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美國化學會志)在線發表了納晶科技董事長彭笑剛教授的一篇題為《Oxygen Stabilizes Photoluminescence of CdSe/Cd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via Deionization》的學術研究論文。文章第一作者是浙江大學化學系博士研究生胡壯,通訊作者是秦海燕副研究員和彭笑剛教授。
文章系統地研究了氧對CdSe/CdS型核殼結構量子點的光致發光性能的影響,回答了學術界長期以來關於氧對量子點發光特性影響的爭論。對量子點的基礎科學研究以及應用都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於JACS:《美國化學會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由美國化學會(ACS)主辦,是化學領域裡國際上最權威的研究型學術期刊之一,創刊於1879年,至今擁有140多年歷史,內容包括通訊或快報和全文等形式,涵蓋化學領域的各個方面,影響因子超過14。
本文要點:
1)在光激發過程中,如果系統中有足夠的氧氣,則各種形式的核/殼量子點將被及時去離子化,從光生和低效的三元態恢復為有效的單激子態,超氧自由基為還原產物氧氣在給定的激發功率下,自發去離子通道和光電去離子通道的速率都通過增加氧氣壓力而增加,但是QD的光電離幾乎不受氧氣壓力的影響。
2)雖然CdSe素核和CdSe / CdS核/殼QD均通過氧氣穩定了PL,但僅CdSe素核QD觀察到不可逆的光腐蝕,這表明高質量外延殼層對於QD在各種應用中的重要性。
Zhuang Hu et al. Oxygen Stabilizes Photoluminescence of CdSe/CdS Core/Shell Quantum Dots via Deionization,J. Am. Chem. Soc. 2020
DOI:10.1021/jacs.9b11978.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9b11978
以上部分內容來自納米人,已獲轉載授權
如有違規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