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看到的經典椅子,基本誕生於20世紀20—80年代,了解了這些椅子的來龍去脈,基本上一戰後西方著名設計大師的名字都能過一遍了。
溫莎椅 windsor chair.1724
在一眾「被抄」的椅子之中,溫莎椅算是相當經典的一款。溫莎椅發源於17世紀末。是資歷最早的一款椅子,其名字來源於當地一個叫「溫莎」的小鎮,它以其獨特的棍棒式椅背設計與實用的特性,成為北歐風家具裡最具代表性的一把椅子。
桑納14號椅 Thonet chair No14.1859
桑納椅是由法國設計師邁克.桑納在1859年設計,桑納椅具有手工藝製作的特點,造型優雅又流暢,但是整體卻很結實,坐在上面非常的舒服。並且能夠實現批量化生產,經過改良後的椅子大多會用於咖啡館,做餐椅使用。
14號椅 1859
索奈特於1859年推出的14號椅(Thonet chair No. 14,後被改名為214號椅)就是其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一款椅子,是世界家具史上第一把批量化生產的椅子。(左圖為MUJI復刻版)。
14號椅在餐廳
著名油畫「紅磨坊」裡的14號椅
克蘭斯頓小姐茶室高背椅1900
這把簡潔明快的椅子是為一間女士茶室設計的。椅子所有的線條都筆直聳起,向上延伸,獨特的腿部設計與椅背形成對照,讓把椅子顯得格外修長。高背椅與茶室高大的窗戶一道,強化了空間的垂直感,讓整個房間的環境格外簡潔與高雅。
普克斯多夫療養院扶手椅1904—1905
這把幾何造型的椅子體現了維也納工業同盟作品的典型特徵。維也納工業同盟代表設計師Koloman Moser的作品,與克蘭斯頓小姐茶室高背椅一樣,是為了普科斯多夫療養院這一特定場景而設計的。黑白相間的顏色,簡潔大方。
蝙蝠歌廳728號椅子
1907年,維也納工業同盟完成了又一項野心之作—位於維也納克爾特納大街22號的蝙蝠歌廳。蝙蝠歌廳728號椅子完全具有了現代感。
當時的蝙蝠歌廳
紅/藍椅建築師格裡特·託馬斯·裡特維爾德(1888~1964)
荷蘭風格派(De Stijl)運動中最先鋒的實驗作品之一。風格派產生於1917年,該組織試圖將新柏拉圖主義思想注入設計之中,希望能夠創造出具有完美幾何造型與純色搭配,並達到精神上和諧的最終產品。
紅/藍椅首次試圖將風格派的思想應用在立體造型之中,它嚴格地由純色的直線和平面構成,三維的造型完全轉化為抽象元素的表現。這把椅子最初塗以灰、黑、白這些典型的風格派色彩。
B3椅——後稱「瓦西裡椅」馬塞爾·布魯爾(1902~1981)
B3椅是包浩斯在德紹市嶄露頭角的第一批產品之一。它也是最早應用鋼管材料的設計產品之一,鋼管所具有的堅韌輕盈、光滑流暢的特點極大地促進了家具造型的推陳出新。
巴塞隆納椅 密斯·凡·德·羅1929
這把椅子一直被稱為能夠體現全世界辦公建築現代的代表之作,
巴塞隆納椅有著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出身,1929年巴塞隆納世界博覽會的德國館是密斯的代表作,但由於建築的設計意念獨特,竟沒有合適的家具與其搭襯,所以特意設計了巴塞隆納椅來迎接國王和王后。
這件體量超大的椅子也明確顯示出高貴而莊重的身份。鍍鉻鋼管的金屬光澤與豬皮皮革椅面的溫潤令椅子充滿了奢華的現代感,低矮寬大的體形與微妙的傾斜角度則使得這把椅子顯得舒適又大方。
406號椅
在20世紀30年代末期,406號椅的設計很容易被視為無視地球引力的一個奇蹟。這把懸臂椅有著優雅的S形輪廓線與纖薄的樺木構架,它實際上是在向當時運用木材進行家居設計的各種傳統觀念提出挑戰。
Y-Chair漢斯·華格納 Hans J. Wegner1949年
設計師漢斯·華格納應該稱得上是「椅子大師」,設計了很多張流傳至今的經典座椅。其中Y-Chair的造型完美的融合了東方和西方的設計元素,讓當時的設計界嘆為觀止。
Y-Chair 靈感來自明式家具,輕盈而優美的外形又讓它比明式家具來得更直接。椅子人工綁上的天然紙纖坐墊有著優美的線條與觸感,使得意象上的抽象美與功能上的人機結合。
總統椅 The Chair.1950
總統椅是當之無愧的大師級經典之作,它是由丹麥設計師漢斯·華格納所設計。美國第一場電視辯論賽中,甘迺迪與尼克森都用過這把椅子,而總統椅也因此而得名。
蝴蝶椅
。「蝴蝶椅」是1938年由三個阿根廷的建築師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設計和製作出來的,這三個設計師分別是安東尼奧.博涅(Antonio Bonet)、胡安.庫昌(Juan Kurchan)、喬治.法拉利.哈多依(Jorge Ferrari Hardoy)。1938年最早的設計是用兩根彎曲的鋼管和棕色的皮革套在上面做成的,當時的鋼管是塗成黑色的。後來變化多端,鋼管也多半用不鏽鋼、鋁材置換,蒙面既有皮革的,也有多種色彩的紡織品的。
DKR網椅 埃姆斯夫婦
與10多年前的膠合板椅子一樣,DKR椅也運用了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發展起來的軍用科技。儘管DKR椅的凹面結構隱約還帶有埃姆斯之前塑料椅子的痕跡,但在這裡,它卻由一系列呈等高線狀的橫豎鋼條所構成。整個結構巧妙地由外緣的粗鋼絲拉緊,網狀結構的鑲邊輪廓則令其更為牢固。儘管拎起來有些風量,但整張椅子看上去卻像一張3D草圖般輕盈。
金屬絲網椅直到1967年才開始由赫曼·米勒公司批量生產,並在2001年重新製造。在它之後,哈裡·貝爾託亞(Harry Bertoia)也開始在鑽石椅的設計中對金屬絲網靠背進行研究。
伊姆斯椅 Eames Chair.1950
伊姆斯椅是由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之一Eames夫婦設計的,靈感來自法國艾菲爾鐵塔,無論是作為餐椅,還是休閒椅,其優美的外形和實用功能都大受歡迎。
後來演化出來的這些款式,都是伊姆斯椅的改良,萬變不離其中,雖然款式已經發展到很豐富的底部,但是整體的結構和造型依舊是保留了傳統伊姆斯的樣子。
鑽石椅 哈裡·貝爾託亞 1952
鑽石椅以金屬焊接方法著稱,現在依然是金屬焊接家具中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之一。那仿佛圖表一般的金屬絲網結構令它以最小的體積和最簡省的材料實現了它的功能。
3107型椅阿爾內·雅各布森1955
1955年,丹麥建築師阿爾內·雅各布森(1902~1971)創造了這把3107型椅子。它繼承了「整體藝術」的思想,力求將室內外空間的設計作為一個整體來構思。3107椅與7系列的其他家具,本質上都是雅各布森在1952年設計的「三腿螞蟻椅」的延伸。成為了所謂丹麥現代風格的典型代表。
螞蟻椅 雅各布森 1950
阿諾雅各布森在1950年代設計的又一把經典的椅子,最早是為丹麥一家製藥公司食堂設計的。
鬱金香椅 艾羅 沙裡寧 1956
芬蘭裔美籍設計師埃羅·沙裡寧(1910~1961)創造的鬱金香椅,仿佛就是向20世紀60年代科幻大潮裡投下的一顆隕石。隨後不久,身著安德烈·庫雷熱(Andre Courreges,法國服裝設計大師)設計的太空裝的模特就坐上了這把椅子。
在1966~1969年播出的科幻電視劇集《星際迷航》(Star Trek)中,鬱金香椅現身螢屏,並在此後一炮而紅,成為流行文化中極受歡迎的一員。
埃姆斯670號躺椅 伊姆斯 1956
這把奢華的躺椅及其配套腳凳的設計靈感源於英國傳統的俱樂部椅。但是,除了享樂主義的意味之外,設計師還希望它是一把「像棒球手套一樣既好用、又令人感到溫暖親切」的椅子。
天鵝椅 雅各布森 1958
最早是為哥本哈根皇家酒店設計的椅子,由丹麥家具設計公司fritzhansen量產,今天依然有賣。
蛋椅 雅各布森 1958
蛋椅是雅各布森為哥本哈根皇家酒店的大廳以及接待區設計的,和天鵝椅一樣,因為當時的機器還不成熟,所有東西都需要經過手工處理,設計師是在家的車庫中設計出蛋椅。
潘頓椅 維納爾 潘頓 1960
潘頓椅早在1959年就已設計完稿,但為了克服懸臂設計的支撐性,一直停留在構思階段,直到1968年,設計師潘頓找到了強化聚酯這個材質,才得以量產。之後又在材料上不斷加以改進,1990年採用新研發的聚酯材質加強表面抗刮損能力,1999年改以聚丙烯重新生產,不怕日曬龜裂,且可回收再利用。
球椅 艾洛 阿尼奧 1966
設計師阿尼奧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用塑料進行實驗,讓家具告別了由支腿、靠背和節點構成的傳統設計形式。與自然紋理木材相反,他用鮮明的、化學染色的人造材料使人們得到了很大的樂趣。
球椅主體採用玻璃纖維製成,外觀看似航天艙。它不僅在外觀上獨具個性,而且塑造了一種舒適、安靜的氣氛,坐在裡面的人會覺得無比的放鬆。同時椅子底部可以轉動, 在享用清靜時還能環顧四周美景。
Shell Chair
Shell Chair又叫貝殼椅,設計於1963年,也是至今依然很流行的經典設計,各類室內設計作品中常常會出現。
1966年 瓦倫帕拉納( Warren Platner) Platner系列家具
Platner於1919年出生在美國馬裡蘭州巴爾的摩市,並在康奈爾大學的研究架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他負責在眾多的標誌性建築物的室內設計。於2006年去世。,喜歡用金屬材料。
幽靈椅
奇尼•博埃利(Cini Boer)於1987年設計的幽靈椅
世界名椅太多了,我挑了一些發出來。很多大師成名作也是很多。感謝藝設庫的所有讀者們,藝設庫將增加攝影版塊,藝設庫是三三的個人公眾號,用於分享設計,藝術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