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感恩節(Thanksgiving Day)是美國人民獨創的節日,也是美國人合家歡聚的日子。隨著COVID-19大流行感染人數在美國創下新高,2020感恩節該如何度過?其實,1918年大流行期間感恩節的經歷已經給世人提供了值得借鑑的經驗和教訓
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從深陷4年之久的戰爭中解脫,家庭得以團聚,人們欣喜若狂。這一幸事正值感恩節期間,參加感恩節聚會是最好的慶祝方式。然而,災難卻悄悄降臨。從1918年11月下旬開始,一種致命的流感病毒在短短幾個月內殺死了近30萬美國人。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流感之一,最終感染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人數超過5000萬。
與持續的COVID-19大流行不同,1918大流行在四個不同的高峰期襲擊了美國,而新的感染率在兩個高峰之間急劇下降。早在1918年3月,第一波流感襲來,相對較為緩和。據CDC記錄,1918年上半年美國大約有75000人死於流感。9月的第二波浪潮則致命得多,從9月下旬開始,「大流行性流感」席捲美國,到11月中旬,已經在美國大部分地區蔓延,造成20多萬人死亡。CDC報導,1918年9月至12月12日之間,有29萬多美國人死於與流感相關的疾病,死亡人數在10月份達到高峰,僅一個月就有19.5萬美國人喪生。
由於戰爭的影響,當時整個美國已經在定量配給食物並限制開支,而大流行的爆發面臨著採取更多的限制措施,有我們今天熟悉的措施如封鎖、戴口罩和隔離等,還有一些更加嚴厲的措施,比如紐約市對公眾場合隨地吐痰的嚴懲。結果顯示,限制寬鬆的城市受到的打擊最大, 9月28日在費城舉行的推廣戰爭債券的遊行成為一個超級傳播活動,導致一個月內12,000多例流感死亡病例。
1918年11月,新增病例減少,全國的注意力轉向了勝利。政府官員迅速結束了封鎖和社會隔離的限制,一些媒體也錯誤地宣稱戰勝了流感,慈善組織為數千名與家人失散的士兵舉辦了晚宴,全國各地的市民聚集在一起,舉行「勝利之歌」和其他自發的派對,慶祝戰爭的結束。紐約石溪大學研究公共衛生的歷史學教授託姆斯表示,在這場偉大的愛國運動爆發期間,每個人都在外面慶祝,而且從心理學上講,人們相信大流行已經結束了。
事後看來,1918大流感的第三波流行正是在經過親密聚會和公眾慶祝之後爆發的。在1918年12月至1919年4月,報告了數以萬計的新病例,其中許多發生在大都市的人群聚集地區。根據CDC的數據,1919年1月的前五天,舊金山新增1800例流感病例,100多人死亡,紐約、明尼阿波利斯和西雅圖等其他大城市也遭受到同樣嚴重的打擊。然而,總的來說,1918年冬季之後的爆發並不像之前的秋季高峰那樣致命。第四波爆發始於1919年冬季,在美國各地也出現了廣泛的感染,但沒有1918年秋季那麼嚴重。
託姆斯表示,很難將1918年大流行與COVID-19進行具體的比較,因為從病毒本身的性質到促成其傳播的外界環境都完全不同。在被結核病和猩紅熱等致命疾病不斷困擾的時代,可能美國人更願意接受「微生物是自然界強大的推動者」,這種日常風險可能使美國人比今天更容易對100年前大流行造成的死亡人數做好心理準備。
不過,很明顯的一件事是,流感病例在1918年和1919年的假日聚會之後激增,正像冠狀病毒感染預計在2020年末和2021年初再次激增一樣。儘管當時戰後人們歡呼雀躍,但有些城市由於流感的爆發,最終取消了感恩節計劃。2020年感恩節,崇尚自由的美國人如何度過呢?
信息源:LiveScience
責編:朱張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