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我們店會在7月中旬左右開業。」昨日,知名藥店連鎖品牌「老百姓大藥房」公園路店負責人陳斯傑透露。
今年,老百姓大藥房是繼「張和堂國醫館」後第二家「殺」入公園路的藥店。至此,只有近600米長的公園路上,已開出7家藥店。
作為毗鄰市區五馬街的一條老商業街,在鞋服店節節敗退的情況下,藥店卻「扎堆」,商家看中的是什麼?
集聚大部分本土藥店品牌
從百度地圖上看,市區的公園路,從東端的環城東路到西端的五馬街口,長度不到600米。目前,公園路讓人印象深刻的除了服飾折扣店,就是藥店了,自東向西已有張和堂國醫館、一正藥房、老百姓大藥房、延生堂、一洲醫藥、老香山、百曉藥房等藥店。
相關藥店的人士稱,這7家藥店,除了老百姓大藥房,其他6家均是溫州本土藥店品牌,而且這些本土藥店品牌均有一定規模,知名度也相對較高。
溫州一洲醫藥連鎖有限公司在公園路開店起就在該店工作的黃迅,眼看著10多年來公園路上的藥店逐步增加。13年前,500多平方米的一洲醫藥公園路店開業時,這條路上還只有溫州兩家知名度非常高的藥店——蔡利濟堂藥店、老香山民生店。
由於價格和服務上的優勢,一洲醫藥公園路店的生意火爆,經常出現付款處排隊的現象,吸引走了兩家老牌藥店的不少生意。2007年7月,蔡利濟堂藥店臨時停業,因其停業18個月後仍未恢復營業,2009年1月該藥店的溫州市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零售藥店資格被市人社局取消。
時過兩年左右,一洲醫藥公園路店迎來了「貼身肉搏」對手延生堂城東店。「我們並不是想與一洲醫藥面對面競爭,當時公司非常想在公園路開店,但合適的門店一時難找,而一洲醫藥隔壁的店鋪正好空置出來。」溫州延生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
隨後,知名本地藥店連鎖品牌「一正藥房」先在公園路105號落腳,後轉戰到公園路27號,而品牌創立於2015年的「百曉藥房」也於2015年秋天入駐公園路。
大多數藥店並不盈利
儘管公園路的租金已今非昔比,但是開一家藥店的投入還是不少。陳斯傑稱,其門店面積在130平方米左右,租金、裝修、鋪貨等投入,共計要70來萬元,同時一年運營的費用可能也要幾十萬元,要想在公園路開藥店快速盈利有點難。
「我們預估藥店的日均營業額在五六千元,按毛利10%計算,一家店一年賺到的錢可能還不夠運營。」陳斯傑說。
那麼,兩年前入駐公園路的「百曉藥房」是否已實現盈利呢?溫州百曉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副總虞意坦言,該門店並未實現盈利。
其實,從各個藥店的顧客數量來看,也會對公園路的藥店生意有所了解。目前,顧客數量較多的只有一洲醫藥公園路店和延生堂城東店,而且延生堂城東店只是在會員日時顧客數量才能與一洲醫藥公園路店有得一拼。「溫州的藥店盈利都不高,目前公園路的門店處於微利狀態。」上述溫州延生堂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負責人說。
顯而易見,一洲醫藥公園路店的盈利還是不錯的,這在業界是公開的秘密。該藥店的相關負責人透露,隨著公園路上的藥店數量增加,銷售額下降應屬必然。
多家藥店的總部相關負責人稱,即使不盈利,也不會關掉公園路上的門店。
為何「死守」公園路?
一洲醫藥公園路店相關負責人透露,當時公司選擇公園路開店,看中的就是附近有溫醫大附一院這樣的大醫院。
老百姓大藥房、百曉藥房等藥房的相關人士也認同這樣的觀點。公園路一帶不僅有溫醫大附一院這樣的大醫院,還有民營醫院——溫州五馬醫院。
相關知情人士透露,藥店依附於醫院生存是有一定道理的,主要是一些藥店會承接個別醫生的單獨藥方。
按此說法,鄰近溫醫大附一院正門的謝池巷和府學巷應該是藥店落腳的更優選擇。事實上,府學巷僅有太和藥店一家,而謝池巷也只有愛倍生大藥房和錢素玲婦科診所兩家。
其實,眾藥店看中的並不僅僅是附近有醫院資源,更主要的是公園路上有一家龍頭藥店——一洲醫藥公園路店,該藥店的生意好是行業內有目共睹的。
「跟著龍頭大哥做生意,總不會錯。」虞意認為。他透露,眾藥店品牌選擇公園路,不選擇溫醫大附一院附近其他地方,主要是公園路有開藥店的歷史,像蔡利濟堂藥店、老香山民生店均有幾十年歷史,在溫州市民心目中有很深印象,隨著近幾年藥店開得越來越多,也形成了公園路是一條「藥店街」的印象。
當然,在公園路開藥店,也具有其他街區所沒有的優勢——公園路靠近中山公園和華蓋山,平時集聚了大批老人小孩鍛鍊與遊玩,而老人小孩正是用藥的主要人群。正因此,公園路的眾藥店在上午8時前就已開門迎客,此時不少老人正從公園裡鍛鍊遊玩結束回家。
相關人士表示,公園路早時段老年人群的集聚,也吸引了「科怡康」這類專門向老年人推銷各種醫療儀器產品的門店長期駐紮公園路。
商業業態亟需引導
陳斯傑稱,老百姓大藥房此時選擇公園路開店,考慮的並不是賺錢,而是樹立品牌形象,畢竟老百姓大藥房是一家上市公司,一家門店不賺錢關係不大。
像老百姓大藥房這樣從戰略上布局公園路的藥店品牌是否還有?業內相關人士均表示,目前尚未聽到消息,但均認為公園路的藥店數量已達到上限,尤其是園西巷至興文裡這段路,已集中了5家藥店,密度非常高。
相應藥店的負責人表示,政府部門應引起注意,接下來公園路不該再審批新開藥店了,即使要開新藥店,也要選擇不同業態的。從目前7家藥店來看,除了張和堂國醫館以中醫為主,其他的藥店業態基本相同,而且提供藥品更多地集中在老年人用藥上。
可是,我市對一個區域的新開藥店數量並未做限定,更多的由市場自身調節。
實際上,公園路的商業業態需要引導的不僅是藥店,目前品牌鞋服店已大量撤離,臨時折扣店佔據了不少店鋪,部分店鋪甚至長時間無租約。這種情況下,公園路這條老商業街,最終剩下的可能只有藥店。
不過,多家藥店的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已形成默契,不會像早幾年那樣大打價格戰,而是從提高日常服務來吸引市民,如提供免費測量血壓等。據一洲醫藥公園路店相關負責人稱,該店每天為50名市民提供免費測量血壓,已持續了10多年,在市民中有較好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