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巴拉高原種上了油菜

2021-01-09 騰訊網

3月26日,壤塘縣宗科鄉加斯滿村裡旋耕機作業聲轟鳴,群眾以戶為單位在田地裡熱火朝天的翻地播種。

「我們家今年準備種4畝的油菜,其他的就種一些青稞、土豆。」該村村民柔巴正帶著妻子和姐姐在田裡忙碌著。

近年來,壤塘縣立足於當地生態、氣候、土壤和耕作條件,積極推動高原雙低油菜產業發展。油菜品種優中選優,逐漸形成了以「川油36」甘藍型雜交雙低油菜種統供全縣雙低油菜生產區的良好格局。以「良種統供、農資統配、技術統訓、以獎代補、保價回收」舉措為手段,雙低油菜種植常年播種面積由起初的幾十畝、上百畝,逐步擴大到現在的近4000畝。區域主要覆蓋蒲西、宗科、石裡、吾依四個鄉鎮,並逐漸向崗木達、茸木達擴展,平均畝產量穩定達到240斤以上。

壤塘縣屬於半農半牧縣,群眾雖然有一定的種植業歷史,但面對油菜種植還是經驗不足。該縣為提高群眾的種植技術派遣農技員到田間地頭手把手進行指導,幾年下來群眾從油菜的播種、育苗到收割積累了不少經驗,讓油菜產量不斷提高。「

去年我家光是種油菜就掙了3000餘元。」柔巴談到自家因為種植油菜增收時笑容滿面。柔巴還告訴記者科學種植油菜後妻子和姐姐從以往每年6000餘元的收入提高到了10000餘元,油菜已成為他們家的重要作物。

3月14日,壤塘縣科農局將4000斤油菜種子免費送到群眾手中,還為每畝油菜配備了複合肥40斤及強力硼400克,壤巴拉大地拉開春耕備耕的序幕。

近年來,壤塘縣依託縣糧油收儲公司、壤巴拉慧科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正逐步形成產供銷產業鏈,農戶不僅不用擔心油菜的銷量問題,每畝收益還能達702元以上。

據悉,為進一步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壤塘縣依託州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鏈,正積極開發集「油園、花園、蜜園、菜園、草園」功能與一體的壤巴拉高原雙低油菜產業園區,促進旅遊業、養殖業、蜂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助力打造「川甘青結合部區域農業強縣」。

特別鳴謝 壤塘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羅讓尼美 |責編何光華 |監製馬吉利

相關焦點

  • 油菜的階段性發育是怎樣的,有什麼特徵,油菜有多少種類型
    油菜都吃過吧,但是可能不知道油菜有多少種類型,油菜的特性特徵你又知道多少,不知道沒關係,這邊文章小編就與大家說道說道,馬上進入正文吧。油菜都有哪些分類?在十字花科種植的所有作為油的蔬菜統稱為菜籽。還有一種北方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L.),主要分布在秦嶺以北各省,為一年生栽培的春油菜,也屬於白菜型油菜。本類型的北方油菜原產於我國西北部,甜油菜起源於我國南方,都已有千餘年的栽培歷史,生育期短,約150~200天,產量不穩定,抗逆性差。
  • 想種油菜,品種咋選?哪裡適合種植?油菜百科來啦
    油菜適合在哪些地方種植?小農人說:油菜,學名普通白菜,俗稱青菜,又稱小白菜、瓢兒菜、瓢兒白、油菜(中國東北某些地區)、油白菜等,與大白菜(結球白菜)是近親,同屬十字花科蕓薹(tái)屬。油菜喜歡冷涼的環境,較耐低溫和高溫,適應性廣,南北各地均可栽培,幾乎全年都可種植、上市,在南方長江中下遊油菜可以一年種8茬,佔到蔬菜上市量的30%~40%。近年來北方種植面積也越來越大,是冬春設施栽培的重要品種之一。小農人說:設施栽培,也就是保護地栽培,是在由人工保護設施所形成的小氣候條件下進行的植物栽培(如溫室)。
  • 「青雜」系列油菜走出國門 在蒙古俄羅斯種植
    「目前,『青雜』系列雜交油菜已在蒙古、俄羅斯等國種植,是我國第一個在國外大面積推廣的雜交油菜品牌。」日前在青海省油菜產業聯盟成立大會暨產業發展論壇上,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王玉虎向大家傳遞這一信息。青海省是全國春油菜最佳生態適宜種植區。
  • 種植油菜,做好油菜引種,更能提高效益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是種植油菜,如何進行優質選種的方法,希望大家喜歡。北方冬油菜發展較快,但種植面積及單位面積產量不夠穩定。如河南省1979年最冷月氣溫比常年高1.8℃(鄭州),金省油菜基本安全越冬,畝產48公斤。1980年最冷月氣溫比上年下降1.4℃,不同地區廢棄面積達10-20%,畝產下降為36公斤。究其原因,主要是單位面積內幼苗越冬存活率降低所致。因此,選育抗寒性較強的優良品種是北方冬油菜能否高產穩產的根本所在。
  • 38種花色,一年三季開,富硒……這些新品讓油菜種植收益倍增!
    不過,隨著科研的深入和推廣,未來油菜的作用和花色或將更加多元,有些新品是否已超出你的想像。經過4年多的科研攻關,付東輝團隊目前已培育出38種彩色油菜花,其中13種顏色達到穩定,成為「油菜花經濟」和鄉村旅遊中一抹亮麗風景。據介紹,這種彩色油菜花是採用傳統育種方法培育而成,並非轉基因育種。經過遠緣雜交、輪迴選擇、定向回交等方式選育,使不同花色基因重新組合,讓油菜花的花色種類實現不斷更新。
  • 2020高考時政熱點-江西婺源油菜和氣象災害差異
    金黃的油菜花海映襯在白牆黑瓦 的徽派建築群內,形成了一幅最美鄉村畫卷。考點 1:南方和北方常見的農作物分別是哪些?南方:水稻、油菜、甘蔗、茶葉、柑橘 北方:小麥、玉米、大豆、亞麻、花生、甜菜、蘋 果、梨考點 2:油菜是南方的油類作物,油菜花開的季節 的地區差異和原因?在我國,從南到北,油菜花的花期從 1 月到 8 月次第展開。
  • 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破譯油菜基因組密碼 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湖北日報訊(記者孟靜、通訊員童超波、劉勝毅)8月28日,記者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近日油料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
  • 油菜怎麼做好吃 這4種製作方法簡單又美味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油菜也是經常見到的一種蔬菜,它口味甘甜,營養價值非常高,有許多的朋友都喜歡吃它,那油菜怎麼做才好吃呢,油菜的功效又有哪些呢,接下來就和小編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作法油菜擇洗乾淨,切成3 cm長的段,梗葉分置;冬菇用溫開水泡開去蒂。鍋置火上,放油燒熱,先放油菜梗,至六七分爛,加鹽,再下油菜葉同炒幾下。放入冬菇和浸泡冬菇湯,燒至菜梗軟爛,加入味精調勻即成。特點:油菜軟爛,冬菇軟滑。
  • 我國科學家構建油菜功能基因資料庫
    記者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植物》上。
  • 我科學家構建油菜功能基因資料庫
    記者30日從中國農科院油料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基因功能研究第一次有了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將有力支撐油菜功能基因的相關研究。該成果最近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植物》上。
  • 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繪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他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甘藍型油菜表觀基因組圖譜繪就
    該研究構建了目前為止最大的甘藍型油菜表觀遺傳學相關數據集,繪製了其表觀遺傳參考基因組圖譜,解釋了甘藍型油菜亞基因組間不平衡的表觀遺傳學基礎,並鑑定出植物中一種新的二價染色質狀態(H3K4me1-H3K27me3),為甘藍型油菜和其他多倍體植物的表觀遺傳學相關研究提供了重要資源。
  • 反季節油菜在安康種植成功
    近日,由安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研究試種的反季節油菜在鎮坪縣曾家鎮種植成功。  6月6日,記者在鎮坪縣曾家鎮魚坪村反季節油菜試種基地看到,這裡成片的油菜莖稈粗壯,籽粒飽滿,長勢喜人。據了解,今年4月,安康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該基地共播種油菜50畝,品種為青雜4號和青雜7號。
  • 不同鈍化劑對重金屬在土壤-油菜中遷移的影響
    結果表明,單一處理中,海泡石均有效降低了土壤中5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雞糞有效降低了土壤中As、Pb、Cd 和Zn 4 種重金屬的有效態含量。海泡石+雞糞處理組土壤中Pb、As、Cd、Zn 和Cu 的有效態含量分別是空白對照組的56.99%、40.84%、43.06%、78.33%和52.23%。
  • 好吃的油菜,它的種植時間,和種植的方法
    現在人們種植油菜大多數都是用來榨油的,我們在平時很常見的油就是用它的種子榨出來的。而且油菜開出來的花也是非常好看的,還有人用它來當作觀賞的植物。所以它也有一定的觀賞價值。在他還是嫩苗的時候,大概是在10釐米左右的時候人們也會把它當作一種蔬菜來擺到桌子上食用,他做出來的口感是非常好吃的。所以這種蔬菜的用途是非常廣泛的,所以也吸引了很多人想要種植它那麼他到底是怎麼種植的呢?還有應該什麼時間種植呢?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新華社武漢8月2日電(記者侯文坤)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該項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The Plant Journal》上。
  • 中國科研人員構建油菜基因轉錄資料庫
    記者日前從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獲悉,該所油料作物基因組學與抗病性改良創新團隊成功破譯了油菜基因組的全轉錄信息密碼,構建了油菜10萬餘個基因的轉錄全景圖,使得油菜功能基因研究第一次有了相對標準的可參考的基因轉錄資料庫,為相關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撐。
  • 天然植物生長物質油菜素內酯類
    美國的Mitchell研究小組在20世紀70年代初期研究花粉激素,發現油菜的花粉中有一種提取物,對菜豆幼苗生長具有強烈的促進作用。研究者1979用227千克油菜花粉,得到10毫克的高活性結晶,它是一種甾醇內酯化合物,命名為油菜素內酯。
  • 油菜需防菌核病
    記者從省植保總站了解到,2019-2020年度我省油菜菌核病總體中等發生,感病品種偏重發生,預計全省油菜主要病蟲發生面積650萬畝次。省植保總站防治科鄭兆陽科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油菜菌核病重發地區,在農業防治上,要加強田間管理,做到適期播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開好「三溝」,做到溝溝相通,確保田間明水能排、暗水能濾,降低田間溼度,提高油菜根系活力。在化學防治上,要把好藥劑防治 「三關」,即防治適期與次數、對路藥劑和施藥器械三個關鍵環節。
  • 油菜最怕什麼天氣
    油菜的前世今生  油菜栽培歷史十分悠久。中國和印度是世界上栽培油菜最古老的國家。從我國陝西省西安半坡社會文化遺址中就發現有菜籽或白菜籽,距今約有6000~7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