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發布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報告:智能聯接成為經濟增長新動力

2020-12-06 砍柴網

[中國,深圳,2019年11月19日] 由人工智慧加持的智能聯接開始對數字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撬動國家數位化轉型的新拐點,這是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 2019報告提出的一項關鍵發現,當一個國家的GCI得分超過65分時,通過對智能聯接的持續投入,其GDP增長至少超過1%。此外,GCI 2019還看到,如何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合作的能力是數位化轉型取得成功的關鍵。

這是華為連續第六年發布該報告。今年的研究指出,人工智慧是使能「智能聯接」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人工智慧與其他三大關鍵使能技術(寬帶、雲計算和物聯網)的融合與應用,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國家數位化轉型迎來新拐點

2016年的GCI報告識別了新興國家的增長拐點,即當新興國家的GCI得分超過35分時,其ICT基礎設施投資將帶來GDP倍增效應。GCI 2019發現,數字經濟發展的領先者,也就是位於GCI S曲線上方的國家,也能通過數字經濟拐點刺激經濟增長,當一個國家的GCI得分達到65分時,S曲線有了新的陡峭,意味著這些國家將有望進入經濟發展的新周期。研究表明,處在GCI最高分值區間的國家,得分每提升1分,通過有效利用智能聯接,其經濟增速高達其他國家的2.4倍。

人工智慧潛力蓄勢待發

研究同時看到,並不是只有發達國家才能從智能聯接中獲益。研究表明,當人工智慧應用於行業和組織時,不論處於數位化發展的哪個階段,各國都能挖掘人工智慧的「上行潛力」,推動國家GDP增長。

對於美國和日本等擁有領先的ICT基礎設施的領跑者國家而言,人工智慧的上行潛力也遠未充分挖掘出來,其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也未得到充分發揮。中國、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和西班牙等加速者和起步者國家則不甘落後,都在大力部署人工智慧技術。

全球合作點亮智能聯接

GCI 2019還識別了另一種能夠助力起步者和加速者國家實現更快經濟增長的方式—全球合作。研究識別了智能聯接生態系統中的五類利益相關方:決策者、數據科學家、數據收集者、ICT企業和最終用戶。這五類角色可以跨領域協作,打破組織邊界,更快地產生經營業績,這也意味著智能聯接的發展需要全球生態系統的共同合作。

對於政策制定者而言,無論所在國家處於經濟和數位化發展的哪個階段,都應實事求是地衡量其國內經濟的優勢,並基於此選擇最恰當的角色,參與到智能聯接生態中並從中獲益。

華為ICT基礎設施業務首席營銷官張宏喜表示:「5G、人工智慧和雲計算的融合重新定義了聯接,這將加速數字經濟的發展,政府和行業領導者應主動擁抱智能聯接,制定國家層面的數字轉型計劃,在全球合作中受益。不僅如此,智能聯接正在助力改善或解決全球性的社會問題,如環境氣候變化、貧富差距等,華為希望通過在技術、應用和技能三個方面的努力,持續擴大數字包容的成果,最終讓智能聯接的價值惠及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

GCI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和經濟領域的利益相關方提供有價值的洞察,推動數字經濟更快增長。 GCI 2019評估的79個國家佔全球GDP總量的95%,佔全球人口的84%。

相關焦點

  • 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聽到智能世界的蝴蝶風暴
    當AI從單點技術和發展基座,變成真正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升級發展的動力,技術蝴蝶也就在現實世界中揮動了翅膀。作為使能「智能聯接」的四大關鍵技術之一,AI與其他三大關鍵使能技術(寬帶、雲計算和物聯網)的融合與應用,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 智能聯接加速而來,華為全球聯接指數(GCI) 2019關鍵啟示錄
    前沿技術如何影響經濟、解決社會性問題?或許,獲得可靠答案的很多線索就在華為剛剛發表的《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 》之中。GCI 定位於"量化數字經濟進程",是華為提供給全球的政策制定者如何投資與發展ICT基礎設施的客觀分析工具,聚焦看ICT技術對經濟的影響。
  • 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國家數位化轉型迎來新拐點
    來源 | 華為(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 | 蒲蒲  11月19日,華為發布全球聯接指數(GCI)2019報告,這是華為連續第六年發布該報告。據悉,GCI旨在為政策制定者和經濟領域的利益相關方提供有價值的洞察,推動數字經濟更快增長。GCI 2019評估的79個國家佔全球GDP總量的95%,佔全球人口的84%。
  • 華為郭平:聯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就是數字經濟的強度
    鳳凰網科技訊 9月23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就」『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他談到今年隨著5G在全球完成規模部署,華為正將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這五種技術、五大機會上融合在一起。
  • 華為郭平:聯接密度乘以計算精度就是數字經濟的強度
    9月23日消息,在今日舉行的華為全聯接大會上,華為輪值主席郭平就「『5機』協同,共創行業新價值」的演講。他談到今年隨著5G在全球完成規模部署,華為正將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這五種技術、五大機會上融合在一起。如今華為面對的挑戰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來自市場的新機會、一方面來自美國的打壓。
  • 國內首部《智能聯接指數白皮書》權威發布,新華三助力企業搶佔數字...
    白皮書由新華三聯合中國權威ICT研究諮詢機構計世資訊(CCW Research)1共同發布,系統展示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智能聯接指數評估體系,幫助行業用戶提升智能聯接應用水平。智能聯接指數體系的建立,將有助於統一認識,進一步明晰智能聯接的涵義和標準,深化行業用戶對於智能聯接定位和內涵的理解。
  • 驅動晚報|華為發布全場景智能聯接解決方案 蘋果發布會今夜舉行
    驅動中國2020年10月13日晚報華為發布全場景智能聯接解決方案今日,由聯合國寬帶委員會和華為共同舉辦的第六屆全球超寬帶高峰論壇(UBBF2020)在北京開幕。論壇以「智能聯接,共創行業新價值」為主題,探討了智能時代聯接產業發展的挑戰與機遇。
  • 只有大腦是不夠的:華為雲EI智能體聯接物理世界實現智能世界
    新智元報導 編輯:克雷格【新智元導讀】昨天,華為雲BU總裁鄭葉來在華為雲中國行2018第一站上透露,截至目前,華為雲收入同比增長了7倍。華為雲的智能體以及深度學習、圖像搜索兩項AI雲服務成為用AI為雲計算打開更多空間的鑰匙。
  • 從「小步快跑」到「穩步跨越」,華為雲與計算在新基建時代鋪了怎樣...
    數字經濟正成為我國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它不僅可以助力中國的實體經濟,而且能夠讓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贏得長久的動力。現階段,我國各個行業數位化發展水平尚不均衡,一方面網際網路行業已經在由信息化邁向智能化新階段,另一方面大量傳統行業仍處於信息化進程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經濟創新發展需雙向發力,向上創新創變,向下夯實基礎,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
  • 華為:聯接的密度乘以計算的精度,將正相關於數字經濟的強度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鄭湘琪】「華為將利用自身技術積累,圍繞智能駕駛、智能網聯等新機會,助力重慶汽車產業鏈提檔升級。」9月15日,在2020線上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開幕式暨峰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魯勇發表演講時表示。
  • 人民網聯合華為雲與計算發布「新基建」圖解
    據IDC諮詢公司對全球數據總量增長判斷,2018年至2025年,全球的數據總量將由33ZB增至175ZB。其中,近30%為實時產生;51.43%,即90ZB以上,來自全球物聯網(IoT)。中國數據總量年均增長率達30%,增速為全球最高,即將成為世界上數據總量最大的國家。「新基建」作為新興產業,一端連接著巨大的投資與容量,另一端連著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
  • 華為上海展示「四大Engine」新品:助力智能時代企業數位化轉型
    7月19日,以「激發聯接的潛能」為主題的華為網絡創新技術峰會2019(上海站)上,華為與來自政府、金融、製造等行業的500多位嘉賓分享了IP網絡最新技術趨勢,以及其「四大Engine」如何助力智能時代的企業數位化轉型。峰會上,華為還展示了面向園區、數據中心、廣域分支和安全領域的十餘款新品。
  • SENSOR CHINA開啟智能聯接時代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9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將達1660億元左右,預計在2023年市場規模增長至2580億元左右,2019-2023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65%。作為亞洲頂級傳感器盛會,SENSOR CHINA通過展示和整合中國傳感器產業鏈上下遊企業的資源,促進了傳感器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見證了中國傳感器產業近些年的快速成長。
  • 聚焦「數字經濟」的共贏新機遇 2020全聯接 長江鯤鵬產業上海招商...
    來自長江鯤鵬生態企業、華為企業、武漢市政府部門等五十名相關人士參加了本次大會。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局長黨蓁,武漢市產業投資發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王振,華為湖北省副總經理、雲與計算業務部總經理劉湘清,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管幹部鮑俊華等也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動。
  • 華為企業業務重磅發布數字平臺,打造數字世界的底座
    2月25日至28日,華為企業業務以「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為主題首度亮相2019世界移動大會(MWC2019),並隆重發布數字平臺,以華為的數位化洞見與實踐賦予全新內涵:以云為基礎,通過優化整合新ICT技術和融合數據,使能客戶實現業務協同與敏捷創新,打造數字世界的底座,助力客戶繪製邁入智能時代的數位化商業藍圖。
  • 2020年版中國電力聯接產品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趨勢分析報告
    電能因易於轉換、傳輸、控制,從19世紀**年代以後,已逐步取代蒸汽動力,成為現代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技術基礎。20世紀以後,電能的生產主要靠火電廠、水電站和核電站。有條件的地方還利用潮汐、地熱和風能來發電。電能的輸送和分配主要通過高、低壓交流電力網絡來實現。
  •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打開APP 《智能雲網聯接千行百業,為新基建提供新動能》的主題演講 華為網絡 發表於 2021-01-13 14:59:29 以
  • 電力線載波技術啟動 PLC-IoT拯救物聯網聯接
    電力線載波技術(PLC-IoT)可以讓電線傳輸網絡數據,有電就有網,拯救物聯網聯接,如果使用這種技術產品理論上可村村通。物聯網需重新建網萬物互聯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大潮,小到鑰匙、手錶,大到汽車、摩天樓現在都要安裝各種感應裝置
  • 重新定義園區:華為要讓園區變成智能有機體
    華為給出了它的答案:在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9上,正式發布了智慧園區解決方案。在敏銳地洞察到智慧園區建設的需求後,華為將自身多年智慧園區建設的經驗形成可靠、成熟的方案對外輸出,旨在幫助各種園區重塑未來,讓園區真正成為業務開放、能力內生的智能有機體。
  • 華為鄭葉來:讓AI賦能實體經濟 共贏智能時代新機遇
    新一代人工智慧在全球範圍方興未艾,並成為引領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一批創新活躍、特色鮮明的企業正加速成長,並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但要讓AI與實體經濟產生化學反應,還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