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

2020-11-27 電子發燒友

美國和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

殷飛 發表於 2020-05-04 17:22:00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為了替代傳統的石蕊試紙,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支國際研究小組正在研發一種基於光學原理的新型pH傳感器,它可以在不幹擾被監測生物系統的情況下,為用戶讀取實時的pH值,並保持一段時間連續的信號記錄。

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傳感器領域知名期刊Sensors and Actuators B上。研究人員認為,這款尚處於概念驗證實驗階段的傳感器,還可以作為其它類型生物組織傳感器的設計基礎。

該篇論文的合著者、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化學家Zeeshan Ahmed表示,這種多功能的pH傳感器可用於生物組織工程或監測癌症等疾病的進展。他說,監測組織的關鍵屬性,比如pH值,可以極大地幫助研究牙齒、心臟、骨骼等組織的生長能力。

「我們的主要動機是開發一系列非侵入性的測量工具,使生物組織研究人員無需從培養箱中取出細胞或儀器,能無幹擾地追蹤其細胞培養的健康狀況。」Ahmed說:「我們從pH值測量開始,因為它在我們合作者的願望清單上排名第一。接下來可能是用於研究骨骼形成的鈣離子檢測器。」

圖1: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即時測量液體pH值的方法,該方法使用了雷射光源、光纖探頭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學試劑。

跨學科技術

這種新型概念器件結合了光子學和化學的技術。研究團隊成員主要來自美國美利堅大學和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他們使用光纖器件來測量發色團吸收光之後釋放的熱量,這些發色團吸光後pH值和顏色會顯著改變。

發色團被合併到交聯的水凝膠塗層中,該塗層上塗覆了被刻蝕成布拉格光柵結構的小光纖。溫度或壓力的變化會改變穿過光柵的光的波長,從而光纖可作為一種光子溫度計。pH值可以通過分析光熱光譜隨時間變化而記錄下來,或在特定時刻通過發色團基質的顏色變化而直接讀取。

Ahmed說:「這是這項技術的重要優勢。這種發色團染料可以為您提供即時的反饋,利用光熱光譜分析你可以記錄能獲取定量信息的信號。」

顏色變化實現連續測量

眾所周知,利用石蕊或其他材料的顏色變化可以測量pH值或其他環境參數。研究人員在他們的光子系統中,將溫度與pH值引起的顏色變化關聯起來。他們將傳感器放在裝有石蕊或紅甘藍溶液的玻璃管中,這些溶液的顏色會隨pH值變化而改變,正如高中化學常見的實驗演示。

然後研究人員通過另一根光纖向溶液中引入紅光或綠光。通過人為改變溶液的pH值,他們可以將溶液的顏色變化與兩種光照下從傳感器讀取的溫度變化相關聯。

圖2:實驗演示圖四宮格:在一組實驗中,培養皿中裝有酚紅溶液,酚紅溶液的顏色根據酸度變化(深黃色表示pH值小;紅色表示pH值較大)。根據它的顏色變化,可以判斷液體吸收的綠光和藍光孰多孰少。吸收光後液體的溫度變化,可以通過光纖探頭來測量,由於可以判斷確切的液體顏色,從而可以評估pH值。

工作範圍廣

Ahmed說,概念驗證的實驗進行測量的pH值範圍很寬,從4到10。正在進行的研究表明,光子pH測量精度可達±0.13 pH單位,並且穩定性至少持續三周,比傳統測量時間更長。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說,相比使用笨重的電極和電纜的商用pH傳感器,光子pH傳感器具有體積小、抗結垢或堵塞等顯著優勢。

「到目前為止,驗證時間最長的實驗已經進行了一個月,在此期間,我們的傳感器沒有出現任何統計學上明顯的漂移。」Ahmed說,「目前,傳感器性能的下降與我們使用的雷射光源的性能下降有關。用質量更好的LED光源替代這些光源可以改善該問題。」

本論文另一位合著者、美利堅大學化學家兼NIST客座研究員Matthew Hartings說:「這些傳感器可以為人們提供生物組織生長和疾病進展的實時信息。」他指出,傳統的基於貝克曼pH計的傳感器雖然可以測量氫離子濃度,但只能提供一系列快照,而光學傳感器可以提供連續信息,相當於疾病的「GPS導航」應用。

水凝膠的優勢

Ahmed說,研究小組發現,使用水凝膠時,發色團對光的吸收和熱量的轉化效率會有所提高。他認為這是因為水凝膠使得入射光和光纖溫度計有更好的共定位,以及小的實驗體積。

在概念驗證實驗中,「雷射一旦射入溶液,就會被吸收,從而加熱最靠近玻璃管表面的水層。在這種情況下,光纖溫度計通常要距離玻璃管前一到兩毫米處,這樣它測量其周圍的溫度變化就少了。通過將所有材料都放在水凝膠裡,傳感器就能夠更靠近光吸收最多的區域。」

當問及如何實現這種光學pH傳感器從概念驗證到實際應用,Ahmed提到了一個關鍵詞「組裝」,他補充道:「我們正在研究將發色團染料和兩根光纖(光纖溫度計和引入雷射的光纖)合併到水凝膠基質中。這不僅可以改善傳感器的性能,而且還便於傳感器的操作。

責任編輯;zl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丹麥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廉價光學氨氣傳感器
    來自兩個大學的光子學研究人員與化學工程師合作,開發了一種新的傳感器系統,可以大大減少丹麥的空氣汙染。 研究人員開發了這一種器件時基於現代通信技術的集成光學傳感器,它使用雷射、氣體傳感器和空心光纖測量空氣中的氨氣濃度。
  • 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MEMS 發表於 2021-01-15 14:15:59 近日,中國科學院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生物醫學內窺鏡
  •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激活的氫氣傳感器
    受蝴蝶翅膀表面的啟發,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光激活的氫氣傳感器,在室溫下能產生超精確的結果。該技術可以在氫氣洩漏造成安全隱患之前就檢測到氫氣洩漏,並且可以測量人們呼吸中的微量氣體,用於診斷腸道疾病。商用氫氣傳感器只能在150℃或更高的溫度下工作,澳大利亞墨爾本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的原型是以光為動力,不是以熱為動力。
  •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
    研究人員開發出可檢測微弱信號的新型傳感器引入噪聲以改善微弱信號是動物領域中常見的傳感現象。然而,在人造傳感器的情況下卻較難辦到。雖然研究人員的傳感器基於稱為二硫化鉬的2D材料,能夠檢測光,但相同的原理也可以應用於檢測其他類型的信號。與傳統傳感器相比,由於傳感器所需的空間和能量非常有限,因此可以廣泛地適應新興的物聯網(IoT)。通過物聯網,可以部署數以千萬計的傳感器來跟蹤工廠和家庭中的狀況,此外,低能耗將是一項強大的優勢。這種現象是自然界中經常出現的現象。
  • 美國研究人員發明新型超薄光學透鏡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8月31日報導,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與加州理工學院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超薄光學透鏡,通過「元表面」(metasurface)技術實現對光路的控制,可應用於先進顯微鏡、顯示器材、傳感器、攝像機等多種儀器,使光學系統集成度大大提高,並使透鏡製造方式產生革命性變化。
  • 新型微環傳感器:開啟高靈敏度的光學傳感技術!
    導讀據美國密西根理工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以及中佛羅裡達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提出了一種高靈敏度的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究人員們開發了各種技術,以克服這個困難並提升他們設備的靈敏度。其中一些依賴於複雜的量子光學概念和工具的技術是有用的,例如 LIGO 項目中的引力波感知。其餘的一些技術,基於在稱為「光學諧振器」的微型盒子中囚禁光線,成功檢測出微型粒子和相對較大的生物成分。
  • 愛沙尼亞研究人員正在開發基於石墨烯的氣體嗅覺傳感器
    愛沙尼亞塔爾圖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忙於開發基於石墨烯的氣體嗅覺傳感器。這一突破使智慧型手機用戶能夠立即獲得有關其環境的信息。據世界衛生組織稱,室外空氣汙染是全球最大的健康風險之一,也是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這在歐洲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72%的歐洲人生活在城市地區,每天都暴露在空氣中的有毒物質中。
  • PH傳感器的工作原理_PH傳感器的使用方法
    ph傳感器是用來檢測被測物中氫離子濃度並轉換成相應的可用輸出信號的傳感器,通常由化學部分和信號傳輸部分構成。ph傳感器常用來進行對溶液、水等物質的工業測量。 PH傳感器,可以對大型反應槽或製程管路中pH值測定;耐高溫殺菌、CIP清洗;電極長度有120、150、220、250、450mm等多種選擇。
  • 技術解析:基於石墨烯的光學生物傳感器的研究進展
    作者:高原/李豔/蘇星光  1引言  石墨烯是一種由純碳原子的六元環平面結構構成的二維材料,是零維的富勒烯、一維的碳納米管(CNTs)以及三維石墨結構的構築基元。它具有非常大的理論比表面積、很高的楊氏模量、超高的光學透過率、優良的導熱性和導電性,並能夠通過電子轉移實現螢光猝滅。
  • MIT研發新型攝影光學元件,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型攝影光學元件,該器件是基於光學元件中光線的反射時間來捕捉圖像,代替了依賴光學元件排列的傳統方法。
  • MIT巧妙開發「時間摺疊光學元件」 開啟光學成像新紀元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型攝影光學元件,該器件是基於光學元件中光線的反射時間來捕捉圖像
  • 新型光學傳感器模仿人眼感知更逼真
    據《應用物理快報》近日報導,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在新型光學傳感器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傳感器,可更逼真地模仿人眼感知物體變化的能力。這一成果有望帶來圖像識別、機器人技術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重大突破。
  • 研究人員用鑽石開發量子重力傳感器 大小僅為目前引力波...
    倫敦大學學院(UCL)、格羅寧根大學和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基於量子技術的探測器,該探測器僅為目前使用的探測器的1/4000,並且可以探測中頻重力波。這項新研究表明,微小的鑽石晶體,可以用作能夠測量引力波的極其靈敏的小型引力探測器。
  • 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近乎完美的可控脈衝環形剖面的新型光學渦旋
    圖3 電荷作用下鑲嵌螺旋相的CDG所產生的黑色POVs的模擬和實驗結果一年後,這一新型的光學渦旋被提出用於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的光纖通訊中的倍增,它可以提供耦合倍增軌道角動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OAM) )光束到一定的環狀纖維中。
  • 考納斯理工大學研究團隊開發了新款基於石墨烯-有機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傳感器
    考納斯理工大學(KTU)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團隊開發了新款基於石墨烯-有機矽肖特基接觸的紅外傳感器,其效率高於目前市場上的紅外傳感器
  • 研究人員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粒子傳感器
    圖片來源:Lunghammer-TU Graz TU Graz,AMSm和Silicon Austria Labs已開發出一種用於行動裝置的緊湊型節能傳感器,該傳感器可實時通知用戶空氣中的細塵含量,並警告其高塵值。 它比兩個堆疊的1美分硬幣略小,因此特別節能。它不需要維護,可以集成到行動裝置中。它是世界上最小的粒子傳感器。
  • 基於螢光金剛石微粒,科學家研發出一種新型量子傳感器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由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MIT University)牽頭的一個項目展示了摻雜螢光微粒的玻璃光纖如何充當磁場傳感器。發表在APL Materials雜誌上的這項突破性研究可能會使這類傳感器的製造和部署變得更加容易,以開拓量子計量學領域的新應用。
  • 劉錦淮研究員:仿生傳感器研究將大大豐富人類的物質世界
    另外,他們基於仿生學原理,以高分子聚合物為溫度敏感材料,通過熱誘導結合表面化學修飾,實現了超雙親/超雙疏功能的可逆開關。2010年,他們又在《自然》(Nature)雜誌上報導了基於蜘蛛絲的內部結構及吸溼原理,設計出具有納米孔結構的纖維,甚至實現了對溼氣中水滴的直接採集。
  • 日研究人員開發「親膚」納米傳感器
    新華社東京7月22日電(記者華義)日本研究人員最新研發出一種可貼在皮膚上的新型納米傳感器,質輕、透氣、可拉伸,且不易引起皮膚不適。這種傳感器有望用於健康監測等用途。  據日本理化學研究所介紹,這種新型傳感器由該研究所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共同開發,採用可導電納米結構,可直接長時間貼在皮膚上使用,用來檢測壓力、溫度變化或收集肌電信號等。  研究人員說,這種傳感器貼在皮膚上幾乎感覺不到,不會使人產生任何不適。針對20名受試者的皮膚測試顯示,即使在皮膚上連續貼一周也不會造成明顯炎症反應。
  • 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能準確檢測低濃度二氧化氮
    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地面傳感器和在軌衛星。現在,查爾姆斯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可以安裝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路燈上。 空氣汙染是一個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藉助這些小型可攜式傳感器,可以非常準確地測量危險的排放物,既簡單又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