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S殺害中國人質 恐怖主義終於蔓延到了我們家門口

2021-01-19 鳳凰衛視

核心提示:中國兩名人質在巴基斯坦遭ISIS殘忍殺害,一覽德黑蘭兩處標誌性場所遭ISIS連環恐襲,英國半年不到,連遭四次恐怖襲擊,比利時火車站遭恐襲,法國巴黎發生汽車衝撞事件,全球星點式恐襲之聲不時傳來。上合組織峰會開出反恐藥方,各成員不僅籤署了反極端主義公約,還將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吸納進上合組織,讓反恐合作覆蓋到更廣闊的區域。

解說:中國兩名人質在巴基斯坦遭ISIS殘忍殺害,一覽德黑蘭兩處標誌性場所遭ISIS連環恐襲,英國半年不到,連遭四次恐怖襲擊,比利時火車站遭恐襲,法國巴黎發生汽車衝撞事件,全球星點式恐襲之聲不時傳來,而最近有報導稱,美軍證實已擊斃ISIS最高宗教領袖阿比裡尼,俄羅斯聲稱俄軍恐襲已炸死ISIS最大頭目巴格達迪,有評論稱,伊朗一直是中東安全島,ISIS在滲透伊朗之後,從中東腹地到南亞的暴恐通道似已打通,卡達斷交風波發生後,中東各國面臨在遜尼派大國沙特與什葉派大國伊朗之間的選邊站,川普承認訪沙特時曾參與策劃圍堵卡達,稱卡達涉恐,但又售百億軍火併聯合軍演,令人費解,德外長特批川普中東政策,不僅不利於反恐反而挑起阿拉伯國家間的內鬥和中東地區新一輪的軍備競賽。6月18號,伊朗首次用飛彈打擊敘境內極端組織,6月9號,上合組織峰會開出反恐藥方,各成員不僅籤署了反極端主義公約,還將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時吸納進上合組織,讓反恐合作覆蓋到更廣闊的區域,ISIS殺害中國人質是否針對中國。

王晉:威脅就到我們家門口了。

殷之光:很多個人行為,是造成這樣子的結果。

黃日涵:中國人愛露富。

觀眾:他們要去救贖IS拯救IS。

華黎明: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它遲早是會把矛頭對著中國的。

解說:伊朗遭受重大恐襲,會不會加劇中東動蕩。

華黎明:包括現在的領袖哈梅內伊,記者採訪他的時候錄音機裡頭放了炸彈。

家樂:肯定在幕後是美國或者其他。

唐馬思:希望把伊朗捲入到卡達這個困境裡面。

黃日涵:這次卡達斷交是卡達自己啊,我個人說叫不作不會死。

王晉:這個事情,會導致海灣國家最終的分裂。

解說:日益壯大的上合組織能否扭轉全球反恐局勢。

黃日涵:未來的上合組織會成為全球反恐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艾諾:土耳其非常非常地願意加入。

華黎明:伊朗土耳其加入上合組織只是個時間問題。

王晉:伊朗和土耳其加入上合組織背景是它們與西方世界的某種情況下的敵對。

解說:《一虎一席談》PK,歐亞難破恐襲魔咒,全球反恐是否失靈。

胡一虎:歡迎收看今天的《一虎一席談》,今天一開始我要說的一句話就是,看到剛剛的影片一個感想,全球的反恐局勢為什麼越反越亂,我們跟恐怖主義越來越接近了嗎?相關的話題,今天請到幾位重量級的嘉賓,來到現場,一開始我想問一下日涵兄,從畫面上你馬上看到這個鏡頭,在過去這一個月當中,大家看到說ISIS宣傳,它殺害了兩名中國人質,很多人都在緊張很多人都在擔心,覺得反恐的形勢是不是邁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日涵,你怎麼解讀。

恐怖主義魔爪已伸到中國公民 中國遲早會成為恐怖主義目標

黃日涵(華僑大學國際政治系主任):我個人認為確實是這樣的,可以說是目前這個形勢變得更加擴大化。

胡一虎:你一看到這個圖片,你想到什麼。

黃日涵:第一感覺就是非常地氣憤悲傷,第二感覺是,已經把這個魔爪伸到了中國公民的身上,所以目前從整個全球態勢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在東南亞在南亞還是在中東地區,整個恐怖主義的蔓延或者形勢變得越來越嚴峻。

胡一虎:王晉,你從這個圖看到了什麼呢?

王晉(以色列海法大學國際關係博士):我想說的是,ISIS獨特的伊斯蘭極端主義的這種意識形態,也就決定了當一個人質被綁架之後就沒有解救出來的可能。

胡一虎:那麼在畫面上你可以看到,你仔細看一看,這兩名的中國公民他們在哪裡被殺的,他是在巴基斯坦的俾路支省,俾路支省大家知道,其實是「一帶一路」當中非常重要的相關的支點,這個地方暴露出什麼,是安全上有相當大的問題嗎?

王晉:一方面是當地社會治安並不是特別好,另外一個方面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中國在這些年在當地的投入在加大,那麼人員往來在加大,所以說這種事情上升的概率就加大。

殷之光(英國埃克塞特大學人文學院世界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我覺得這個新聞決法背景,就是我們簡簡單單地把他們兩個人作為一個中國公民,仿佛它就是中國的國家行為,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其實隨著全球化的加深,很多個人行為,是造成這樣子的結果。

胡一虎:大家必須要分開來看待的。

殷之光:對,必須分開來看,解救很可能是國家的行為,但是去那個俾路支省做任何事情很可能是個人行為。

胡一虎:好,無論如何,華大使,您是一個資深的外交官,從一個政治外交的角度來看,你推測,為什麼ISIS他殺害中國人質,它的目標是什麼針對中國嗎?

華黎明(中國前駐伊朗阿聯大使):中國遲早會成為恐怖主義的目標,中國雖然在國際上我們人緣很好,反對中國的國家和人極少,但是呢恐怖主義極端主義,是中國要反對的敵人,所以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它遲早是會把矛頭對著中國的,而且這次事情發生在巴基斯坦。

胡一虎:對。

華黎明:這是一個警訊,就是說ISIS所主持的這個恐怖主義活動,離中國越來越近了。

胡一虎:大家民間都說巴基斯坦是中國鐵巴鐵巴嘛,最鐵的兄弟,居然在這個地方大家就會馬上聯想說,你巴基斯坦居然沒有保護我們中國這麼好的鄰居,馬上會有這樣的聯想,它(ISIS)想製造出一個什麼樣的政治意圖。

華黎明:巴基斯坦本身呢跟中國關係很友好,但是從恐怖主義的角度,它是比較脆弱的國家。我們看到這些年,巴基斯坦的恐怖主義的襲擊啊,不斷地遭受恐怖主義的襲擊。那麼尤其是在俾路支斯坦,俾路支斯坦是中巴,就是瓜達爾港和中巴走廊關鍵的地段,所以這個地方在這個地段發生在巴基斯坦在俾路支斯坦發生針對中國人的恐怖主義襲擊,我想不會意外。

黃日涵:我正好補充一下,就是剛才華大使已經說的,因為在俾路支就有個大的特點,第一呢它是個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然後這次事情呢實際上真正操刀的人,是俾路支的分離勢力,分離勢力有個大的特點,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建設中巴經濟走廊是中國政府跟巴基斯坦政府之間的一個合作項目,所以分離勢力會認為,我們是在幫助它的中央政府,所以,它肯定是跟我們唱反調的,所以站到一個對立面。另外一個還要注意到,這個新聞有一個點,就是這兩名被殺害的人,在新聞裡頭講到,他們是一個傳教士,所以你在一個伊斯蘭教的地區,來傳播基督教這個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王晉:這個伊斯蘭極端主義勢力,不管對誰,就像華大使所說的外部的勢力外部的人員,如果在他的眼中不是自己的這個穆斯林身份的話,那麼很可能就會被遭受攻擊,所以說這個攻擊可能是不分他的國籍,不分他的種族,不分他的信仰的。

胡一虎:我相信很多的華人都認為說,其實中國公民在海外應該是最安全的族群,但事實上,你不要看支離破碎的新聞,我們看看外國的保險公司,它所做過的統計,您在畫面上看到的就是英國希思可公司它是全球綁票保險業的巨頭,它在2009年公布了一項全球綁架案的調查,報告說,遭綁架最多的是中國人,這個訊息我看到的時候,我坦白講其實有點驚訝,非常地震驚,日涵,這個是確實的嗎?

黃日涵:我覺得這確實是一個現實,我舉一個例子,我2015年訪談了70多位在非洲做生意的中國人,他們有一個特點,就是基本上很多人都被綁架過,自己的員工被綁架過,包括我們現在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沒有被綁架過的人太少了,在南非也是一樣,所以中國人有一個特點,中國人愛露富,就是中國人第一是錢多,然後第二個愛帶現金,所以這兩個特點呢使得很多人願意選擇中國人作為一個綁架的對象,所以出現了這樣一個情況,我個人認為不是很驚奇的事情。

殷之光:首先這個綁架可能可以把它當做是一個黑市買賣來做,我們不把它理解是一個政治行為,很多時候是一個商業行為,同時我們今天對ISIS的理解,可能也有一定的誤區,它並不是一個國家或者從組織形式上面,它並不是一個國家,它可能在行事方式上,也不像是一個國家,只要有任何一個人宣稱我對ISIS效忠,我就可以與它建立聯繫,所以也要區別這個恐怖襲擊的行動很可能只是個人行為,或者是小部分人的單獨的行動。

胡一虎:但大家會想說,中國現在崛起了,中國在世界能發出自己的聲音了,還有中國人是有錢的,還有中國是有談判技巧的,所以在這個有個問題來了,就是說在這整個過程當中,這兩位人質為什麼沒有辦法被政府解救過來,在網絡上一直出現了這樣的聲音,華大使,因為我知道,您也曾經參與過在幕後解救人質的工作,我想問的是,在解救人質的過程當中,從你過去的親身的經驗,它最大的障礙點在哪裡。

華黎明:綁架和綁架也有不同,這次綁架政治色彩非常強。

胡一虎:政治色彩很強。

華黎明:因為它的背景是ISIS,我們可以回想一下,這幾年凡是ISIS他們綁架的人,沒有一個活著回來的,都是要處死,處死他們為了要造成一個政治影響,而我1993年在當駐伊朗大使期間遇到那個綁架事件,是個經濟綁架,他(綁匪)綁架一個中國人,他是為了要贖金或者是要交換他已經被捕的一個毒梟,要拿中國這個人質來換錢換人,所以這有談判的餘地。像這次在巴基斯坦,被綁架的這兩位中國公民呢,沒有談判的餘地。

胡一虎:沒有談判的餘地。

華黎明:他們(ISIS)綁架的目的就是要殺害他們。

胡一虎:您在畫面上也可以看到,您看,其實中國的外交部曾經就打破慣例,直接與綁匪來談判,那麼根據外電的媒體報導說,2009年的時候,曾經解救了被塔利班綁架的中國工程師龍曉偉的行動當中,是當時中國駐巴基斯坦的使館通過了多種途徑,來聯繫上的塔利班,那麼塔利班最後同意在生活上給予人質關照,最後據說,當地的政府是向部落做了政策上的讓步,才讓中國人質最終獲釋,這個訊息是準確的嗎?

華黎明:確實有這樣的情況,包括在伊拉克戰爭期間,也有中國的公民被綁架,這個不完全是經濟,或者政治的因素,中國通過自己在當地社會上的良好的影響,不光是同當地的政府,而且跟當地的各種勢力,我們都有聯繫。那麼通過當地的長老,通過當地的地方勢力的一些領袖、酋長做他們的工作,可以放出來,應該說中國人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比較成功的,但這次很遺憾,這次就是ISIS綁架的,沒有談判的餘地,所以根本沒有(解救可能),儘管我們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沒有營救的餘地。

王晉:ISIS的這一次的綁架之所以對我們來說衝擊很大,第一個它綁架的是中國人,確實是過去來說很少,並不是沒有,那麼第二更為重要的是,過去的綁架中國人的事件,是發生在敘利亞和伊拉克,但是這一次直接發生在巴基斯坦離我們非常近,我們會覺得這個怎麼好像威脅就到我們家門口了。ISIS它的意識形態,是在所有的伊斯蘭極端組織當中,是最為激進的,也最為極端的,因此就像華大使所說的,這些人被綁架的目的,就是要被殺害。

想看更多金牌時評、熱點解讀、主播風採、幕後猛料?噓!悄悄加入鳳凰私享會(IDphtvifeng),讓小鳳君帶您走一走鳳凰衛視的小後門。
                 

相關焦點

  • 被ISIS殺害的中國人質到底是誰?
    這個已證實被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殘忍處決的中國人質,是許多中國人今日心口上的一道傷疤。  早在2個月前,樊京輝就被ISIS公開「出售」。在今年9月9日發行的英文雜誌《達比格》(Dabiq)網絡版上,ISIS拋出了一組人質「出售」海報——其中一張底色暗黑的海報上赫然寫著「Chinese Prisoner for Sale(中國人質待售)」數個大字,照片中身著編號「05675」黃色囚衣的樊京輝面容憔悴、眼神空洞,左眼明顯有些異樣。
  • 外媒:ISIS殺害兩名中國人質
    圖:上月在巴基斯坦被綁架的兩名中國教師被ISIS殺害\網上圖片  【大公報訊】據路透社報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8日聲稱,已將上月在巴基斯坦綁架的兩名中國教師殺害。  俾路支省居住著為數眾多的中國公民,其中大部分是參與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人員。許多中國公司近年來到巴基斯坦開展業務,巴基斯坦國內出現學中文熱,但安全始終是個隱患。  2014年,一名騎自行車旅行的中國遊客洪旭東在巴基斯坦西北部德拉本被塔利班綁架,作為跟巴基斯坦政府交換被關押同伴的人質。經過各方斡旋努力,他一年後獲救。
  • 習近平:恐怖主義是人類的公敵
    據新華社電11月19日,正在菲律賓馬尼拉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三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就我國公民被恐怖組織殺害事件發表講話。    習近平表示,中國強烈譴責「伊斯蘭國」極端組織殘忍殺害中國公民這一暴行。我向遇害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
  • 馬裡逾百人質經歷驚魂一天 恐怖的一周震動世界
    截至本報發稿時,馬裡安全部隊已經衝進酒店展開解救行動,目前已經發現27具人質屍體,同時3名武裝分子被擊斃。《環球時報》記者20日晚間撥通中國駐馬裡大使館電話,有工作人員確認已有4名中國人被救,其餘中國人暫時安全。繼「伊斯蘭國」發動巴黎襲擊案以及宣布殺害一名中國人和一名挪威人後,這一事關海外中國人安全的消息立即引起國內外高度關注。20日晚些時候,「基地」組織在當地的分支宣布對此事負責。
  • ISIS新宣傳片上出現中國國旗
    據南華早報11月25日報導,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發放最新宣傳片「No Respite」(刻不容緩),點名全球60個國家是「反伊斯蘭國全球盟軍」,片中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以及中國臺灣地區旗幟。對此,臺北市長柯文哲表示,臺灣是對伊斯蘭最友善的地區,怎會被列進去?他還抱怨美國不讓臺灣加入國際組織,「要攤錢、分派工作,才叫我們去,太爛了」。
  • 人質已被擊斃,綁匪統統殺光:2002年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
    「人質已被擊斃,快放棄抵抗投降」——對俄羅斯人的解救人質方式,網上有這樣一句流行詞。雖說是在調侃,但戰鬥民族對付綁架分子確實是態度異常強硬,不信,且讓我們回顧一下15年前震驚世界的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圖為一個焦急的人質家屬。
  • 中國這樣對待ISIS,全世界都驚了
    中國外交部也在第一時間也發布聲明,表示「對此次恐怖襲擊予以強烈譴責,向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恐怖主義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中方堅定支持法方維護國家安全穩定,打擊恐怖主義。」     那麼相信很多人都在關注,到底中國對打擊極端組織ISIS是什麼態度呢?其實,早在前段時間中國就已經給了ISIS一記響亮的耳光。
  • 日本人質因政府「英語不好」送命?
    ps成各種超現實、卡通甚至惡搞的圖片,以表達對恐怖主義的抗議。    多數日本人對湯川的死感到驚懼,同情後藤眼下的處境,但他們也怨恨湯川、後藤將日本拖入為難的處境。    有人指責這兩人的行為毫不負責——明知非常危險,還只身前往敘利亞。在湯川的死訊公布後,其父通過媒體為兒子給日本帶來的「不便」道歉。因為感到悲傷和不光彩,他拒絕直面鏡頭。「我想,這終於還是發生了。我只是感到抱歉,無話可說。我心中希望這一切都不是真的。」他說。
  • 也是人質和恐怖分子一起幹掉
    為了報復,以色列軍方動用101特種部隊夜襲了巴勒斯坦村莊奇比亞,導致四十五所房屋、一座學校和一座清真寺被毀,69名巴勒斯坦平民慘遭殺害,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婦女和兒童,這就是著名的「奇比亞大屠殺」。
  • 現代恐怖主義的起源
    在此意義上,它與我們這個時代所發生的恐怖襲擊很不一樣,例如發生於2015年1月7日法國諷刺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總部的恐怖襲擊案,該案造成11人喪生,而襲擊對象是作家和漫畫家;再如兩天之後發生在巴黎南部一家猶太潔食超市的兇殺案,遇難者為4名猶太人質。
  • 從呂不韋「奇貨可居」的故事,深度了解中國古代的「人質」
    人質,一般都會是壞人手裡自保的工具。人質可以讓違法犯罪的不法分子有恃無恐。人質通常都會被壞人手持兇器對著,等待著警察的拯救。如果遇到壞人情緒激動,衝動之下可能會將"人質"撕票。人質一般都不具有反抗能力,主動權掌握在壞人手中。至少在電影裡是這樣。那麼,人質是怎麼來的呢?古代也有人質嗎?其實古代人質也是相當之久了。早在戰國時期,就有很多人質。
  • 人質表示比恐怖分子還害怕
    對此,人質表示,甚至比恐怖分子還害怕!但恐怖分子卻在這次事件中嘗到了甜頭,此後更是瘋狂無比囂張,可以說是樂此不疲。經過此次事件,俄羅斯政府意識到:軟弱、妥協只會讓恐怖分子更加囂張,所以之後對恐怖分子開始變得無比強硬起來。這才有了莫斯科劇院人質事件和別斯蘭人質事件。
  • 社評:恐怖主義馬蜂窩被捅破,窮國最遭殃
    美國的十年反恐戰爭大體保證了美國和西方世界的安全,但同時期恐怖活動在動蕩的不發達國家嚴重泛濫,這讓人們產生一種印象,西方反恐戰爭誘發了更多恐怖襲擊,使它們像癌細胞一樣擴散,只不過西方給自己修了一道「安全堤」,同時任恐怖主義在堤外蔓延。美國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先後動用軍事力量打擊了索馬利亞、蘇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等多個伊斯蘭國家。這些國家今天無一例外都更動蕩。
  • 又來中國秀「俄式反恐」,俄特種兵:綁匪肯定活不了
    中俄聯合反恐演練俄羅斯東部戰區新聞處的消息稱,該軍區特種部隊已經到達中國參加東協國家及其夥伴國國際反恐演練。實際上我國早在上個世紀末就已經和俄羅斯開始了反恐領域的交流,在這個過程中"俄式反恐"的鼎鼎威名也在網民中傳播了開來。
  • 恐怖血腥 美國人質被砍頭全過程(組圖)
    這張5月12日公布的電視合成照片顯示了「基地」組織人員殺害一名美國人的全過程錄像中的行刑者稱殺死美國人質是為了報復聯軍虐待伊拉克戰俘。  錄像中的美國人自稱來自費城,名叫尼克,現年26歲。他身穿橘黃色囚服,被繩子綁著,後面有5個蒙面人。綁架者宣讀一份聲明後將人質按倒在地,用一把大刀把他的喉嚨割斷並對著攝像機展示割下的頭顱。美國國務院和五角大樓官員已經證實了被殺者的身份,稱其不是軍方人員。他的屍體已在巴格達被美軍巡邏隊找到。
  • 人質事件——別斯蘭人揮不去的夢魘(一)
    譯文:人質事件——別斯蘭人揮不去的夢魘  在俄羅斯北奧塞梯共和國,唯一一名因別斯蘭學校人質事件而受審的人正出庭辯護。諾爾帕什·庫拉耶夫否認了對自己的犯罪指控,包括謀殺、恐怖主義和強盜罪行。  有超過三百人,其中多數是孩子,在去年九月的人質事件中遇難。克洛伊·阿諾德近日一直在別斯蘭訪問一些倖存者和那些正在為他們提供幫助的人。
  • 中國首席談判專家解密處理劫持人質事件方法
    繼菲律賓人質事件之後,美國、德國、希臘等多國又爆出了劫持人質事件,針對劫持人質這一話題,中國首席談判專家高鋒先生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詳細闡述了處理人質遭劫事件的方法。2010年9月10日BTV《天下天天談》欄目播出《中國首席談判專家解密人質遭劫事件》,以下為節目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談》,繼菲律賓人質事件之後,美國、德國、希臘等多國又爆出了人質遭劫事件,一時間,人質遭劫事件廣受關注。
  • 古代輸送人質是怎麼回事,人質又會被怎樣對待呢
    作為我國古代最古老而有效的保證忠誠的手段之一,人質的起源上述可以追尋到左傳記錄的公元前720年,鄭周互換人質,當然這也是周王室開始逐漸崩盤的代表事件之一。 那麼問題來了,這些被互換的人質究竟都會被如何對待呢?
  • 恐怖主義肆虐歐洲的背後到底潛藏著什麼?
    時至今日,由於錯綜複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恐怖主義的幽靈一直徘徊在歐洲的上空,陰魂不散,成為歐洲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夢魘。僅僅在今年的下半年,就連續發生了在法國巴黎的教師斬首案和奧地利維亞納的槍擊案兩起重大恐怖襲擊事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 奔襲兩千英裡,營救百名人質:恩德培行動背後的秘密
    屈服於恐怖主義分子的要求只會招致更多、更過分的要求。在對付恐怖主義的過程中,領導者記住這點將是相當明智的:當一把手槍對準你的腦袋時,你不是談判者,而是人質。然而,這一忠告聽起來簡單,它對領導者而言卻是最艱難的考驗之一。堅持這樣的立場需要願意做出危險而艱難的抉擇。它不可避免地要去冒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