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早上8點,一輛寫有「檢察」字樣的大巴車行駛在前往廣東從化監獄的路上,山路有些起伏,車內的人大都來自河北省檢察系統。
作為最高人民檢察院首輪跨省交叉巡迴檢察第二巡迴檢察組成員,這是他們正式開展工作的第一天。
車內有些沉默,氣氛有點凝重。在前期拿到的資料中,從化監獄始建於1955年,這樣的「老監獄」很可能出現一些長年累月積攢的頑瘴痼疾;但在頭一天,成員們了解到一個「迥異」的信息:從化監獄在2016年從粵北的樂昌市搬遷到廣州市從化區,當時所有在押人員被就近安置到其他監獄。如今的從化監獄,硬體一流,是通過司法部驗收的「智慧監獄」示範單位,並且從2016年起才開始收押罪犯。
如何給這樣的「新監獄」做體檢?怎樣做到既「不要沒有問題非要找問題」,又能「讓巡迴檢察出實效」?
開放姿態:請進來暢談
「直面問題,勇於揭短」,在巡迴檢察動員會上,廣東省監獄管理局局長李景言擲地有聲的八個字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
11月12日下午,巡迴檢察組正式約談監獄方,會議室裡只有4個人:巡迴檢察組組長、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副廳長劉福謙,監獄長許珂,書記員以及記者。在另一間會議室裡,巡迴檢察組副組長、河北省檢察院副檢察長李玉龍的對面則坐著副監獄長葉純。
談話伊始,面對組長一番懇切地介紹巡迴檢察來龍去脈後,自稱「忐忑不安」的監獄長決定拋開準備好的稿子,「稿子就不念了,我先談談我自己和從化監獄的情況吧。」
這是監督者與被監督者一次開誠布公的談話,也是刑事執行領域少見的對媒體公開、接受公眾輿論監督的一次談話。
談話長達三個多小時,話題始終圍繞著監獄的刑罰執行、獄政管理、教育改造以及疫情防控四個主題展開。
雙方談話的節奏不是很快,卻又時時抓著問題的要害。而許珂,緊繃的身體則漸漸放鬆,從一開始的對答如流,到不時停頓思考,再到主動提出監獄目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題:譬如硬體上雖然是新監獄,但幹警還是以前的幹警,執法理念、執法的規範性有待提升,整體素質有待提高;教育改造方面是監獄弱項,重視不夠,罪犯的服刑改造質量需要提高,等等。
「監獄工作很辛苦,24小時不能放鬆,巡迴檢察是為了幫你當一個輕鬆的監獄長!」劉福謙最後總結。
「我也希望這次檢察後,針對巡迴檢察發現的問題認真整改,能保證監獄未來幾年不出重大的安全事故和違法行為。」許珂回復。
開放姿態不只是體現在監督者和被監督者身上,還在於把「人民」請進來。
全國人大代表朱列玉、盧馨、白映玉和廣州市檢察院人民監督員張武盛、關嶽虹出席了動員會,並且在會後參觀了從化監獄指揮中心。
11月27日,在巡迴檢察組的邀請下,身為專業律師的朱列玉和會計學教授盧馨,分別參加了巡迴檢察組關於從化監獄出監教育和對監獄罪犯夥食相關帳目進行的檢察工作,對有關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監督,並提出意見建議。
「巡迴檢察是檢察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能夠幫助監獄發現那些『習以為常』的問題,通過共同努力找出問題,改正問題,共同提高獄政管理水平,這個非常好!」朱列玉點讚並建議道:「希望最高檢巡迴檢察、省內巡迴檢察和日常派駐檢察有機結合,形成一個良性運轉的系統。」
問題導向:廣撒網,有的放矢
人大代表提到「找出問題」,巡迴檢察組是怎麼做到的呢?
事實上,以問題為導向,正是此次跨省交叉巡迴檢察的指導思想。在巡迴檢察組,有幾個被反覆提到的「高頻詞」:雲南孫小果案、北京郭文思案、內蒙古「紙面服刑」案。在過去一兩年中,這些案件無一不在社會上引發了強烈並且惡劣的社會影響,案件反映出來的刑事執行問題令人震驚。
但正如開頭提及的:這樣一所「智慧監獄」示範單位,有沒有問題?怎麼發現問題?所有人壓力都很大。
尋找問題的第一招是「廣撒網,多斂魚」。
「我讀給你聽。」11月13日,巡迴檢察組在做過核酸檢測後,第一次進監區實地檢察並且發放調查問卷。在醫院監區的某監倉,有罪犯提出自己因病眼睛疼看不清字時,河北省唐山市冀東地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邱柏堯彎腰低頭讀起了調查問卷。兩天裡,巡迴檢察組分幾路進入從化監獄12個監區以及家屬會見區,共發放回收問卷4000餘份。
為了讓巡迴檢察組到來的消息更加精準地告知給有關人員,河北省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何國昌還提出要把巡迴檢察工作公告貼到家屬會見區並且放到從化監獄的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
與穿梭在監區的組員不同,巡迴檢察組的辦公室裡還有一批「留守人員」,他們的共同特徵是:桌面放著一瓶眼藥水。從化監獄目前在押罪犯有4500餘人,每個人的電子檔案都包括罪名、基本犯罪情節、是否累犯、教育改造加減分情況、減刑假釋情況等諸多內容。海量數據聚合在小小的電腦屏幕上,從中尋找到可能「有問題」的檔案,時常讓他們「紅了眼睛」。河北省石家莊市冀中南地區檢察院綜合業務處處長牛會辰是這方面的行家裡手,常年參與監獄傷亡事件調查的經驗,讓他僅從醫院病歷就能推斷出受傷原因,進而判斷是否有虐待犯人的情形。
尋找問題的第二招是「有的放矢」。
第一階段廣撒網的結果並不能讓組長滿意。11月19日晚上8點的每日例行內部碰頭會上,副組長李玉龍提出:如何實現張軍檢察長說的「巡迴檢察就是辦案」?前一階段發現的普遍性問題是否能走向更深層次並且有大量固定證據作為支撐?已經掌握的案件線索是直接立案查辦還是移交廣東省檢察機關?對照巡迴檢察目錄,是否還有遺漏項目?
會議結束已經深夜11點多,一彎明月高掛於漆黑寂靜的天空中央。一如公平公正的法律監督之光,照進監獄這個被高牆、電網、鐵門封閉隔離的「神秘世界」:巡迴檢察既要糾正監獄在刑罰執行過程中的違法行為,又要保護罪犯的合法權益,還要努力幫助監獄的教育改造工作實現「向社會輸出合格產品」的目標。
起草報告:做好後半篇文章
所有人員被重新劃分成4個小組:刑罰執行組、獄政管理組、教育改造組以及綜合組,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每組按照最高檢規定的《人民檢察院監獄檢察工作目錄》,進一步梳理問題、收集固定證據。
時間緊迫,一切緊鑼密鼓。
11月20日起,有針對性的、大面積的與從化監獄幹警以及在押人員的談話展開了。看上去隨意的談話名單其實暗藏玄機:有確定問題線索的重點談話對象,也有大批掩護性談話。
11月25日凌晨0時6分,劉福謙在「赴廣東工作群」發了一條長提示,針對罪犯要求約見檢察官談話過多的情況,連提7條建議,要求與罪犯談話做到「高質高效」。
談話中,檢察組嚴謹的工作作風和精神,不僅得到了從化監獄警察的認可,還感化了監獄罪犯。11月26日,周某向檢察組主動交代了自己隱藏多年的詐騙漏罪,並說:「你們巡迴檢察組來了以後,我觀察了你們這些天的工作,了解到你們工作很認真也很公平公正,今天我想把我的罪行全部對你們講出來。」
與此同時,針對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三類案件的審查工作也初見成效。
巡迴檢察組發現,一名1995年入監、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五年的罪犯,1997年保外就醫後就長期處於脫管狀態,下落不明。經檢察監督,從化監獄制定脫管罪犯追逃工作方案,該罪犯於11月25日被抓獲並被收監執行。
在刑罰執行組,一起減刑案件引發激烈討論,最高檢第五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吳飛飛、河北省唐山市冀東地區檢察院檢察官助理張軍等人以法律為尺、以證據為本,把一份案件審查報告改了六七遍。讓拿到巡迴檢察報告的監獄方對有關問題「無可辯解,立即整改」是所有人的共同目標。
11月30日,巡迴檢察組開始最後一周、為期4天的收尾工作,整理談話筆錄,固定證據,起草巡迴檢察報告。此次巡迴檢察能不能如許珂希望的「保證監獄未來幾年不出重大的安全事故和違法行為」?還有很多屬於「下半篇」的工作要做:譬如根據巡迴檢察發現的線索查辦案件,給監獄和有關執法司法機關敲響警鐘;再譬如通過提供一份高質量的反饋意見幫助監獄方找到整改的方向和重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