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琳
有人說他如果不做導演,應該會是個哲學家。在我見到寧浩之前,對這個說法是不以為然的。「電影是唯一逃離現實的方法。」逆著光,寧浩靠在黃色的沙發上緩緩的說道。一天的採訪流程下來,他顯得有些疲憊,可當聊到新導演的時候,興致似乎就來了。
2006年,寧浩憑藉劉德華「亞洲新星導」計劃的扶植,拿著300萬拍出了《瘋狂的石頭》。十年後的一個秋天,他主導推出「壞猴子72變電影計劃」,籤約14位新導演,提供了一個成熟的製作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一種生態的反哺。
繼《繡春刀Ⅱ修羅戰場》後,「72變電影計劃」中的第二部影片《我不是藥神》即將面世。7月6日,該片全國上映,闊別數年後,寧浩、徐崢這對老搭檔殺回暑期檔。
成熟監製的收與放
此次在《我不是藥神》中,寧浩扮演的是監製的角色,而導演是「72變電影計劃」中的文牧野。寧浩表示,這個電影項目最初他自己很有意向去執導,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現實主義題材的故事,一個小人物化身英雄的過程很有意義。
不過,他卻似乎不在意《我不是藥神》的票房成績。「票房我其實是無所謂的,一個好的作品是長期來看的,票房可能是一段時間內的市場反饋,但我們還是立足長遠,關注影片本身。」
這並不是文牧野的特權,壞猴子與籤約的14位新導演之間,並沒有票房的約定,寧浩認為,自己可以完全的放手,給新導演們充分的空間和自由。他並不擔心新導演們任性妄為,置票房於不顧,「這其實是相互的,他們對影片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在寧浩看來,「新」導演之所以叫「新」,只是由於拍攝的作品少,並不代表能力和思想。更多時候,他願意做一個藝術指導,如果對方沒有提出要求,他就能做到儘量少的參與創作。
據寧浩介紹,「72變電影計劃」首先推出4部影片,除了路陽的《繡春刀Ⅱ修羅戰場》已經上映外,文牧野執導的《我不是藥神》馬上公映,而牛涵導演的《甜美生活》和曾贈導演、秦海璐監製並主演的《雲水》也已經完成了拍攝,進入後期階段。
他說,這是個「3、4、5」計劃,第一批推出3部,二批4部,三批5部。當我質疑第一批已經有4部電影推出時,他哈哈一笑,說「那就『4、3、5』,我們很隨意的,不被數字限制,成熟幾個推幾個。」
與好萊塢盛行的製片人中心制相比,壞猴子的新導演計劃,顯得有些不合潮流。最近兩年,不少人提出中國電影工業化,首先要解決「導演主導」的圈子問題,呼籲將權力還給製片人。
但是寧浩看來,沒有誰是絕對的中心,「誰腕兒大,誰就是中心。好萊塢也一樣,導演中心、製片人中心和明星中心,三個模式同時存在。誰腕大,誰能調動更多的資源,誰就是中心。而大腕兒往往就會兼職製片人,比如湯姆克魯斯兼製片人,看上去似乎是製片人為中心,本質還是大腕擁有話語權。」
青年導演的破與立
壞猴子與新導演們合作的模式,與十年前大不相同。2006年,寧浩參與「亞洲新星導」時,他拿到300萬的成本中就包括自己的薪酬,更直白的說,總共就300萬,電影總成本外,如果還有剩餘那都是導演的淨利潤,省多少就能賺多少,而影片上映後票房收入與他無關。毫無疑問,完美主義者寧浩拍《瘋狂的石頭》並沒有賺到錢,反而還搭進去不少。
「我們那個時代的導演,基本上車馬將相士卒,什麼都得會幹,很長一段時間內,導演都做過製片人,對於成本控制是有概念的。但是隨著行業逐漸成熟,每個崗位上都有專業的技術人才,導演只需要考慮作品,其他問題留給團隊來把控。」寧浩說。
團隊,就是壞猴子提供給新導演們的一個平臺。與十年前的環境相比,如今拍一部電影需要有成熟的團隊支持,包括前期的資金、劇本,拍攝過程中的製片、演員、特效,以及後期的宣發支持等等在內的諸多因素,這些成熟資源並不是一個新導演就可以輕易撬動的。而「72變電影計劃」,以打包的模式籤約導演,為他們量身定做拍攝團隊,挑選適合導演風格的劇本故事,讓一批新導演在成長的過程中,避免彎路。
實際上,成熟優質導演缺乏的問題,早已是業內共識,而目前電影市場上,「青年導演計劃」也層出不窮。除導演協會和廣電總局的「青蔥計劃」外,還有中影集團的「中影集團青年導演電影製作計劃,樂視的「夢計劃」,賈樟柯推動的「添翼計劃」,王思聰的「香蕉計劃」,崔永元的「新銳導演計劃」等等。
在寧浩看來,壞猴子的「72變電影計劃」最大的特點就是「直接」,「我們沒有比稿的過程,也沒有設置各種選拔的程序,就是簡單的看作品,看導演。如何覺得有意向合作,直接籤約,就幫他組建團隊,找拍攝資金,提供一個成熟的平臺。」
在採訪過程中,寧浩不斷的重複「平臺」,他覺得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特點,很難用語言來判斷孰優孰劣,只能依據自己的經驗,在與不同的導演合作時,提供不同的配套方案。他不自覺的又將話題上升到辯證唯物主義的範疇,對待新導演的方法論,相當適用於矛盾的特殊性。
誠聘電影記者2名,藝人記者2名,兼職撰稿,
要求有較強的文字功底,熟悉電影及泛娛樂領域,
能獨立完成資深電影人及藝人的採訪撰稿。
福利:五險一金,十三薪+獎金
簡歷投遞至郵箱
歡迎原創優質內容有償投稿:
電影及娛樂產業報告、人物深度撰稿、熱點影評等相關原創內容均可。
投稿郵箱:
「悅幕中國電影觀察」已入駐以下平臺: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騰訊新聞|百度百家
企鵝媒體|UC平臺|搜狐新聞|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