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慶雲
寧浩導演是一位被美譽過度的商業片導演。其不少商業運作獲得很高票房的電影,在其真正質量上都有待商榷。他的最大特點便是捆綁黃渤的獨特喜劇演技,實現某種爛俗邊緣的幽默表達。可以說,寧浩成功,更多的是黃渤的演繹不至於讓觀眾噁心,而非寧浩本人的劇本如何獨特。相反,寧浩劇本一直值得商榷。這次的《瘋狂的外星人》再次把寧浩導演「打回原形」。
著名編劇宋方金老師在著述《給青年編劇的信》當中寫到,一部電影的編劇署名如果是一群人的話,那這部戲基本上爛掉的可能性巨大了。他繼而告知觀眾,所謂的好萊塢也是一群編劇各司其職寫臺詞,是典型的糊弄觀眾,去好萊塢看看,才知道他們的好戲也是一個編劇創作出來的。
《瘋狂的外星人》,署名編劇包括,孫小杭、董潤年、吳楠、劉曉丹和潘依然。這樣的編劇陣容,是各司其職地為電影創作出更好的劇本呢,還是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地往裡邊添加生硬笑料呢?從目前《瘋狂的外星人》呈現出來的劇情效果來論,我認為,這次的群體創作非常失敗,這群編劇一直都在往裡邊添加各種風格並不統一的笑料,讓這部電影成為一個春晚小品水平的「大晚會」。
當然,如果一部電影能夠通過「各種」方式實現觀眾發笑,便已經可以稱之為好看的電影。這部《瘋狂的外星人》最大的笑點便是,讓劇中主角「外星人」是一個猴子一般的形象,而黃渤、沈騰等人的耍猴和被猴子耍,讓影迷獲得了進入動物園看馬戲表演的快感。這種快感,是建立在演戲者降低智商到猴子程度的基礎之上的。
同時,這部電影並非一位青年導演所為,而是我們寄予厚望的寧浩導演。寧浩應該接受更高標準的要求,而非拍攝一些耍猴的馬戲橋段來讓觀眾發笑便可以吹捧上天。作為寧浩電影,它是不是應該講一點影片內涵呢?《捉妖記2》都要求自己講一點影片內涵,都乏味而空洞地喊出愛與奉獻。可惜,寧浩的這部《瘋狂的外星人》,基本都是馬戲拼湊,沒有任何內涵價值可言。
整部戲的基調,便是所有出場人物(包括外星人)都是低智商的生命,即使他們擁有著前所未有的高科技產品。這樣人物智商不足的角色塑造方式,當然更容易對某些醜化與矮化人物的橋段進行喜劇表達。可以說,《瘋狂的外星人》當中,所有人物都是東北二人轉式的,所有的劇情設定也是天馬行空,缺少基本邏輯關聯的。
黃渤和沈騰這兩位演員,在戲中飾演的角色,實在是耍猴的和自己本身就是猴子之間胡亂切換。兩位主人公沒有正常的人類思維,在面對問題的時候,也並未拿出人類應該有的態度去面對。當然,這便是二人轉式小品的創作路數,胡編亂造一鍋燉,拿倆喜劇演員一演,端上來便是豬肉燉粉條。
而黃渤角色和沈騰角色,區分度過分模糊了。正常的電影劇本當中,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出場價值。而在《瘋狂的外星人》當中,無論是黃渤,還是沈騰,他們的性格特點都是近似的,而劇中起到的作用,也都是相同的——都用來耍活寶罷了。
而劇中外星人,直接塑造成一個猴子的形象,也是該戲對觀眾審美的基本判定了。是怎樣的創作勇氣,會認為觀眾以為外星人就是猴子那樣,而且所作所為也是低智商動物那樣跳躍式。為了更多的喜劇化或者說鬧劇化的表達,《瘋狂的外星人》更是將外星人的能量都集中在一個頭箍上。帶上頭箍,就是能量無窮,摘掉,就成了一個被人耍的猴子。
這哪是拍什麼外星人,這是拍馬戲啊。在這樣的質量追求面前,《瘋狂的外星人》只剩下喜劇橋段的生硬拼湊了,各位編劇齊刷刷動手,最終卻傷害了劇情的流暢表達。《瘋狂的外星人》在劇本敘事節奏上,基本沒有商業片的「三段式」敘事,更沒有什麼最後的故事總攻與高潮。全程都是沉悶的笑點羅列,依靠演員較為不錯的演技在撐場罷了。作為商業片而言,尤其在最終的故事高潮部分,《瘋狂的外星人》是萎靡的,整個的敘事高潮根本沒有升起來。
內涵為零,人物智商見底,敘事節奏混亂,笑點拼接且牽強等等,讓寧浩的這部《瘋狂的外星人》淪為大爛片。影迷對寧浩的期待,不是這樣的糊弄人的耍猴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