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紋泥龜產自中美的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等地區,是一種體型非常迷你、頭部有著精緻花紋和鮮豔的色彩的蛋龜,因其紅色的頭部,配上各式各樣的花紋,近年來深受廣大龜友的喜愛。
斑紋泥龜的體型屬中等偏小,雄性成體的背甲在9~11cm,雌性成體10~12cm,背甲中央有一條脊椎龍骨。背甲的顏色通常是棕色或黑色,腹甲與甲橋一般是黃色或淺棕色,盾甲間接縫顏色較深。腹甲兩塊鉸鏈蓋的後方末端沒有凹槽。當閉合時,腹甲幾乎完全可以覆蓋裸露的部分。
斑紋泥龜的頭部並不大,有著精緻的花紋和鮮豔的色彩。喙上的盾狀物覆蓋了大部分的背部面積,頭和四肢是灰色到黃色或微紅色。頭部有黃色與紅色的紋路,下顎呈奶油色並伴有深色斑點,褐色或黑色的斑紋也許也同樣出現在頭部、頸部和四肢。雌雄雙方的尾部末梢都有一根堅硬的角狀的尾刺。雄性成體有著長而粗的尾巴,雌性的尾巴則較短。
雄龜
雌龜
斑紋泥龜主要是生活在池塘,沼澤、小溪或者是海拔高度較低的潮溼林中。斑紋泥龜是一種比較害羞的龜類,它們是不怎麼曬背的,在炎熱的夏季它們是有夏眠的習慣。其為肉食性,主要以昆蟲和無脊椎動物為食。偏好於黃昏的微弱陽光和夜晚出來活動。
人工飼養斑點泥龜注意事項:
一、環境設置
1、需要設置水陸環境
2、注意水位的設置,由於斑紋具有較高的水棲型,深水養殖不會讓成體斑紋感到不適。但對於苗子來說,水位設置以小龜伸長脖子可以呼吸空氣為準。而且相較於其它蛋龜苗,斑紋苗的個體屬於較大的,而且活潑,有時趴在缸壁容易翻倒,水位過淺的話不易翻身。會有溺水風險。
3、對水質的要求一般,較不易腐皮。
二、關於餵食:
斑點泥龜為肉食性,主要以昆蟲和軟體動物為食。人工養殖的苗子怕腸胃問題建議餵龜糧,溫度漸高或者背甲長到6cm左右可以補充些魚蝦。以增加蛋白質攝入量更利於發色。
三、繁殖與孵化
在原產地,斑紋泥龜產蛋的季節通常發生在九月(雨季)到次年的三月(旱季)。期間會產數窩蛋,每窩1~3枚左右。斑紋的繁殖和孵化有一定難度,而且孵化時間可能較長,可能會出現滯育期,同時成熟的龜苗也會在蛋內休眠,這些蛋會通過滯育期和休眠兩種機制來確保大多數龜苗在下一年的雨季同時出殼,因為雨季有更適宜的環境和豐富的食物選擇。在人工飼養條件下,斑紋泥龜的產蛋次數可能會增多。
四、苗子培養
斑紋苗子的個體較大,膽子和食慾也大,相對好養,較不易腐皮。斑紋的頭部色彩和紋路是它最吸引人的地方,飼養環境以深色為主,配合光照及食物搭配可使其達到最佳效果。通常在幼年時期,頭色並不紅且紋路模糊,隨著成長,這些都會慢慢發展出來。成年的斑紋幾乎都有著靚麗的色彩和精緻的紋路。
五、是否冬眠
在我國除海南及兩廣以外,其它地區需加溫過冬,溫度保持在26~28度最佳。
六、關於混養
不建議!雖然斑紋泥龜的性情溫和,但在混養時由於個體差異以及性別、飢餓程度,等情況容易引起打架互咬。斑紋龜的生物的領地意識還是比較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