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本因稱書中描述的世代為「武學末世」,其根本判斷依據在於沒有人能夠擁有同時掌握六脈神劍對應六種劍氣的人物出現。當然,不久後即被段譽打臉,這是書中有意的描寫,但同時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反映,下面我們以關鍵詞的形式加以分析。
關鍵詞之一:井底之蛙
說起天龍中兩個最著名的寺廟,應該非少林寺和天龍寺莫屬,較之少林寺那種胸懷天下的立廟格局,天龍寺則小家子氣得多。比如少林寺有達摩院,專司天下各門派武功的記錄、借鑑與破解;相應地,天龍寺則專門守著無人煉成的六脈神劍與再一百年也沒辦法修到第一品的一陽指,固步自封。
而說出這句話的本因,基本上對別派武功並不了解,先主觀地認定自己天下第一,我們練不成即是武學末世,而當見到鳩摩智展露神功,並有交換武功的意圖,自信心隨即蕩然無存,如果不是有精神領袖枯榮在,便直接用自己的核心機密去換別人練得爛了的七十二絕技,其封建買辦的嘴臉,躍然紙上,此處可與後文掃地僧的出現做一對比,掃地僧於天下武功,幾乎無所不知,其胸襟之寬闊,絕非本因之輩可比。
當然,枯榮長老拒絕鳩摩智交換指法的建議,成功地保護了大理國的核心智慧財產權和統治者立國自信源泉之舉,充滿了愛國情懷,不在此列。
關鍵詞之二:江河日下
這種思想的結果,便是大理段氏雖然空有兩項足以傲視武林的絕技,但除了段譽(段譽也是依靠逍遙派武功積累了深厚的內力基礎),並沒有什麼頂級的人物出現,作為俗家第一高手的段正明,雖然實戰佔優,可論功力比不上被蕭峰輕易震懾住的段延慶,有種「捧著金碗要飯」的感覺。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理段氏的武功和江湖地位逐漸呈下滑態勢,後來的一燈位列兩次五絕,可稱迴光返照,子孫無能,連教出來的徒弟也漸漸地淪落成心狠手辣、偷搶拐騙的無恥之徒。可見,瞧不起別人的,最後連自己的也守不好。
關鍵詞之三:隨波逐流
對於中原武林,大理段氏始終是一種若即若離的關聯關係,而並沒有如慕容家一樣將之作為獲取(對他們而言,是鞏固)政權的重要抓手。段正淳雖然早期經常性地進入中原地區,但從文中看,他的目的在於依靠自己官二代的身份撩妹,並未有過行俠哪怕是行惡的舉動,使得整個大理段氏極度神秘,以蕭峰江湖第一大幫主的身份,竟然一不知段正淳不會六脈神劍,二不知段譽這個段式核心圈人物是何許人也(段譽曾經首先自我介紹),作為威震天南的一派,實在是有點存在感偏低。
直到玄悲死在身戒寺,段式核心人物方才深切意識到自己、乃至自己的統治與中原武林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此時大好時機早已消失,天龍寺眾僧是出家人,不應理會外務,段正明同時身兼皇帝,也不能行走江湖(華赫艮等大理三公同理),萬不得已,派出了段正淳和褚古傅朱這個能夠派出的最強陣容,積極參與中原武林事務。但即便段正淳不再風流好色,成事不足敗事有餘,這個陣容在天龍世界裡充其量也屬於二流偏下,除了提供談資、上演鬧劇,不會掀起任何大的波瀾。
結語
可以說,段譽的存在,實際是一塊遮羞布,以主角光環、不知何時生效的神功,加上兩個超級高手哥哥,維繫著這個南疆家族最後的尊嚴與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