將對孩子們產生很大影響。」兩個月後,內華達州卡森市雷諾學校短暫複課即被迫再次因疫情停擺。學校委員會的報告指出:「目前本市大約有43%的在校生被迫離校,其中不少人對大流感這種疾病甚感恐懼。」那麼全面複課是否可行?顯然大流感疫情並不允許美國教育界如此操作:據醫生報告,自雷諾學校恢復開課以來,罹患流感的學童數量就出現了明顯上升。

一些管控較松的學校在1918年底選擇繼續教學,然而由此帶來的流感校內傳播問題不容小覷:1918年12月,西維吉尼亞州各市初等學校的到課率為62%至85%不等,當地報紙就此給出了「在當前形勢下學生到課率已很不錯」的評價。此外,大流感衝擊還增加了學齡兒童家長是否送孩子入校的疑慮。1918年末,美國「免費鞋子」基金負責人驚訝地發現,近期募集給貧困兒童的鞋子數量與日俱增,他解釋稱「流感是造成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捐贈者捐出了本為孩子上學準備的鞋子」。

與此同時,教師因躲避流感而逃離單位的問題,使得教育界孜孜以求的複課難上加難。1918年10月10日的《每日時報》簡訊稱,三一學院兩位教師因「學校裡出現了一些流感病例而回家休息」。而到了十月下旬,一些定居城市的教師因學校關閉,同時擔心疫情而返回小城鎮、鄉村家中。北達科他州魔鬼湖區的地方媒體就連續發布了本鄉在外教師貝茜、弗羅內、安德森、阿布雷赫特等四人歸家賦閒的消息。有些地區自十月停課後因疫情形勢嚴峻,反覆推後開學時間,部分學校在十二月初便已聯繫賦閒老師,通告「流感假」至少延續至聖誕節後。可見,「師生皆散」的美國學校,在大流感「復學路」上可謂舉步維艱。

1918大流感期間的美國學校是危險的,但綜上所列史料,那一刻美國社會不僅面對著「危險的學校」,更呼喚著「必要的開學」。當歷史翻過1918年最後一張日曆,嶄新一年裡美國教育如何渡過疫情停課難關成為了更多利益關切者的敏感話題。1919年1月24日,《肯德裡克公報》文章《致學校贊助者》惋惜而焦急地寫道:「流感橫行與學校關閉已造成了一種我們必須直面、解決的狀況。時間損失是如此之大,我們必須作出特別努力,使學校在今年餘下時間裡能夠順利開展教學工作。」不獨把持學校管理權力的成人力求迅速解決「流感後遺症」,年幼的學童們也對走出流感陰影、回歸校園滿懷期待。1919年4月,《時代先驅報》在消息欄記錄了俄勒岡州喬治·西蒙斯先生小女兒的疫期體驗:「她已經在城裡待了幾個星期,很想去上學,但由於流感橫行,學校停課了,她非常失望。」

既然非開學不能解決流感與教育間矛盾,那麼,選擇最妥善的疫期校園管理,已成為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教育「自救」的關鍵一環。

圖2 正在服務兒童的美國校護(1903年)

「安全島」:關緊的校門與緊盯的健康管理

1918大流感一貫被醫學史描述成出現在軍營、戰壕、繁華城市等人流密集空間的「擁擠病」。此言不差,然而深挖1918大流感防疫歷史,我們不難覺察到:同樣是人流密集空間,美國學校卻在這場曠世大疫中屢現奇蹟。得益於妥善管理,一些周遭環境流感肆虐的美國學校竟然化身疫期「安全島」。

1918大流感疫期美國學校構築「安全島」的第一策略便是封閉校園。聖瑪麗學院學生南希·哈裡斯曾就此類措施致信當地媒體,驚喜地談到:「本市有許多流感患者,但到目前為止在學校沒有出現病例。我們學校已經被隔離到沒有人可以進出的程度,這樣學校就有效防範了流感。」同樣,西維吉尼亞州法斯芬學校在1918年聖誕節前後啟用了學校檢疫嚴管措施:「禁止遊客入校參觀,校內人員不得隨意進出,不得外出購物,禁止走讀生入校。」至1919年1月底,該校區未發現任何流感病例,因而被地方社會奉為學校防疫圭臬。更為令人驚奇的是,即便是在「黑色十月」這樣流感爆發期,美國學校的封閉舉措也能起到極為突出的積極效果:北達科他州梅維爾師範學校那段日子裡「一直正常運營,沒有任何學生染上流感。學生和老師們均未離開這片校園,並已經採取一切措施預防此病」。

部分美國學校在1918大流感期間形成「安全島」,還得益於強化了人員健康信息管理。1918年10月30日,貝爾丁市衛生部門發布告示,要求學校嚴格管控流感疫情,明確「因患流感而被學校送回家的兒童至少在家中居留五天,如果衛生部門沒有提供官方籤署的「許可證」,那些患兒將「不被允許返回學校」。

愛達荷大學則於師生健康信息採錄方面率先增強應對。1918年11月15日,位於美國莫斯科的愛大計劃恢復課程。在題為《做好準備重新開啟大學》的採訪實錄裡,校領導盧瑟宣布愛大重開後將就校園管理「執行嚴格的軍事化紀律」,具體措施主要針對師生健康信息實時更新:

1、除總醫官給予書面批准者外,全體師生均需及時向組織匯報健康狀況

2、在校師生一旦感覺身體不適,需第一時間向醫務部門報告

圖3 1911年愛達荷大學行政樓,此校堪稱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大學的「抗疫標兵」

無獨有偶,時任愛達荷大學體育課程主管的布萊·馬斯特也積極聯合幾位同仁,本著「和平時期要準備戰爭」的原則,為「防止流感再次侵入這所大學校」,制定了一套面向校內外公眾的防流感健康指南。在「保持健康(環境)」、「溫暖地飲食(生活)」兩條總綱之下,該指南囊括的部分規約至今看來仍較為合理:

1、自習室、圖書館和教室應該通風良好,管理教室的職工有責任確保這點。同時,校舍室內溫度不應超過華氏65度(35℃)

2、室內不要穿太厚的衣服,在室內穿毛衣是學生患感冒的最常見由頭

3、晚上就寢時保持窗戶開啟通風

4、冬季午餐不要冷食,午餐時間一定要享用熱餐,哪怕只是一盤濃湯

5、缺乏適宜運動以及過度飲食都會為流感創造滋生條件

6、在運動之後避免突然乘涼

愛大體育專業教師們的上述提議為該校乃至更多借鑑本方案的學校提供了「下沉」防疫良方。此方案的優勢在於不僅管住了學校空間,更通過科學關懷學生個體健康,築牢生與生之間的疫期「安全島」長城。在1918大流感期間,也有美國高校及時提出了保持社交距離要求:1920年2月,阿肯色州立大學900名在籍學生中有15人罹患流感。校方旋即強化了疫情防控要求,命令全體師生「除了常規課程或有嚴格衛生措施保障外,一律不準以任何形式扎堆聚集」。合理管控校內人員,為疫期學校「安全島」的誕生夯實了基礎。

1919年1月,新聞撰稿人頗為讚許地評價了列剋星敦地區的高校防疫成績:

「流感在列剋星敦並不像許多其他地方那樣嚴重。由於那裡坐落有許多大學院校,而且大學好像軍營一般,所以我們採取了額外預防措施。嚴格管理與列剋星敦受流感衝擊較小之間可能有顯著聯繫。」

圖4 1920年美國媒體刊登的日本女學生戴口罩上學照片, 「流感面罩」在1918大流感疫情期間的美國學校也有推廣

可見,1918大流感疫期美國學校的「安全島」既「獨善其身」,也能幫助屬地提高防疫效率,從而「兼濟天下」。上述「安全島」案例,為我們呈現了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學校抗疫的積極一面,其中某些史實甚至是絕對樂觀的。然而,點狀的學校「安全島」斷不能徹底釋放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社會的重重重壓。為此,習慣於炒作包裝的美國輿論,開始為學校防疫局面「製造樂觀」。

製造樂觀

絕大多數傳染病的疫情發展不是「垂直上升、垂直下降」,而是在波峰與波谷間徘徊往復。在疫情處於相對波谷階段,全社會亟需填補疫情波峰時推遲的各項正常工作。政府官員、團體領袖們明白:在這個時刻,他們理當向「恐疫」公眾注入樂觀,幫助社會成員重樹生活信心。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輿論、教育管理者正是在如此「製造樂觀」氣氛下,積極淡化學校防疫困難,一幅有意為之的「平安學校圖」徐徐展開。

在1918大流感爆發前夕,美國教育界及相關輿論就已錯誤認為學校流感盡在掌控。1917年4月,教育部門專職醫官、醫學博士羅蘭·克羅斯在接受《奧格拉拉光明報》訪談時高度樂觀地表示:

「(學校衛生)條件已煥然一新。近年唯一見於在校兒童的流行傳染病是流感。不過,憑藉迅速隔離、醫療護理,流感傳播得到了一定遏制。學校拒絕讓流感患兒進入教室,這種『機構型』傳染病因此得到了有效管控。」

可惜正如前文所言,當不久後1918大流感席捲而來之際,羅蘭所謂「有效管控」迅速敗下陣來。可能是因為意識到盲目自信實有風險,也或見識了此輪疫情的來勢洶洶,「黑色十月」到來後,美國教育界、輿論不再一昧宣揚學校抗擊流感能力。但為學校安全「製造樂觀」的行動不曾休止,有關輿論採取了儘可能克制的學校疫情表達,以此「柔性策略」替代大張旗鼓宣傳。

1918年10月18日,肯德裡克中學校方向媒體透露:「雖然有些學生因染上流感被迫離開學校。但僅在此病引發任何危險之前,學校才會及時關閉。」差不多同一時間,康乃狄克州公立學校的管理者們與地方衛生官員舉行了專題磋商,綜合考慮疫情形勢後,康州教育管理者們公布:委員會決定暫時關閉學校一至數周,但無意終止學期課程。即便是疫情擴散苗頭明顯之時,部分美國學校仍在盡最大努力壓低輿論緊張:1919年1月21日,《密蘇裡晚報》在報導高中流感疫情時引述校方意見,對兩位教師、21名學生感染並休假的嚴峻情況施以遮掩:「比前一周更差但尚未構成緊急情況。」撰稿者在事實陳述後坦白己見,往往是有意規避讀者意見走向與寫作設想相反之徑。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教育界、輿論淡化學校防疫困難,並非出於惡意,因而我們也不能冠之以「欲蓋彌彰」之罪。但是,疫情警報之下為學校披上「安全馬甲」的做法,難免會損害師生安全利益。用「不知情」換取「不恐懼」的「鴕鳥策略」,並無法根治1918大流感中美國學校的「防疫之痛」。

在疫情波谷階段,美國教育界、輿論更是朝著復學總目標,踴躍地為學校安全「製造樂觀」。1918年11月28日,密蘇裡州一文法學校登報介紹近期辦學情況,主辦方對大流感疫情抱持極樂觀態度,對接下來的教育工作滿懷期望:「參與本課程的人數增長很快。大流感已經過去,許多因為這個原因而不得入學的朋友正在重歸課堂。」圖5是北亞利桑那州師範學校斥資在報紙刊出的巨幅廣告。圖像中部醒目地印刷著「學校裡沒有流感了」一語,並環飾邊框以顯強調。學校為攬回老生、招募新成員而被迫特別聲明「沒有流感」,一來直觀證明了1918大流感對教育事業衝擊之大,另一方面也充分寫照了美國教育界爭取克服流感衝擊,使學校回歸正軌的極大決心。

圖5 招生廣告:「學校裡沒有流感了」

 

圖6 1955年美國學童準備接種流感疫苗

疫情之下,人數眾多、人員聚集頻繁的學校難免會為病魔「光顧」。隨著醫療技術飛躍,流感疫苗等新一代防疫物資逐步充實了「二戰」後美國學校的防疫「武器庫」。宏觀地看,美國教育機構,尤其是中小學已與1918大流感窘境漸行漸遠。不過歷史已然證明:沒有一種防疫手段是萬全萬能的,只要人類教育體制不發生全局變革,疫情之下的學校「安全掙扎」還會照搬舊例上演。近日各地高等院校、中小學陸續開啟秋季學期線下教學,學校新冠疫情防控成為社會敏感話題。大洋彼岸的美國教育界也「同面一敵」:截至2020年9月初,美國已有1500所大學爆發新冠疫情,校內總病例逾5萬。在全球疫情進程尚不穩定的今日,我們很難預計世界各學校還需經受「安全掙扎」多久。但1918大流感期間,美國教育先人留下的記憶已在啟示我們:疫情相對可控階段,我們應當對學校、線下教育給予更大信任,同時對學校防疫工作長期重視、科學調度、充分警惕。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不只醫藥事:1918大流感下美國的「口罩社會史」
    為向社會公眾供給充足而安全的防疫口罩,美國各地紅會組織紛紛動員起來。1918年10月17日,堪薩斯城紅會的75位女性志願者為當地榮軍醫院趕製了五千份紗布敷料。其中一部分捐贈就被榮軍醫院改制成60副口罩,配發給診療流感患者的護士。一天後,應當地衛生局要求,8000多隻不同種類的口罩又被西雅圖紅會發放給來自本市各行各業的申請者。
  • 科學唱戲,商業變聲:1918大流感「間冰期」的全民危機
    1918年10月,美國遭受大流感重創,發病、病死率均居高不下,駭人聽聞。這段後來被醫學史定名為「黑色十月」的慘痛光景,給美國社會留下難以彌合的巨大創傷。1919年,美國迎來了1918大流感「間冰期」。與此同時,一場由「黑色十月」後瀰漫的,全民危機感發酵的,科學唱戲、商業變聲的大流感社會活劇揭開了大幕。
  • 洪緯|1918年大流感時期的洛克菲勒研究所
    1917年4月,時任美國總統的伍德羅·威爾遜(Thomas Woodrow Wilson)在缺乏充分準備的狀態下宣布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不久,一場殃及全球三分之一人口的大流感在美國爆發,隨即橫行施虐、荼毒生靈。據估計,這場流感至少造成全球五千萬人死亡,成為現代歷史上最具災難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之一。
  • 研究:武漢疫情臨床嚴重性堪比1918年大流感
    一項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在武漢(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新冠肺炎死亡率比2009年甲型H1N1流感和季節性流感都高,有症狀病人的死亡風險(symptomatic case-fatalityrisk, sCFR)與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相當,顯著高於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 為什麼1918年大流感如此致命?一段跨越近半世紀的科學追蹤史
    他在當地聽到了一些關於大流感流行的傳說。現在,他知道當年患者的線索,也知道如何在凍土上挖掘操作,也許,他真的可以去試一試,揭開1918年那場大流感留下的謎團呢?為了安全起見,他把四份樣本分別用了四種渠道郵寄給美國病例研究院的陶本伯格。赫爾丁站在郵局門口,滿懷忐忑,他不敢期待他的努力能解開歷史的謎團,但他已經圓了 46 年前的那個夢想。
  • 高度懷疑新冠病毒來自1918年大流感的延續
    新冠病毒越來越像是又一次大流感。1918年,美國堪薩斯州發生一種致命的病毒(後被稱為西班牙流感),之後該病毒肆虐全球,奪走了無數人的生命,世界範圍內的死亡人口達到2500萬以上。西班牙流感成為了世界上傳播最廣致死性最高的一次傳染性疾病。
  • 2020感恩節:崇尚自由的美國人如何度過?1918大流行給出了警示
    其實,1918年大流行期間感恩節的經歷已經給世人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從1918年11月下旬開始,一種致命的流感病毒在短短幾個月內殺死了近30萬美國人。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流感之一,最終感染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數超過5000萬。
  • 西班牙大流感時期的美國人民如何「抗疫」
    俄亥俄州西南部一名婦女的日記記錄了1918年流感大流行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農業工作和生活,在這個國家努力應對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時候,這些日記給她的後代帶來了安慰和希望。1918年10月7日,星期一,在威爾明頓一個「多雲且涼爽得多」的日子,露西·范德沃特·考克斯在日記中寫道:「因為『西班牙流感』,所以沒有學校開學。」她於1964年去世,享年84歲。
  • 鏡子 | 美國,1918,從一艘船開始
    年的美國大流感簡直是一面鏡子。《美國醫學會雜誌》駁斥了官員們的論調,指出:「在這場流行病中,流感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必須給每個病人實施最完全的隔離才能保證人們的安全。」可是政府能夠做到「關閉所有公共集會地點」,已經算是盡到最大的努力了。
  • 2020學校防疫工作指南,負離子防疫帶你走進安全課堂
    作者:中國空氣負離子暨臭氧研究學會研究員周彤關鍵詞:校園防疫摘要:面對秋季學生返校,學校該如何做好校園消殺工作負離子消殺或將成為校園防疫最理想的方式。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全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背景下,我們又迎來新的開學季。學校是人口集中度較高的場所,疫情防控又要求減少和避免聚集,如何在確保學生、教職工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好教育教學工作,是對課堂組織者、學校管理者的嚴峻考驗。那麼,面對學校防疫這道嚴峻「考題」,該如何解答?
  • 通流感】美國防疫首席專家福奇的防疫主張多次與總統川普相反,令...
    白宮新防疫專家:新冠病毒對兒童的危害遠小於普通流感】美國防疫首席專家福奇的防疫主張多次與總統川普相反,令外界關注川普是否會開除這位頗受美國民眾愛戴的專家。不過,川普12日已新聘防疫顧問、胡佛研究院研究員的神經放射學專家阿特拉斯。這位顧問反對封閉和學校停課,並且希望加快群體免疫的進程。 他對聽眾們說:「我們都知道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非常低,甚至比季節性流感還要少很多。
  • ...首次製造出1918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時期流感病毒的3D結構模型...
    2018年7月17日 訊 /生物谷BIOON/ --病毒樣顆粒(VLPs)是一種基於蛋白質的結構,其能模擬病毒並與抗體進行結合,由於VLPs並不具有感染性,因此其或許就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疫苗應應對多種感染性疾病,包括流感等;目前關於流感VLPs的細節研究人員認識非常少,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
  • 疫情期間,保持社交距離究竟有多重要?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一戰臨近尾聲時,一場嚴重流感席捲了全球。這場西班牙流感共感染了全球超過四分之一的人口,奪走了5千萬至1億條生命,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流行病之一。1918年西班牙流感期間,費城與聖路易斯病亡人數之間的差距體現了保持社交距離的重要性。
  • 「校園防疫第一課」 知識測試題庫發布!
    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主辦「廣東省中小學校校園防疫知識測試——校園防疫第一課」活動同學們可以通過互動答題獲取防疫相關的專業知識提高自身甄別謠言的能力為開學做好充分的準備A.對B.錯正確答案:A解析:廣州市教育局的印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廣州市中小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指引》指出,戶外運動時,在相互間保持安全間隔距離的基礎上,可以不戴口罩。2.此前接種了流感疫苗的人就不容易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了。
  • 西班牙流感 100 周年:人類遭遇過什麼,又改變過什麼?
    正如美國歷史學家 約翰·M·巴裡在 2004 年出版的那本著名的《大流感: 歷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詩》所言:1918 年大流感的始末不是一個簡單的關於毀滅、死亡和絕望的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如何與自然強加於人類社會的災難作鬥爭的故事。
  • 「金衛偉業保安」強化校園保安隊伍培訓 保校園安全
    學校安全工作是全社會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直接關係到學生能否安全、健康地成長,關係到無數家庭的安寧和社會穩定。在學生即將迎來全面複課之際,北京金衛偉業保安服務有限公司,駐黃岡中學北京朝陽學校保安隊,針對防疫措施、安全維護、突發事件處理等事項,進行全面的培訓。
  • 面對「校園霸凌」,看看美國學校怎麼做
    法律規定,美國學校有「反校園霸凌」的責任!世界上處理校園霸凌事件最好的國家是美國。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學校的霸凌事件越來越嚴重,主要原因是電腦時代來臨,孩子們喜歡玩暴力電腦遊戲,缺少社交及社交技能訓練。美國憲法規定民眾有持槍的權利,出現學生持槍進校園的現象,以致校園霸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達到高峰。
  • 校園防疫測溫篩查就用學校熱成像測溫儀
    為了避免人員的聚集,學校大多採用學校熱成像測溫儀進行一個較好的管控。學校匯集了四面八方的學生,如果要每天用人工去監測很費人力,學校熱成像測溫儀可幫助學校把好入校測溫關,堅決把病毒阻擋在校園之外。這樣能確保師生體溫監測工作準確、迅速,通過學校熱成像測溫儀測溫數據可直接顯示在顯示屏幕上,無需人工幹預,減少接觸。
  • 美國學校左右為難
    之前兩周內,由於理事會為防疫通知轄區內所有學校暫時關閉校園、只上網課,每天不停有家長給理事會成員打電話、發信息投訴,更有甚者發出「死亡威脅」。開會前,學區官網上家長、教師等人留言約1100條,其中一條寫道:「假如本區學校再不開堂授課,我會帶著兩個兒子,轉到另一個學區上學!」許多教師留言批評學區理事會「搖擺不定」。
  • 遂寧一中召開安全與防疫專題工作會
    2021年1月5日,遂寧一中在初中部多功能廳舉行遂寧一中安全與防疫專題工作會。此次會議由學校體衛藝術處和安全保衛處聯合召開,全體行政幹部,各年級班主任,校醫,寢室、食堂、安保負責人共計120餘人參加了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