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狀態和葡萄糖的新型水凝膠敷料光學傳感器

2021-01-12 騰訊網

糖尿病性潰瘍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慢性創傷。雖然科學家已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糖尿病潰瘍仍然是一個挑戰,需要不斷監測和管理。

針對糖尿病傷口監測和癒合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課題組在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方面取得最新進展,開發了一個多功能的兩性離子凝膠創傷敷料作為一個光學傳感器同時監測糖尿病傷口治療的pH值和葡萄糖水平(圖1)。即可將糖尿病傷口的pH和葡萄糖信號轉化為光信號,利用手機採集圖像並進行數據定量分析。該成果以「A Multifunctional Pro-Healing Zwitterionic Hydrogel for Simultaneous Optical Monitoring of pH and Glucose in Diabetic Wound Treatment」為題發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博士生朱迎男,共同第一作者為張嘉敏博士,通訊作者為張雷教授。

本工作研製了一種多功能兩性離子水凝膠,可同時檢測創面pH值和血糖水平兩個波動參數,監測糖尿病創面狀態。一種pH指示劑染料(酚紅)和兩種葡萄糖感應酶,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辣根過氧化物酶(HRP),被封裝在抗氧化和生物相容性的兩性離子聚羧酸甜菜鹼(PCB)水凝膠基質中,實現了對葡萄糖的高敏感性。可見圖像信號由智慧型手機收集,並轉換成RGB信號來量化傷口參數。結果表明,這兩種酶在PCB凝膠內的活性和穩定性都得到了提高,PCB‐HRP的Kcat/Km值是人工創面滲出液中游離HRP的5.5倍。這種新型的創面敷料可以成功地監測pH值範圍為4-8,葡萄糖水平為0.1-10×10 3 m。同時提供溼潤的癒合環境,促進糖尿病創面癒合。此外,使用智慧型手機收集可見的RGB圖像,並獲得擬合方程來監測體內糖尿病小鼠創面的葡萄糖和pH變化。這種多功能創面敷料與商業用十二指腸敷料相比,由於在糖尿病創面治療中也表現出良好的促癒合能力,該多功能創面敷料為慢性創面管理開闢了新的前景,對糖尿病的臨床治療具有指導意義。

圖1. 多功能水凝膠敷料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pH和葡萄糖示意圖和定量分析過程

圖2. 兩性離子水凝膠固定化酶(PCB-GOx,PCB-HRP)在PBS環境和模擬傷口分泌液環境(AWE)中的催化活性測試

綜上,在這項工作中,該團隊開發了一種多功能兩性離子水凝膠來監測與糖尿病創面相關的兩個重要參數:pH值和葡萄糖濃度。檢測pH時,將指示劑染料酚紅加入PCB水凝膠中,在創面環境的pH範圍內呈現敏感的顏色變化。將GOx和HRP包埋在水凝膠基質中,形成螢光產物(DCF)催化葡萄糖氧化。由於兩性離子PCB水凝膠的抗生物滲透性能,固定化酶在複雜傷口滲出液中的活性和穩定性得到了提高,而游離酶的性能受到了影響。此外,還可以通過分光光度計或智慧型手機對顏色和螢光信號進行定量,進行精確測量。

論文連結: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pdf/10.1002/adfm.201905493

喜歡就點「在看」,開啟價值時刻!

相關焦點

  • 天津大學張雷教授研發可實時監測糖尿病傷口pH和葡萄糖的多功能水...
    本站訊(通訊員 李莎)近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張雷教授課題組在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方面取得最新進展,開發了一種可實時監測傷口狀態的新型水凝膠敷料,可將糖尿病傷口的pH和葡萄糖信號轉化為光信號,利用手機採集圖像並進行數據定量分析。
  • 天津大學團隊研發「神奇敷料」 監測糖尿病傷口只需手機「掃一掃」
    ,可用於糖尿病傷口監測和促癒合。這種敷料能夠將糖尿病傷口的pH值和葡萄糖濃度信號轉化為顏色信號,利用手機採集圖像並進行數據分析,醫生和患者只需手機「掃一掃」就可以實時監測傷口狀態。  糖尿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多發病。糖尿病足是常見的糖尿病併發症之一,約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潰瘍。由於血液循環不良,糖尿病患者的傷口難以痊癒,需要長期護理,並且易引發感染,導致進一步潰爛壞死,甚至不得不面臨截肢。
  • 西交大郭保林《材料化學》水凝膠敷料雙管齊下,加速傷口閉合癒合
    【科研摘要】很少有生物力學活性和生物化學功能的水凝膠傷口敷料的雙管齊下的策略,它可以幫助傷口閉合併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多種功能。最近,西安交通大學郭保林教授團隊設計了一系列基於季銨化殼聚糖(QCS),聚多巴胺塗層的還原氧化石墨烯(rGO-PDA)和聚(N-異丙基丙烯醯胺)(PNIPAm)的生物力學活性的可注射自愈水凝膠,以促進多功能傷口敷料的發展。傷口閉合和傷口癒合。
  • 骨生物學進展:結合載有釋氧抗氧化劑外泌體的抗菌凍凝膠傷口敷料OxOB可促進糖尿病和感染性傷口的癒合
    ,目前慢性糖尿病傷口的治療仍然是臨床上的一個重大挑戰,除了傳統的傷口護理管理和手術治療方案,是否可開發一種更為簡單高效的外敷治療方案? 缺氧、血管化減少、氧化應激升高和感染是慢性糖尿病傷口無法癒合的重要臨床特徵。因此,輸送氧氣、誘導血管生成、管理氧化應激和感染可能為糖尿病創面癒合提供新的和改進的治療途徑,以獲得更好的臨床結果。在這裡,研究者報告了一種富含氧的外泌體釋放抗氧化劑創面敷料OxOBand的開發和評估,以促進糖尿病傷口的閉合和皮膚再生。
  • 合工大研發出用於耐藥性細菌感染傷口處理的可噴塗水凝膠
    未來網高校頻道9月17日訊(記者 侯智 通訊員 何濤)近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何濤和陸楊兩位教授科研團隊成功研發一種溫敏性複合水凝膠,可噴塗在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傷口上原位形成穩定的抗菌敷料。
  • 新型水凝膠可助傷口快速癒合
    新華社華盛頓6月12日電(記者周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刊登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一種水凝膠「創可貼」可以幫助傷口快速癒合。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從「層粘連蛋白」獲得啟發,發明了這種水凝膠。層粘連蛋白是皮膚等人體組織中存在的一種蛋白質,可向細胞發出信號,促使細胞分化並黏合在一起。研究人員發現,層粘連蛋白中一個叫A5G81的片段對傷口癒合很關鍵。他們將A5G81加入一種抗氧化分子中,所得物質可在體溫條件下自聚集後形成一個「支架」,提高傷口處組織的再生能力。使用蛋白片段而非整個蛋白來製作這種物質,是因為前者合成相對容易,生產成本更低。
  • 科學家研發新型傷口癒合水凝膠,通過觸發免疫反應減少疤痕
    現在,杜克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的水凝膠,可以觸發再生免疫反應,幫助皮膚更健康、更牢固地癒合,而不會留下疤痕。當皮膚受傷時,身體的反應是迅速形成疤痕組織,以防止傷口的感染、疼痛和脫水。
  • 提到傷口敷料只能想到紗布?其實可使用的材料還有很多
    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傷口會經歷血小板纖在創傷附近處形成維蛋白凝塊的止血,局部組織壞死和血管斷裂,體內白細胞包括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在內的抵禦,肌纖維母細胞增生使傷口的逐漸縮小到肉芽組織增生和毛細血管的延長到最後表皮的再生。而傷口敷料在這個過程中常常有著重大的作用:不僅會影響到癒合時間,疤痕大小,同時也有影響是否有感染的可能。
  • 西安交大開發適用於關節傷口處的自修復型抗菌水凝膠
    關鍵詞:動態化學鍵,抗菌水凝膠,關節傷口皮膚損傷是人類最常見的身體損傷之一。設計新型高性能創傷敷料一直是現代醫療技術研究領域的熱點。在近年來製備的新型敷料中,高水含量、高生物相容性的水凝膠被認為是最具有應用前景的敷料之一。首先,通過提供多孔結構和適當的溶脹比,水凝膠基質可以允許氧的存在,吸收滲出物,維持溼潤的癒合環境,以促進傷口癒合。其次,水凝膠膠粘劑可以清除部分細菌,促進氣體交換,抑制厭氧菌的增殖。此外,傳統敷料的抗菌性能是由水凝膠基質中的抗生素所賦予的。
  • 深圳大學研發出加速傷口癒合的超疏液ZIF-8水凝膠敷料
    傷口敷料由於經濟、簡便、實用,是防止細菌感染的首要選擇。近年來,各種傷口敷料在臨床中得到應用,親水性傷口敷料可將抗菌劑釋放到傷口滲出液中,但可能導致傷口過度出水,嚴重時甚至損害組織;疏水性傷口敷料可阻止細菌粘附和繁殖並消除過度出水的問題,但由於大多數殺菌活性成分都是水溶性,因而不能有效地包裹和釋放殺菌劑。因此,亟需製造一種既可以防止細菌粘附,又能夠有效釋放殺菌成分的傷口敷料。
  • 新加坡通過「自下而上」的分子工程研發水凝膠分子傳感器
    分子傳感器對周圍環境中的目標分子作出反應,以檢測甚至量化其濃度。傳統上,這些技術由小的有機分子或金屬絡合物組成,對於生物醫學和環境監測,確保人類健康,安全和總體健康至關重要。在過去的二十年中,分析物響應型水凝膠已成為一項新興技術,在世界範圍內受到了廣泛的研究關注。
  • 新型生物傳感器:可實時監測「器官晶片」中的含氧量!
    導讀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在「器官晶片」系統中實時監測含氧量,使該系統能更加近似地模仿真實器官的功能。近日,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採用一種新型生物傳感器,在「器官晶片」系統中實時監測含氧量,使該系統能更加近似地模仿真實器官的功能。如果晶片器官希望發揮它們在藥物與毒性實驗方面的潛能,這項研究將是不可或缺的。
  • 每天換藥的你,這 7 種敷料的特點不可不知
    2 水膠體類敷料在完整狀態下,大多數水膠體敷料是水蒸氣不能透過的,但是當敷料吸收水分形成凝膠時,敷料變得越來越能透氣。主要特點:● 由親水性顆粒與疏水性聚合物組成,有自溶清創的功能 ● 可吸收少到中量滲液,形成溼潤的傷口癒合環境,不會撕裂新生肉芽組織 ● 促進上皮細胞膠原蛋白的合成,加速微血管增生,防止細菌侵犯 ● 可防止水滲入傷口 適用:用於表淺和皮層損傷的傷口,中低度滲出液傷口等,如:擦傷,摔傷等。
  • Rev.》貽貝水凝膠最新綜述
    這種自粘式應變傳感器可用於監測人類活動,例如手指的彎曲和放鬆,行走,咀嚼和脈搏(圖16a)。即使由於皮膚般的自我修復能力而損壞,該傳感器仍保留其固有的傳感能力。近年來,由於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具有類似於細胞外基質的柔軟特性,可用的潮溼環境,可調節的物理/化學特性,出色的組織粘附性和生物相容性,因此被認為是很有前途的替代品。根據傷口的形狀,已開發出兩種典型的傷口敷料:(1)水凝膠貼劑直接粘附在傷口部位,以及(2)可注射水凝膠填充任意不規則形狀的傷口。
  • 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為了替代傳統的石蕊試紙,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支國際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它可以在不幹擾被監測生物系統的情況下,為用戶讀取實時的pH值,並保持一段時間連續的信號記錄。
  •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可用於疫苗的可植入納米技術?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一種可植入的納米技術)可能會用於即將推出的COVID疫苗中,以監控您的身體活動美國國防部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已與矽谷的Profusa合作,開發了一種由水凝膠製成的納米技術(類似於軟性隱形眼鏡),該技術可通過以下方式注射並植入皮膚下:疫苗作為運送系統。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劉維民院士團隊綜述貽貝啟發水凝膠
    這種自粘式應變傳感器可用於監測人類活動,例如手指的彎曲和放鬆,行走,咀嚼和脈搏(圖16a)。即使由於皮膚般的自我修復能力而損壞,該傳感器仍保留其固有的傳感能力。圖16. 貽貝啟發的導電水凝膠,用於柔性電子產品。
  • 華中科技大學科研團隊在自癒合凝膠和傷口修復領域取得原創成果!
    論文題目為《可注射、電活性自癒合凝膠敷料的快速製備及其活動部位傷口修復的評價》(Rapid fabrication of self-healing, conductive and injectable gel as dressings for healing wounds in stretchable parts of the body)。
  • Rev.》綜述:貽貝啟發的水凝膠,從設計原理到應用
    貽貝啟發的抗菌水凝膠。3.3.2 傷口敷料由於特定且複雜的傷口微環境,如果處理不當,皮膚/組織傷口很容易引起嚴重的細菌感染,尤其是由於某些慢性傷口的癒合時間通常長達1-2周甚至更長。必須開發可行的生物材料作為傷口敷料以促進傷口癒合。
  • 科學家打造出可實時監測地下砷含量的新型傳感器
    據外媒報導,砷跟許多重金屬一樣,作為採礦作業的副產品會汙染土壤和地下水、對人類健康和環境構成各種威脅。然而現在,一種新型的生物傳感器可以幫助我們消除這種劇毒化學元素的危險,通過跟植物的合作其可以實時監測這種化學元素在地下環境中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