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生物學進展:結合載有釋氧抗氧化劑外泌體的抗菌凍凝膠傷口敷料OxOB可促進糖尿病和感染性傷口的癒合

2021-02-22 骨生物學


Exosomeladen oxygen releasing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cryogel wound dressingOxOBand alleviate diabetic and infectious wound healing

 

作者:Parvaiz A. Shiekh, Anamika Singh, Ashok Kumar. (Biomaterialand Tissue Engineering Group, Depart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s andBioengineering,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Centrefor Nanosciences,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Kanpur,  Centrefor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Kanpur)

 

發表情況:Biomaterials 2020 Aug 249:120020, doi:10.1016/j.biomaterials.2020.120020

 

無法癒合的慢性糖尿病傷口是世界上非創傷性截肢的主要原因,目前慢性糖尿病傷口的治療仍然是臨床上的一個重大挑戰,除了傳統的傷口護理管理和手術治療方案,是否可開發一種更為簡單高效的外敷治療方案?


ADSCs外泌體和釋氧抗氧化支架促進成纖維細胞和角質形成細胞的附著、存活、遷移和增殖;

Exosome包埋釋氧敷料OxOBand促進糖尿病大鼠創面閉合率、再上皮化和肉芽組織形成;

OXOBand促進糖尿病創面膠原重塑、血管生成和降低氧化應激;

OXOBand釋放氧促進糖尿病感染創面修復。

 

缺氧、血管化減少、氧化應激升高和感染是慢性糖尿病傷口無法癒合的重要臨床特徵。因此,輸送氧氣、誘導血管生成、管理氧化應激和感染可能為糖尿病創面癒合提供新的和改進的治療途徑,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結果。在這裡,研究者報告了一種富含氧的外泌體釋放抗氧化劑創面敷料OxOBand的開發和評估,以促進糖尿病傷口的閉合和皮膚再生。OxOBand由抗氧劑聚氨酯(PUAO)組成,是一種具有持續釋氧性能的高孔隙率冷凍凝膠,並補充了脂肪來源的幹細胞(ADSCs)外泌體。被細胞吞噬的外泌體促進了人角質形成細胞和成纖維細胞的遷移,提高了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在高血糖條件下的存活率。與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對照傷口相比,OxOBand在兩周內促進了傷口更快的閉合,增加了膠原沉積,更快的再上皮化,增加了新生血管,並降低了氧化應激。該敷料可促進成熟上皮結構的發育,毛囊和表皮形態與健康皮膚相似。在具有臨床挑戰性的糖尿病感染傷口中,這些敷料防止感染和潰瘍,通過增加膠原沉積和再上皮化來促進傷口癒合。總之,OxOBand是促進糖尿病傷口癒合的一種非常新的治療策略,並可能導致治療糖尿病潰瘍的新的治療幹預措施。

Lack ofoxygen, reduced vascularization, elevated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ection arecritical clinical hallmarks of non-healing chronic diabetic wounds. Therefore,delivering oxygen, inducing angiogenesis, and management of oxidative stressand infection may provide newer and improved therapeutic avenues for betterclinical outcomes in diabetic wound healing. Here, we report the developmentand evaluation of an exosome laden oxygen releasing antioxidant wound dressingOxOBand to promote wound closure and skin regeneration in diabetic wounds.OxOBand is composed of antioxidant polyurethane (PUAO), as highly porouscryogels with sustained oxygen releasing properties and supplemented with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 exosomes. Exosomes engulfed by the cellsenhanced the migration of human keratinocytes and fibroblasts and increased thesurvival of human neuroblastoma cells under hyperglycemic conditions. OxOBandfacilitated faster wound closure, enhanced collagen deposition, fasterre-epithelialization, increased neo-vascularization, and decreased oxidative stresswithin two weeks as compared to untreated diabetic control wounds. The dressing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mature epithelial structures with hair folliclesand epidermal morphology similar to that of healthy skin. In clinicallychallenging infected diabetic wounds, these dressings prevented infection andulceration, improved wound healing with increased collagen deposition, andre-epithelialization. Altogether, OxOBand is a remarkably newer treatmentstrategy for enhanced diabetic wound healing and may lead to novel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s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ulcers.

 

圖1  脂肪幹細胞(ADSCs)外泌體的分離與鑑定


(A)分離外泌體的方法。(B)納米顆粒跟蹤分析(i)顯示的是相對於大小的外泌體的顆粒/毫升,以及背景中的外泌體的散射圖像。Western blot(ii)顯示CD81標記存在於外泌體中,而不存在於細胞裂解物中。此外,β肌動蛋白在胞外泌體中不存在,而在細胞裂解物中存在。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圖像(iii)顯示外泌體的雙層膜泡狀結構,呈杯狀。比例尺:200 nm。鈣調素AM染色的外泌體(iv)顯示被HaCaT細胞包裹的完整的外泌體結構。比例尺:10μm(C)雷射共聚焦掃描顯微鏡圖像顯示(i)HaCaT和(ii)NiH3T3細胞包裹PKH_(26)標記的外泌體(紅色)。比例尺:20μm。

圖2  脂肪來源的幹細胞(ADSCs)外泌體促進角質形成細胞的遷移

(A)試驗時間表。(B)與未處理的細胞相比,外泌體處理可促進HaCaT細胞的遷移。術後12h、18h、24h、36h的典型影像顯示傷口閉合。(C)外泌體組HaCaT細胞的移行率和創面復蓋率均明顯高於對照組(P<0.0 5)。(i)顯示不同時間點傷口閉合情況的直方圖。(ii)表示HaCaT細胞在外泌體處理後的遷移率的代表圖。(D)Calcein AM染色的活細胞成像顯示HaCaT細胞在不同時間點的傷口閉合。數據表示為Mean±S.D.(平均值±標準差)。實驗分三組(n≥3,*p≤0.0 5,**p≤0.0 1,*p≤0.001)。

 

3  (A)SH-SY5Y細胞在高血糖條件下的存活情況。SH-SY5Y細胞用外泌體預處理6h,然後用高糖(150 MM)處理。(I)MTT實驗顯示,在高血糖條件下,外泌體存在時,代謝活性增強。(Ii)鈣黃綠素AM/PI活(綠)/死(紅)細胞完整性分析顯示,外泌體處理可提高SH-SY5Y細胞在高血糖條件下的細胞存活率。(B)(I)Calcein AM(綠色)/PI(紅色)染色顯示HaCaT細胞存活的代表性圖像。外泌體處理對H_2O_2誘導的HaCaT細胞氧化應激具有保護作用。(Ii)細胞活性的量化表明,在氧化應激下,外泌體處理可提高存活率。(C)PUAO-CPO-EXO和PUAO-EXO支架的胞外泌體釋放動力學。(D)鈣黃素AM/PI染色顯示細胞在PUAO和PUAO-CPO支架上附著。兩種支架均能促進HaCaT和NIH3T3細胞的附著和遷移。(E)支架對氧化應激下細胞存活的影響。(1)鈣黃素AM/PI染色顯示氧化應激下NIH3T3細胞在PUAO和PUAO-CPO支架上的存活增強。(Ii)細胞活力的量化。數據表示為Mean±S.D.(平均值±標準差)。實驗分三組(n≥3,*p≤0.0 5,**p≤0.0 1,*p≤0.001)。

 

圖4  負載外泌體PUAO-CPO支架加速糖尿病大鼠創面閉合

(A)糖尿病誘導和隨後傷口誘導和癒合的實驗設計。用高脂飼料餵養大鼠,腹腔注射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糖尿病誘導4周後製作創面,觀察創面閉合情況2周。(B)傷後立即以及傷後第0天、第4天、第8天和第14天的傷口的代表性圖像。藍色圓圈表示第0天的傷口區域,並在不同的日期疊加在圖像上。(C)第4天、第8天和第14天殘餘創面的量化。創面閉合率顯示,外泌體處理和釋氧支架與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對照組相比,癒合速度更快。所有數據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n≥5,ns:不顯著,*p≤0.0 5,**p≤0.0 1,*p≤0.001,*p≤0.0001)。

圖5  外泌體載氧釋放支架(PUAO-CPO-EXO)可促進體內組織再生

(A)(左)第14天未支架、PUAO、PUAO-CPO、PUAO-EXO和PUAO-CPO-EXO處理的傷口的代表性H&E圖像(比例尺:2毫米)。(右)高倍圖像顯示肉芽組織形成和上皮組織閉合。成熟的皮膚結構,如毛囊和皮脂腺,可以在外泌體處理的動物中看到(比例尺:2 0 0μm)。創面組織HE染色顯示14天後創面完全閉合。(B)14天後收穫的組織標本中肉芽組織形成的定量。與空白傷口相比,支架處理的動物可觀察到更厚的肉芽組織形成。氧氣和外泌體處理顯著促進了肉芽組織的形成。(C)量化傷口中心的平均表皮厚度。PUAO和PUAO-CPO處理組動物表皮厚度增加,提示表皮分化。由於表皮成熟,PUAO-EXO和PUAO-CPO-EXO動物的外泌體厚度較小。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n≥5,ns:不重要,*p≤0.05,**p≤0.01,*p≤0.001)。

圖6  外傷後14天,外泌體富氧釋放支架促進膠原沉積和重塑

(A)馬森三色染色組織切片的代表性圖像,顯示成纖維細胞增生和膠原沉積。(左)PUAO-EXO和PUAO-CPO-EXO動物(比例尺:2 mm)創面膠原沉積完整(藍色染色),所有支架處理組均可見膠原沉積增強。PUAO組和PUAO-CPO組創緣距離較對照組明顯減小。PUAO-EXO組和PUAO-CPO-EXO組動物創面邊緣完全閉合。(右)放大圖像顯示PUAO-CPO-EXO動物傷口邊緣完全閉合。此外,還可以觀察到成熟的皮膚結構,如毛囊和腺體(比例尺:200μm)。(B)天狼星紅染色顯示支架處理的傷口中膠原沉積和重塑。印跡天狼星紅染色:放大圖像顯示支架處理動物I型膠原(天然膠原,紅色)與III型膠原(未成熟膠原,綠色)沉積增加(比例尺:2 0 0μm)。I型膠原和III型膠原重塑的定量顯示,在富含抗氧化劑和氧氣釋放的外泌體支架中,I型膠原重塑增加。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n≥5,ns:無差異,#p≤0.05)。

圖7  外泌體載氧釋放支架可減輕氧化應激,增加新生血管,促進表皮分化

(A)8-OHdG免疫染色顯示經PUAO-CPO-EXO處理的創面氧化應激降低(比例尺:50μm)。(B)CD31CD31型免疫螢光染色顯示,與糖尿病和非糖尿病對照相比,釋放氧氣的抗氧化劑和載氧的外泌體抗氧化劑支架中的新生血管增加(比例尺:50μm)。(C)CK10免疫螢光顯示損傷組織再上皮化和表皮分化。外泌體負載抗氧化劑和放氧抗氧化劑支架(比例尺:20μm)均可觀察到復層的新生上皮。

 

圖8  外泌體載氧釋放支架可促進糖尿病感染性傷口的癒合、再生和預防感染

(A)實驗設計。用高脂飼料餵養大鼠,鏈脲佐菌素誘導糖尿病。糖尿病誘導4周後,在大鼠背部形成創面。用1×108個銅綠假單胞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按1:1的比例感染創面,3d後創面形成感染和潰瘍,之後用PUAO-CPO-EXO支架處理創面,對側創面保持空白。再生觀察21d。(B)7、15和21天後傷口閉合的代表性圖像。PUAO-CPO-EXO處理的創面比空白創面癒合快。此外,PUAO-CPO-EXO支架可防止後續感染。(C)組織學H&E染色顯示肉芽組織形成,創面完全閉合(比例尺:2 mm)(左)。放大圖像顯示錶皮重塑並形成成熟的上皮結構(比例尺:200μm)(右)。(D)馬森三色染色的傷口組織顯示,與糖尿病感染對照組(標尺:2毫米)相比,外泌體載氧釋放支架(PUAOCPO-EXO)處理的動物膠原沉積增加(藍色)。還觀察到毛囊和腺體的形成(比例尺:20 0μm)(右)。(E)天狼星紅染色示PUAO-CPO-EXO處理的傷口外泌體膠原重塑增強。I型膠原沉積增強表明,由於外泌體負載支架(標尺:2 mm)(左),膠原重塑。PUAO-CPO-EXO處理組動物(標尺:200μm)(右)可觀察到特徵性的膠原編織結構。所有數據均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n≥5,*p≤0.05,**p≤0.01,*p≤0.001)。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開發並評價了用於糖尿病創面癒合的釋氧抗氧化劑敷料OxOBand。釋氧的抗氧化劑敷料可以減輕氧化應激,誘導血管化,促進膠原重塑,這些都有利於糖尿病傷口的癒合。用ADSCs來源的外泌體補充這些放氧抗氧化劑敷料可以增強它們的再生潛力。外泌體包埋釋氧抗氧化劑敷料OxOBand對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的糖尿病創面潰瘍也有促進創面癒合的作用。進一步的研究將在大動物模型中評估這些OXOBAND敷料的治療潛力。研究者希望外泌體包埋釋氧抗氧化劑敷料OxOBand是治療管理慢性和糖尿病潰瘍的一種有前景的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西交大郭保林《材料化學》水凝膠敷料雙管齊下,加速傷口閉合癒合
    【科研摘要】很少有生物力學活性和生物化學功能的水凝膠傷口敷料的雙管齊下的策略,它可以幫助傷口閉合併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多種功能。最近,西安交通大學郭保林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基於季銨化殼聚糖(QCS),聚多巴胺塗層的還原氧化石墨烯(rGO-PDA)和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的生物力學活性的可注射自愈水凝膠,以促進多功能傷口敷料的發展。傷口閉合和傷口癒合。
  • 可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狀態和葡萄糖的新型水凝膠敷料光學傳感器
    雖然科學家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糖尿病潰瘍仍然是一個挑戰,需要不斷監測和管理。 針對糖尿病傷口監測和癒合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課題組在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方面取得最新進展,開發了一個多功能的兩性離子凝膠創傷敷料作為一個光學傳感器同時監測糖尿病傷口治療的pH值和葡萄糖水平(圖1)。
  • 西安交大開發適用於關節傷口處的自修復型抗菌水凝膠
    在近年來製備的新型敷料中,高水含量、高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被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敷料之一。首先,通過提供多孔結構和適當的溶脹比,水凝膠基質可以允許氧的存在,吸收滲出物,維持溼潤的癒合環境,以促進傷口癒合。其次,水凝膠膠粘劑可以清除部分細菌,促進氣體交換,抑制厭氧菌的增殖。此外,傳統敷料的抗菌性能是由水凝膠基質中的抗生素所賦予的。
  • 深圳大學研發出加速傷口癒合的超疏液ZIF-8水凝膠敷料
    傷口敷料由於經濟、簡便、實用,是防止細菌感染的首要選擇。近年來,各種傷口敷料在臨床中得到應用,親水性傷口敷料可將抗菌劑釋放到傷口滲出液中,但可能導致傷口過度出水,嚴重時甚至損害組織;疏水性傷口敷料可阻止細菌粘附和繁殖並消除過度出水的問題,但由於大多數殺菌活性成分都是水溶性,因而不能有效地包裹和釋放殺菌劑。因此,亟需製造一種既可以防止細菌粘附,又能夠有效釋放殺菌成分的傷口敷料。
  • 天津大學張雷教授研發可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pH和葡萄糖的多功能水...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課題組在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方面取得最新進展,開發了一種可實時監測傷口狀態的新型水凝膠敷料,可將糖尿病傷口的pH和葡萄糖信號轉化為光信號,利用手機採集圖像並進行數據定量分析。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神奇敷料」 監測糖尿病傷口只需手機「掃一掃」
    ,可用於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  糖尿病傷口pH值是反映傷口動態變化和癒合進程重要的參數之一,炎症反應、膠原形成和血管生成等許多生理過程都會影響pH值的變化,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的pH值可以有效預測傷口感染的風險,並反映出傷口癒合所處的不同階段。葡萄糖濃度也是糖尿病傷口監測的一個重要參數,它和體內血糖水平密切相關,能夠有效輔助糖尿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
  • 鎂礦化抗菌納米纖維敷料的傷口癒合特性—共混和核殼納米纖維比較
    :含硫酸軟骨素的鎂礦化抗菌納米纖維敷料的傷口癒合特性—共混和核-殼納米纖維的比較DOI: 10.1039/D0BM00530D抗菌納米纖維敷料的開發可以保護受損組織免受共生病原體的侵害,同時促進組織再生,在整形和重建手術實踐中具有巨大潛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了硫酸軟骨素對含礦化鎂的聚多巴胺交聯電紡明膠納米纖維的形態、機械性能、潤溼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響。
  • 新型水凝膠可助傷口快速癒合
    新華社華盛頓6月1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水凝膠「創可貼」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從「層粘連蛋白」獲得啟發,發明了這種水凝膠。層粘連蛋白是皮膚等人體組織中存在的一種蛋白質,可向細胞發出信號,促使細胞分化並黏合在一起。研究人員發現,層粘連蛋白中一個叫A5G81的片段對傷口癒合很關鍵。他們將A5G81加入一種抗氧化分子中,所得物質可在體溫條件下自聚集後形成一個「支架」,提高傷口處組織的再生能力。使用蛋白片段而非整個蛋白來製作這種物質,是因為前者合成相對容易,生產成本更低。
  • 科學家研究蜘蛛絲新生物材料可預防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拜羅伊特大學開發的新生物材料可以消除感染的風險,並促進癒合過程。由ThomasScheibel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成功地將這些與生物醫學高度相關的材料特性結合起來。
  • 氧分子在傷口癒合中的作用
    充足的氧氣(O2)供應對於正常的傷口癒合是必需的,長期以來人們已經意識到當組織氧分壓(pO2)低於某一水平時,慢性不癒合傷口的發生風險會增加。當氧氣消耗超過供應時即會出現組織缺氧(Hypoxia)。血液灌注不良通常被認為與氧氣供應下降而導致傷口缺氧有關,最終導致傷口癒合障礙;但傷口中生物活動對氧氣的消耗也會顯著影響氧含量[1,14]。
  • 提到傷口敷料只能想到紗布?其實可使用的材料還有很多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傷口會經歷血小板纖在創傷附近處形成維蛋白凝塊的止血,局部組織壞死和血管斷裂,體內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在內的抵禦,肌纖維母細胞增生使傷口的逐漸縮小到肉芽組織增生和毛細血管的延長到最後表皮的再生。而傷口敷料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有著重大的作用:不僅會影響到癒合時間,疤痕大小,同時也有影響是否有感染的可能。
  • 科學家研發新型傷口癒合水凝膠,通過觸發免疫反應減少疤痕
    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水凝膠,可以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牢固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當皮膚受傷時,身體的反應是迅速形成疤痕組織,以防止傷口的感染、疼痛和脫水。
  •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自癒合凝膠和傷口修復領域取得原創成果!
    論文題目為《可注射、電活性自癒合凝膠敷料的快速製備及其活動部位傷口修復的評價》(Rapid fabrication of self-healing, conductive and injectable gel as dressings for healing wounds in stretchable parts of the body)。
  • 蘭州大學柳明珠等《ACS 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前沿背景】  在生物材料科學中,迫切需要開發具有抗菌活性和可複製粘附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前沿背景】在生物材料科學中,迫切需要開發具有抗菌活性和可複製粘附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 Sci Rep: 研究揭示傷口癒合的生物學機制
    2020年9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我們的身體具備自行癒合傷口的能力,例如割傷或擦傷。但是,患有糖尿病,血管疾病和皮膚疾病的患者有時難以康復。這可能導致慢性傷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慢性傷口的管理是醫療保健系統的主要成本,僅在美國,每年就花費約10至200億美元。但是,我們對於為什麼某些傷口會變成慢性傷口知之甚少,因此很難開發出有效的療法來促進癒合。
  • 蘭大柳明珠/呂少瑜《ACS材料快訊》核鹼基啟發自黏附抗菌水凝膠
    授權:【高分子材料科學】微信公眾號  【前沿背景】  在生物材料科學中,迫切需要開發具有抗菌活性和可複製粘附力的水凝膠傷口敷料。但是,目前的水凝膠傷口敷料要麼使用無機抗菌劑,例如具有劑量依賴性和不令人滿意的生物相容性的銀和金屬氧化物納米顆粒,要麼使用不斷發展的耐藥細菌來加載抗生素。  【科研摘要】  最近,蘭州大學柳明珠/呂少瑜教授團隊報導了以核鹼基為基礎的自粘性和固有的抗菌水凝膠可作為傷口敷料。
  • 每天換藥的你,這 7 種敷料的特點不可不知
    這種延長後置期發揮滲透性的現象提高了敷料吸收和處理傷口滲出液的能力。主要特點:● 由親水性顆粒與疏水性聚合物組成,有自溶清創的功能 ● 可吸收少到中量滲液,形成溼潤的傷口癒合環境,不會撕裂新生肉芽組織 ● 促進上皮細胞膠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微血管增生,防止細菌侵犯 ● 可防止水滲入傷口 適用:用於表淺和皮層損傷的傷口,中低度滲出液傷口等,如:擦傷,摔傷等。
  • 《自然·材料》微/水凝膠激活適應性免疫反應,促進傷口再生癒合
    他們論述了微孔退火顆粒(MAP)支架是可流動的,原位交聯的,由微凝膠結構單元組成的微孔支架,先前已證明可加速傷口癒合。為了在支架降解之前促進更廣泛的組織向內生長,旨在通過將交聯肽的手性從L-胺基酸轉換為D-胺基酸來減緩MAP降解。
  • 瑞士EMPA科學家開發纖維素傷口敷料,採用肽類物質殺滅細菌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保持傷口沒有有害細菌至關重要,必須定期重新塗抹抗菌藥膏,以拆掉繃帶。然而,一種新的傷口敷料,據稱可以自己持續殺滅細菌。這種實驗性敷料由瑞士聯邦材料測試與開發研究所(EMPA)的科學家們開發,採用主要由植物提取的纖維素纖維製成的薄膜形式。每根纖維的直徑不到一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