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斑鬥魚--臺灣水下原生生態最新力作

2021-02-14 ifish水族觀賞魚

臺灣水下生態攝影達人-孫文謙先生這次又有新作品了!這次他前往臺灣北部某處水域,主要是為了拍攝原生淡水魚類-蓋斑鬥魚(Macropodus opercularis)的棲地生態;可惜相關視頻只放在facebook(臉書)上,尚不開放在其他影音平臺中分享,不過好在我們還可以從作者授權的一些照片中窺見其原生環境的面貌。

從圖中可見該水域的水質算是相當清澈,當作者將手放入水中時,許多不怕人的蓋斑鬥魚亞成魚及沼蝦便立刻從深處現身,並好奇地在皮膚上啄食;只是你會發現現身的蓋斑鬥魚尾鰭末端並不像人工圈養個體那麼完整、展現出漂亮的大琴尾,這可能是遭受其他魚類啃咬或半夜受到沼蝦偷襲的緣故,有些可惜!不過整體來說,其體色紅藍對比鮮明,如果經由人工馴養一陣子待魚鰭長齊,應該是不可多得的好物才是!

這種小時候在田野溼地中隨處可見的美麗魚類,因為人為開發及汙染的緣故,已逐漸消失於野外,僅殘存極少數零碎棲地還能發現這種魚。即使如此,在孫老師所拍攝的影像及圖片中可以發現,除了青鱂魚和粗糙沼蝦等原生生物外,這些水域早已被其他許多外來種,如野生孔雀魚、日光劍魚等魚類佔據。

更慘的是,你根本不無法得知這些蓋斑鬥魚究竟是當地的原生種或是人為放流的水族品系;因為即使是同一種魚,因為地理上的區隔,會使得生活在不同區域的個體因為適應當地水文、氣候、環境生態的不同而演化,並出現遺傳分化的現象,這些現象通常會在體型、體色、體紋等外觀特徵上形成差異。

我知道目前有許多魚友正在對國鬥進行選育改良,不過在此奉勸不論是身在大陸或臺灣的魚友,即便你是好意想復育野外的鬥魚族群,都不應該隨意將你魚缸裡養的野生或人工品系鬥魚放回任何一處天然水域,因為這不但會干擾它們原本的遺傳特性;野放在原本不屬於它們的原生水域中還會進一步成為另一個外來種,影響當地的生態。


小檔案|蓋斑鬥魚

學名:Macropodus opercularis

英文俗稱:Paradise fish

中文俗稱:臺灣稱蓋斑鬥魚或三斑鬥魚;中國大陸稱中國鬥魚(國鬥)、花手巾、普通叉尾鬥魚(普叉)等

簡介:蓋斑鬥魚一種小型的淡水迷鰓魚,原產於中國南方的海南島、廣東、廣西、中南半島,以及臺灣等地,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名稱。喜愛棲息在流速緩慢的稻田、池塘、溼地等水生植物豐富的地帶,以浮遊生物及水生昆蟲為食。

繁殖期公魚會在水面築泡巢,吸引母魚交配;產卵後公魚會將魚卵銜至泡巢中孵化,繁殖容易。本種為繼金魚後,第2種被傳入西方的中國觀賞魚,也是第1種被帶到歐洲且能成功人工養殖的淡水熱帶魚。除了俗稱小白兔的白子人工繁殖個體外,目前在中國已出現許多人工選育或雜交品系。最大總體長可達10公分以上。



-  完 結  -

能看到這裡的一定是 「真愛 」

相關焦點

  • 圓明園「水下森林」如何建成?經多年水生態修復,北京原生物種回來了
    市水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市水科院近日完成了圓明園水生態修復的效果調研,揭開了它的淨水奧秘。圓明園西長河。朱松梅攝■「水下森林」抑制藻類生長圓明園是一座大型水景園林,園內大大小小的水面30餘處,總面積121公頃,不少景觀因水而成。
  • 中國原生觀賞魚,中國鬥魚
    >硬骨魚綱,全骨魚下綱,骨鰾總目,鱸形目,攀鱸亞目,鬥魚科,鬥魚屬,圓尾鬥魚,紅藍叉尾鬥魚,香港黑叉尾鬥魚,越南黑叉尾鬥魚。中國鬥魚形態結構中國鬥魚之所以叫中國鬥魚(後面簡稱國鬥),得益於它們的習性,不論是原生品種,亦或是改良品種
  • 臺灣阿里山地鐵新設計,看著就想去打卡
    這是理想的旅行,我們正在尋回珍貴价值——生態廊道就像是穿越重重險阻的火車,從森林、河川、農田到海洋,綁在一張綿密的網,帶著裡山動物們去旅行。小小的寶島臺灣藏著許多珍貴的資源,然而隨著時代邁進、社會開發的結果,這片土壤上諸多美麗的事物正悄悄殆盡中。
  • 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之十九——臺灣白甲魚
    ↑↑↑點擊上方的「粵東本土原生淡水魚類」專輯進入查看。臺灣白甲魚,在本地山溪中、上遊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
  • 說一說目前常見的一些我國原生類觀賞魚
    什麼是原生魚在了解原生魚的同時,我們可以一併了解下,入侵物種。所謂的原生魚,是指某地域,原本就存在的物種魚類,比如,中國鬥魚,就是我國原生魚,而紅綠燈之類的熱帶觀賞魚,可以稱為南美原生魚,所以,對於原生魚,準確的說法應該是某某地原生魚。
  • 中國原生魚簡介和發展探討
    發帖簡介中國原生魚的初衷,是保護本土原生魚,保護生態。近些年,國內魚類資源的破壞已經到了可怕的地步。如果有一天,我們本土的美麗小魚在野外滅絕了,我希望能在魚缸裡找到它。我們還沒認識它的美麗,它就已經消失在地球上,那也太慘了吧。保護原生魚類,首先要認識它們。認識它們,看到它們的美,才知道珍惜它們。看到它們的生態作用,看到它們的經濟價值,才能保護它們。
  • 臺灣的淡水之美 臺灣河湖的水下實拍
    臺灣南部潛行↓南港溪流中的臺灣特有種,明潭吻蝦虎↓在臺灣,清道夫所在的流域↓雖然九間菠蘿體型不大,但是異常兇猛,它們會利用很多原生魚類不會利用的棲息地,進行大量繁殖,加之它們會吃其它魚的卵,所以它們的存在給原生水域很大的壓力。
  • 有一種錦鯉屬於鬥魚,有一種鬥魚叫做錦鯉,我假裝認識鬥魚很多年
    (圖七)Brunei Beauty(汶萊美人)你不熟悉的泰國原生鬥魚,很狂野,很刺激泰國鬥魚可不一定原生於泰國哦!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有原生鬥魚,除了泰國,還有印尼,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汶萊,緬甸等。只不過,只有泰國人喜歡把鬥魚拿來細心照顧,並延伸成一種賭博方式,在泰國興盛了幾百年。於是,大家就用「泰國鬥魚」四個字來統稱東南亞的鬥魚。其實最不服氣的是印尼,因為印尼鬥魚的分布面積和品種比泰國還大還多,所以,近幾年出現了「印尼鬥魚」的概念。
  • 臺灣偶像劇《鬥魚》主要演員介紹
    臺灣偶像劇《鬥魚》主要演員介紹2004年06月30日14:30:32網易娛樂  >   《鬥魚》卡司堅強,由郭品超、藍正龍,以及安以軒、陸明君擔綱演出,而劇中的大反派「老鼠」,是由在偶像劇中一向以憨厚、耿直個性出現的阿龐飾演。
  • 新手養鬥魚有哪些好養的品種?以我親身經歷,有3個強大品種
    這幾期我們都會來講一講入門級觀賞魚種類,這期我們來講解一些鬥魚入門的品種。 馬尾鬥魚 入門品種肯定是少不了馬尾鬥魚的。馬尾鬥魚的價格低得沒話說,我記得最便宜的時候我買過一隻三四塊錢的馬尾。馬尾的生命力恢復能力還有生命力,以及適應力都非常棒。我們來舉個魚友的例子。
  • 中國鬥魚逐漸登上國際舞臺,與泰國鬥魚相比,它們有何優勢?
    中國鬥魚首先受到了原生觀賞魚伺養者的喜愛中國鬥魚的分布其實是很廣的,它們廣泛的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喜歡活動於淺水或者水草茂密的水域,外型美觀、色彩也很豔麗,體長從六七釐米到十幾釐米不等。
  • 科學網—不善於鳴唱的臺灣斑翅鶥
    因其雙翼有美麗整齊的黑色和慄色斑紋相間排列,英文名意為「紋翼畫眉」;又因其頭部為慄色,有別於其他斑翅鶥,又名慄頭斑翅鶥。這種可愛嬌小的鳥僅分布在我國臺灣,是中國鳥類特有種。 1906年1月,英國探險家、專業採集者古費洛在海拔2440米的臺灣玉山山區首次發現臺灣斑翅鶥。英國鳥類學家格蘭特鑑定後,將其作為新種發表在當年的《英國鳥類學通報》上。
  • 五彩斑斕的泰國鬥魚
    今天來聊鬥魚,大家有了解過鬥魚嗎?知道鬥魚有什麼品種嗎?除了一般常見的鬥魚之外,你還知道什麼鬥魚的品種嗎?今天來聊一下豔麗的寵物鬥魚。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鬥魚。鬥魚分兩大類,由於原產地不同分為泰國鬥魚和中國鬥魚,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泰國鬥魚,泰國鬥魚是在泰國跟馬來西亞地區的一種原生的魚種中文叫做五彩搏擊魚,是一種美麗又無彩的魚類品種,為什麼稱為鬥魚呢?如果你有看過鬥魚的話,應該會知道這種魚種只要把兩隻公的放在一起。
  • 鰟鮍、金線蛙等原生物種再現圓明園
    「鰟鮍魚是北京的原生魚類,大多只有一兩寸長。雄魚身上有五彩條,在陽光下會閃光。」圓明園管理處生態科的王沛然說,今年初夏,鰟鮍魚首次現身圓明園西長河。這種美麗的小魚對水質很挑剔,只在極為清澈的水域才能生存。從夏至秋,它們又多次出現在福海、廓然大公等水域中。鰟鮍魚驚喜接踵而至。
  • 享受大海裡的平靜與緊繃——臺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
    這些鯨豚隨季節遷移、前往溫暖的地方繁殖時會途經臺灣,停留時間很短,面貌卻多樣豐富,但也讓水下拍攝特別困難。」這就是臺灣這個位處東亞、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獨特之處,所以這些年即使他跟隨著鯨豚蹤跡在世界跑來跑去,國外有更夢幻、更容易拍到照片的地方,每年夏天,他始終會回到家鄉,看看那些每年經過臺灣海洋的老朋友。「因為當初出外學習, 初衷就是為了拍攝臺灣的鯨豚。」
  • 臺灣小哥把門口3米花圃改成無過濾水草池?這波操作滿分!
    臺灣墨耕水草造景在博客上分享了把店門口近3米的花圃改造成「戶外天然水草池」的有趣記錄,現分享給大家,希望給有興趣在戶外進行水草造景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參考借鑑!|圖文:墨耕水草造景最近店門口其中一個花圃已經成功改造為「天然水草缸」。
  • 常見又美麗的原生冷水魚 冬天再也不用加熱棒了
    想了想,除了金魚和錦鯉這兩種常見的冷水魚外,還有很多原生魚是可以選擇的。當然,前提是你的家裡不會結冰。原生魚的選擇其實也蠻多的。就色彩豔麗和物種豐富程度上來講,中國的原生魚絲毫不遜色熱帶魚!原生蝦虎類原生蝦虎類不多說了,曾經吹過一整篇,雖然不專業但是給外行看熱鬧已經足夠了。而且蝦虎分布全國,野採非常方便,新手練手一點問題沒有。
  • ...苦主,上海,幼蟲,孑孓,原生,淡水魚,小魚,魚類,蝌蚪,蚊子,-上海...
    20世紀初期,臺灣食物匱乏,而大量補抓青鱂食用,隨後造成蚊蟲繁殖疾病流行,因此當時的總督府約於1913年從美國引入食蚊魚來消滅蚊子幼蟲。  隨後不久,日本也希望通過投放食蚊魚來控制蚊蟲數量而從臺灣引入食蚊魚。於1924年,大陸地區也引入了食蚊魚。直至現在,臺灣全島淡水生境幾乎都有食蚊魚的身影,日本南方水域食蚊魚廣布,而我國長江以南地區均有分布。
  • 談談我國的原生觀賞蝦以及由其改良而來的觀賞蝦
    ,蜜蜂蝦,卻是產自於我國本土的一種原生蝦。大和藻蝦大多資料顯示大和藻蝦的原產地是在日本,但是其實在我國臺灣地區也有著零星的分布,所以也可以認為是我國的原生觀賞蝦品種。其原生品種是產自我國的蜜蜂蝦,但是水晶蝦的改良和推廣卻是由日本玩家完成的,這不得不說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而且有很多我國原生的觀賞品種,都是由國外愛好者先開發的,比如叉尾鬥魚的改良品種德國火焰等等,這裡就不多說了。水晶蝦中,除了常見的紅白水晶蝦,還有黑白水晶蝦,紅水晶蝦,白水晶蝦等等。
  • 泰國展示級鬥魚品鑑
    ,自然之母在這片神秘之地的沼澤 稻田中孕育出了一種為戰鬥而生存的武士---泰國鬥魚。1原生環境泰國每年11-6月份為枯水期,這期間隨著降水量的減弱,會造成很多鬥魚賴以生存的池塘乾旱,水質條件差 缺氧等問題悠然而生,在這種殘酷而惡劣的環境中鬥魚進化出了特殊的呼吸系統迷鰓,這種器官使得鬥魚可以直接從空氣中攝取氧氣呼吸,正因為擁有這種能力、每當鬥魚生存的池塘乾涸或是環境讓他無法忍受時,他就會跳到臨近的池塘中,在這期間只要身體表層覆蓋的黏膜不風乾